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5-0130-03
小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他们无法享受学习,体会学习,导致他们对于学习的认识就是成绩,学习过程是被迫的,痛苦的。在这种状态下,肯定会降低学生课堂上的感知能力,影响学习效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道德、意识入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提高对学习的认识,让学生享受学习,感恩学习,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数学的情感,增强他们的人文性、主观性、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温度、有体验,从而促进教学,提升学生成绩,也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1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行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活动。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永远把教看得比学重要,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听懂,学不会,原因永远是教师教得不好。虽然这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事实上却抑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永远停在一个水平线上原地踏步。而今在核心素养教学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的前面,放在比教还重要的地位,给学生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品质,如探索、坚持、自学、先学等,这些都能让学生的学习道路越来越宽,学习范围越来越广,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学习过程也变得更有意义,有更好的体验。比如,学生有了空间,他们就能一定程度上摆脱教师的思维,结合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需要,查漏补缺,利用各种渠道探索知识,获得新知,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强化数学思维。
1.2 要整合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基础学科,与任何学科都可以有机整合起来,比如语文、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等,只要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寻找很好的切入点,数学教学中可以实现德育教育;可以完成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等等。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整合教学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作用,对于学生认识与思维的拓展,走出固化的,为了成绩而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灵活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其他学科内容,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唤醒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相互性,改变他们刻板、单一的学习模式,让他们的学习更有意义、更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比如,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时,既能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呈现方式,使知识的难点、重点,变得简单,易于学生理解,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启发学生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电脑操作,并学会灵活运用互网联,搜集知识,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关的微课,进行再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1注意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事实证明,在任何学科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远比在课堂一味地灌输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與探究欲,增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自信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传统教学的精华,也要摆脱灌输式的填充,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不断探索,深入学习,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了解知识的所以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比如在“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节的“统一长度单位”的内容,用引导与启发的方式,达到对前后内容的衔接。如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与米的概念后,教师为了强化他们对概念的记忆,问学生:你手中的数学书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多少,用厘米表示恰当,还是用米表示恰当?或者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铅笔盒、桌面、作业本等,让他们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看看用哪个长度单位表示最恰当,也最准确。 这样用问题、用回顾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2.2巧妙利用“错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错与对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但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对的基础。大多数学教师、家长,发现学生做题或者回答问题错误时,他们第一个反应是恼怒,认为学生笨或者根本没有好好学习。很少有教师抓住错误这个最能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契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积累数学知识。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只要教师巧用“错题”,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升是突飞猛进的。首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题,让学生整理错题,如把错误题抄在本子上,并写明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了,哪一步错了?是粗心了,还是根本没学懂?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提高警惕,也能让学生避免同类错误,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其次,让学生结合错题,自己通过网络或者各种配套练习与复习资料,整理几道类似的典型题,把与这类题相关的知识,解题的方法,都吃透、掌握,保证以后不在这类题上摔跤。如此,既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运用、衔接、迁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也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质量的提升。
2.3利用灵活的训练,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任何时候学生探究能力都是保证其学习效率的关键,只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应试教育理念、目标的左右下,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总是被教师推着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探究能力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复习中的训练或者教学过程中的练习,来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倍的认识”后,教师肯定要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教师给学生设计有探究价值的练习题,要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以及其他辅助材料进行训练等。如此,既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也能培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课堂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2.4 使用一题多变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诱发。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发现和思考,这样就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学生就不容易形成片面狭隘的思想,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分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这个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困难,觉得有很多疑惑不解的地方。针对这样的学习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卖个关子,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习,接着提出下面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一班买了124本书,发出去90本,那么还剩几分之几?第二个问题:如果一班买了124本书,发出去90本,那么发出去了几分之几?第三个问题:如果一班买了124本书,发出了90本,那么买来的书将比发出去的书多了几分之几?上面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就会对分数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就会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能逐步地掌握分数的使用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告诉学生,如果除不尽就可以使用分数来表示,强化学生形成新的数学思维。
2.5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训练学生思考能力
在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便是“独立”二字,即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习惯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而不是在教师或者同学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与思考方法的传授过程相似,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时,教师同样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教师首先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当在题目或者任务信息中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和方法,然后逐步减少题目与任务中的引导与指导信息。借助这种策略,教师便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意愿,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在各章节的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各种思维方法教授给学生。在学生了解相应的思维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自主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应用相应思维方法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之间禁止交头接耳,避免学生相互请教。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具有较多提示内容的题目。比如,在教学完数形结合思维方法之后,教师明确指出:“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而题目内容为递增的正方形格子,要求的是第X个图形中有多少个格子。在这一问题之后,教师便可以提升难度,直接展示数学式子“1+3=22、1+3+5=32”,然后提问“1+3+5+7+9+( )=( )”。这一问题的难度相对较高,但只要学生进行绘图,也能较快地得到答案。并且,在这一问题展示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出限制,限制包括学生不能交头接耳相互讨论,还包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答完问题。在前一个问题的示范以及这一问题规则的激励下,学生会较为认真且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尝试以画图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2.6要进行类化练习,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每章知识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时候,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也要进行专项复习、类化练习,让学生从一个一个知识点入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复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做题能力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比如,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增强学生对题干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或者对学习的章節内容,进行“分类与整理”的复习、“认识人民币”的复习、“位置与方向”的复习、“图形的运动”复习等等。只要教师设计的复习课是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积累知识、拓展思维等等,就一定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质量的复习,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另外,作为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简便运算是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第一学段主要接触的是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二学段扩展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并将简便运算的算理提高到运算定律的高度。有计划地每天安排七八道同一种类型的简便运算,过几天再将这些类型的题目混合在一起进行练习,贵在不懈,时间一久,学生运算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3.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宗旨,通过一些手段,如讲故事、创设情境,课前先学、课后复习思考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体验与学习能力等,从而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有能力在学习中探索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提升其知识水平的同时,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增强学习的体验感,促进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明东.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18(44):104-104.
[2]许长智.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9(34):69.
[3]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113-117.
[4]罗俭瑞.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4):28.
[5]范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131-133.
作者简介:
李天冰(1973年1月-),女,汉族,甘肃省天祝县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