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研究

2022-05-27 20:26周林兴张笑玮
档案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旅档案馆特色

周林兴 张笑玮

摘  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因其独有优势对文旅融合的拓深发展具有独特意义。梳理发现当前文旅融合视角下国内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存在规范建设滞后、业态关联缺乏、产品体验欠缺、服务生态薄弱问题,并从“内生”与“外规”“系列”与“共生”“内容”与“技术”“数字”与“实物”四对关系阐述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文旅融合;创新;开发服务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archive resources have uniqu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t is found that the domestic local characteristic Archives resource services have problems such as lag in normative construction, lack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 lack of product experience, and weak service ecology.', 'Content' and'technology', 'digital' and'object', and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Archives resources to empower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Archives resource services and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Keywords: Local archiv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20世紀7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麦金托什首次提出“旅游文化”的概念。[1]2018年4月,文化与旅游部正式挂牌组建,确立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文旅融合”议题被正式提出,回应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2]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文旅融合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其所蕴含的类型多样、数量充足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对于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档案学界关于文旅融合研究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文旅融合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文化与旅游间的相互关系、[3]文旅融合模式的运行逻辑[4]等,提出文旅融合“从交互到共生”的运行逻辑。[5](2)文旅融合视角下档案馆等文化机构服务转变路径研究。文旅融合时代要突出地方特色、深化系列活动、加强数字服务与加强文创开发,[6]同时,优化管理机制、强化业务融合、提高利用水平、推进数字转型,[7]不断凸显档案馆的文化属性,[8]设立研学基地,[9]从个性化、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服务安全等方面探索实现路径。[10](3)文旅融合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研究。学界对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处在起始阶段,国内目前缺乏较为典型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融合案例,方鸣、丁家友等人[11]曾以苏州市为例,综合政策、人才、产业等因素提出国际化结合、创新传播方式、保护性开发的资源建设策略。

1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的待解之困

我国地域文化丰富,形成海量的特色档案资源,对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依托红色档案、少数民族档案等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旅游导向下的开发,如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新闻与出版局为推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12]联合推出《关于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为创建文化名城服务的意见》。苏州市联合丝绸档案馆、旅游部门形成了成熟的丝绸档案开发与利用产业链。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在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中依旧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思想与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第一,服务理念认知滞后。当前档案工作还未充分意识到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行为融合的价值,对于特色类资源开发、创新利用鲜有涉及,缺少相应的业务经验,导致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多维价值将逐渐洇化,[13]文旅导向的融合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在国家档案局公布的2020年部门预算之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总预算为4.1亿元,文旅、体育类支出仅793万元,占1.56%,[14]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档案事业体系中档案资源开发与文旅融合配置的相对薄弱,缺少相应的资源支持与力量协助。究其根源,主观认识不到位使得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起始就处于被动消极的局面。因此要推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就要首先革新陈旧的资源服务理念。

第二,服务规范建设滞后。文旅融合将涉及不同的社会主体、任务分工与效益分配,需要明确的权责划定以实现有效的全程管理。但当前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仍处于粗放阶段,缺乏完善的权责范围、执行管理等制度规范,[15]未能对文旅融合过程中各主体的责任划定、人员配比、全程监控、收益分配、成效评价等重要环节做出规范性说明,[16]导致不同主体、环节衔接中易出现“错位”“缺位”现象,未能充分支持文旅融合的规范性建设与持续性发展。如《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省、州市级及有条件的县级国家档案馆每年开发一个以上档案文化产品”,“有条件”的界定标准、“每年至少一个”的档案文化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未作进一步阐释。缺少档案馆资源开发能力与产品评价标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便失去环境保障,后续旅游开发也将难以为继。

1.2 资源与业态关联缺乏开拓。第一,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关联性弱。资源关联性是指地方特色档案在服务过程中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的响应协同能力,要求地方特色档案增强与关联文化资源的共鸣。但当前国内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多数情况处于“形单影只”的状态,参与融合的主体创造的价值特征、分配方式不尽合理,未能建立有效的效益分配与激励机制。[17]旅游活动中可能会引入相关的地方特色档案,但档案仅起到简介式的浅层表达,并不是地方特色旅游活动中的“常驻元素”,更多情况下是即插即用的“拿来主义”,导致旅游活动中的地方特色档案元素参与度与存在感较低,档案中的地方特色难以在资源关联中得到挖掘与展示,价值难以充分开发,阻碍提升文旅融合的综合效益。

