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君
摘要:目的:探索和找寻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患有慢性衰竭的老年患者群体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科室曾经接收给予治疗以及护理的100例慢性衰竭老年患者,设置为观察组50名老年慢性衰竭患者及对照组50名老年慢性衰竭患者。对照组:对于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并无其他;观察组:对于患者给与延续性护理及跟踪观察后续情况。观察并比较两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以及对药物依存性,统计并记录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明显在各个时间段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已记录的数据中展示出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是在老年慢性衰竭患者群体中显得尤为重要的一种护理方案,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护理干预;老年慢性衰竭;慢性衰竭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0--01
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加和我国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时有发生。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治疗时间长,病程绵长经久不愈,容易发生衰竭的危急情况,容易伴随病人的病态心理。具体表现为焦虑,急躁和忧郁等情绪的爆发,患者严重时会出现临床并发症,对其本人及其家属造成生活上的困扰[1-2]。因此,老年慢性衰竭患者会在长期医疗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选择回到家中及附近的社区医院进行后续的治疗以及护理,但因医疗知识的缺乏,会出现不正当的护理,这种行为常常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于老年慢性衰竭患者来说延续性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100例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患者为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老年慢性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7,女23,年龄58~81岁,平均(65.28±2.41)岁,高血压15,冠心病21,糖尿病14;对照组50例,男25,女25,年龄60~79岁,平均(66.24±1.89)岁,高血压18,冠心病15,糖尿病17。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对其情况进行严格把控,根据個人情况的差异进行相对应的个人常规护理,护理应在患者出院后截止。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开展患者教育,包括健康讲座,护理专项讲解等内容,同时根据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以及其个人病情的不同,制定详细的个人专属的护理方案。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对其个人以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指导,以确保护理方案能够延续性使用。出院后,为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心理诊疗,做到时刻跟踪患者情况,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免费的医疗及护理方面的咨询,我们应当到社区到基层去进行定期的健康讲座以及讨论,将医疗以及护理知识教授给群众,真正做到有效的延续性护理。
1.3观察指标(1)服药依从性;(2)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在各阶段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的三种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现如今在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老年人慢性疾病更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后,从心理以及生活上更加依赖子女以及他人的照顾和养护,因此在老年人慢性疾病发展为衰竭后,更加必不可免的成为家庭的重担[3]。
在此时,对于老年人慢性衰竭的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患者入院治疗时,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科普,为患者建立起详细的健康档案,将患者各项信息准确记录在内,以便于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及疾病发展的掌握,能够针对其个人的情况针对性的定制治疗以及护理方案,避免因在家中疏忽对老人的关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致使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延续性护理在如今社会并没有被重视,大多数人都对其持观望态度,并不能将其贯彻落实到生活当中去,因此在社区和基层开展对于延续性护理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就成为首要的选择,将知识潜移默化的讲授给群众。增加其对于医疗知识的了解,对治疗的信心和对生活的信心。
本次研究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得到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衰竭患者群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医生监督管理患者的病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延续性护理模式和大力支持延续性护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顾塞霞.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并病人护理包中的应用[A].健康导报.医学版,2012,(2):1632-5281.
[2]郁玲芝.延续性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9,32(12):334-335.
[3]席静文,张莹,董凤娇,等.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