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临床对照研究

2022-05-29 14:29杜志明庄建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组间胰岛素

杜志明,庄建华

泉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科二病区,福建泉州 362100

精神分裂症是青壮年高发的精神类疾病[1],发病后通常表现为感知觉、思维异常,行为和情绪障碍等。在精神疾病控制中需要长期用药,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持续用药的需求更高[2]。但精神疾病用药通常存在不良反应,较易影响血糖控制水平,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促进血糖和精神症状控制有重要意义[3]。胰岛素为治疗精神疾病的常见药物,在实际用药中可采用不同给药方法[4]。为探讨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该文从2020年9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中选取89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胰岛素多次注射和连续皮下泵注的用药方法,对照分析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连续皮下泵注用药44例设为A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平均(46.13±9.22)岁;精神分裂症病程2.0~12.5年,平均(7.25±2.46)年;糖尿病病程0.5~18.0年,平均(6.72±2.19)年。多次皮下注射用药45例设为B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4~72岁,平均(46.14±9.19)岁;精神分裂症病程2.5~12.0年,平均(7.26±2.43)年;糖尿病病程1.0~17.5年,平均(6.70±2.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慢性精神分裂症确诊;②2型糖尿病确诊,即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③资料完整;④持续用药;⑤患者及监护人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②PANSS评分<60分;③造血系统异常;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妊娠哺乳期;⑥先天性代谢功能障碍;⑦心、肝、肾器官功能障碍;⑧重症内分泌系统疾病;⑨药物过敏;⑩入组前使用过代谢干扰性用药。

1.2 方法

基础治疗:常规病情管理,实施标准方案管理饮食、用药和日常功能训练,科学监控血糖。根据病情使用奥氮平或氨磺必利控制精神症状。氨磺必利用药:氨磺必利(国药准字H20113231)用药,400 mg/次,1次/d,口服给药。结合实际治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逐渐增量,最大剂量≤1 200 mg/d。奥氮平用药:奥氮平(批准文号H20090976;规格:5 mg×28 s)用药,初始剂量5 mg/次,2次/d。用药2周内观察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逐步增加药量,剂量要求≤20 mg/d。持续用药12周。

A组:基础治疗基础上,连续皮下泵注胰岛素治疗。剂量<50 U/d,肥胖症、重症患者适度加量。

B组:基础治疗基础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餐前0.5 h用药,初次6 U/次,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高剂量≤24 U/次。

1.3 观察指标

①糖脂代谢情况: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②体质指数:统计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控制情况,即体质指数变化。

③临床疗效:以PANSS评分为依据评价疗效。显效:经过治疗,PANSS评分下降≥50%,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临床症状无显著异常表现;有效:PANSS评分下降≥25%,心电图表现、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改善;无效:无上述变化。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④认知功能: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简称WCST)分析认知功能变化,系统准备128张不同类型卡片,由患者分类,系统自动化分析分类准确性,从分类正确数、分类完成数、随机错误和持续错误4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正确数和完成情况与认知功能正相关。

⑤不良反应:记录药源性头晕、恶心、胃肠不适、嗜睡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比较

治疗前,组间血糖、血脂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各项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对比(±s)

指标FPG(mmol/L)体质量(kg)TC(mmol/L)TG(mmol/L)LDL-C(mmol/L)A组(n=44)治疗前 治疗后B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5.22±0.98 58.97±0.53 3.81±0.94 1.26±0.27 2.60±0.36 5.27±0.61 58.71±9.29 4.01±0.27 1.30±0.31 2.61±0.52 5.21±1.01 58.96±0.51 3.80±0.95 1.27±0.25 2.62±0.49 6.56±1.09 62.81±7.66 4.79±0.32 1.67±0.34 2.80±0.27 t组间治疗后值 P组间治疗后值9.624 9.471 9.142 8.890 8.764 0.004 0.006 0.009 0.010 0.012

