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之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始纳入新时代强国战略体系。随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提出“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高等院校占据着教育资源的战略高地,同时也是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积极探索富国强军战略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军民融合过程中的基础平台、主体力量和重要阵地,担负起合力培养军地人才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院校教育;军民融合;资源共享
在我国,军事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有着互通互融的基础,由此开辟出一条军地院校教育合作发展的道路。全国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经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细致的学科门类和前沿的科技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军地人才联合培养”。从目前情况看,军地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建设各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严重影响着整体优势的发挥,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的目标差距较大。当前迫切需要创建一种新的资源共享模式,打破军地双方互不接轨的状态,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运转。
一、以人才质量為导向,加强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多年以来,为了快速解决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国先后采取过多种军地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普通高校应当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军民融合的经验,积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大国防观”渗透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过程中,培养范围从过去的国防生拓展到所有在校大学生,使大学生同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中央军委军民融合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统一规划设置军地院校的相应工作部门,统筹安排资源共享、科技协同、人才培养等融合工作,发挥普通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突出军事院校军政兼修、训管一体的特点,选定最优化的培养模式。将军事专业、岗位需求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在军队普及军事职业教育,军地协同设置专业布局和结构,把军队新装备、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作为普通高校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以制度建设为根基,制定细致可行的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法治化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军地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规制度的建设水平。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关于军民融合的法规制度建设起步过晚,问题突出。实施十几年的国防生培养制度,直到最后停止,也未能上升到法律层面。中央军委应当联合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共同谋划,制定军民融合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涉及到组织制度、职责权限、保障机制等重要内容,必须上升到法律高度,明确规范各项工作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军地双方各级各部门的任务,为基层政策法规的出台指明方向,确保军地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体制能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得到有效对接,实现军地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在必要时,还可以制定专项法规,使短期培养制度成为国家长期规划,增强军地院校联合的社会认同度和权威性。相关部门要努力消除因军地体制差异造成的政策法规冲突,及时修正或废止阻碍军民融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规定,使军地院校联合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三、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建立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
近年来,普通高校对军事人才的培养,主要局限于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关系较密切的专业领域。国防生培养制度的终止,证明简单依靠普通高校为军队输送人才的模式必将淘汰。应当构建“军事院校—当地政府—普通高校—社会组织”一体化的区域性融合教育体系,保持军队机关、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形成专业共建、师资共用、学术共研的氛围。对区域内军地院校的共同基础课程实行开放讲授,同类专业课程实行跨校选择,学术领军人才实行军地兼职,学科专业资源实行基地管理。高等教育要着眼培养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和民用产业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向同时面对企业、国防单位和军队。普通高校要面向部队官兵提供针对性强、灵活度高的学历和技能提升渠道,可以采取远程网络授课的模式,也可以利用连锁教育机构在部队驻地开设教学点,实行弹性学制,积累学分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军地通用的职业技能证书。此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奖学金政策,适度为军地院校增设军民融合绩效奖。
四、以行政机构为龙头,推行标准严格的监督管理
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之间一直没有完整配套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前的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只是军队驻普通高校的国防生培养机构,与学校之间权责不清,撤销之后,军地教育资源的统合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要在普通高校建立新的高等教育军民融合行政监管机构,不仅要拥有原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的全部职能,还要负责对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进行评估和检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为本区域输送军事人才和国防科技工业人才为着力点,形成完整的军民融合教育配套机制和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从竞赛奖励、资格认证、课终考核、论文质量、毕业评价等多个环节入手,标准细化到学生的心理、思维、沟通、协作、领导、体能等各个方面,确保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能够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各地区军民融合领导机构还要设立专家咨询组,由军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研究审定相关政策制度,提供年度需求统计分析报告,针对本地区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军地教育状况提出决策咨询建议。
五、以资源配置为平台,实施多方联动的服务保障
长期以来,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已经成为教育资源深度共享的障碍。区域性融合教育体系建立后,要实行由中央军委、国务院统一领导,各军种和各省市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区域内普通高校的优质师资、科研设施、先进成果等资源要向军事院校开放,用于数据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可以在军事大数据基础领域实现共享共用。借鉴国家教育云建设模式,搭建广泛共享、联合运转、全面服务的大型军地教育资源平台,MOOC课程向军队官兵开放。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要提供互访和下载服务,实验场地使用、教学设施维护、技术人员培训等保障工作也可以采取军地合作的模式进行,推动区域内军地教育资源的统建统管和互增互补。军队的科研领导机关要适当向普通高校开放军事研究课题,让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地方研究团队参与更多的国防资助项目。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还可以参与开发军事教学课程、想定作业、模拟对抗、武器实验、目标数据等软件系统,减少军地各自为政造成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郭菁菁.关于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J].中国军转民,2016(10):49-52.
[2]荣逸菲.军民融合视域下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对策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8):21-24.
[3]王雪,何海燕,单良艳.新时期普通高校参与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27-30.
[4]张玉奇,鲁炜中.基于军民融合体系建设中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1):89-94.
[5]牛国林.关于高职教育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20-23.
[6]肖永梅,怀文娟,罗楣宗.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办学深度发展思考[J].高教学刊,2021(24):19-22.
注:本文为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名称:军地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编号: HB21JMRH031。
(作者简介:赵娜萍,讲师;工作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