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英,陈群,刘甜
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播疾病,梅毒侵入人体后可导致全身各系统损害,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苄星青霉素具有长效缓释的特性,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可达到治愈梅毒的效果。苄星青霉素分子颗粒较大,在常规注射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较低,溶解后易发生沉淀[3-4]。现有的肌内注射方法易引起针头堵塞,致使臀部肌内注射失败,既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又会加重患者疼痛。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改良技术通过对给药操作方法加以改良,将以往臀部肌内注射的工作经验与“留置气泡技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注射服务。基于此,本资料旨在探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改良技术在治疗梅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接受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160次的梅毒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注射次数80次。其中观察组男4例,女11例;年龄35~68(50.56±5.12)岁;BMI 19.7~30.3(24.98±1.02)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7例,专科及以上5例。对照组男6例,女9例;年龄35~68(50.51±5.09)岁;BMI 19.8~30.1(24.95±1.04)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8例,专科及以上3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皮肤性病学》[5]中梅毒诊断标准;年龄≥18岁;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注射部位有硬结、炎症者;严重意识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肌内注射技术:患者采取坐位或俯卧位,保持局部肌肉放松,采用4 mL的0.9%生理盐水+120万U苄星青霉素,摇晃30 s后用带7号针头的5 mL注射器抽取药液,患者采取坐位,采取二快一慢注射法,进针快,推药快而均匀,拔针快。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肌内注射技术:(1)准备药液。药液配置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采用5 mL注射器抽取药液后,再抽取0.1~0.3 mL生理盐水,防止药液残留在针梗内,注射时堵塞针头,再抽吸0.3~0.5 mL的空气,并保持针头部位向上,暂时不排空气。(2)患者准备。携用物到患者处,做好核对、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配合,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待干。(3)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与其交谈,讲解注射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分散患者对注射的注意力,注射前轻轻摇晃注射器,防止药液沉淀,之后排空气到距针头内口约0.1 cm处,避免药液排到针梗内堵塞针头。(4)随后护士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臀部注射部位的皮肤,体型偏瘦者则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注射部位的肌肉和皮肤,右手以写毛笔字的手势持注射器,采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内,进针深度为针梗的4/5~9/10。(5)右手固定注射器不动,左手迅速回抽见无回血后,在患者可忍受的情况下,微微用力迅速、均匀地将药液推入至肌内,推药速度稍快,中间不可停顿,避免药液堵塞针头,注射过程中一边推注药液,一边和患者交谈,分散患者对疼痛注意力。(6)注射完毕,拔出针头,采用无菌干棉签按压30 s,边按压边揉注射部位,促进药液的吸收,按压结束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嘱患者休息30 min后无不适方可离去,回家后采用热毛巾湿敷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热毛巾温度在50~60 ℃,15分钟/次,2次/天。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1)一次注射完全部药液即为注射成功;针头堵塞、药液喷射,需重新注射即为注射失败;(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价患者疼痛情况,以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评分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3)注射完毕后,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从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舒适程度4个方面,调查患者对注射情况的满意度,该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8,重测效度为0.867,调查表发放108份,现场收回108份,各方面满分100分,得分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2.1 2组患者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比较
2.2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2.3 2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舒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常用药物,但苄星青霉素难以在水中溶解,易出现浑浊沉淀,导致针管堵塞,增加注射失败风险,加重患者生理、心理痛苦[7-8]。因此,选择合适的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技术尤为重要。因传统的注射方法在抽吸完药液后就排好空气,未注明要抽吸生理盐水和空气,且推药速度较慢,易导致注射失败,需进行重复注射,患者疼痛感明显,注射效果不甚理想[9]。
临床通过对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技术用药准备和注射方式进行改良、优化,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注射服务。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舒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苄星青霉素改良肌内注射技术应用于梅毒患者,能够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肌注治疗的满意度。在梅毒患者中应用苄星青霉素改良肌内注射技术,在吸完药液后再吸收少量的生理盐水,使针梗里面残留的药液吸入到针管里,这样可以避免注射时堵塞针头,同时采取留置气泡技术,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内,防止针管里面的药液反流到针头里面,注射时堵塞针头,导致注射失败。同时留置气泡技术可防止拔出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从而减低组织受刺激的程度,可减轻注射时引起的疼痛。进针深度较常规注射深度更深,可达肌肉深层。改良肌内注射技术采取快速进针、快速匀速推注药液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进针和推注给局部神经带来的刺激,还能使药液处于持续流动状态,形成一定冲击力,进而有效减少药物颗粒聚积,有助于药物的弥散吸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10]。注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能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分散患者对疼痛注意力,提升舒适度和安全感,进而正确配合臀部肌内注射,有利于药液顺利进行肌肉组织,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11-12]。注射完毕后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指导,通过热毛巾湿敷注射部位并按摩,可减轻注射部位疼痛,降低硬结发生风险,为后续注射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苄星青霉素改良肌内注射技术在梅毒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注射方法简单、安全,能够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从而提升患者对肌内注射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