2.2 两组患者体质指数比较

治疗前,A组体质指数为(26.62±1.97)kg/m2,B组为(26.63±1.99)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体质指数为(26.12±1.70)kg/m2,B组为(27.32±1.98)kg/m2,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1,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95.45%)优于B组(75.56%),A组显效率(43.18%)优于B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4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组间WCST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WCST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WCST评分对比[(±s),个]

表3 两组患者WCST评分对比[(±s),个]

指标完成分类正确随机错误持续错误A组(n=44)治疗前 治疗后2.95±0.44 24.97±2.54 18.56±2.42 20.57±2.38 3.99±0.43 30.03±2.82 9.53±1.31 14.25±2.20 B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2.94±0.46 24.96±2.57 18.54±2.43 20.54±2.41 3.39±0.52 26.98±2.80 11.56±1.50 17.61±2.19 t组间治疗后值 P组间治疗后值23.017 9.503 9.729 9.810 0.008 0.005 0.003 0.002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与B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例如动机缺乏、情感淡漠以及出现社会性退缩[5]。通常精神分裂症病情持续超过2年可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精神衰退等影响,通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造成家庭与社会负担[7]。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导致病情复杂性和治疗难度提升[8],在治疗用药时不仅应考虑疗效和安全性,还应考虑患者用药后是否耐受[9],治疗不耐受会加重患者对抗性,影响规范用药和病情控制[10]。

胰岛素泵设备中含有智能系统,可通过智能控制协调胰岛素输入。此种给药方法模拟真实胰岛素分泌,与实际生理功能相似度更高,对血糖控制更具科学性。此种给药方法对剂量掌控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夜间基础输入量控制方面更具科学性,降低夜间低血糖风险[11]。胰岛素泵使用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缺陷。对于非必要长期胰岛素用药者,应避免使用此种用药方法。泵注给药需要使用皮下输液管,部分患者对输液管过敏,难以长期使用。此种给药方法需要长期佩戴注射泵或皮下长期埋管用药,造成身心压力[12]。精神分裂患者心理适应性较差,较易出现不配合情况[13]。居家治疗中,需要患者或家属自行使用注射泵,但精神分裂患者自护能力不足,许多家属即使经过培训也存在操作问题[14]。

胰岛素治疗中,连续皮下泵注可较好维持机体胰岛素调节状态[15],通过设备软管持续改善血糖,针对性更强,血糖控制较好,而且对胰岛素用量需求降低[16]。多次皮下注射对药量要求较高,而且较易发生不良反应[17-18]。

该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后,A组、B组FPG指标均有增高表现,B组增高明显,A组变化幅度较小,治疗后A组FPG显著低于B组(P<0.05)。体质量、TC、TG指标显示,A组指标优于B组(P<0.05)。LDL-C指标显示,A组治疗前后该指标基本维持稳定状态,B组可见上升。上述数据显示,A组用药后对机体血糖和血脂消极影响较轻,B组用药对糖尿病病情有显著不良影响。体质指数显示,A组用药后患者体质量显著减轻,体质量控制效果较好。B组用药后体质量有所减轻,但与A组相比改善幅度有限。认知功能显示,A组WCST评分在治疗前期与B组相近(P>0.05),但经过治疗后,A组分类完成情况更好,正确率更高,随机错误与持续错误明显减少(P<0.05)。B组经过治疗认知功能可见轻度改善,但效果不及A组。临床疗效显示,A组中95.45%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干预,在该组中43.18%患者疗效相对理想,病情控制较好。B组中75.56%患者可见好转,26.67%患者疗效较好。组间数据比较,A组在疗效方面更理想(P<0.05)。不良反应评价显示,A组与B组在用药后均有13%~16%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不耐受,无需特殊干预,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或消失,对患者无严重影响。该维度数据表明,两种用药风险性相近(P>0.05)[18]。

综上所述,在针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用药时,连续皮下泵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用药在用药风险性方面未见显著差异,但连续皮下泵注综合用药疗效较好,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组间胰岛素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