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棚早春黄瓜无公害生产,黄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本文借鉴海城响堂个别农户的生产经验,介绍了主要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菜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大棚;早春;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海城地区早春大棚无公害黄瓜可提前采收20天左右。一般在1月中旬育苗,2月下旬定植,3月中旬开始采收,7月上旬结束,产量13000公斤/亩,收入10000元/亩以上。现将本地区早春黄瓜无公害培技术总结如下。
应选择耐寒性强、早熟性好、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如津春5号、津绿3号等。
播种前要先晒种1~3天,再将种子浸入55℃的温水烫种10分钟左右,期间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35℃,浸泡4小时左右后,将种子反复轻搓,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捞出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7℃~33℃的条件下催芽,等种子有70%“露白”时就可以育苗播种。
3.1 营养土与药土配制
营养土:应用3~5年内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比例不低于30%。
药土:用50%福美双加50%多菌灵(1︰1),每平方米8克,再加50%辛硫磷1.5克,加細干土15公斤制成。
3.2 播种量
黄瓜150克/亩,南瓜1.5公斤/亩。
3.3 育苗
可在加温温室或节能日光温室内育苗,用直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厘米,浇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厘米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此期外界气温低、光照弱,管理上以保温增光为主。
5.1 定植前准备
扣棚膜:扣棚膜时间2月下旬。
整地施肥:结合整地,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5000~700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
棚室消毒:每亩用硫磺粉2~3公斤,加80%敌敌畏乳油0.25公斤拌上锯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无味后再定植。
5.2 定植
定植时间:在10厘米深土温稳定通过12℃后定植,海城地区大约在2月18日左右。
定植密度及方法:采用大小行栽培法,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8厘米,亩保苗3600株。覆盖地膜。
6.1 温度
缓苗期白天28℃~30℃,晚上不低于15℃,当棚内温度达到35℃时,则需适当放风。
6.2 光照
采用透光性好的耐候功能膜,保持膜面清洁。
6.3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滴浇灌或暗灌溉。定植后及时浇水,3~5天后浇缓苗水,看苗情追肥。进入盛瓜期5~7天灌1次水,隔1次水施一次肥,每次冲施硝酸钾15公斤,尿素5公斤。还可进行根外追肥。
6.4 植株调整
可用尼龙绳吊蔓。主蔓节瓜,侧枝留1瓜1叶摘心,25~30片叶时摘心生;生长季节不摘心可采用落蔓方式。打掉老叶、病叶、病瓜、畸形瓜等并要及时清洁田园。
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栽培的原则进行防治。
7.1 农业防治
及时拔除病株,枯死的茎干,摘除病叶、病果,带出棚室外烧毁或深埋。
7.2 物理防治
在棚室放风口位置设置防虫网防虫进出。在棚内悬挂黄板,可诱杀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在棚内悬挂蓝板,可诱杀蓟马。
7.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如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在田间放置瓢虫防治蚜虫。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如农用抗菌素130—10、5农抗120、新植霉素等。
7.4 化学防治
虫害:
蚜虫:可用20%啶虫脒可溶剂兑水,每亩喷洒5~10克,或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施,还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施。
白粉虱: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喷施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喷施。
潜叶蝇: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25%阿克泰5000~7500倍液喷雾防治。
病害:
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施;或用72.25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施;还可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细菌性角斑病:用3%克菌康500~8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粉剂4000倍液防治;或用可杀得2000隔7~10天喷1次,连喷3~4天次。
枯萎病: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或育苗青300倍液灌根,连灌2~3次。
作者简介:张丽君,女,农艺师,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植物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