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前 言
祝贺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祝贺在本次冬奥会中夺得奖牌的运动健将们!
感谢所有运动员为北京冬奥会的付出和努力!感谢所有运动员为观众带来精彩赛事!感谢所有志愿者的付出!
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直以来都是一场世界级的运动盛会,除了弘扬积极向上的运动精神,还是一场世界文化的交流盛会。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在向世界传播本国的文化,也让全世界对运动会举办国的文化有一个了解的途径。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总导演,都是張艺谋。他利用了两次开幕式,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把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表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而张艺谋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其实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都是抓住了东方文化精髓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在2002年上映的《英雄》,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张艺谋导演对中国文化解读的巅峰之作,而且该电影制作的目的,就是将中国文化向全世界推广的一次尝试。
一、相 通
20世纪末,正是大部分国人还处于社会变革的迷茫期的时候,很多文化界人士已经在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以及本世纪最初的几年,资本力量的冲击让国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声达到了顶点,同时,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峰。
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地回忆那个时期自己的思想:充满着质疑的同时,内心似乎还在坚守着一些很模糊的东西。
那时候笔者年龄太小,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现在想来,那时候所坚守的,就是自身文化的内核。那是一种存在于炎黄子孙血脉里的东西,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险,都能为我们在黑暗中指引前路,都能让我们找回自信。相信大多数跟笔者一样经历过这个时期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感觉。
这些文化内核具体的内涵,基本上都在《英雄》中体现了出来。但这部电影应该是张艺谋执导生涯中被诟病最多的电影,很多人都对其进行过口诛笔伐。可是现在回过头来去看,这部电影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不是崇洋媚外,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包装。
所谓的包装首先是要先让外国人基本上可以接受,或者说很简单就能理解电影的背景。比如《英雄》中那张战国时代的地图,绘制风格就很西方化,有些中土世界的既视感。(中土世界:《指环王》中的幻想大陆,其中也出现过一张很有故事感的手绘地图)
这其实跟当时的国策走的是一个路子,首先让世界接受中国,然后我们才有展现中国力量的机会。20年前的中国跟现在相比,就好像已经过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了,长到似乎有好几个世纪。
人们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这20年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以至于让现在的我们,都感觉有点不认识20年前的中国了。那个时候,西方资本力量创造出来的繁荣社会,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是对自身文化产生质疑的根源。
在那个时候传播东方的文化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英雄》才被称为中国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它给了中国电影一个表达自身文化,以及让中国电影成为“世界级”作品的方式,是中国文化重新变得开放和张扬的表现。
在《英雄》中,既有一些我们自己才知道的梗,比如刺客无名(影片中的人物)是秦国的一个亭长。而我们知道,刘邦也是一个亭长,最后他灭了秦国,开启了华夏文明的一个盛世。
当然《英雄》中更多的是外国人熟悉并感兴趣的元素,比如功夫和戏曲。《英雄》中的打斗戏在天天看香港动作片的我们看来没什么亮点,但是外国人是很认这个的。不管是现在还是20年前,功夫、戏曲、熊猫之类的元素,都代表着中国,只不过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元素被人们所熟知,比如丰富多彩的美食,比如九寨沟的美景,比如长城的巍峨。
在20年前,属于中国的标签很少,功夫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所以,武术指导在设计《英雄》中打斗场面的时候,都努力设计得更精彩。而跟香港的动作电影不同的是,张艺谋赋予了《英雄》中的打斗戏丰富的文化底蕴。
比如无名跟长空(影片中的人物)打斗时,出现的围棋、古琴这两个元素。围棋代表长空心境的高度,即便受到围捕,也能静心下棋,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而古琴则代表着当时在场人们的内心波动,时而失落,时而斗志昂扬;时而流畅,时而晦涩。
同时通过无名的讲述,还引出东方文化中的两个精髓:相通和意境!
所谓的“相通”是指万物皆有相通的地方,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达形式。比如影片中出现的剑术与琴音的相通之处,剑术与书法的相通之处,都会让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人大开眼界。我们一直说自己的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博大”,是因为文化可以包罗万象,而万事万物又是对文化的一种体现。
举一个最简单也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中国人跟日本人都用筷子,但是日本人的筷子下面是尖的,而中国的筷子下面则是圆的。另外,中国的筷子上面是方的,一圆一方蕴含着“天圆地方”,体现我们祖先对世界的最初认知。
这是东方价值观的一种精髓,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喜欢总结万事万物的共通点,黑和白都是可以通过太极揉和在一起的。这是对世界的一种高明的解读,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对物的一种基本认知。
而西方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却跟“相通”的价值观几乎背道而驰。一般而言,价值观的不同,才是滋生偏见的根本。前文中,笔者提到过的对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回忆,那种内心模糊的东西,其实就是东方独特的价值观。之所以会坚守,是因为笔者当时隐约觉得这些东西很珍贵,也感受到了这些价值观跟当时社会的冲突。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但是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张艺谋在《英雄》中,就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把这些人人都懂,但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价值观都表现了出来。这也是电影的魅力,一种表达的艺术。
而“意境”则是对“修心”的一种表达,在东方的许多人文思想里,都阐述了对内在修炼的重要性,以及“修心”的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一点表达了华夏民族对自身内在修养的期望,是一种高度文明化、努力摆脱肉体缺陷的体现。
这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一种比较陌生但却可以理解的概念,毕竟他们也崇尚修炼自己的内心。只不过不同的是,西方人是在培养自己缜密的逻辑,而东方人对“心境”的修炼,则注重自己心智的成长,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上。
二、谁才是英雄?
英雄的概念,在东方文化的理解中,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被供在庙里的塑像,或者离自己遥不可及的崇高的人。而西方人对英雄的概念,却是有血有肉、带着人们战斗的人。
西方人的英雄是很好理解的,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能打,比如以拯救世界为目标。像“漫威”的英雄人物如超人、美国队长、钢铁侠等等,无一不是一次次地在拯救世界。
但是东方文化里的英雄概念就有些晦涩难懂,就拿影片《英雄》来说,电影名叫做“英雄”,那么电影里谁才是英雄?
