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琳
内容摘要:语块教学是近年来跨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英语语块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汉语语块的教学才刚刚起步。汉语语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语块的分类以及应用于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同时也有学者提到今后语块教学应发展的方向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搜集到的关于语块理论引进汉语的文献进行汇总概述,希望能够帮助汉语教师了解到汉语语块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并对后期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语块教学 语块教学法
最早是由George Miller提出组块(chunking)这一概念的,后来发展为由Michael Lewis提出的语块教学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且完善的教学法。但近三十年来该教学法主要应用于英语教学,英语语块的研究较为深入也已趋向成熟。语块教学不仅有益于英语教学,对二语教学均有帮助,因此汉语语块的教学也得到学者关注。但汉语语块教学的研究才刚起步还未形成体系,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的文章数量还是较少的,各位学者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汉语语块的分类以及语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块教学法的认知
标志着语块教学法成型的著作是Michael Lewis在1993年出版的一本名为《语块教学法》的书籍。在二十世纪末期,Michael Lewis认为人们在在交际中产出句子时,并不是依据语法规则简单地将单词组合在一起的,而是通过使用那些固定或半固定的结构也就是预先编制好的语块来产出句子的,因此Michael Lewis提出了语块教学法这一概念。
关于语块的分类包括四类:单词和聚合词、搭配词、固定表达以及半固定表达。通过对自然语料的统计分析,学者们发现在英语表达中有70%是依靠语言“板块结构”实现的,也就是说英语中存在着一种词汇程式现象。同时研究表明汉语中同样也存在这种词汇程式现象,所以汉语语块教学存在很大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也是存在一定的优势的。在传统的语言教学观中,词汇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产出并生成一个语言系统。但是,通过语言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产的自然话语中有许多固定或半固定的结构。在这些自然话语中的格式化结构不仅具有词汇特点,而且具有语法特点,这些格式化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储存于大脑之中。这个现象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往传统的语言观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意识到,自然话语的输出不单单是通过句法规则等的限制而产出的,同时更是在头脑记忆中作为一个整体被提取出来。因此,语言学家们纷纷提出应该将语块教学理念应用于语言教学当中,该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帮助语言学习者习得二语。
语块教学法应用的教学实验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有三个方向: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语块,并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语块意识,培养学生对语块的辨别能力。其次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语块的学习,从结构、功能和用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重要且复现率高的语块结构,并让学生通过类推等的方法替换使用语块结构。最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巩固练习,精讲多练帮助学生掌握语块且能够熟练使用语块进行交际。
在二语中,语块是指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被接受程度较高的结构形式也可以被称之为语块。这些固定的结构形式——语块,会以既成规则和模式的格式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记忆之中,当学习者需要调动这些固定结构组织句子时,语块就会率先从存储中提取出来,所以也叫预制语块。
二.汉语语块的分类
目前学界没有关于汉语语块的分类的统一标准,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进行分类。有根据语块的结构分类,有根据语块的搭配分类,也有根据语块的实用功能分类,总体说来大致是分为了固定结构、高频搭配以及框架结构三类。
简单来说,语块就是多两个及以上的词组成的词组结构,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被语言学习者存储在记忆中,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把它们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提取出来进行产出。基于它的定义,钱旭菁(2008)认为汉语语块可以分成三类:词级语块、句级语块和语篇语块。其中词级语块包括搭配、惯用语、成语和歇后语;句级语块包括谚语、格言、名言、警句和会话套语;语篇语块包括兒歌、歌词和宗教经文。王耘(2015)关于汉语语块的分类中也提到了古文、儿歌和歌词的分类,王耘认为可以将它们归为特定语篇结构。
语块教学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学生记忆与使用,它的本质是实用。亓文香(2008)也认为语块教学法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那些功能复杂且结构固定的词组搭配。像是量词的词组短语,汉语中有大量量词,不同方言中也有不同的两次搭配,将普通话中的量词搭配固定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语块交给学生,对于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存在很大益处。
目前学界对语块的定义未有统一的界定,简单说来语块就是一个预制的语言单位,但是汉语语块不等同于汉语语法分类中的词组和短语,句子中出现的固定结构都可以被称为语块。彭雪(2011)根据这个定义将汉语语块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词组,包括实词的固定搭配和虚词的固定搭配;第二种是具有固定或半固定形式的、常用的惯用语和熟语等;第三种则是在句子中间的连接成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略为笼统,但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语言产出和教学需要确定语块的搭配。
周建(2014)提出语块在真实言语交际中高频出现,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从词语出发建构语块,并提出应该将汉语语块分成三类,主要是组合搭配语块、习语语块和框架语块这三种类型。从汉语教学的角度来说,习语语块(包括成语、熟语、习用语等)本身就是以词语固定组合形式出现,并在许多词典中可以査到。王红果(2016)也提到可以根据语块的使用频率高低和教学需要划分为核心语块和扩展语块。这部分语块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口语中常说,但词典通常不收录的口语习用短语,如“吓我一大跳”“话又说回来”“话音刚落”“没完没了”等。周健(2007)指出汉语语块的划分没有唯一的标准,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划分。因此本文将汉语语块分为词语常见组合搭配、习用短语和句子结构的连接成分。
刘芷君(2018)提到国外学者对英语语块的分类角度有从语法角度、功能角度以及语用角度进行划分的,汉语有自身的特点,可以从实用角度入手分为基本语块和一般语块。在基本语块中主要包括固定搭配,惯用语结构,客套交际用语和框架式用语。在一般语块中主要包括熟语、会话套语、程式套语、标识语和课堂教学用语这五类。
肖华(2009)根据国外学者的固定搭配以及框架结构分类模式对汉语语块进行分类,将汉语语块分为了常见搭配但不是唯一的惯用搭配、可嵌入结构以及句子连接成分构成的结构。最后一类的考虑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是由关联词连接的复句或紧缩句,其内部较为松散,变动性较大。
三.汉语语块教学的作用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汉语流利度,使学习者说话更加地道。肖华(2009)指出当前的汉语课堂主要是以语法教学为主,而词汇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语块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整体熟练使用于日常对话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黄俊超(2019)指出语块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五点,其一是作为教材编写与课程安排的的指导;其二是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结合语言理论研究;其三是提高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减小母语带来的负迁移影响;其四是减少文化差异带来负迁移;其五是要分清教学目的,教学要有侧重。在教学中可以整理出高频语块用以帮助学生提高习得语块数量,让学生对这些高频语块进行掌握。词汇量是衡量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判断标准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固定的模式熟记更多的词汇。
