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Web实训体系构建

2022-05-27 10:50唐小燕常兴治
教育与职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网页实训

唐小燕 常兴治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变革带来颠覆性影响。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推广网络学习模式、加快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职业教育着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模块,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的核心载体,实训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目前,“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存在融合载体缺乏系统设计、融合平台缺乏支撑、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

同时,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前端技术在网站、智能终端、移动App、物联网等领域广泛应用,潜力巨大的就业市场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提出了相应的需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群作为培养Web应用开发人才的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Web前端开发为首批发布的六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对接的岗位群主要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响应式页面搭建、UI设计、HTML5开发、网站规划与设计等。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实训教学体系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基于此,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践教学改革背景下,分析高职院校Web实训的特点,重构实训教学体系,搭建一个开放的在线实训平台,实现实训内容和技能证书的课证融通,提升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对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及专业群“双高”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Web实训的特点

Web应用开发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的基础部分,其实训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功能可拓展性。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目前Web应用开发学习的路径从基础的前端静态网页设计,进而增加数据库知识,最终使用后端PHP、Node.js、JSP等技术实现具有前后端交互功能的动态网页。静态网页到动态网页是功能提升迭代的过程,除了开发流程和技术的提升外,更多是对前后端交互、OO(面向对象)、MVC(模型—视图—控制器)等编程思想和软件设计典范的理解与应用。学生掌握了这些设计思想和技术后,便可将网站项目拓展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对应的主题数据维护和业务逻辑功能,顺利完成各类项目的开发。

2.配置环境差异性。Web项目作品是一个包含网页素材和页面文件的有机整体,存储形式一般为文件夹。动态网页开发时,后端代码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代码中涉及大量开发环境的配置信息,如数据库访问端口、权限和密码、网页访问URL地址及服务器端口配置等参数。由于个人电脑软硬件环境配置、使用习惯等因素,Web开发环境参数差异性明显,项目运行时会出现端口冲突、访问密码错误等问题。尤其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学生解决电脑环境配置错误或冲突问题,常常导致课时不足,达不到实训的预期效果。

3.效果可展示性。Web项目最终运行效果是一个个鲜活的网页,可展示性极强。同样的主题,学生可以加入不同的创意,呈现出风格迥异、灵感十足的网页作品,而且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终端可以显示不同的自适应网页效果。通过相互欣赏、观摩不同类型的网站,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更能深刻理解同学设计网站主题的灵感,提高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二、高职院校Web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兴技术的出现,以及线上教学的推广,与Web应用开发对应的实训教学环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课程间项目孤立,缺乏系统性。具有前导后继关系的课程实训内容通常相互独立、内容零碎,没有充分考虑整个实训体系知识与技能的相互依赖和应用联系性,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与迭代优化,无法体现实际项目开发所要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实训内容无法体现真实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学生丧失了真实项目开发与应用的体验环境,无法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与“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目标相悖。

2.新技术融入不够,缺乏先进性。首先,实训环节缺少统一的平台支撑,教师一般根据习惯或资源部署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学生提交的项目散落在多个平台,缺乏统一管理。同时,由于平台主要面向普适性教学,没有根据Web实训的特点融入云服务、可视化等技术,所以网页作品只能以压缩文件包的方式提交,无法在线进行项目浏览,学生会错失相互观摩与借鉴交流的机会。而且,平台不具备创新思维的训练功能,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开拓。其次,由于项目开发时学生使用的电脑存在环境差异性,教师点评作品时,需要逐一下载压缩包到本地电脑进行解压,再逐个修改项目配置参数后才能浏览作品,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3.企业参与受限,缺乏动态性。“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开发和综合项目实践,离不开企业教师的指导与参与。目前,一些主流学习平台,企业导师必须有校内账号才能登录课程平台查看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造成学生实训中的行为数据和多方评价数据很难采集,校企合作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掌握不足,无法及时优化实训内容、实时汇聚育人资源,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无法建立,无法形成育人合力。