在讨论谁是英雄之前,首先要梳理一下电影的情节。《英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刺秦的故事,首先是无名的讲述,天下有三个让秦王顾忌的刺客:长空、残剑、飞雪。
秦王曾经发出过悬赏,杀刺客长空者,可以获得财物和千户侯的封赏,还可以得到离秦王二十步的位置饮酒的殊荣。杀残剑和飞雪者,财物和爵位的封赏更多更大,可以在离秦王十步的位置对饮。
无名说他先干掉了长空,然后用长空和飞雪、残剑的三角恋情,诱使飞雪杀掉了残剑,然后又解决了飞雪,最终把这三个刺客的武器,带到了秦王面前。
秦王却敏锐地发现了无名言辞中的漏洞,认为这是无名、长空、残剑、飞雪联手布下的一个局。长空是故意被无名所杀,而残剑和飞雪情谊深厚,都想自己去受无名那一剑,让对方活下来。于是飞雪当先出手刺伤残剑,飞雪在秦军阵前被无名所杀,最终残剑殉情。
有很多观众说,《英雄》的叙事有点乱,同一件事说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似是而非。其实可以通过主角所穿的衣服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叙事者,以及区分每次不同的叙事。无名在讲他编好的谎言的时候,主角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秦王的猜测中,主角们则是穿着蓝色的衣服。
然后是第三遍讲述,秦王识破了无名的谎言后,无名说了实话,在第三遍讲述中,主角们都穿了白色的衣服。原来实情是无名可以让被自己刺中的人假死,所以长空和飞雪都没有死。而让秦王意外的是,残剑是反对刺杀计划的人,所以他被无名和飞雪围攻,并被飞雪刺伤,于是无名在秦军军营面前刺中飞雪,以飞雪假死骗过秦军将士们。
无名得到了长空和飞雪的武器后,残剑劝说他不要刺秦王,并说出了他顿悟的经过。在残剑的讲述中,残剑和飞雪都穿着绿色的衣服。在之前的一次刺杀中,残剑有机会杀死秦王但是并没有杀死秦王,于是飞雪从此不理会残剑。
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梳理起来也比较简单,不过其中有许多很有深意的细节,等用到那些细节的时候再细说。《英雄》中很让人瞩目的一点,就是影片中鲜明的色彩。一开始浓郁的红色充斥着侥幸和不真实,秦王的猜测则是代表理智的蓝色,而代表纯净的白色则是这件事的事实,残剑讲述时的绿色则代表着他在顿悟中悟到了天下的生机。
最精彩的色彩冲突,是飞雪和如月(影片中的人物)在那片银杏树下的决斗。这两个女性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像是两只色彩鲜艳的蝴蝶,她们的打斗裹挟着黄色的落叶,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不管是色彩还是配乐,都让人感受到了这场决斗的凶狠。最后连落叶也变成了红色,仿佛印证了如月临死前的话,让飞雪的内心变得千疮百孔,鲜血直流。
几个人物都交代清楚了,无名、秦王、残剑、飞雪、长空、如月,到底谁才是英雄呢?如月是残剑的徒弟和仆人,在无名谎言中,她深爱着残剑,为了给情郎报仇,她才在银杏树林里跟飞雪决斗,结果被飞雪所杀。
不过在之后无名讲述实情的时候,无名和飞雪联手刺伤残剑,如月却只攻击无名,不攻击刺中残剑的飞雪。可见如月对飞雪有基本的尊重,并不像无名的谎言中那样,嫉妒飞雪。我们先不管事实如何,在谎言中,如月就算死也要为爱人报仇,这算是英雄吗?
那么长空和飞雪呢?在无名的谎言中,长空和飞雪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爱恋,据无名说,飞雪也是因此才跟残剑发生嫌隙。但是后来通过无名和残剑的讲述,我们知道长空和飞雪并没有情愫,但是这两个人却甘愿为刺秦,可以说是为了天下苍生,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国仇家恨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算是英雄吗?
还有残剑,在顿悟剑法的时候,悟到了剑法的最高境界:天下。诸侯国互相征战,民不聊生,秦王可以结束这样的纷争,所以他在有机会杀秦王的情况下也没有杀秦王。
残剑的境界明显比长空和飞雪的境界要高,长空和飞雪只看到了秦国这个战争机器,却没有看到无休止的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残剑却想到了让秦王活着,才是最有利于天下苍生的选择。
残剑有机会杀掉秦王,却只用在秦王的脖子上划出了浅浅的一道血痕,那是在警告秦王,如果他残暴不仁有人能惩治他,让秦王引以为戒。那么境界如此高,懂得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残剑算是英雄吗?
再不然就是秦王,在无名的讲述中,战国时期一个“剑”字就有19种写法,那么就是说天下有19种常用文字?不仅如此,历史课本上都说过,那时候各国的度量衡、钱币、法规各不相同。
可以想象,从河南出发到河北做生意,就要经过几个不同诸侯国,然后要用几种不同的文字和语言跟当地的人们沟通。每进入一个诸侯国,就要兑换一种钱币,换一种称量的工具,遵守不一样的法规。
这样的繁琐和不便是难以想象的,秦王要的统一不光是疆域上的统一,还是关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统一。促成了统一,就是一件千秋伟业,提高了整个华夏民族的人际交往效率,使得大统一的思想根植于华夏民族的基因里,秦王有这样的功绩算是英雄吗?
最后就是无名,十年磨一剑,为了国仇家恨精密布局。但是在刺秦过程中被秦王和残剑所折服,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秦王,具有大无畏精神。而且无名死后,被秦王作为英雄厚葬,这样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而且得到了他人承认的无名,算是英雄吗?
这些主要角色都有英雄的一面,那他们都是英雄吗?不是的,或者说不全是,张艺谋在影片中跟观众打了一个哑谜,向我们也向外国人展示东方式的英雄。在影片的最后,无名被奉为英雄,连起来就是“无名英雄”。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哑谜,东方的英雄跟西方不同,东方的英雄不是“常态化”的英雄。像西方的超人,不管他正义与否都是英雄,因为他有超能力,巨大的力量让他成为了英雄。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是西方人眼中的英雄,这两个人已经不止一次地用残酷的手段收割世界的财富,但他们依旧是英雄,这是因为他们的财力。
西方人眼中的英雄,都是强壮的,或者富有的,或者两者兼备。东方的英雄却不是这样,我们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战士,抢险救灾的消防员,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警察,他们都是英雄。还有许多在危难时仗义出手的普通人,有许多在艰难的环境下依旧坚持高尚情操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依旧有良知能坚守道德底线的普通人!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陈奕迅歌曲《孤勇者》歌词),在东方的概念里,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我们再去看看《英雄》中赵国中那家书馆,秦军攻城,箭如雨,书院的院长和学生,依旧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写字。有学生中箭了他们继续写,羽箭射在身边,把沙盘都射翻了,他们依旧继续写。
影片中说,这是“赵字”的精髓,仅仅是“赵字”的精髓吗?还是华夏民族价值观的精髓!不管在什么时代,我们都拥有高于生命的追求!这是英雄的基因!这是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基因!这个基因,每个华夏儿女的身上都有!
