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东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北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眩晕是现代人较为常见的症状,病因较多,现代医学的小脑出血,梅尼埃病,耳石症等多种疾病均会伴有此类症状[1]。中医从《素问》,《灵枢》就有相应记载,后世医家继承发展创立了“风火论”“痰论”“虚论”,结合现代人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选用祛痰效果显著的李东垣《脾胃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并创新性的结合刮痧,治疗效果显著[2]。本项目用祛痰明显的李东垣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创新结合刮痧治疗,重视刮痧器具,穴位,手法的选择。对于临床常见的痰湿中阻的眩晕有良好的效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均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齐齐市哈尔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门诊80例眩晕患者,证型属于痰湿中阻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在30ˉ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2±6.11)岁;病程在3 ˉ11年,平均为(4.72±1.17)年。对照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在31ˉ66岁之间,平均年龄(49.0±6.23)岁;病程在3ˉ12年,平均为(4.68±1.2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3]:参考《西医诊断学》教材相关标准。中医证型判定标准[4]:参照汪受传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诊断学》痰湿中阻有关标准。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型肥胖,疲倦乏力,食欲较差,饮水少,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
1.2.2 纳入标准[5]①符合中医眩晕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痰湿中阻分型标准。③年龄在20ˉ70岁之间,性别不限。④近3个月未使用过相关治疗眩晕的药物。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6]①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尤其是有脑部的器质性病变。②其他中医证型。③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④遗传因素,如高血压等。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患有精神疾病者。⑦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口服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刮痧治疗,每日两次。方中药物组成:半夏25克,白术20克,天麻15克,橘皮25克,黄柏(酒制)5克,干姜5克,生黄芪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5克,炒神曲20克,大麦面25克。刮痧器具选用水牛角制的刮痧板,刮痧介质选用正红花油,选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用面刮法,选取四肢肘膝以下五腧穴所在位置用面刮法,重点刮祛痰的经验穴丰隆。而对照组治疗单纯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生产厂家: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3380),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3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眩晕的疗效判定标准[7],治愈:无眩晕的症状表现,不感到乏力,体重有所减轻。好转:眩晕症状减轻,不影响生活工作,不易感到乏力,体重有所减轻,食欲增加。无效:眩晕症状仍存在,影响工作生活,常疲倦乏力,体型仍肥胖,体重未见减少。
1.5 观察指标对 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症状评分按照眩晕程度来计算,其中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治疗组40例,治愈2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如图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分析
2.3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组治疗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对照组治疗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情况对比分析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组40例患者,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3例出现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40例患者,1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5例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6例出现口干,3例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8]。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椎ˉ基底动脉循环障碍、梅尼埃病等,好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甚至不畅,表现为眩晕[9]。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口干、胃部不适、心悸、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且治疗后容易复发[10]。
祖国医学有三千多年历史,对于眩晕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眩晕发作主要病机为气机升降失调,病因在于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引起气血不畅,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11]。主要治疗大法为祛痰除湿。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于本病的治疗采用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刮痧,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黄帝内经》中就多次提及砭石的用法和砭术的功效。也有类似痧症的记载,即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或疫戾秽浊出现的一种病症,可出现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表现。据考古观察“痧”字来历与沙有关,一些人认为痧症的致病物是“粪土沙秽”。痰湿中阻阻滞中焦气血,瘀滞使痰浊秽浊之物不能外达,用刮痧对症治疗,现代医学也认为痧症是病毒,细菌侵害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致使微循环不畅,机能紊乱。刮痧起到调畅气机,活血通络的作用。可见适用于痰湿中阻引起的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中阻所致的眩晕疗效肯定,药物组成为半夏,白术,天麻,橘皮,黄柏,干姜,生黄芪,茯苓,泽泻,苍术,炒神曲,大麦面。其中君药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等功效,天麻具有化痰熄风等功效,两者合用为治疗风痰眩晕首选用药,白术具有健脾燥湿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等功效,而在现代药学中显示[12],天麻具有预防血栓形成效果,对于缺氧、脑缺血所导致的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半夏对血管性头痛、眩晕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内服汤药结合刮痧外治法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明显。以眩晕(痰湿中阻)为研究对象,通过证候特点和中医疗效判定,最终达到为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刮痧疗效评价提供依据的目的。《本草纲目》记载水牛角性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刮痧介质选用正红花油,起到一定活血通络的作用对痰湿中阻型眩晕有帮助。选取督脉,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采用面刮法,以及四肢肘膝以下进行面刮法,对于痰浊秽浊之物排出效果良好。经验穴丰隆具有活血通行,助脾运化痰湿功能。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刮痧的结合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