第二,文旅融合服务业态关联性弱。市场融合是文旅融合的理想形态,[18]游客对于旅游活动的倾向性正在发生变化,具有文化独特性、鲜活性的场景体验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与吸引力。[19]当前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市场仍处在雏形阶段,没有明确的需求主体、供给手段、流通方式,未能有效融入旅游市场,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驱动。多样化、复合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要求复合性、互联性强的产品形态与供给手段,如公共图书馆把握文旅融合契机进行了建立中小学研学基地等有益尝试。但目前国内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活动融合时的交互性较弱、效果不太理想,且缺少与关联业态的互动,未能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产品供给,赋能文旅融合的发展潜力较为薄弱。

1.3 开发与产品体验欠缺活力。第一,档案文旅融合理念陈旧。目前国内档案资源文化加工产品加工层次较浅,[20]关于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仍停留在明信片、书签、挂件等一般性、常见性的载体形式,文化附加值较小,未能将档案资源的特有价值与旅游产品的文娱价值有效融合。如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利用馆藏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剖面鼠标垫、1945年广州市区域鼠标垫;宁波市利用编研成果《宁波府城隍庙》开发了城隍庙主体明信片,这类文创产品秉持了文创产品“简单移植组合”的理念,缺乏对档案内容与价值的深度加工与二次开发,载体形式的守旧与档案的特色元素难以契合并产生共鸣,难以激发新的价值增长点,一定程度上造成档案资源中的特色元素流失,难以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服务。

第二,档案文旅產品体验迟滞。当前国内特色档案资源展示手段落后,大多数档案原件采取线下静态展览,[21]线上展览与体验手段匮乏,未能有效拓展用户群体、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流行的VR、AR等新一代影音体验技术、5G实时通信技术、万物互联生态理念较少引入到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展示与交互环节,无法发挥新媒体技术仿真化、场景化、即时化展示的技术优势,难以弥补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冷门”化的社会关注现状。

第三,创新格局缺少活力。长期以来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主体较单一,缺乏市场竞争意识,[22]未能引入社会文创公司、文创爱好者、高校研究人员等创新力量,无法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开发中各创新要素的优势,难以保障高质、高效的产品迭代升级,难以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资源。

1.4 线上与线下生态需要优化。第一,线上服务矩阵尚未成势。文旅融合的价值输出与实现需要重视、发挥现今媒体与宣传手段更新带来的红利。通过网络调研发现,在国内30余省级档案馆服务方式中,仅有江苏、安徽等6省建立了微博、微信平台,占比17%。这当中还存在一些“僵尸”账号,即长期断更或更新频率不规律,[23]未形成稳定高效的线上传播服务矩阵。以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为代表的线上平台已经占据了现今公众文娱活动的主力位置,尤其是B站、抖音已经成为青年群体使用的重要媒体平台,但国内地方档案馆极少与以上平台进行联动与协同,难以将优质、新颖的档案资源文化产品及时地推送到社会大众面前。

第二,线下服务基础亟须优化。档案事业资源配置的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馆用于提供文旅活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24]且国内档案馆极少设立服务人员负责文旅活动的跟进服务。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综合性档案馆共设3315个,专职服务人员仅22584人,全年举行档案展览3155次,平均每个档案馆不到一次。[25]基础设施的欠缺掣肘线下服务活动的展开,致使线下旅游活动与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交互时难以提供专业、细致的档案服务,用户便难以形成较好的第一印象,降低文旅融合市场的受众黏性。

2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的价值阐释

2.1 以文促旅: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数据中心显示,近三年来清明与五一等小长假期间文旅产品的消费热度不断升高,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地的游客流量不断攀升。[26]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涵盖了历史建筑、遗迹、风俗、艺术等文化元素,在旅游市场中具备可观的资源优势。推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融合,以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独一性、稀缺性赋予旅游活动更高的竞争力,[27]在业态关联、产品分工基础上建立成熟的产业链生态,将为文化旅游开辟更广阔的潜在市场与需求群体。以独特的档案资源带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模式融合、文旅业态整合,将促进旅游业及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

2.2 以旅彰文:为档案文化服务提供契机。文旅融合的发展将为档案文化服务的转型与革新提供全新的时代契机。2020年6月,新修订《档案法》明确了缩短封闭期限、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条目,[28]为推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提供了支持。[29]借助旅游活动的广域性、普适性优势,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将借助旅游产品传递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3 文旅共生:为核心价值弘扬贡献力量。以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是对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将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一份独特力量。十九大指出“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0]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府档案文献通过整合开发与研究孔府档案,恢复和再现儒家的思想文化精髓,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有利条件,扩大了国家文化影响力。[31]通过融创产品、融合活动的推广与宣传,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中的社会记忆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公众将对地区、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积淀与人文特色形成准确的认知和认同,逐渐上升成为文化自信,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去“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3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的路径选择