三、对水的解读
《英雄》中的打戏,是另一个被观众诟病的地方,有人说那些打斗的镜头过于浮夸,有人说不真实,总之认为没有那种拳拳到肉的打斗戏精彩。其实这些打戏与其说是在战斗,不如说是在舞蹈。
这些打戏也是设计给外国人看的,因为那个时候东方最响亮的名片就是功夫,所以,张艺谋把功夫的元素艺术化了。无名在跟长空的战斗中,激烈的背景音乐中偶尔出现的秦腔,烘托了战斗的氛围。残剑跟飞雪的打斗,就很像是两个人的舞蹈。还有秦王在大殿上跟残剑对战的时候,秦王霸气十足的步伐,再配上助威一样的秦腔,这种打斗场面更像是一种表现东方艺术的形式。
所以,很多人诟病《英雄》中的打戏,只是把这部影片的定位定得太低了而已!同时期的香港电影的打戏是拳拳到肉的,但是打就只有打,关于影片内在的表现,或者人物内在的表现很少,更不要说艺术性了。所以,很多人看香港电影,就是看个热闹。
而《英雄》却不然,这是一个东方文化的集合体,它有艺术高度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名与残剑在山水间的那场战斗,跟无名与长空在雨中的战斗不同,无名与残剑的战斗竟然展现了一种宁静感!这跟西方人心目中的战斗场面有很大的差别,是东方文化对战斗的理解。
仔细看那些镜头,划破水面的动作都那么轻柔,追逐间的动作都那么优雅。这里面蕴含了太多的东西,首先是与敌人战斗的时候心如止水的心境,就像九寨沟平静的湖面(这个桥段的镜头都是在九寨沟取景)。
心如止水是东方文化中一种很高的境界,再加上这是在战斗,那就更能体现出此境界的高度。在东方文化中对水有很多不一样的解读,它是至柔的东西,却又可以穿石;它滋养着万物,又可以化作洪水变成灾难;它懂得绕过高山,却可以一直奔流到海。很多东方的哲理,都蕴含在这山水间,这是东方文化中一些独特的情愫。
這些情愫该怎么表达?如果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就落了下乘,意境方面的东西自然是要意会,所以就有了那些像是舞蹈一样的战斗。《英雄》中的打斗戏,处处透着一股内敛,而同为张艺谋执导,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影》中的打斗,却透着一股残酷,一股不经意间的凶狠。这跟《英雄》的上映年代有很大的关联,那时候举国上下都是一副内敛的姿态,我们正在追赶世界,正在拥抱世界。
这些艺术性的东西,代表的是东方文化轻柔的一面,那么秦王所代表的就是东方文化中刚硬的一面。秦王一出场的时候,就穿着铠甲,一副武士打扮。后来他解释说,是因为残剑和飞雪之前的刺杀,他才一直穿着铠甲。可以把这个人物当作是东方文化中有勇有谋的强硬一面。
秦王的大统一理想,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张艺谋在《英雄》中,为什么要选择以战国时期为背景?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中华民族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从封建时代进入君主专制时代。而在《英雄》上映的时候,中华民族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秦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中华民族一个巨大的转型时期,这些巨变让民族变得昂扬,曾经或者将会给中华民族筑牢长久强盛的根基。
说完了这些寓意,我们再单独来看秦王这个角色,就电影艺术而言,导演张艺谋在这个角色上下了很多功夫。曾经有这样一个细节,在秦王的讲述中,无名向残剑和飞雪演示剑术的时候,是攻击周围的书简,把一圈书全部打倒。而在无名的讲述中,他却并未攻击书简。
这个细节是不是在表示秦王对书简的愤恨?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然现在我们也都知道这里面有抹黑的成分,不过他肯定做过类似的事,只不过坑杀的是一些诋毁他的人。秦王为什么仇恨书简?确切地说他仇恨的不是书简,而是那些舞文弄墨的人。
在《英雄》的开头秦王就说过,就连秦国人都说他是暴君。暴君不是昏君,秦王跟无名图穷匕见时候的斗智斗勇,可以看出秦王的胆魄。当秦王意识到无名是刺客,而自己不是对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呼救。但秦王并没有胆怯,而是大方地将自己的佩剑扔给无名,并以顿悟的形式加强残剑所说“天下”在无名心中的分量。
最终秦王的胆魄和智慧,让无名放弃刺杀,秦王站在高台上,看着无名离开,有一种说不尽的孤独感。而秦王的大臣们,先是在大殿门口,好像是来参观无名刺杀秦王的好戏,他们先是问秦王杀不杀无名,接着又说应该要杀无名,再接着异口同声地请求秦王下达杀人的命令。
這些都是对秦王的特写,所表达的都是东方文化中站在殿堂上的英雄的身不由己,以及发自内心的孤独。所以,秦王才那么仇恨书简,他明明在为天下着想,努力地让天下变得更好,但是许多人却依旧在书简上骂他是暴君。当然,我们知道,嬴政在位的时候骂他的人并不多,秦朝灭亡之后骂他的声音才多了起来,秦王对书简的愤怒,似乎就是对这些评价的不满。
即使虎狼之师的元首秦王,也有他的无可奈何,大臣们把他捧得多高,他身上就有多么重的枷锁。这还是在阐述东方的英雄观跟西方英雄观的不同,西方的英雄可以自由自在,可以肆意妄为,但东方的英雄不行,想要做殿堂上的英雄,就要准备做那个最孤独的人,因为走在最前面的人总是最孤单的。
四、击缶而歌
在2002年《英雄》上映的时候,张艺谋等许多文化工作者还像推销员一样,到全世界去推销东方文化的魅力。随着中国申奥成功,我们赢得了一次展现中华文化的机会,每个中华儿女都对这场盛会抱有巨大的热情,如何在这场盛会中体现出中华文化精髓,成为一个责任重大的任务。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便策划了属于中国的“北京8分钟”预告,结果让大家非常失望。那短暂的“北京8分钟”有穿着旗袍拉二胡、弹琵琶的节目,有功夫表演,有戏曲表演。大家都觉得张艺谋找的这些元素土得掉渣,不能代表现代的中国。
特别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希腊奉献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文艺表演,那段像是花车游行一样的塑像表演,相信应该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腊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希腊人弄得那么高大上,而“北京8分钟”却只在表现中国的特色文化,而没有表现出现代中国的风采。
这“北京8分钟”的预告,让国人们一度对张艺谋在文化表现上的能力有些失望。据后来公布的一些信息,张艺谋面对国内的差评,一度想要放弃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方案的遴选。后来可能也是有些不甘心,他在截稿日期的最后一天,还是交出了自己的方案。
如今的我们知道,张艺谋团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开幕式表演,而且对东方文化的精髓表现得非常到位,在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可以再拿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做比较,不少人都称那是“百鬼夜行”表演,整个表演都充满了不明所以和阴森感,完全没有把日本人的正面情怀表现出来。再加上对奥运村的诟病,让这届奥运会基本上成为反面教材,不仅没有做到宣传本国文化的作用,还让人感觉到拖沓、阴骘、简陋等负面情绪。
大国气象往往就体现在奥运会这类国际盛会上,新冠疫情和经济萧条让日本的日子很不好过,他们只好赔钱办奥运会,自然不会有什么积极向上的姿态。而2008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从那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能看到一股昂扬的斗志。如今的中国已经具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我们已经开始从求快变成了求稳,所以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就有如负责任又稳健的大国气象。
在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也能看出满满的新意,比如第一个节目击缶的表演。缶是一种古代乐器,它发出的声音有点像鼓声,但缶又跟鼓有巨大的区别,乐器本身就是一种悠久文化元素的象征。
缶是瓦器,是用来盛酒的,据说秦人喜欢击缶而歌。张艺谋对“秦”似乎有独特的情怀,《英雄》也是以秦为背景。就古代历史来说,秦确实极具代表性,秦孝公继位时,在西北边陲的秦国已经沦落为二流国家,一度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曾经有“天下鄙秦”的说法。自商鞅变法后,秦国用几代人的努力,奋发图强最终统一华夏。
秦国的那段落后的经历,不正像20世纪初的中国吗?那时候的中国也是落后和愚昧的象征,经过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努力,我国终于回到世界一流国家之中。在两千多年前,秦国就好像为中华民族种下了不服输、奋起追赶的种子!
