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全链条培养的行动与思考

2022-05-28 10:13唐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9期
关键词:学段科普人才

唐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科技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全方位培养的策略。

一、社会背景:国家和区域的发展需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希望在青少年。”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内在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根本上依赖于创新人才。天河区是广州经济大区、创新强区,辖区内汇聚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市最新统计数据,天河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队伍均在全市位列第一梯队。天河教育必将肩负起培养本土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将我们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勇于探索、勇于挑战、敢闯敢试”科技创新人才。而中小学时期则是人才培养的黄金阶段与关键节点。因此,我国急需将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博得先机的重要保障。

二、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科技教育体系存在学段不连续、不系统的现象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阶段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机制、培养模式与课程结构等的设计与协调问题。小学、中学的教育体系存在许多不衔接的地方,体现在课程设置重复较多、教育资源不统筹、教育目标和要求不统一等多个方面。各学段对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段统筹,从多角度入手促进行不同学段科技教育的有机衔接,使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系统化、连续性学习。

2. 学校间科技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不均衡

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活动覆盖学科领域广,也缺少多领域、分层次、多角度的课程体系,也缺少高水平的师资和良好的实践环境,这些困境是中小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亟待解决却又难以完全突破的。各个学校在师资、硬件等资源配套方面并不均衡,现在的学校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科技学习需求。而不同的学校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环境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要借助各学段、各学校的教育合力解决问题。

3 .学校、教师开展科技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内一个领域的科技活动项目多只有1-2个老师负责,难以象其他学科一样形成教研团队;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科技教师,往往是不同学科的教师兼职担任,科技教师多是单兵作战,缺少并肩行动的伙伴,往往在学校评价奖励中不占優势,会造成学校内科技工作、科技教师不受重视的情况,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需要整合各学段的师资资源,形成学段融合的师资团队,完善科技创新教育的评价机制,激励学校、教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

4.学科融合有待加强

现在学校教学活动、教研活动是按照不同学科各自独立组织,很少有跨学科的研讨活动。但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一类活动。这需要运用STEM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屏障,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内容进行组合,形成有机整体,将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知识集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科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创新性地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5. 科技创新人才的跟踪培养存在断层

各学段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出现断层,学生升学后,老师不了解学生科技创新的背景,没有进一步跟进培养。因此需要建立十二年制的学生科技活动档案,形成跟踪培养机制。

三、行动策略

天河教育肩负着培养本土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在全区范围内通过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拓宽科普教育传播途径;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建设十二年制贯通的创新课程,引导科技教育与各学科进行融合与创新;全链条打造学段融合的科技骨干教师团队,培养师生科技创新素养;提升创新品质和影响力,促进创新的更新与升级,深入研究“英才计划”的推进策略,大力培养创新+创业的领军型复合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评价奖励机制,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打通学段壁垒、学校壁垒、学科壁垒,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不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2年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大力推进,积极构建科学体验与文化浸润、创意创想与创新发明相结合的科学实践活动,力争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两翼齐飞,让科技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天河区一张靓丽的名片,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1.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才能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科普的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创新提供良好氛围、文化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需要不断扩大区域科技活动参与面、影响力,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体系,探索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学普及新格局。天河区在已有的科技教育赛事的基础上,增加科普科幻与艺术融合的科普科幻讲解、戏剧、演讲等综合性科普文化活动和指向领军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培育,让丰富的科技实践活动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2. 打造中小学STEM教育成果交流和展示的平台64A5A7AD-14F7-4A9C-B171-D252A07EF998

创造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科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是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围绕核心概念特别是跨学科核心概念、工程与实践以及学习进阶设计STEM课程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富有弹性”的知识网络,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科技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多学科融合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特点。因此,引导科技教育与各学科进行融合与创新,具有跨学科整合特征的 STEM 教育,正是实现课程综合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从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出发,立足国家课程标准体系实施STEM教育,推进STEM 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促进在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创客教育、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拓展性培训、社团活动等,以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同类型的、成功的STEM 教育案例为蓝本,根据STEM教育的模式在适当拓展的基础上仿写或改编。天河区坚持举办“STEM教育成果交流活动”,打造中小学STEM教育、创新教育成果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学校探索创新课程建设。

3.培育科技创新文化

不断加强科学与文化融合,激励师生参加科技活动。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标志,开展科技创新原创歌曲创作活动,讲好学校、教师、学生的科学故事,将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大力推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二是拓宽科普教育传播途径,利用科技节、学校微信公众号、青少年“天英汇”的舞台表演、现场展览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用好现代媒体传播渠道,充分发挥线上传播的广泛的优势,开展学生科普科创短视频展示、线上科普课堂等线上科技活动,科普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公众和孩子们的注意力。

4.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全链条培养的评价奖励机制,在全区、学校开展优秀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师、学生评选,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参评要求科技教育既要有普及度、辐射度,更要在重要发明创造大赛中有突出表现,用评价奖励制度引导各学段学校均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5.全链条打造科技骨干教师团队

全链条打造科技骨干教师团队,一是组建由小初高的骨干教师共同构成的科技教育专委会,形成学段融合的科技教师高端研修梯队,专委会中不同学段教师可以相互指导、分享。二是建立科技教师定期活动的机制,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建设区域科技教育品牌,在全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创新科技干部和教师的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广州市有丰富的科研研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的优势,组织他们到大学实验室、高科技生产线、科普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开拓教师视野。64A5A7AD-14F7-4A9C-B171-D252A07EF998

猜你喜欢
学段科普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毛遂自荐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