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05-29 02:51陈辰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3期
关键词:肺癌研究组疼痛

陈辰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肺癌是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体健康与生命威胁极大[1]。有研究报道,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显著增高,且男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2]。肺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与患者吸烟、居住环境、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患者主要表现出咳嗽、低热、咳痰、痰中带血等典型症状[3]。临床针对肺癌患者,常采取手术治疗以延长其生存周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多数患者担忧手术风险,易产生诸多负面情绪[4],不仅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还会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术后若护理不当,其并发症较多。因此,加强对肺癌手术患者必要的护理配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5]。本研究认为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因此选择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为进一步分析此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126例肺癌手术患者为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126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组65例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5.06±4.59)岁,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1例、右肺中叶13例、右肺下叶20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9例,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98±0.07)个月;对照组61例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5.09±4.60)岁,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11例、右肺下叶18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4例,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98±0.07)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病理学等检查证实为肺癌者。②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③临床资料完善者。④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艾滋病、梅毒等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加强患者病情观察,积极对其进行排痰、咳嗽训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告知其注意事项,积极予以化痰、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等。

研究组为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3.1 成立团队 成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团队,团队成员涉及科室为心胸外科、肿瘤内科、麻醉科、疼痛科、心理科、影像科、检验科、营养科,科室成员主要为各科室治疗及护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与较好的沟通能力的医护人员(一名医师、护士长一名、护理人员3名)。

1.3.2 建立患者个人档案 各科室间互相交流后,主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团队间找寻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多学科护理管理方案,对团队进行统一培训,使每位成员熟知本次护理的宗旨、意义与具体实施方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护士长主要负责安排与分配工作,护理人员负责护理方案的实施与记录,保障护理措施高效完成。

1.3.3 具体实施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肺癌为致死率增长较快疾病,多数患者熟知肺癌这一疾病特点,术前恐忧疾病对生命安全威胁,心理表现为较重的焦虑情绪。在这一基础上,部分患者对手术认知不到位,担忧手术效果,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手术进程。因此,术前需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心理科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手术治疗为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将主治医师、术者的从业年限、所获奖项告于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改善负面情绪。必要时还可为患者讲述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保障手术顺利进行。②健康教育。术前,护理人员可依据不同患者的文化层次,采取适宜的宣教方式,达到宣教目的。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者,可采取书面、多媒体视频播放等方法,使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与手术。针对文化层次较低者,可采取通俗易懂的口头宣教方式,帮助患者了解其必须掌握的知识。宣教内容主要包括,肺癌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手术优势、必要性、术前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配合度。

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麻醉师对其进行麻醉处理,并时刻观察患者面色、体征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干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术者进行手术器械传递,加强其生命体征观察,出现异常及时上报术者处理,保障手术安全性,促使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①术后拔管护理。责任护士应严格控制好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时将患者相应导管拔出,如在其术后24 h内将导管拔出,术后72 h将中心静脉导管拔出,避免导管未及时拔出影响患者病情。②饮食护理。术后患者肌力逐渐恢复,当拔出其气管插管后,责任护士可鼓励患者尝试饮水,降低咽喉部不适。在无呛咳或其他不适情况下,可让患者进食,由营养医师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订营养方案,责任护士依据营养方案给予患者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促使患者更快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③早期锻炼护理。术后责任护士应每日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制订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肢体关节运动,帮助其舒展关节,提升机体疼痛阀值,如术后1 d可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术后3 d鼓励患者在病区内进行活动,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训练,促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④疼痛护理。术后疼痛为癌症手术患者常见症状,因此,疼痛科医师应先对患者疼痛情况作出初步评估,依据患者实际疼痛情况,制订规范的疼痛管理方案,便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疼痛护理。如针对疼痛较轻者,护理人员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帮助其缓解疼痛,如与之交流其喜爱事物,播放其喜好音乐,将镇痛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告知患者,鼓励患者克服疼痛。针对疼痛感较为剧烈者,应谨遵疼痛医师的医嘱给予其镇痛药物干预,减轻患者痛苦。⑤并发症护理。术后积极予以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中,仍需加强患者肺部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纠正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针对血栓高风险人群,必要时给予其抗凝药物、按摩等干预,避免血栓形成。不断完善护理方案。为提供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应定期召开团队会议,汇报工作情况,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不断完善护理方案。⑥建立随访系统。将本次研究所服务患者的电话、居住地等详细载入健康档案中,建立微信群,将所有患者拉入群中,定时在群中发送肺癌手术患者出院后需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等,定期对群内成员进行随访,针对恢复较差者询问其原因,告知其及时来院复诊,帮助其更好稳定病情。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临床相关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观察焦虑评分。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分值高低与其焦虑程度成正比。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分值高低与其焦虑程度成正比[6]。③观察生活质量评分[7]。采取生活质量表SF-36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高低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比。生活量表中主要包括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4项,满分为100分。④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肺炎、呼吸衰竭、感染、血栓、肺不张等并发症人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χ2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活质量相应项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肺炎1例、呼吸衰竭0例、感染1例、血栓0例、肺不张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对照组发生肺炎3例、呼吸衰竭0例、感染1例、血栓2例、肺不张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χ2=4.718,P=0.030)。

3 讨论

肺癌为肿瘤科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向患者的肝、脑、肺、骨骼系统转移,尤其是脑转移时,因压迫会导致患者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对于其治疗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其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为常见治疗方法,但多数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存在恐惧质疑,加之对疾病的担忧等,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且术后患者易出现并发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9]。因此,加强对肺癌手术患者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对提升手术效果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研究组应用到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干预,为对比其效果,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发现,研究组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较之对照组均较优(P<0.05)。可见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品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分析取得上述良好护理效果的原因为,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包含两个及以上的相应学科专业人员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更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团队各科室成员相互沟通、信任,协作,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制订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高效护理方案,最大程度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各学科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更全面规范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将其应用于癌症患者中,更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10-11]。观察研究内容发现,其首先通过成立团队、建立个人档案,有利于保障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其次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中、后3个阶段的围手术期护理,帮助患者稳定病情,保障手术治疗效果[12-13]。如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减轻患者内心压力,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提升治疗依从性,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通过术中护理,保障手术安全性,促使手术顺利进行[14-15]。通过术后护理,在促使患者更快恢复的同时,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除此之外,在护理过程中还通过不断完善护理方案,建立随访系统等,便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帮助患者更好恢复,促使患者病情稳定[16-17]。

综上所述,对肺癌手术患者予以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干预,能促使患者更快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癌研究组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怎么给疼痛分类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