而且秦人一直代表着战斗的风骨,老秦人的称呼一直从战国时期延续至今,每次中华动荡的时期,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一直是能战和善战的象征,所以秦歌和秦国的乐器,都会带着一股昂扬的气势。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也是用鼓作为开场,鼓声几乎是各民族通用的乐器,虽然外形不一样,但是代表的都是一个民族精神饱满的程度。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预告中,国内的民众表示不太希望在一场国际盛会上,看到随处可见的大鼓,大家都希望能用一些新颖的手法,来表现民族的气势。
于是张艺谋团队就找到了缶这种乐器,在开幕式上缶的外形设计有中国青铜器时代的特征,代表着悠久文明。而缶声也跟鼓声有些相似,还是老秦人用过的乐器,很能表现出民族精神的张力。只不过击缶的手法早已经失传了,所以这个节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找到或者自创一种击缶的手法。
最终我们在开幕式的现场,看到了第一个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气势。随着鸟巢的一圈烟花过后,最后一朵烟花射向了运动场一角,从烟花消失的地方亮光亮起,缶声响起。缶上通过击打声亮起的灯光,竟然组成了倒计时!
一开始的缶声是低沉的,让人有一种压抑着激动心情的感觉,随着开幕式的正式开始,演员们开始了那种“削面式”的击法,边舞边击,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特别是最后用带着荧光的鼓槌,在黑暗中的击打,打出了民族的气势!
从第一个节目开始,就表现出了恢弘的场面,这届奥运会动用人数之多应该是史无前例的。他们大部分都是解放军战士或者志愿者,为了这场文化盛会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为的就是向全世界展现现代中国的风采。
他们为全世界呈现出了一场文化盛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又焕发勃勃生机的民族,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开放、包容、热爱和平的大国风采。很多人因此了解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加轻松了,这些成果是对奥运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所有努力的最大回报。
五、巨人归来
对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全国人民都好像憋着一股劲,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同时这也是一次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好机会,为此在开幕式上有许多设计都是在抒发民族的自豪感。
首先开幕式上屏幕中最先出现的日晷,代表的是悠久的文明和特殊的计时设备。日晷上阴影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那些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产物如今都变成了文物,已经在世界文化的洗礼中,丧失了实用性。同时,阴影的变化还代表着时光荏苒,如今的中国,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封闭落后的中国。正在迎接世界的,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一个向上的中国,这不是老树开花,而是一个蜕去了陈旧的外壳,正在全速向前奔跑的国度。
还有那个烟花巨足的设计,像是一个巨人从远处一步一步走向鸟巢,寓意着远方的客人们来到鸟巢,同时也寓意着巨人归来。所谓的巨人自然就是中国,许多外国人都把我们称为“东方的巨人”,只是这个巨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全民性的巨大变革,对自身还有些质疑,外部也不太欢迎他。
我國之所以自认为巨人,是因为我们有辉煌的历史,那都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来源。很多民族都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些民族也像流星一样从天空划过,罗马帝国是这样,亚历山大帝国也是这样。
只有中华民族长时间地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古代有强秦大汉,后来有盛唐和富裕的大宋,之后有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元,还有明清两个强大的帝国。可以说在任何时期,在世界历史上都能看到东方的身影,所以我国才是公认的文明巨人和文化巨人。
但是后来西方人开始主导世界秩序之后,文明和文化的强大,已经不能支撑一个庞大的民族。我们要有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我们要通过跟世界文化大融合淬炼出新的文明体系,2008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提高了许多,是巨人该回归的时候了。
在击缶而歌的节目结束后,有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演唱着《歌唱祖国》,56个穿着各民族特色服饰的孩子或少年,共同围着五星红旗进场。现场许多人都热泪盈眶,不管在什么时候,看到那面鲜红的国旗,都好像看到了祖国挺拔的身影。特别是在国际场合看到国旗,听到国歌,就会涌现出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当祖国强大后,人民就会具备足够的向心性力量,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国旗、国徽的崇敬等等,对这些代表着国家的象征物激发出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比如最近在网络上大火的一个小视频,一名中国男子在国外发现一个小贩,正用一面中国国旗做店铺的挡风墙。这名中国男子立即表示,不管花多少钱,他都愿意把这面国旗买下来,他不允许自己国家的国旗被当成一块破布用。这就是这位中国男子对国家的尊重之情。
从2008年到现在只过去了十几年,在2008年的时候,“巨人的回归”还是一种美好的寓意,以及大众的期望。而现在“巨人的回归”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中国正向着世界的顶端发起长跑式的冲锋,相信未来也只有中华民族能挑战世界的顶点,重新站在世界的顶点上,并把这个顶点大幅度拉高。
以上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比较提气的地方,整个开幕式还是在竭尽全力地表现中国的文化。在文艺表演的中段,出现了著名的唐三彩,以及丝绸之路的元素。
丝绸之路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国元素,自从大汉的张骞首次开辟了连接中西方的走廊之后,这条贯穿荒漠,途径中亚、西亚最终达到欧洲的商路,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当时西方的商人从东方进口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等,都是从这条通道传向了西方。
丝绸之路是悠久的文明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产,如今为了应对美国及一干小弟在太平洋上对中国的围堵,我们又重启了丝绸之路。只不过现在的丝绸之路上奔走的是一辆辆钢铁巨兽,已经听不到驼铃的声音了。不过如今的丝绸之路,却是惠及沿途各国的一项大国战略,特别是一些贫穷的内陆国家,得到了更多交易的机会。在未来,这也一定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我们能想到的文化特色,是敦煌石窟里的塑像和壁画。只不过当时表现“敦煌飞天”的舞蹈有些单调,可惜那时候河南卫视还没有编排出《龙门金刚》,不然倒可以请《龙门金刚》的编舞为丝绸之路这个节目添色。
虽然龙门石窟跟敦煌石窟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很多观众都反映《龙门金刚》里的舞女,舞出了“敦煌飞天”的感觉。带着些异域风情的服饰和舞蹈,还有庄严、怒目圆睁的金刚富有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越来越开放的文化姿态,唤醒了这些沉浸于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元素,才由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单调的敦煌舞蹈,到了如今《龙门金刚》的丰富多彩。
再回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另外一个表现出东方巨人的元素,是郑和下西洋节目。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之路,那么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海路。
不管是丝绸之路还是郑和下西洋,这都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盛世表现,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当年郑和不仅到过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还到过澳大利亚,在那里见过袋鼠,并称那里为遥州,这比其成为英国罪犯流放地的时候可早太多了。
这是属于东方的一次航海大发现,只不过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完全不同,当时明代国力强盛,郑和舰队兵力雄厚,但是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战争。郑和当时所做的,是纯粹地文化传播,连海上交易都没有因此进一步繁荣起来。
至今还有很多人叹息,当时郑和怎么就没建个殖民地什么的?这种想法完全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致。我们的文化从根本上就没有太大的侵略性,如果在当时建立了殖民地才是怪事。因为20世纪的那段屈辱史,我们开始注重建立自己的力量,但也一直是以对自身的保护为主,而不是主动去侵略。
