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懋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应结合励志故事、爱国诗篇,渗透德育思想,培养爱国情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健全了学生的人格和品格。
一、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通过语文学习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后,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引导。同时,引导学生将从课文中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时,教师先讲解文中曹冲称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让学生在佩服曹冲的同时,也要养成善于观察、积极动脑、课堂上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学弈》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字,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字义来推测意思;“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之”字,让学生联系“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来判断“之”的意思。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习惯。再比如,在教学《藏戏》时,在学生了解了藏戏的特色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藏戏的哪些特色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以此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有什么剧种,主要特色是什么。这样适时、适度的拓展,既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讲述榜样人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還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述榜样人物的故事中,发现榜样人物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榜样人物的情感。
例如,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从上海乘船前往巴黎留学时所写的《海行杂记》中的一篇。文章展现雄伟壮丽而又十分奇妙的海上日出景象,给人奋发向上之感。教师在介绍作者巴金时,可以着重讲述巴金小时候克服困难搜集素材以及自学成才的感人故事。作者能够把在船上观看到的日出情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这是和他从小努力练笔分不开的,以此鼓励学生也要养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品质。又如,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主要讲述老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来彰显老班长金子般的光辉形象,表现了老班长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光辉品质。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这名炊事班长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再比如,六年级上册《桥》一文叙述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忠于职守的信念,临危不惧、果断地指挥着村民们,让村民们安全过桥,而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的故事。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抓住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感受到新时期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讲述榜样人物的故事,能让学生从榜样人物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学习爱国篇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时,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课文,了解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理想和抱负产生的原因,同时,也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文中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文中雨来的动作、语气、神态来体现雨来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可见,通过爱国篇章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要想办法把道理讲明,把文字和句子的意思讲透,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呤》一诗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若等闲”“浑不怕”等词语是如何表达诗人的心声的?诗歌如何反映出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情操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东西,作者却别具匠心,借石灰开采、焚烧、粉碎的过程,来表明自己保持清白、坚贞不屈的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或者让学生互相交流诗人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于谦为人正直,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品质。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懂得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当意见与他人不一致时,可以通过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互相包容,共同进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文内容,通过讲述榜样人物的故事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爱国篇章,使学生不仅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