3.1 建设“内生”与“外规”的双动力体系。第一,以“内生”推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走出去”。[32]档案馆需要立足本地历史人文、风俗特色,充分考察与挖掘馆藏中具备文旅开发潜力的地方特色档案,确立可推广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界定标准与开发规程,[33]明确何种内容、何种形式、何种密级等类型的馆藏资源可用于开发融创,保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放开发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此外,建立推介外联部门以实现馆藏资源与旅游市场、开发主体的对接,并设立相关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档案馆与文旅融创机构、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不断吸纳社会创新力量参与到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队伍中来。[34]

第二,以“外规”保证文旅资源服务全程“稳下来”。[35]除档案馆作为资源提供方外,文旅融合必然需要联合旅游部门、企业、个人融创者等多方主体,[36]依据不同主体的开发能力与职能特色确定具体的权责范围。如档案馆管控拥有地方特色元素的档案资源;旅游企业等须制定细则保证旅游活动中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内容与载体的安全完整,不受损失;根据个人融创爱好者开发能力与可信任度的不同赋予其访问不同等级档案资源的权限;旅游主管部门则负责其管理权限内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与奖罚机制。明确文旅融合进程中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责任归属与效益分配机制,使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在健全的权责环境下进行文旅开发,做到文旅融合中档案专业声音“不错位”;档案馆须全程跟进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结合进程,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中提供专业的档案技能与知识服务,保证文旅融合中档案文化服务“不缺位”。

3.2 明确“系列”与“共生”的双融合逻辑。第一,明确“系列化”的档案产品迭代逻辑。把握档案资源中的地方特色,评估其旅游功能、价值属性,关键是结合旅游活动中的环节设置与内容体系、用户的现实与猎奇需求,[37]实现环节全覆盖、过程全跟踪式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融入机制。如嵩山少林寺档案馆开发武术档案文化,以达摩易筋经档案传达祖师达摩在此修炼的历史,以VR漫游全程跟进游客的游览环节顺序,用户可以在游玩中体会修炼经书的历史渊源与详细步骤,极大提升了趣味性与衔接性。此外,少林寺档案馆还根据最新的资源开发进展不断推出相关文化产品,形成了成熟的产品生态链,2011年便实现3800万余元的纯利润。[38]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的融合,也应当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活动,而是以常态化的文旅融合行为为导向,不断提升文旅产品的迭代性、体系性,增强与旅游环节融合的全域性、普适性。

第二,明确“共生化”的文旅业态融合逻辑。业态融合以产品融合为基础,以市场融合为目标。[39]在地方档案资源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调整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旅游及关联业态产品之间的融合关系、组织形式、互动方式,促进产业生态的不断深化,推动档案资源需求市场与文旅市场形成交叉共鸣。充分把握地方档案资源中特色元素的价值属性与市场定位,如地方红色档案与教育跨界联合后推进爱国研学旅行[40]、长寿遗产档案与医疗跨界联合后开发康养档案旅游[41]等。如《印象·刘三姐》制作历时三年半,查阅利用了大量的刘三姐及其民歌档案,成功地将地方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搬上舞台,是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成功范例。同时以旅游活动为平台,积极探索特色档案与不同业态间的交集。故宫博物院曾借助流量明星,推出《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节目[42]以及不同类型的实物文创,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3.3 树立“内容”与“技术”的双质量优势。第一,夯实“内容为王”的档案资源优势。美国国家档案馆网上商店曾推出《独立宣言》《权利法案》《宪法》三份历史档案的裱装复制品,虽然售价较高,但由于这三份档案划时代的意义,仍成为热销商品。

我国拥有品种丰富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如苏州丝绸档案、河南少林寺武术档案、陕西大唐文獻等都是地域独有的优质档案资源,是“人无我有”的资源优势。如苏州档案馆曾围绕“丝绸档案”开发推广丝绸相关知识的明信片及真丝书签,成为热销的档案文创精品,同时也推广了苏州地域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国内开发地方特色档案的典型案例。

通过建立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库,一方面开发馆藏资源中的地方特色类档案,实现对“库存”优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盘活”。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有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据库,云南省档案局(馆)自2010年开展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试点以来,耗费六年完成了13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包括大量原始文字资料和图书以及各种民族服饰、乐器等。另一方面依靠文化外联人员以及旅游方的开发人员深入研究地域的人文蕴含与精神特色,借助文化地理学、文化社会学等专业研究人员成果,收集零散在民间的特色档案资源,丰富资源库的品类与储量,形成主题化、集群化的特色档案资源体系,为推进文旅融合夯实资源基础。