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两排手持巨大的船桨的演员,展现了郑和下西洋的风采。演员们时而将船桨竖立,拼凑出行驶在大海上的巨舰;时而向后划动,似乎正在与波涛奋战。他们所划动的,好像就是中国这艘巨船,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六、一幅来自东方的艺术画卷
在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用一幅水墨画将整个文艺表演贯穿起来,之所以选择水墨画,是因为这是一种来自东方的独特艺术形式。西方的美术作品一般都是写实的,据说以前西方人学美术的同时,还要学人体构造,还有学常见的动植物结构等等,几乎是在一比一地还原实物。
当然,西方也有抽象派和印象派,可是比起东方的水墨画,在艺术造诣和境界上都有所不及。如今西方的画作之所以能卖上天价,之所以受那么多人追捧,完全是因为如今西方文化是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但在艺术造诣上,西方的画作明显不如东方的水墨画。
西方的画作像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有一个缜密的逻辑观,就如同公式一样先画什么、后画什么都被安排得清清楚楚。公式在物理、数学上有美感,但是在艺术上却没有多少美感可言。水墨画则是一种全局构造的画,就好像在落笔之前,整幅画已经出现在画家的脑海里,没有公式的束缚,没有对实物的考量,心到哪里笔就到哪里。
更深层次的区别在于,西方的画作也有很吸引人的美感和意境,而水墨画在美感和意境之外,还注重对精气神的描绘。比如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马腿细长有力,留白和水墨浑然天成,除了具备足够的美感和奔腾万里的意境,还会让人明显感受到一股从画中冲出来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水墨画的精气神。
最近几年一些美术界的人士,建议在美术学院将国画跟西洋画彻底分割开来,因为两种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也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学国画的学生,接触了西洋画那一套东西后,思维方式就转不过来了,要想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就要打破在学校学到的东西。
对懂艺术的人来说,中国的水墨画是东方的独特文化形式,很容易跟古琴等元素相通。之前在说《英雄》的时候就说过,东方文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意境上的相通。舞蹈跟琴声可以相通,水墨画跟古琴的意境也是相通的,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张艺谋很卖力地在表现这一点。
在琴声中,舞蹈演员画下了山水画的简单轮廓,琴声如高山流水,而那幅简单的古画所画的也是连绵的高山,以及荡漾的流水。这是将意境相通的文化精髓,用直观的听觉和视觉联系在了一起,并表现在了人们面前。
那名身穿白衣的抚琴先生,心境似乎已经飞扬在名山大川之间,他之所见完全倾注到琴声中。舞者伴着琴声舞蹈,动作优美,举手投足之间用手勾勒出了山体的轮廓。舞者的动作,以及他们画出来的景色,就好像是对琴声的一种呈现和表达。
这段对东方文化中意境的表达是比较成功的,把东方文化的“厚度”勾勒了出来,让外国人对东方文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还有一些节目,则是用更直观的方式,在表现着中国文化的特色。
比如那段对《论语》等古代思想名言的吟唱,背景音乐一下子换成了有朝气又有些热血、代表战国时代的音乐。战國时代就像是中华民族的青春期,跟之后的大统一时代有明显的区别,如今东方思想的源头基本上都来自那个时代。
在这个节目中,舞蹈演员手里的书简,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物。在古代的文明中使用的书写方式和材料,是每个文明的特色,华夏文明区域在古代并没有太容易获取的书写材料,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了一封秦国士兵的家书,那封家书是秦国士兵在木板上书写的,木板在古代就是平民化的书写材料。
如果想要把文字保留时间长一点,就要在坚硬的龟壳上、骨头上或者青铜器上书写,所以,我们古代的文字叫甲骨文或者金文。这些坚硬材料上的文字虽然可以保留很长时间,但是书写起来很不方便,于是渐渐有了书简和毛笔这种新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
在古代,制作书简是一个很费力气的活儿,每片竹子都要被蒸煮和多次烘烤,才能成为一根合格的书写工具。书简可以使用很长时间,据说将书简穿在一起的牛筋断裂好几次,书简都不会有损坏。
这种独特的书写材料,以及吟唱的古代思想名句,似乎在寓意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在书简中传承了下来。这个节目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悠久,毕竟书简是从殷商时期开始使用的,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
京剧被称为国粹,也是中国的名片之一,不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预告里,张艺谋对京剧的展示并没有让国人们满意。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只展示了京剧其中一部分元素的缘故,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完全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种艺术代表。在京剧中用到的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戏曲服饰和乐器,另外就是演员的唱念做打,每个动作,每个唱腔,都跟乐器的调子相对应。
可以说京剧呈现出来的,是多种艺术形式合而为一的“综合性”艺术形态。音律、动作、唱腔等元素融为一体,才是京剧的精髓所在,所代表的也是中国文化的“贯通性”。而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预告里的京剧展示,并没有把京剧的所有元素展示出来。
所以,懂京剧的人认为张艺谋没有完全把京剧的魅力展现出来,不懂京剧的人也觉得这不是印象里京剧该有的样子,最终这个设计才被很多人批评。其实京剧在对外传播上有一定的障碍,因为京剧唱词外国人听不懂,翻译出来就没有那个味道了,所以在国际场合演示的京剧,只能是以背景音乐和动作为主,总让人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京剧文化元素是用木偶戏(也叫傀儡戏)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实话实说,这番展示依旧平淡无奇。据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公布的信息,这个节目敲定的时间比较晚,一开始是打算用皮影戏的形式展现京剧元素,但因为彩排的时候道具过大,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才改用了木偶戏。
抬着戏台子上场的那些演员,就是之前操作大型皮影戏的演员,之前的节目他们已经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却被砍掉了。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此前付出的那么多努力都付之东流,也没办法为奥运会助力了。于是,才有了他们抬舞台进场的设计,算是对他们的安慰,也是对他们之前努力的肯定。
但是这个戏曲节目依旧没有唱腔,所以也让人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只能说将京剧的元素展示了出来,不能说多么精彩。不过这是国内观众普遍的想法,据说很多外国观众,都觉得这个节目很有中国文化特色。
七、和平奥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还有一个活字印刷术的节目也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艺谋把这四大发明融入整个开幕式的文化表演当中。
造纸术是直接用视频展示出来的,所展示的是比较古典的造纸方法。指南针则是在郑和下西洋的节目中展示出来的,毕竟航海事业对指南针的需求最大。火药没有明确的节目展现,不过北京奥运会绚丽多彩、造型别致的烟花,就是对火药最自然的展示。
活字印刷术的元素则排练了一个大型的节目,这个节目中一个个字体像波浪一样此起彼落,没有那种古老技艺的沧桑感,有一种科技感和数字感。就好像这些字体都是被早就编好的程序操纵,由机械呈现出来的一个节目。
但让人震撼的是,操纵每个字体的都是纪律性极强的解放军战士,也就解放军战士能完成这种需要集体配合的高难度节目。据说在节目表演开始后,有个战士的道具掉了一个螺丝,为了不影响节目的效果,这名战士把一根手指伸进了道具里顶替了那根螺丝,忍着剧痛完成了表演。向这名战士致敬!同时向这种有担当,追求完美的精神致敬!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代表的不单单是文字的传承,还是文化和文明以及思想的传承。所以,当节目中凸现出来一个个的“和”字的时候,引得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几个不同时代的“和”,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汉字的魅力,还有这个“和”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在最近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期间,中国政府一直表示应该以谈判这样的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俄乌双方的立场和利益都应该被考虑到。中国也不参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这让欧美都将中国称为俄罗斯的同盟,是欧美的敌人,是支持侵略不热爱和平的表现。但是有位欧盟议员却提出过质疑,中国最近几十年发动过战争吗?是谁经常在全世界发动战争?
