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5-29 01:58:10高盈广
民族文汇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盈广

摘 要: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需要素质教育的提升。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文化素质;人才培养

引言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学学科有很多功能,其核心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创新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任何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都是以知识积累为基础,辅以技能培训。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了在当今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参与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观点,掌握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實验方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角色转变。此外,教师需要改革旧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1.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作为新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应该从知识促进者转变为学习者、促进者和学习导师。从教师到科学创新型教师;从单一教师到综合教师;从传统教学方法到现代教学方法;从面向所有学生到面向所有人和面向个人的结合。作为“学习者”,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提高;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走向,引导学生发展方向;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转变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把学生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变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对待学生的教学态度,是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师的上帝,也是特定的认知主体和信息交流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将课堂视为完全由教师来主导的课堂。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将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学生的“引导师”,教师将承担更多的引导与服务的角色。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未来值得期待。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动力之源、能量之库。教学既不是支配学习,也不是取代学习。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不应该从教学开始,而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开始。老师影响着班上所有的学生。学生不仅向老师提供反馈,还与同学交流,形成交流思想、知识、情感和技能的网络。这个过程是师生之间对话和理解的过程,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它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在体验中共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用旧方法吸引新事物,用交流激发兴趣;发现矛盾,引起怀疑和兴趣;开始故事,激发兴趣;制造紧张、引起兴趣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追求知识的欲望和怀疑,进入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识别问题情境,并将学生融入课堂的主动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和新的体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发展的创造力。

3、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全新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教学理念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无法自由探索和学习。他们只根据老师的课堂讲授来记忆知识点,这阻碍了学生全面化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形成师生之间的动态交流。教师的责任不是“教”,而是引导学生怎么去“学”,不是满足学生“学”,而是引导学生“学”。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认真监控、保护和引导学生的竞争力、自信心等心理;应该鼓励学生创新,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结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活动空间、表达方式、创造信心和经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要从多方面入手,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会敏,陈旭远,张娟娟.基于精准框架的素养导向数学课堂教学评估——以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教学视频分析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2):20-25.

[2]梁治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和途径——评《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15.

[3]邵贵明,胡典顺,柳福祥.论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对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6):46-50.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36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1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山西青年(2017年14期)2017-01-31 15:34:27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