第二,构建“集思广益”的文旅格局优势。文旅融合涉及到多元的文化开发主体、市场受众,要求必须重视社会多方开发力量的协作。如借助档案、历史相关专业学术研究者论证特色档案的历史价值;借助学会机构与会议制定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规划;引入社会文创公司的优秀创意人才等方式创新产品,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助力。云南省在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中,就采取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机关等广泛合作的形式,通过馆际合作、馆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吸纳各方智力资源,吸引、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搞合作编研与开发,推出《红土高原的记忆———档案中的云南历史》《图说云南老戏台》《山水茶事,别样云南———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普洱茶档案画册》等一系列文旅精品。[43]再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关联14家企业合作建立“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44]在2021年7月举办的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上,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联合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等机构力量推出了绘本《苏州》与解谜书《第七档案室》,吸引了大批市民陪伴孩子前来体验本地的丝绸文化,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拔高“多维展演”的服务技术优势。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在展示环节中应当把握技术东风,跟进文娱技术的升级。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在特色资源建设中研究的数字人文项目——“数字敦煌”,就是利用测绘遥感、3D打印等相关技术,将敦煌文物及莫高窟内外形态进行精确扫描、修复还原,并以数字形式保存,为赋能文旅融合推进提供了技术应用模板。再如故宫在《石渠宝笈》项目中运用VR、AR等影媒技术,创作了《冰嬉图》数媒沉浸展、《杜甫诗意画册》《清明上河图》动画电影等精品,用户可以以第一视角直观地触摸历史、感悟地域人文特色,成为爆款文旅产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可参照故宫,借助VR、AR设备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游客的观感体验,开设历史场景虚拟再现、文物档案虚拟操作、眼球追踪定焦视点等游玩功能,增强可玩性与品竞性;同时借助旅游平台的技术升级成果,探索“旅游搭台,档案唱戏”的新模式。如携程旅行、同程旅行等APP近期在游客进行旅游时提供地标、历史景点语音包讲解服务,费用在5-20元不等,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可以通过建立口述档案、红色档案资源库,收集域内名人、历史遗迹等亲历者、建设者的访谈音频资源,加入到APP的语音讲解包中,开设独立版块吸引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探索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积极落地。

3.4 优化“数字”与“实物”的双通道生态。第一,优化线上“文旅数字服务矩阵”生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需要曝光度与参与度来强化文旅融合的赋能成效,即整合文化传播与旅游平台、优化现有的媒体发布矩阵。整合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平台,通过设立独具一格的账号名称、聘请明星代言、开展特色档案“领读者”活动等形式进行高频、优质的文旅宣传推广,稳定推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简介、域内景点中档案元素讲解等内容,并提供旅游实地高清预览图、游客打卡拍照视频等在线体验资源,吸引社会大众关注。可以借助APP端应用软件将地方特色档案的数字化资源与移动化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内,满足社会公众碎片化、即时化、便捷化的文化利用特点。如温州档案局开发的“档案云阅读”APP提供了档案咨询、温州大事记等几大版块,界面清晰简洁,可以参照此模式建立基于用户终端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软件,专门负责特色推广与资源开放;再如英国泰恩-威尔郡档案馆开发的“隐秘的纽卡索”APP,借助地理信息分析技术(GIS)实现“穿越时空”功能,当用户走在街道上,只要打开APP就可以看到街区的老照片、历史故事等。或借助B站平台,结合时事热点推出相应活动、剪辑档案工作与资源短片等,发挥B站的实时化、互动性强的优势,不断拓展青少年市场,推进档案资源的年轻化、热点化转向。

第二,夯实线下“档案实物服务基地”生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赋能文旅融合,既要关注虚拟化的数字服务,也要重视实物化的线下体验。档案馆作为资源开发与服务主体,需要设立文旅接待与服务场所,如专题阅览室、书友交流广场、资源借阅研究室等,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多种需求。同时设置专门解答客服,在游客旅游活动中提供档案问询与特色介绍。此外立足资源配置实际以多种形式拓展基础设施,如辽宁省档案馆利用市民广场西南方的地理位置,以玻璃墙的形式向外展示档案文化,有效地开发了档案资源展示的空间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资源限制。最后,档案馆需要保证旅游过程中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元素的独立性与可回溯性,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开辟更宽阔的地方特色档案体验场域。通过二维码、宣传册、内容专栏等形式,当用户关注到某一件感兴趣的地方特色档案时,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便捷获取该件档案的历史背景、馆藏地址、内容等信息,分流旅游用户到档案馆进行特色档案的二次“旅游”,强化文旅融合过程中的“档案声音”。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综合档案馆社会影响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BTQ106)成果之一。

參考文献:

[1]罗伯特·麦金托什,[美]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蒲红等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12-20.