这其实就是对“和”字内涵意义的展现,我们不去侵略别的国家,也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我们在国际上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主张用谈判解决。不是我们不敢打或者打不过,最近这几年美军一直在南海制造事端,用航空母舰和他们的舰队向我们施加军事压力。我们的解放军什么时候退缩过?从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与美军在南海对峙,最终他们见讨不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我们看重和平珍惜和平,是因为我们知道和平来之不易,稳定的生活才是人民最大的幸福。看看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从一个军事、经济大国,逐渐沦落到如今在俄罗斯面前不堪一击,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还不如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二三流国家。这就是动荡不安的環境,以及没有阻挡住西方掠夺造成的后果。
同时我们有赢得战争的能力,却轻易不去发动战争,这才是中国的哲学精髓:子弹只有在没有离开枪膛的时候,才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在以前,包括现在有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思想是陈旧的,是文明的糟粕。看看如今这个纷乱的世界吧,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才能大言不惭地去点评和平;还有太多的人期望和平,但是他们的请求却被枪炮声阻挡,没人能听得到。
之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也应该具备侵略性,完全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没有哪个久战之国可以长盛不衰,只有和平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才是对民族、对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纷乱的世界证明,这种侵略思维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反而会变得更糟糕。中国文化中对和平的解读和追求,才能代表人类的未来,而不至于因为大国之间的冲突,爆发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2008年的开幕式当中,张艺谋用到了非常多关于和平的元素,首先是所有人都理解的和平鸽。开幕式中的一个节目,是郎朗带着一个小姑娘在中间弹钢琴,周围是许多演员穿着发光灯的衣服,时而像漫天繁星一样散开,时而组成一只飞翔的和平鸽。
在后来一次对郎朗的采访中,人们才知道这个节目在表演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坐在郎朗身边的小姑娘在上场之后没多久就想下台,郎朗是一边哄着这小姑娘,一边把曲子弹下来的。
之所以用和平鸽的方式传达和平的理念,一来是奥运会所代表的是竞技体育,是一种和平的竞争方式;二来是因为中国跟西方的意识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当时世界已经开始对中国抱有敌意,用这样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方式,也是在传达我们对和平的期望,以及面对世界的态度。
特别是后面展现中国功夫的那个节目,跟《英雄》的打斗戏类似,里面所呈现的功夫,更像是一种带着东方韵味的优美的舞蹈。而且在这个节目中,鸟巢周围的屏幕上,还添加了水的元素。
功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攻击性,配上那个水的元素,再次阐述了中国的哲学:我们会功夫,但是我们也崇尚“上善若水”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想要向世界发出的声音:我具备强大的力量,和我不随意使用这股强大的力量,这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
同时,在功夫的表演中,一群孩子给之前舞蹈演员勾勒出来的那幅山水画卷上色,让起伏的山峰,变成了绿水青山。由这群孩子来给这幅画卷结尾,也蕴含着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期望。之前跟画卷有关的一切节目,或是展示古代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或是展示中国文人骚客的情怀;或者展示中国文化的意境;或者展示中国的历史和现代化建设。
到最后,画卷的结尾交给孩子们来完成。孩子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无限种可能。这寓意着中国的未来充满着朝气,有无限种可能。这幅山水画卷是完成了,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画卷,还很长很长。
八、冬奥会上的精气神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再次迎来了奥林匹克的圣火。这让北京成为了一座唯一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同时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张艺谋也成为第一个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文艺表演的总导演。
单从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跟2008年奥运会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是我们的表现欲没有那么强烈了,2008年的奥运会可以感受到大家似乎是憋着一股劲,把中国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生怕错过了这个跟世界交流的机会。
今年的冬奥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没有像之前那样张扬地表达中国文化,反而是在像聊家常一样,展现中国一些城市的风采。就像开幕式之前的热场表演,先后拍摄了广州、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城市迎接奥运会的景象,而且在体育场里表演的节目,很多竟然是国内随处可见的广场舞,这是“全民奥运”的一种表现。
整个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不多,也不像2008年的奥运会那样,一直在表现中国名片式的文化,而是在畅谈中国对现代世界的一些看法,以及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张艺谋更是凭借这些文艺表演得了个“国师”的外号,很早之前就有人称他是“国师”,不过那时候还有些讽刺的味道,而现在大家则表达的是:主持万国来朝的祭天仪式之人,非国师不能当之。
当然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万国来朝,人家是来参加冬奥会的,也没有什么祭天仪式。大家能用这样的话来调侃张艺谋,说明这次冬奥运开幕式让大家很满意,所以,原先带有讽刺意味的外号,现在也有了褒义意味。
大家有这样的赞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艺谋把握到了国人心态上的变化,以前我们在类似的国际场合,表现欲都是很强的,而现在我们则普遍比较内敛了。这样的变化,是文化上逐步变得自信的体现,也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强大,很多人都主动来了解我们的文化,不用我们像之前那样出去推销了。
这些年来,孔子学院已经悄无声息地开遍了全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在工业和经济领域的强大,让我们在贸易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我们的文化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其他国家的人,或者其他国家的文化。
特别是大家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了,比如这些年兴起的“汉服潮”,许多国内的年轻人,都喜欢上了大方端庄的汉服。汉服并不单指汉朝的服饰,而是说有明显特色的汉族服饰,秦汉、唐、明这几个朝代的服饰,都很受大家的喜爱。
秦汉的服饰相对威严和粗犷,唐代的服饰武服威严、文服风雅,明代的服饰或勇武或华贵。这是一个全面文化复兴过程,汉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绣春刀》这部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对锦衣卫的飞鱼服和战服都有了浓厚的兴趣。
汉服的盛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复兴表现,如今关于汉服的表演和展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发现,汉服很能体现东方人的美感。这些文化上的复兴,也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加强的表现。
在2008年奥运会上,也有关于汉服的表演,但那个时候大家对传统服饰的认同感还不是很强,所以对那个节目的印象不是很深。现在不一样了,人们主动给这些文化添色增彩,这些文化才能真正地被唤醒。
可以说,现在“中国文化”已经变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它象征着复兴和崛起,象征着蒸蒸日上,象征着以和为贵这类独特的处事方式。但因为中西方的价值观有很大出入,中国文化也被很多人视为异类,被很多人中伤和抹黑。到现在为止,依旧有很多国家的人认为中国普通人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说得有鼻子有眼,比如大部分人都只能吃咸菜,还像模像样地说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喝过奶茶。
这也可能是真的,现在许多人大鱼大肉吃多了,用疙瘩咸菜切成丝,用青辣椒和香菜为辅菜,再加醋、少许蚝油,少许白砂糖,少许味极鲜,点两滴香油,开胃又解腻,有时候比大鱼大肉还受欢迎。还有就是奶茶一直被我们视作不健康的饮料,像笔者这样接近而立之年的人,就已经更喜欢饮茶而不是奶茶。许多懂养生的老人,这辈子可能还真没喝过奶茶,他们也没打算喝。
国人心态上的变化就在这里,如果在20年以前,网友们看到这样的言论一定要跟大方对骂三百回合的。可是现在有很多网友却会跟对方调侃:什么是奶茶?
这个变化就是一种自信的象征,也是这些年逐渐养成的大国心态,不跟这么明显的抹黑一般见识。但是在国人们的内心,又期望让世界人民看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如今人民富裕的生活,让他们不要再被那些故意抹黑的媒体欺骗。
在热场表演中,就体现了这样的心态,看看吧,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你们都不认识吧!中国各地都有各地独特的文化,都很精彩吧!
