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探究

2022-05-26 13:05黎少仪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黎少仪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肇庆 526020)

近年来,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如自然能源紧缺、气候极端变化等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20年,新冠病毒的爆发与蔓延,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在生态问题和全球疫情大流行双重压力下,推进疫情后期经济的“绿色复苏”成为当下首要的任务,加强全球绿色金融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不断地创新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积极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践行者。因此,我国绿色金融应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政策框架,高度重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绿色金融合作中。

一、绿色金融理论概述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

简单地讲,绿色金融就是一项宏观调控政策,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前提,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利用证券、基金、信贷、保险等金融衍生工具,将金融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实行绿色金融的意义

1.实行绿色金融是对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持。“30·60”双碳目标明确指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绿色金融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在我国经济低碳转型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在我国实现经济低碳、高效、环保的高质量发展中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实行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十四五”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资金的投入和金融产业的支持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绿色金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方法,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

3.实行绿色金融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杠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大量的投资绿色低碳领域是必然手段。绿色金融充分地发挥出其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绿色项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

4.实行绿色金融是推进“绿色复苏”的重要手段。在疫情后期,推动经济绿色复苏成为国际主流趋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成为疫情后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投资,将资金引流到绿色低碳领域,进而实现经济长期的绿色发展。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方针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框架逐渐完善、优化,绿色金融市场的规模明显扩大,其中主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据相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国有大行作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先锋军,绿色信贷规模突破7.5万亿元,为我国绿色信贷余额打下“半壁江山”。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高达1498.94亿,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有着明显的增长。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绿色债券的具体发行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三季度我国绿色债券(不含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情况

注:平均发行期限为所有绿色债券(不含永续债)发行期限按照发行规模计算的加权平均数;第三方认证由独立的专业评估或认证机构提供,不包括债券监管部门;具有发行成本优势债券占比为具有成本优势的债券期数占具有可比债券的新发绿色债券数量的百分比;第三方认证评估债券占比和具有发行成本优势债券占比的同环比变化为2021年三季度占比情况与2020年三季度、2021年二季度占比情况的差值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国家政策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绿色金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不足。

(一)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保障不充足

目前,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保障明显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缺乏完善的与绿色金融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政府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相继地颁发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不足。例如,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参照性,导致在实际的实施中无法真正地起到约束作用。其二,相关部门对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虽然国家不断地推出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由于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相关的政策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三,政府在绿色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的尺度标准过严。众所周知,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市场监督管理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市场监管的尺度标准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发展。当前,过严的监管尺度标准,严重地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力度。

(二)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作为普遍推行的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的出现,加快了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之间有效融合,使二者间的相关数据信息共享,是推进金融产业和环保事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当前的信息共享机制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环保部门的相关信息缺乏全面性,导致发布的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政府介入的层级相对较多,使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出现滞后现象,对数据信息的时效性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三,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系统和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间的相互黏性不足,影响着二者之间信息的准确性。第四,当前,绿色信贷审核标准粗放模糊,缺乏完善的评级标准。因为诸多问题的存在,在金融机构的审核过程中,并不能为绿色信贷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导致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明显降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三)金融机构缺少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实践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本质是资本追求高利润的重要推手,资本的本能就是追逐高利润,同时也是决定资本资金流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产业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其中,以绿色信贷为例。首先,当下我国的绿色信贷并没有精准的定义,同时,受到各个区域间的生态结构影响,导致没有清晰的标准去认定绿色技术和产业生态。这导致金融机构无法进行调整,进而无法决定绿色资本的流向,使调动绿色资本的难度明显增大。其次,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这一前提明显地制约了中小型金融企业机构的参与。再次,由于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普通民众对绿色金融产品认知程度不高,接受度较差。

(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在国内的绿色金融产品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其中,只有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两种金融产品被公众广泛熟知,并且产品类型单一。以绿色债券为例,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涉及绿色债券市场,在这五年期间,我国绿色债券有着显著的涨幅。但是与国外的绿色债券相比,国内绿色债券的相关衍生产品数量明显较少,一是受到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影响。在我国,绿色债券交易主要是在银行市场中进行,类型主要以绿色金融债券为主,同时在缺乏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绿色债券的流动性和吸引力受到严重的影响。二是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明显较大。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并没有设置与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的专业,而金融专业的人才与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也仅仅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熟练精通,无法把金融和环境保护两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交叉。因此,通过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进而促进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策略