[2]冯健.“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J].人民论坛,2018(32):86-87.

[3]王洋.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 用旅游方式传播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6-08(006)

[4]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07):157-164.

[5][39]王秀伟.从交互到共生:文旅融合的结构维度、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5):29-36.

[6]李欣悦.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4):18-19+25.

[7]陶艳磊.提升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路径探析——基于文旅融合的研究视角[J].浙江档案,2020(02):56-57.

[8]黄霄羽,张一.文旅融合导向的档案馆新定位:文旅场所[J].浙江档案,2020(03):18-21.

[9]周林兴,邹莎.文旅融合时代档案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基础、困境与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0(12):17-21+32.

[10]周林兴,邹莎.文旅融合时代档案馆研学旅行服务探析[J].档案学研究,2021(03):65-72.

[11]方鸣,丁家友,裴洋.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档案学通讯,2020(06):54-60.

[12]黄霄羽,柴耀鸿.国内外案例视角探讨档案助力文化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档案与建设,2019(11):37-41.

[13]陈扣英.新时期档案馆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研究[J].档案管理,2020(03):59-60.

[14]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2020年部门预算[EB/OL].[2020-10-28].

https://www.saac.gov.cn/daj/xxgk/202006/664a4b4a0ddb4fc4a949042fe64057a4.shtml.

[15]陈悦娴.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调研[D].黑龙江大学,2020.

[16]陈泳欣,聂二辉.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原则、组成要素和实现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0(08):19-24.

[17]莫丽彬,周杨慧,李玮.“互联网+”背景下档案情感价值开发研究[J].兰台世界,2020(12):114-115+119.

[18]逄晓玲.跨界合作视域下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8.

[19]杨志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N].中国旅游报,2019-01-18(003)

[20]张雪琛.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北京档案,2021(04):31-34.

[21]赵雪芹,张奕萍.我国省市级档案网站在线展览调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06):110-117.

[22]郭若涵,王玉珏.我国档案馆文化创意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20(05):33-39.

[23]黄民理,林超琴,段雪茹.档案短视频运营状况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管理,2021(03):105-106.

[24]邓君,张巨峰,孟欣欣,宋雪雁.基于用户感知的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6):26-38.

[25]国家档案局.2018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EB/OL](2019-09-26)[2020-04-10].http://www.saac.gov.cn/daj/zhdt/201909/768be44569544f30 ad6421c391e4d514.shtml.

[26]丁文娟.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21(05):23-28.

[27]王琪.山东省曲阜市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8.

[28]仲欢,韩瑞鹏.《档案法》修订背景下档案馆文化职能的“超越”与“嬗变”[J].兰台世界,2021(05):84-87.

[29]张笑玮,于元元,张国民.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OL].山西档案:1-9[2021-07-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162.G2.20210104.1637.002.html.

[30]陈海玉,向前,万小玥.数字人文视域下抗战档案资源的开发策略与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21(03):71-80.

[31]王琪.山东省曲阜市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8.

[32]徐拥军.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特点[J].中国档案,2020(07):26-27.

[33]张臻.新修订档案法背景下档案开放制度的完善[J].浙江档案,2021(04):29-32.

[34]尹伟沣.洞口县档案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8.

[35]李宗富,杨莹莹.新修订《档案法》视域下档案馆治理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0(11):19-23.

[36]常大伟,马怡琳.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路径选择与制度保障[J].档案与建设,2021(03):15-18.

[37]宋鑫娜.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策略新探[J].北京档案,2019(12):32-34.

[38]应磊.武术档案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分析[J].山西档案,2015(06):88-90.

[40]高勇.傳承文明 以史育人——四川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纪实[J].中国档案,2019(01):42-43.

[41]高虹达,罗茂斌.云南普洱茶文化档案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与实践研究[J].兰台世界,2021(01):73-76.

[42]陆丹,韩慧波.文化类节目的文创产品开发和新媒体营销策略——以《创意中国》和《上新了·故宫》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4):119-121.

[43]陈子丹,谯丹,廖可佳.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8(01):67-70.

[44]王玉珏,洪泽文,李子林,张馨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据[J].档案学研究,2018(04):52-58.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22-02-07)

猜你喜欢
文旅档案馆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中医的特色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