特别是里面出现对人工智能的展示,充分展现了科技中国的魅力,毕竟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科技中国的元素,可是那时候可以展示的东西还不是很多,只有载人航天等为数不多的元素能拿得出手。
今时不同往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大屏幕,以及运动城中央的表演屏幕,比2008年奥运会提高了一个档次。屏幕上所呈现的内容也更加饱满、清晰、真实,节目设计理念和效果更是比2008年高出了一个层次。
比如用激光在“冰立方”上对历届奥运会的展示环节,在美轮美奂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科技感在里面。还有在最后一个节目中,那些小女孩脚下出现的雪花,不是提前加上去的,都是人工智能的现场捕捉。根据主持人的解说,这样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捕捉,在世界属于首例。
主会场之外的互动,展示了现代中国一些城市的风采,而开幕式上的主会场,则展示了中国如今科技的力量。正如前文中所说,现在我们已经不用展示名片式的文化,因为那些文化早已经被人们所熟知,而如今我们想让大家看到的是中国崛起后的风采。
最重要的是这些年国人们培养的那股气势,被张艺谋展现了出来。在“冰立方”出现的表演中,先一股激流从主屏幕上奔腾而下,这股激流气势逼人,甚至能感受到强大的壓迫性!2008年也有水流的元素,但那个时候的水流是非常舒缓和轻柔的,两相比较,我们就能感受到我们如今正迈着昂扬的步伐,像那股激流一样奔腾向前。
这都是这些年来国人的心态发生变化的具象表现,这种自信的大国心态不是靠说一说,或者自吹自擂就能有的。这种心态是通过长久稳定美满的生活,是通过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出路,看到自己的希望,同时对全世界有比较客观地认识,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来不得半点取巧。
这样的大国心态会让人们放下很多偏激的想法和偏见,在很多时候这样的心态很是温暖人心。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刘翔带伤出战,结果失利后引得不少网友谩骂,而今年的冬奥会武大靖爆冷在500米短道速滑竟然没能进决赛,但是几乎没有谩骂,反而在看到武大靖伤痕累累的双脚的时候,很多人为武大靖加油。
这种大国心态的生发和转变,几乎没有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明确的转变过程,就这样悄悄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九、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冬奥会上的文艺表演,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个表演是欢迎表演。正如前文中所说,我们已经不再那么急切地去展示自身的文化,这在无形之中,给了张艺谋巨大的创作空间,让他可以展示一些更有寓意的东西。
从冬奥会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跟2008年的奥运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类似于灯光秀的节目,所表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一种对文化和意志力的传播。这个节目没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却用一种更加高端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那一根根长长的、很有韧性的荧光棒,营造出了一种小草萌发的景象。在这之前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狂风肆虐,整片大地都在忍受着寒流的侵袭。小草躲在大地中被冻得瑟瑟发抖,艰难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是有一股信念一直让它咬牙坚持着。终于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温润,一棵棵小草也终于可以破土而出,给这个世界带来最美丽最有生机的景色。
这仿佛象征的是中华民族的韧性,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最冰冷的严冬,可是这片养育我们的大地,还有我们扎根在地下的草根,却让我们顽强地抗住了严冬的酷寒。终于等到了春天的到来,我们立即还给了这片大地昂扬的生机。
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生,每一次新生都让人欣喜,这蕴含着勃勃的生机,以及对新生命的崇敬。只要能破土而出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这种力量看上去很微小,但却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从意义上来说很伟大。
萌发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茁壮地成长,那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这个节目表演,看似跟中国文化没什么太多的关联,但是却直指中国文化的坚韧,以及总是能为自己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文化精髓。
我们往身后看一眼,中华文明不止一次在灭亡的边缘徘徊,可是我们却总是能绝处逢生,在经历过磨难之后,让自己获得新生。这正是我们的根扎得结实的缘故,而这个牢固的“根”就是我们的文化,让我们把自己的灵魂跟这片大地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在这个节目的最后,小草成长为一朵蒲公英,被一个孩子的剪影吹散后,种子撒满了大地。这寓意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会撒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赞扬和肯定。同时也寓意着,中国文化茁壮起来后,向全世界播撒。
这么充满着丰富多彩的美好寓意的節目,比起之前对中国文化直观上的展示,显得更高级,更有美感,而且更容易抓住文化内在的精髓。这也是冬奥会开幕式受到广泛好评的原因,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些节目的层次变高了!
表演的第二部分是以冰五环为主题,同时发出了中国声音的一系列节目。前文中说过,冬奥会上出现的水,比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更有气势了,这个巨大的激流在屏幕中汇聚在运动场上,然后结冰,最后,一个“冰立方”从中间升起。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雕刻,五环破冰而出。
这个过程蕴含了中国想要向全世界传达的美好愿望,如今的国际局势非常不稳定,很多时候很多国家不是在解决隔阂,解决遇到的贸易、战略冲突问题,而是在制造隔阂,制造不稳定因素。
就像几年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原本世界经济就已经非常脆弱,这时候本应该是加强贸易往来,增强世界经济的活力。但是美国却认为崛起的中国,是他们巨大的威胁,一直在发动或策划对中国的贸易战。
在大概一百年前的西方世界,情况跟现在是何其相似,经济变得不健康之后,西方各国开始了对本国的贸易保护,主要手段也是加征他国商品的关税。结果经济越来越不景气,最终迎来了“大萧条”。
自20世纪末开始,世界经济就萎靡不振,只有中国等几个发展中国家在高速发展。但随着巴西破产,南非经济因为各种原因一蹶不振,俄罗斯一直被西方经济制裁,只有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稳定。而且就所有的后发国家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最为瞩目,这些年来我们积累的财富,已经让整个国家变得富强。
而欧美的路却似乎越走越窄,经济情况不太乐观,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金融危机,紧接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收割一波世界的财富。这样的操作让美国出现了许多巨无霸公司,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这才是现在国际上以掠夺为主的西方经济结构的本来面目,现在整个世界越来越混乱,大部分地区越来越贫穷。这说明这种看似精致实则粗暴的经济体系,已经很难解决如今世界上遇到的问题。这时候正是精诚合作,寻找一种新的替换机制的时候,不然人类世界只会越来越穷,越来越混乱。
在这样的时刻就需要“破冰”,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要破冰,而不是一味地封锁,制造新的交流障碍。这就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这也是我们一直所主张的多边机制,以及反对冷战思维、零和思维的一种表达。
这个节目还有延续,当所有的运动员进场后,所有参赛国家的名牌被橄榄枝包围,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雪花。这也寓意着全世界团结的理念,如今人类遇到了许多问题,不是一国或者一个联盟就能解决的,很多问题需要整个世界携手解决,而不是在这个时候拉团伙,保护小部分国家的利益,作意识形态的斗争。