语块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偏误,克服负迁移。在二语学习与使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知道某一知识点的深层用法,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导致我们在交际过程中不能达到深层含义,选择了不是十分恰当的词汇等各种情况。闫艳琳(2016)、亓文香(2008)、黄俊超(2019)提到了关于语块教学能够提高二语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减小母语带给目的语的负迁移影响。由于学习者受母语文化的深刻影响,自己思维方式母语语言要素的的音义、语法特点以及语用习惯等的影响会迁移到二语的学习,在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语块能够帮助学生将难的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习得,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另外,周健(2007)提到汉语学习者在词汇搭配使用中产生的错误大多数是因为母语负迁移引发的,因此引进语块进行教学可以减缓该方面的问题。
语块教学还可以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汉字本身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差异会给初级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困难。李晓婧(2013)提到国际中文教育不能简单使用语法翻译法和意义直译,应该将词汇的语法和文化结合成一个整体教授给学生,语块教学能够将词汇和文化背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文化差异会给学习带来困扰,王耘(2015)认为语块教学的另一个意义就在于在实际生活中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困难和理解偏差,语块是语境和语义的结合,我们要通过语块教学提高学生交际得体性。
四.对汉语语块教学的建议
目前学者们对汉语语块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关注,研究方向也为教学方法提供了导向性,但研究内容不够具体,也没有与语块的教学相合。因此,目前将语块理论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还缺乏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教学建议。
李侠(2014)针对语块理论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提出了一些复合式语块教学方法,针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语块交际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文化提高学兴趣趣的语块文化教学法、利用类推灵活替换的语块嵌套教学法和习得词组结构的语块搭配教学法。框架结构常由固定项和填充项组成,固定项具有固定的框架意义,填充项受框架制约,可以有限替换。李智勇(2018)认为语块教学可以从语块交际、语块文化和语块搭配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田建林(2017)也提出教师可以在语块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互动联想法”“实例操练法”和“全身反应法”等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任何一种二语都是从词汇作为基础开始牢记学习,尤其是初级阶段,好的二语学习者最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与词汇二者的关系应当是语法服务于词汇的,因此语块教学中的框架语块可以结合我们语法教学中的难点——虚词,将虚词教学紧密结合框架语块,从整体上记住这个虚词框架然后进行类推学习,掌握该语法点。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培养语块意识对于汉语语块的习得十分重要,同时也要注重语块的整体性教学。
任何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会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语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将语块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语块意识。汉语教师要分清教学目的,有侧重地进行指导教学。李玲(2015)认为教师在讲授格言或歇后语这一类语块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整体,可以创设情景,说明该语块使用的条件,将它作为整体让学生掌握。黄俊超(2019)认为国际中文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分为基础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二者在教法和教学特点上是不相同的。基础性的教育主要是内容广泛且基础的,而针对性的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题性,针对某一个课题等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但无论是基础性的汉语教学还是针对性的汉语教学,教學内容上都存在大量的固定和半固定结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块。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集中在以教学目的为导向、语块使用频度为依据的内容编排上来。
前人针对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关注的多是对于汉语语块的分类与语块教学的价值。目前针对汉语语块的研究多是在理论方向上的分类研究,同时学界中对分类的标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孔令跃(2018)认为应拓宽视野,在深化语块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对语块的性质、界定和习得机制等方面展开多领域跨学科的探索和理论整合工作。通过语块教学类的研究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语块教学对于汉语教学还是有很大研究与实用价值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国外英语语块教学的研究,应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探索真正适配汉语教学的汉语语块教学法,以提高汉语教学效率,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139-146.
[2]王耘.浅析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5(16): 54.
[3]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4): 54-61.
[4]彭雪.浅谈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06):48-49+252.
[5]周健.试论语块理论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国家开放大学.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论文集;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论文集[C].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2014:7.
[6]王红果.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块教学[J].亚太教育,2016(11):154-155.
[7]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99-104+154-155.
[8]刘芷君.语块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3):216-217.
[9]肖华.语块在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76-77.
[10]黄俊超.语块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9(11):52-53.
[11]李晓婧.运用语块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金田,2013(11):279-280.
[12]李侠.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J].理论界,2014(03):196-198.
[13]李智勇.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合[J].明日风尚,2018(06):244.
[14]田建林,夏中华.语块教学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问题的探讨[J].渤海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6):106-110.
[15]李玲.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5(03):65.
[16]孔令跃.对外汉语教学语块研究述评[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01):49-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