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实训体系构建

1.Web实训体系架构。孤立化、碎片化是Web实训课程与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整体主义课程观强调,分裂、狭窄的课程会使学生发展片面化和畸形化,使学生不具备与社会和工作处理关系的良好能力。因此,在课程中重构关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多种要素,实现课程的系统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针对Web实训课程与教学的弊端,首先要构建立体实训体系(如图1所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项目实训,重视课程之间的多维联系,打通课程之间的案例串联迭代关系,构建一个能力递进式的开放立体实训体系。基于云服务器,实现实训项目存储、管理和评价,项目评价结果可视化,向校内教师、学生和企业教师提供一站式在线智能服务,提升实训技能,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辅助教学决策服务,促进实践教育改革。

图1 Web实验体系

按照体系架构设计及其应用,将整个Web实训体系分为三层:设计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设计层:现代职业教育注重院校、企业、行业等多元办学主体的跨界协同,实训项目和实训平台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微观层面的体现,也是反映合作深度的重要载体。实训教学体系由主辅两线组成:主线包含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教学、综合项目实践等环节;辅线是以技能竞赛、技能考证、特长生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等为载体的课外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学生技能。

按照前端开发、数据库设计、后端开发、综合项目开发的能力递进规律设计实训项目。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对知识、技能体系进行解构、重构,重新规划课程体系、设计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实训项目案例,注重项目间的功能依赖和迭代关系,不断优化项目功能,不断更新实训指导书,强化实训效果。此外,为了衔接1+X职业技能证书和各类专业大赛,打破常规课程安排,补充技能大赛及技能证书类拓展模块,鼓励学生在技能竞赛、特长生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中,对实训项目进行个性化改造,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证书的课证融通,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的需求。

平台层: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平台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集综合性、实用性、专业性特征于一体,主要承担基本技能培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生产研究的任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实训平台运行与管理状态从传统、手工、粗略走向现代、智能、精准,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融入新技术进行实训项目运行、管理和测评,遵循优质共享的思路,实现多元用户无界共享、多端口无缝衔接,为优化实训项目设计和改善实训环境提供新思路。

开发一体化实训平台,申请云服务器,将系统部署至云端,统一配置项目运行环境,提供移动端扫码访问功能。系统划分不同角色与账号,方便校内外教师使用实训平台;支持静态网页、数据库的在线上传、动态网页解析,并自动分析项目首页路径生成二维码,方便学生多终端在线浏览项目;通过师生点评和生生互评采集评价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支持教学决策实时动态调整。

用户层: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打造的云端实训平台是校企共建实训体系的展示平台,促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缩短了学生学习与职业的适应周期,是串联整个实训体系、实现多任务的一体化场域,为学生提供集“实训教学、毕业设计、社会技术服务、技能大赛、技能考证”五位一体的实践空间,为职业院校、区域企业发展提供多元职业服务展示空间,成为多元主体办学的典型表征。

整个体系主要参与者为校内教师、学生和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在平台上可以关联实训课程、发布实训任务、管理实训项目、导入学生信息、设置评价权重等,并对学生作品进行浏览点评。学生可以编辑个人资料,根据任务要求上传作品,扫码浏览项目,相互观摩,点赞互评。企业教师可以加入实训项目,补充实训要求,点评学生实训作品。工作过程化的实训环节可以适时地关注岗位需求,以及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师生可以在平台查看整个课程体系中学生的成长轨迹。

