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俞含
摘要
当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式单一、内容缺乏专业性、评价机械和滞后等问题。教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科渗透方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
关键词
学科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教学
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惠及面广,强调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心理学专业师资匮乏。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在我国高校中,心理学及相关专业虽不是冷门专业,但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培训起步较晚,国家也刚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这导致了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严重匮乏。通常每所中学只配备两名心理老师,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大中学的开展。因此,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初中生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身心变化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易怒、恐惧、自卑、情绪低落等诸多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唤起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地以心理课程对其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从各个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被广大学校倡导。
3.“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自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大幅度地减轻了初中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科教师应当更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甚至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因此,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实施。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处在初级阶段,确实有一部分学科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对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渗透,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这就直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割裂,且发展空间有限。在很多任课老师被问到“在日常教学中,您是如何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他们的答案大多是“采用与学生谈心、批评教育的方式”。说教的方式从根本上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容易带来伤害学生自尊心等负面影响。
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缺乏专业性。
访谈反映了中学学科教师对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加强。首先,很多任课教师认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矫正心理问题”,这是一种对心理学的错误认识。现代心理学早就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矫正心理问题,而是帮助全民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塑造美好的品质。因此,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很多任课教师模糊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还表现在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等同于学校的德育目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包含了一部分道德教育的内容,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教育。它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
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机械性和滞后性。
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内容单一,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获得知识的多寡为标准。但这种评价方式,并不适用于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启发他们在课堂活动中体验,从而将所学所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存在滞后性,很多检验的内容,例如对学生知情意的培养不是通过一节课上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朝夕熏陶和教育,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三、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和其他非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科渗透方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
1.教学模式。
各科教学都存在自己特定的一套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因此,在學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下,各科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说教、讲知识点的方式,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兼容性。像语文课、劳动技能课本身就蕴藏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容易。那么,如何在与心理学联系性不紧密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充分挖掘学科背后隐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教学内容。
当教师在谈及“在您自己学科的教学中都渗透了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他们大多数倾向于回答“对美好品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等。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能力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未来的升学教育、就业择业指导、婚恋观指导等。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在中学生频频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大背景下,在学校开展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培训,就显得极其重要。一方面,针对现阶段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和解决对策,各科教师加强对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专业性,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另一方面,各科教师定期学习心理学知识,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评价。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应尽量克服机械性和滞后性。学科渗透式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区分于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杜绝用分数检测教学成果。基于一定的学习结果观,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分别是前后测问卷调查、模拟情境和动态测评。第一,课前在班级发放前测问卷,因为课堂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具有滞后性,所以在上完这节课后,过一段时间再发放后测问卷;比较两次问卷结果,进行整体分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问卷测评;同时进行一些个案分析,有益于对教学的长期评价。第二,动态测评是与教学融为一体的连续不断的测评过程,采用多种形式,如设置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正反事例对比等,进行动态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单一性和偶然性,随堂观察学生、记录表现。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心理咨询改善焦虑者的认知表现——基于估算任务的研究”(编号:SJCX21_153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