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赛菊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对美丑有一定的审美概念,同时能够掌握一定绘画或手工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思维锻炼。美术教学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掌握多么高超的画技成为小天才,而是引导幼儿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表达所思所想。针对幼儿美术教学,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策略。
一、创设美术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创作
幼儿美术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也展现出了新的需求。为了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教师可以借助多样的资源,给幼儿提供创作空间,让其将所见所想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应关注幼儿内心的声音,用美育打好儿童成才的基础。
1.让幼儿在体验中尝试艺术创作
由于幼儿不具备用文字准确表达内心想法的能力,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能为幼儿提供一种抒发和创作的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通过画笔、手工创作等表现出来。艺术是很抽象的,并没有什么规定的模版,它的诞生就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但很多教師在美术教学时却变得墨守成规,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幼儿也会很活跃,各种信息无论好坏都会堆到他们面前,幼儿应该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强的表达欲,但因为教师的模式化评价,幼儿反而退缩了,只是为了任务而绘画。学前教育不是要培养画家,而是要点燃幼儿艺术的激情,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美术教学首要的就是给幼儿提供自由创作的氛围,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创作欲。比如,春天植树节的时候教师带领班级去植物园参观,回来后就结合这次参观打造了一堂美术课程。通过展示图片,请幼儿画一画心目中的植树节。很多幼儿都画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真实记录了他们的见闻和感受。还有的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展现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在幼儿的笔下,所有的树木仿佛都有了生命。教师对待作品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儿的认知,所以,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够增强幼儿的信心,也能保护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
2.投放幼儿感兴趣的创作材料
真正的艺术教育不是功利的,而是以幼儿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趣味性创作。比如小班的“吹梅花”,幼儿用吸管吹颜料,形成奇形怪状的梅花树枝,再用手指点上红色的梅花,一幅梅花图就形成了,幼儿看着美丽的梅花图,成功感油然而生。又如,在中班美术游戏区,教师投放了废旧报纸、剪刀、油画棒等,幼儿在废旧报纸上画画、剪剪,一个个脸谱、一件件服装设计图就渐渐诞生了。教师给幼儿创设的创作空间,材料必须齐全,还需要给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便于其他幼儿欣赏与交流。这样,教师一方面通过创设趣味创作方式,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搜集废旧材料,扩大幼儿创作空间,让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增强了幼儿的创作自信。
二、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拓展幼儿的创作空间
幼儿美术教学主要在绘画、艺术欣赏、手工等方面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审美能力。考虑到幼儿的心智年龄水平,美术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艺术欣赏与创作中,不断提高审美认知水平。
1.鼓励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经验的分享
幼儿有个性差异,有的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强,有的幼儿模仿能力较好,还有的幼儿想象创作能力强。学习能力与个性的差异导致幼儿美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幼儿的优秀作品搜集并展示,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烦恼,自己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幼儿创作经验的共享,能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经验,同时优秀作品的相互交流与欣赏,也能扩大幼儿眼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发展。
比如,中班幼儿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蔬菜造型设计,幼儿发出阵阵赞叹。他们认出了芋头做的憨态可掬的“小熊”,玉米棒做的“玉米小人”,黄瓜和番茄做成的“小猪”。蔬菜造型艺术给幼儿打开了艺术的另一扇大门,幼儿参观回来后,也积极加入到了“蔬菜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中。幼儿模仿性地进行创作,给洋葱稍加装饰,做成了可爱的“洋葱娃娃”;把莴苣制作成翠绿的“竹子”;用紫色的弯弯茄子做成“小船”。幼儿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等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水平。
2.信息化平台促进幼儿审美水平的提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幼儿园,信息共享成为可能。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时,可以借助网络,让幼儿欣赏到更多更优秀的幼儿艺术作品,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美术手工作业,教师也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简化课程,最大化让幼儿感觉到有趣和好上手,他们才会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节奏,精心设计活动环节,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进行创作。比如,秋天幼儿园的树叶都落下了,教师组织幼儿先去院子里拾落叶,幼儿活泼的天性得到了释放,然后用这些收集的落叶上一堂美术手工课,让幼儿用这些树叶粘贴出自己想画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介绍树叶的形状和叶茎、叶根等组成部分,更加清楚和生动,同时还可以放出一些成品画,给幼儿一点思路和引导。幼儿的奇思妙想会为这些画赋予灵气,他们会用不同的树叶表现不同的颜色,组成不同事物,小裙子、小兔子、大公鸡都不在话下。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美术不仅仅是绘画,它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一日生活中看似普通无用的物品都可以是美术教学的资源,所以教师要运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结合互联网带给幼儿虚拟和实践相融合的课堂体验。
三、家园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对幼儿进行美育不单单是幼儿园的责任,家长也是幼儿的老师,只有家园合力,共同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才能让幼儿在体验中感知美、发现美、探索美和创造美。所以,实现美育和美术教学的目的,需要家园合力。
美育的工作只依靠教师是不够的。家长都希望幼儿成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美好品德的人,家长要树立审美的概念,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学习画画,帮助孩子把心中所想具象表现。或者和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去旅游领略大自然的美等等,这都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幼儿在3~6岁接受的教育是为了给幼儿的一生打好综合性发展的基础,推动他们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人。而社会性所需要的语言、行为、思维能力其实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在美术课程中,不管是绘画还是手工,都能够锻炼到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创意思维。因此,教师要考虑到这个教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鼓励幼儿积极想象与创新,鼓励个性化创作,促进幼儿美育素养的发展。
总之,幼儿美术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从美术课程中得到乐趣。教师和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将美育融入生活中,利用多种资源提供轻松快乐的创作氛围,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兴幼儿园)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