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震,阮亚石,凌爱华,郭 伟,姜 伟,牛天力
(泰州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江苏 泰州 225300)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泌尿系梗阻、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1]。膀胱结石作为泌尿系结石的一种,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营养条件、饮食、代谢、泌尿道感染及下尿路疾病等[2]。结石成分分析对于结石的治疗与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泰州地区地处江苏省中部,膀胱结石是本地区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41例患者膀胱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膀胱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膀胱结石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241例膀胱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7例,男女比例为13.18∶1;年龄23~90岁,平均年龄(67.61±12.40)岁。结石标本获取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后患者自行排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自行排出及手术治疗时取出等。统计患者年龄、性别、膀胱结石成分、合并下尿路疾病情况。本研究经泰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结石成分分析和分类采用第二代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技术(SUN-3G型智能结石分析仪)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并记录所检测结石的主要成分。根据目前泌尿系结石分类方法,结石成分主要分为尿酸结石(无水尿酸、二水尿酸)、草酸钙结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磷酸钙结石、L-胱氨酸结石、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结石、尿酸氢铵结石、羟基磷灰石。其中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结石、尿酸氢铵结石、羟基磷灰石为感染性结石[1]。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膀胱结石成分分布情况241例结石中单一成分结石占44.81%(108/241),2种及以上混合型结石占55.19%(133/241)。单一成分结石主要有无水尿酸结石为主(72/108)、一水草酸钙(27/108)及无定型磷酸钙(4/108)等;混合型结石包括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最多(54/119)、一水草酸钙+无水尿酸(29/119)及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5/119)等(表1)。
表1 241例膀胱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分布情况
2.2 膀胱结石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241例患者中,男224例,女17例,男女比例为13.18:1。男性发病年龄为23~90岁,平均年龄为(68.58±11.80)岁,女性发病年龄为33~82岁,平均年龄为(54.76±13.31)岁,女性平均年龄及高峰年龄均低于男性(t=4.614,P=0.000)。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79岁,占总体66.07%;女性高峰年龄为40~59岁,占总体约58.82%,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也低于男性(表2)。
表2 241例膀胱结石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例(%)】
2.3 常见膀胱结石成分与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男性患者膀胱结石成分最多见的为无水尿酸(71/224),其后依次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48/224)、一水草酸钙+无水尿酸(29/224)、一水草酸钙(26/224)、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4/224)等。男性患者中,不同年龄患者膀胱结石成分存在差异。60岁以下膀胱结石成分最多见为草酸钙结石+感染性结石(24/39),其次为草酸钙结石(6/39)及尿酸结石(5/39)等;而60岁及以上患者中,尿酸结石最常见(67/185),其次为草酸钙结石+感染性结石(48/185)、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31/185)、草酸钙结石(28/185)等(表3)。
表3 224例男性膀胱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与年龄分布(例)
17例女性患者膀胱结石成分分别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6例、无定型磷酸钙3例、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2例,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尿酸氢铵2例,碳酸磷灰石1例,无水尿酸1例,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例,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1例。女性患者不同年龄膀胱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下主要为草酸钙+感染性结石(6例)、感染性结石(3例)及磷酸钙结石(3例),60岁以上为草酸钙+感染性结石(2例)、感染性结石(2例)及尿酸结石(1例)。
2.4 膀胱结石患者合并下尿路疾病情况224例男性中合并下尿路疾病者180例,其中合并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尿道狭窄)175例、膀胱异物3例,神经源性膀胱2例,合并上尿路结石13例,同时合并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及上尿路结石16例。17例女性患者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4例、膀胱异物2例、下尿路解剖异常2例,合并上尿路结石4例。
膀胱结石是下尿路常见疾病之一,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血尿、下尿路急性梗阻、膀胱肿瘤等并发症,危害人类健康。针对膀胱结石成分进行预防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但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膀胱结石成分分布存在差异[3,4]。在本研究中,单一成分结石占44.81%,最常见的为尿酸结石,而混合型结石中草酸钙结石及感染性结石最多见,提示代谢异常及泌尿道感染仍是本地区膀胱结石主要病因。
雄激素可以通过增加尿液中草酸浓度、降低尿液中枸橼酸浓度及促进肾脏内草酸钙的聚集等促进泌尿系结石的发生[5]。而雌激素可通过减少草酸合成、尿草酸排泄及增加尿枸橼酸排泄等降低泌尿系结石发病率[6]。此外,女性尿道较短而直,不易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因此女性膀胱结石发病率通常低于男性。Ye[7]等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膀胱结石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2,而本地区膀胱结石男女比例为13.18: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上海地区接近,提示我国东部地区男性膀胱结石较多见,而女性少见。本地区女性膀胱结石主要为草酸钙结石及感染性结石,且患者多合并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异物、解剖学异常及上尿路结石等。因此,针对上述女性人群应特别注意膀胱结石的预防,同时应注意泌尿道感染的防治。
膀胱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结石通常是由于营养障碍引起,多见于儿童。本研究中,未见20岁以下膀胱结石患者,表明本地区营养不良引起的膀胱结石已极为少见。在继发性结石中,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结石。但是,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我国居民肉类摄入量增加而植物性食物摄入量逐渐下降,此外,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患病率都在逐年升高,而这些疾病均可导致尿酸代谢的异常。因此,我国尿酸结石发病比例在逐渐增加,而草酸钙结石发病比例在逐渐降低。尿酸结石在不同地区膀胱结石患者中分布仍有一定差异,既往研究中,上海地区膀胱结石中尿酸及尿酸盐结石约占36%,江西南昌地区男性膀胱结石中尿酸结石约占31%,而河北邢台地区尿酸及尿酸盐结石仅占14.3%,不同地区差别较大。在本地区男性膀胱结石患者中,尿酸及尿酸盐结石约占34%,与上海及江西南昌地区相似,但高于河北邢台地区。提示我国南北方地区膀胱结石成分仍存在差异。
年龄是膀胱结石另一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发病率增加,导致膀胱内尿液滞留、泌尿道感染等从而引发膀胱结石。而绝经早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减低,也是膀胱结石的诱因之一[8]。因此,老年人群膀胱结石发病率通常会增加。在本研究中,女性膀胱结石高发年龄为40~60岁,此阶段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年龄。而男性膀胱结石高发年龄为60~80岁,此阶段正是下尿路梗阻性疾病高发年龄。本地区老年男性患者膀胱结石患者中,合并下尿路梗阻的占78%,而60岁以下男性中仅占36%。因此,对于老年男性针对下尿路梗阻性疾病进行对症治疗也是预防膀胱结石的方法。此外,不同年龄男性患者结石成分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尿酸等发病率增加,从而引起泌尿系尿酸结石发病率的增加[9]。在本地区老年人群与年轻患者相比中,草酸钙结石比例下降而尿酸结石比例升高,这与老年男性中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更高有关。
综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引起的膀胱结石发病率在迅速降低,但是,由代谢异常、下尿路梗阻及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膀胱结石在逐渐增加。因此,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尿酸、保护肝肾功能、对症治疗下尿路梗阻及泌尿道感染等方法预防膀胱结石的发生,减少膀胱结石引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