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课堂教学应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恰当的课堂导入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以高中人教版化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新课导入,提出相应教学建议与导入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优化策略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忽略一件事情的开头,但往往开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课堂导入没必要,认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思想相对较成熟,没必要在课堂导入上浪费教学时间,这是教师的错误认识。新课导入是正式课程教学的切入口,能够在快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深思,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现阶段,很多教师也认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良好的导入策略,应用性不高,无法真正发挥新课导入的效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遵循相关导入原则,充分理解新课导入的作用,从而增加新课导入的有效性,才能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新课导入概述
(一)新课导入的含义
“新课导入”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新课导入应控制5分钟左右,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新课导入也属于一种教学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入新课内容。
(二)新课导入功能
新课导入主要包括两个功能,一是必须能够关注到所学课题,二是整合课程内容。优秀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加强课堂教学的连贯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能够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1]
(三)新课导入方式
新课导入方式有很多,如复习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直接导入法、事例导入法、类比导入法,以及直观展示导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与规律,采用合理的导入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由各个教学环节组成,并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新课导入是教学第一环节,为课堂教学做铺垫。所以教师应将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正确认识新课导入,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几个问题提问,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学生,增加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将新课导入良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
(二)针对性原则
新课导入必须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知道该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新课导入,并选择不同的新课导入方式,尊重学生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简洁性原则
由上述可知,新课导入不宜过短,但也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要控制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要明确新课导入是课堂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教学重要环节,它只是一个过渡衔接作用,不要舍本逐末。因此,教师应遵循简洁性原则,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即可。[2]
(四)科学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中,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入环节。比如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问题来设置导入,“氯气有毒,但可以用氯气来给自来水消毒,这是为什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欲,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促使学生以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深入思考,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并高效学习该节课程的内容。
(五)趣味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背诵化学公式,运用化学公式,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化学成绩下降。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新课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圍中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将前后知识进行连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六)新颖性原则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还应注重一点,就是不能长时间运用一种导入方式,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应该创新导入方式,具有新鲜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利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新颖的导入方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
(一)目的性策略
新课导入必须具有时效性,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就要求新课导入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如果脱离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处于茫然状态,分不清什么是重点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增加新课导入环节,就必须发挥课程导入的重要作用,灵活运用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内容自觉,通过预习自觉进行到该节课程的教学中。[3]如在学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这节内容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让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印度诗人泰戈尔诗词:“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让学生理解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通过师生的互动得出“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然后引出正是教学内容——糖类。通过有效的课前导入,导出重点教学内容。
(二)问题链式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会遇到相对较难的内容,不能一下子让学生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要注重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并且问题由易到难,既体现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期待值,有利于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氯气的性质”为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可以与金属和水等物质发生反应。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新课导入学习的任务目标,比如:“你们知道在自来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什么经常会使用氯气吗?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氯气会起到对自来水处理的作用吗?”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会让学生大脑进行主动的思考,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答案,就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切实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验性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至关重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应加强实验活动。首先,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将实验过程通过动画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观看到实验现象,然后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主动投入该课题教学中,然后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如在学习“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先观看实验现象,试管内的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试管中有少量白雾,并且试管内液面上升等,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得出“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发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结论,并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正面性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正面性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化学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所以在高中化学新课导入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充满期待,充满活动,树立正确学习化学的思想情感态度,有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并将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良性循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热爱。[4]如在“化肥和农药”这节课程内容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化肥的组成、性质与作用,了解常見农药的成分和作用,通过典型事例了解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锈剂及其发展趋势。那么教师在课前导入时,通过已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学习的化肥种类,磷矿石为原料生产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见的钾肥有哪几种等,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以及微量元素等内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体现化学知识。
(五)互动性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互动性策略,增加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在开始上课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共同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学生共同探讨化学变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完成实验,然后让学生总结化学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就是常见的放热反应,而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是一个吸热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六)情境性策略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难度较高,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多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化学例子,激发学生化学知识探究的欲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以“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防治”为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重要性质,并且了解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那么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出当地的空气质量日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空气污染指数中列出SO2呢?”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思考中明白SO2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接下来教师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进一步分析出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并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出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造牢固的基础。
(七)合作性策略
目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且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也应该积极开展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积极探索优化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为例,教师应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思维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小组之间具有合理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制备乙酸乙酯可能的合成路线”展开讨论,根据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结合已经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推测出怎么从乙烯合成乙酸乙酯,并写出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大脑思维,在交流合作中学会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联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学习状态中。所以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够将新颖的课前导入方式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前后知识联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谷杰.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5:164.
[2]李文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J].数码设计,2017,13:196.
[3]刘从才.化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1:137.
[4]张少丽.生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调查研究[J].天津教育,2018,11:104.
作者简介:环瑞才(1974— ),男,云南宾川人,本科,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