中国的和平崛起证明,用冷战思维解决问题的时代将要结束,非黑即白的思维只能带来灾难和死亡。一种全新的可以团结世界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都坚守和平的理念,有利益冲突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而不是用霸权主义解决,我们身处的世界才能和平。
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提出过“地球村”的概念,但是在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世界却在向着越来越分裂,冲突越来越多的方向而去。那时候中国的声音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势,就算是我们表达了地球村的美好意愿,也没有多少国家愿意支持。如今中国的声音正越来越响亮,我们的声音才会被一些国家接受。
第三个阶段的节目,是一群手持和平鸽模型的孩子,在舞台上玩耍,同时有孩子演唱这届冬奥会的主题歌。在这个节目中有一个集合在雪花周围的桥段,一个孩子没有跟上,便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去把他带回到队伍中。
据说这个桥段是在彩排上出现的一次失误,却被保留了下来,有很多人说,这届冬奥会的容错率变高了。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任何细节都不允许有失误,当时中国队入场的时候,姚明本来是牵着一个从汶川灾区来的小朋友,结果那个小朋友没有跟上队伍,现场的整个导演组都炸了毛,生怕开幕式的进程发生什么意外的情况。
而今年的冬奥会却明显没有这么紧张的气氛,甚至在闭幕式的时候,运动员们多次推迟了进度,导演组也没有进行催促。这就是一种自信起来之后,心态上的变化,不会在一些旁枝末节上谨小慎微。
冬奥会开幕式上,之所以会保留彩排时出现的失误,是因为这个失误就如同一个神来之笔。仔细看的话,那个迷路的孩子在队伍的右下角,而在地图上,右下角正是台湾的位置。如今祖国的统一,成为了每个中国人的愿望,我们也很希望那个东南海面上迷路的“孩子”能回到队伍里来,不要越走越远。
这些节目都是对中国人当下最关切的一些事态的表达,又因为不需要非得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有空间让这些节目上升到足够的高度。
十、闭幕式上的情怀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历届冬运会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前段时间有“一墩难求”的说法。恰逢春节工厂放假,货物得不到有效地补充,市场对这个吉祥物的需求就更大了。
冰墩墩的设计是熊猫形象跟冰晶外壳相结合,外形酷似航天员,看上去很可爱。熊猫也是中国的特色名片之一,许多外国人都很喜欢这种憨态可掬的动物。当冰墩墩向众人挥手送别的时候,这届冬奥会也正式落下了帷幕。
说到冬奥会的闭幕式,之前2014年索契冬奥会闭幕式曾经有一幕让人难忘的画面:会场上出现了十五面镜子,索契奥运会的吉祥物北极熊在镜子里,怎么照也没办法照到自己完整的影子。
那象征的是苏联解体后,各奔东西的15个国家,他们有的依旧亲密无间,有的却已经反目成仇。这确实是让人痛心的一件事,特别是最近的俄乌冲突,让我们再次关注到俄罗斯以及苏联解体后各国的处境。
跟国内和平解放台湾的策略,和拥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不同,北约的东扩把战略性武器都要部署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了,让俄罗斯不得不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而选择战斗。相信这些地方的人民,在吃下了分裂的苦果后,才意识到一个强大且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是多么重要。
索契奥运会的闭幕式,寄托了俄罗斯人不希望同室操戈的情怀。而北京冬奥会寄托的情怀则是点亮世界,第一个节目的名字就叫作点亮,由一个孩子捧着带灯光的雪花玩耍,最终点亮了之前由橄榄枝和各国名牌组成的大型雪花,观众席的灯笼也亮了起来,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跟与北约矛盾重重的俄罗斯不同,我们的祖国现在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面向世界,来自东方的光明已经越来越耀眼。不过我们跟俄罗斯相同的是,都被欧美国家敌视,所以,如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大多数国人都站在俄罗斯这一边。不同的是,我们跟俄罗斯对待欧美国家的方式不同,欧美国家对两者的态度也不同。
北约就是为了遏制苏联才诞生的,苏联解体后,他们把俄罗斯当作最大的对手。而我们却找准时机利用西方的许多利益集团,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让西方没办法跟我们彻底为敌。所以,我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在国际社会中斡旋,并让东方的光可以照到西方世界里。
点亮世界,是我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中华民族复兴,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古代我们遇到的对手,比如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他们的文明程度都不是很高。而如今我们的对手,文明程度远超之前的游牧民族,在这样的竞争中,我们自身才会有前所未有的成长!总有一天,东方的灯火会点亮世界的!
点亮这个节目还有一层寓意,表示来自奥林匹克的圣火,将照亮整个中国。奥运会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突破一切偏见和障碍,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人类潜能,赛出风格、赛出风采的精神。同时奥林匹克精神还主张全民奥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更多的人热爱上体育活动,并收获健康的体魄。
这是一种很高尚的精神,也是很值得赞扬和传播的精神。之前的2008年奥运会,虽然也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但是“全民奥运”的理念却没有深入人心,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口号上,或者停留在应付公事之类的心态上。这次冬奥会却实实在在让许多人了解并加入冰雪运动的行列中。
這不是说我们的思想进步了多少,或者我们的素质提高了多少,首先是我们体育类的硬件设施跟上来了,其次是人们手里也有些闲钱可以投入运动消费。单说配套设施,最近几年来,全国上下不管走到哪里几乎都能见到运动小广场。
笔者的小区里就有一个运动小广场,里面有老年人用的一些扭腰、活动肩部之类的设备,还有双杠、单杠、模拟自行车等等。小区外面还有个更大的运动小广场,除了有高低杠之类的设施,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等。笔者的老家在农村,全村也有两个类似小区里的小型运动广场。
以上是普通的运动场地,笔者生活在一座三四线的小城市里,最近十几年来也兴建了许多成本较高的运动场馆。比如游泳馆,不是泳池,是冬天也能去游泳,看上去挺专业的游泳馆。还有就是在申奥成功之前,郊外就开了一家滑雪场,申奥成功之后又开了两家。这届冬奥会带来了一股冰上运动的热潮,于是最近两年新开了许多滑冰场,不过这些地方都是要收费的,还要做一些相关的培训。
跟2008年不同的是,现在国内的运动设施已经全面铺开了,就算是收费的场馆,价格也比较亲民。有了体育设备,我们才能实现“全民奥运”,所以,这届冬奥会所说的全民奥运不再是一句空话。
形成呼应的是,2008年奥运会上圣火熄灭的环节,当奥林匹克圣火熄灭后,由演员和红丝带组成更大的火焰。这个设计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会在中国继续熊熊燃烧,会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如今当年小小的圣火已经燎原,奥林匹克精神也被广泛理解和传扬。
这场运动盛会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激动时刻,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和欣喜,但是再大的盛会也有结束的时候。在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节目展示了中国关于送别的独特情怀。在古代亲朋好友一旦离别,送行者总要折一根柳枝送给远行者,以寄托挽留、依依不舍的心意,所以有“折柳送别”的说法。
这种情怀的表达方式比较内涵,别说外国人,咱们自己人都有很多人没明白。这再次表达了我们对现代世界的一些看法:我们已经不在乎怎么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作出我们认为最合适、最有情怀的表达。
这再次证明了如今国人的自信心,比起2008年,或者《英雄》上映的2002年,我们现在的成长,很像是由一个表现力极强的青少年,到如今坚定、稳健、踏实的年轻人!
张艺谋感受到了大家的心理变化,于是他也改变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他所表达的,就是很多人的心声。跟张艺谋同一代的文化工作者大多都已经退休了,他却一直在表达和传播东方文化的精华。让国外的人,也让我们自己人,充分地理解和梳理这片来自东方大地的璀璨文化,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美编 赫赫 编辑 饶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