(一)建机制——建立联动机制,筑牢绿色金融发展共识

首先,有效整合绿色金融标准,使其实现一致化。当前,我国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标准与国际上的绿色金融定义标准间有着较大的差别,为了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在国际中发展,相关部门对我国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进行优化完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进行统一整合完善,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其次,加大力度去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的配套措施。例如,绿色担保制度、风险补偿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等,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交流是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重要依据,通过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进而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时效性、准确性。例如金融机构的征信部门是征信的主要平台,完善的征信系统可以为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环保部门在完成企业环保水平评估后,将评估信息共享给相关的金融机构,这样一来,相关的金融机构以此为重要的信息依据,进而确定企业的信贷资格。

(二)强特色——围绕特色重点领域,拓宽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创新是一个企业或是一个行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其一,不断研发更多的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同时也要对现有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进而衍生出更多的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例如,众所周知的瑞士银行在2006推出新产品,进而实现了多元化的金融投资,再后来,绿色金融基金以及一系列的绿色金融基金衍生产品不断面世,拓宽了瑞士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其二,着力于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研发环保型绿色产品。例如,绿色保险,通过绿色保险不仅带动人们走入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同时也促进了绿色保险金融的发展。其三,企业通过融资服务实现共同发展。例如,美国数字银行Chime在2020年9月完成5.338亿美元融资,成功加入超级独角兽俱乐部,市值突破百亿美元。通过以上成功案例来看,只有不断对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围绕特色领域开拓创新,实现对现有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升级,推动绿色金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同时,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经济也逐渐地向数字化发展。因此,绿色金融业应在网络数字化潮流中寻找有助于发展的新机遇,借助网络数字化技术,创新出具有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进而实现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

(三)树品牌——推动业务绿色转型,打造“绿色银行”品牌形象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金融业务实现绿色转型成为我国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快速实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进而实现“绿色银行”等“绿色金融机构”。在推动金融业务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地打造品牌效应,树立健康、绿色的品牌形象,为我国的“绿色银行”走向国际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配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措施,推进绿色金融能力建设

近年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地意识到金融机构的监管在金融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建立相关的绿色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监管能力,进而推进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的建设。比如,金融机构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时,金融机构必须对因金融产品的创新、信贷结构的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深度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再者,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系统,将金融机构的环保措施及能力纳入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考核,在相关的环保措施落实的过程中,逐渐推进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的建设,进而促进绿色金融健康长远的发展。

五、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嘉实基金ESG评分系统

随着全球化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推进,财务指标不再是评判一家企业投资价值的全部,ESG数据逐渐成为一家可投资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代表。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综合指标,是一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真实体现。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ESG必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诸多原因加大了ESG研究和系统性实践的难度。在不断努力下,嘉实基金打破篱落,推出了嘉实ESG评分系统。它不仅是首个由资产管理机构打造的,同时也是可以被公众应用的ESG评分系统。嘉实ESG评分系统的推出,意味着我国ESG投资本土化落地。嘉实ESG评分系统是以我国市场发展特点和投资逻辑为前提,利用与我国国内投资相关性高且可量化的核心ESG指标进行系统性量化分析评分,进而实现ESG与我国的市场投资逻辑的深度融合,对我国A股市场的ESG投资落地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早在2018年,嘉实基金就开始组建ESG研究的专职团队,对个股ESG评级、行业、专题展开的深度研究,对ESG研究进行相关框架的搭建和数据库的构建,并且同时与股票、债券的相关研究团队进行深度合作,全面推进ESG研究进程。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ESG研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丰富的ESG投资研究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实现ESG基础数据质量的提升,同时扩大ESG数据的覆盖率,进而提升了ESG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此外,嘉实ESG评分系统借助AI技术,对另类数据来源加以补充,构建了ESG高频数据库,其中涉及5000余家国内信息发布平台,2300余家本土媒体,200多个公益组织和行业协会等,解决了投资需求与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者制定ESG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高更多的渠道,引导资金投入到可持续发展行业。

六、结语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气候极端变化等生态问题,推动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随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主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有效地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对我国可实现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