2.基于云服务的Web实训平台。依托云服务的高灵活性、高性价比、按需部署、动态可扩展等特点,部署一个涵盖整个实训体系、统一环境配置的实训平台,不仅能保证实训环境的网络质量,还能实现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低使用成本。同时,考虑到Web项目作品的自适应性和可展示性,满足多终端访问的需求,采用二维码技术实现网页信息的存储、传递、识别和处理,具有信息容量大、灵活实用、简单方便等特点,提高项目在线浏览的智能程度。高职院校使用弹性云服务器ECS、云数据库、云硬盘、数据可视化、流量包、网络安全等服务,部署一个支持二维码浏览的Web实训平台,对于上传的单个Web页面,系统可直接按照规划的路径调用PHP核心模块生成对应的作品二维码。对于包含多个文件的Web项目,系统调用自动解包核心功能,根据首页路径生成二维码显示在平台中,学生通过终端扫码即可实现对作品的浏览、点赞、评分等操作,契合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习惯。同时,评价模式由单一走向综合,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逐个下载学生项目、手动配置差异化项目环境的方式,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基于云服务的Web实训平台的优势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第一,使用云服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教与学服务。将大数据、可视化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实训平台中,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基于目标岗位和技能点发布项目任务,整合多种形式的实训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实训工具和环境,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同一场景下不同开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关键编码。解决目前多个学习平台项目作业管理分散混乱问题以及Web项目平台不支持在线浏览的问题,优化实训流程,提高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符合移动学习时代特征,扫码浏览网页快捷方便。突破传统实训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统一配置的线上环境进行实训操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观摩学习、评论社交的网络空间。引入二维码,基于手机等终端访问网页资源,为学生网页作品的测试与发布提供了便捷且实用性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多终端进行学习的时代特征。在上传、浏览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职业情境,提高了作品浏览与作品互评的参与率和效率,切实提高了Web开发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三,评价结果多维分析,具有可扩展性和推广性。实训平台提交的作业形式可拓展,支持多种客户端脚本语言编写的页面,支持多种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实现的网页作品。此外,基于实训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数据的分析图表,将评价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教师将教法从“基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变,提高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行为过程数据、实施数据驱动精准化教学的意识,同时为个性化实训指导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四、Web实训体系改革实施

校企合作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形成“课随岗动”“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目标、内容、模式、评价等各环节的兼容与协同推进,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升其岗位适应性和就业创业质量。

1.模块化实训指导,提升教师实训改革意识。校内教师结合Web前端开发、1+X证书培训、名师工作室、指导学生竞赛等工作,开展模块化教学与实训指导,改变从前教师只教两到三门课的视野局限。在课务安排时,将教师按照课务分为两组:前端技术组和后端技术组,两组教师轮流交替进行授课,保证每位教师都能覆盖整个专业方向的实训指导任务。一方面,可以加深教师对实训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其专业认知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大创项目、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指导等工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

2.职场化实训内容,提升学生实训作品质量。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引进行业最新技术、工艺、规范,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团队。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实训模块,引入校企合作单位外部资源,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实训资源包,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和资源,在不同课程实训模块中让学生体会项目实施的流程、管理方法和完整的开发技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综合项目实践”实训课程,进行真正企业级软件开发实践,由企业教师主导教学,以实际项目开发为例进行讲解演示,引导学生自设主题进行项目改造,最终将所有实训作品提交至Web实训云平台,达到“能仿、会变、可展示”的Web实训教学目标。

3.“岗课证赛”深度融合,对接学生未来发展。广泛调研和听取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以模块叠加和项目集中开发实践为主线,依据岗位群相关能力目标,将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中,将专业教学大纲与职业证书考试大纲相衔接,训练学生综合项目需求分析能力、项目原型设计能力、功能模块合理分割能力、前后端交互代码编写能力、项目文档书写、表达、总结以及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系统的实训体系,实现课程与工作过程、课程与职业证书双融合,整体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学校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项目集中实训环节中,指导学生训练,鼓励学生运用专业优势完成毕业设计或深入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学生的未来发展。要达到“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支撑,即围绕Web实训教学需要建立共同体式教学团队。在现有的框架内,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都是严密的、刚性的科层式的组织,往往会给需要多方通力合作的Web教学带来不便。而共同体与正式的组织不同,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概念,其用“共同体”来表示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紧密联系、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产生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共同体”的概念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就Web实训教学来说,如果没有多方积极参与的共同体,仅仅依靠刚性的制度与规则,那么“岗课证赛”的深度融合就无法实现,构建实训体系也难以落地。因此,作为构建“岗课赛证”融合体系的前提,多方协作的共同体建设必须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网页实训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