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城市群功能分工专业化、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地区工资差距

2022-05-26 01:42文荣光
岭南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异质分工城市群

文荣光,陈 勇

(1.中共佛山市委党校 经济学部,广东 佛山 528300;2.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引言

近年来,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不但包括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涉及人力资本的改善。人力资本为城市群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而异质型人力资本具备边际收益递增的生产力形态,其作用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稀缺的生产要素,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功能分工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研究城市群功能专业化、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地区工资差距间的关系有利于地区以高质量劳动力带动工资提升,还能结合地区分工专业化状况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政策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因此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九个珠三角城市与广东全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是实证研究的绝佳样本。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异质型人力资本如何影响地区工资差异的机理进行分析,先考察与测度地区城市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再实证检验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城市群功能分工专业化对地区工资的潜在影响。

二、城市群功能分工影响地区工资水平:异质型人力资本传导

丁栋虹较早把人力资本区分为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同质型人力资本,并认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具有准地租的报酬形态,可以解释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异。[1]Acemoglu和Autor从技能偏向型技术的角度将劳动者按技能分为高技能和低技能两类,技能差异导致工资的两极分化。[2]国内对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异质型人力资本之间关系进行的理论研究较少,现有文献以实证为主。吴福象和沈浩平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样本,分析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与产业分工体系的内在联系。[3]肖滢和马静指出城市发展水平与功能分工深化促进了人才向内集聚。[4]曹薇和刘春虎发现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受到多层级“核心—外围”城市功能分工区域的影响。[5]陈勇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者在地区流动中形成的集聚效应的共同作用归为地区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6]事实上,城市群功能分工是地区分工协作的制度创新,能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直接促进地区工资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群功能分工还影响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群内部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进而影响地区工资。

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当功能分工专业化较低时,受产业规模小、产能分散以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局限,低水平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匹配与知识溢出,难以发挥MAR外部性。功能分工专业化使个人的技能与雇主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匹配,分工中学促进知识积累和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反过来,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知识分工网络的扩展,加速新知识的创造,功能分工专业化程度因此提高,形成类似于经济发展中的循环累积效应。城市群功能分工深化促进异质型人才集聚,异质型人才集聚又会促进功能分工专业化加深。随着城市群功能分工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分工与集聚的外部性使市场范围扩大,新的知识和创意被广泛应用于更大的市场因而带来静态收益,促进地区工资水平增长。而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则通过知识溢出和产出效应提高城市的平均工资,由此劳动者获得高额回报或工资溢价。功能分工专业化、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工资水平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关系见图1。

图1 城市群功能分工、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地区工资关系图

据以上分析,可知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地区劳动者平均工资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在城市群功能分工深化过程中,分工专业化提高与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相互促进能推动地区工资增长。

三、计量模型与实证数据描述

1.计量模型

基于理论分析,本部分建立基本计量模型,考察异质型人力资本IHCjt与同质型人力资本CHCjt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公式如下:

wagejt=β0+β1IHCjt+β2CHCjt+CONTROLSjt+uj+εjt

(1)

其中下标j表示第j个城市,t表示年份,wage是被解释变量,CONTROLSjt代表控制变量,包含一组影响地区工资的其他因素,uj是非观测城市固定效应,εjt是误差项。

2.相关变量的测度与说明

(1)被解释变量。本部分重点考察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借鉴刘修岩的做法,以年鉴中市辖区城市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地区工资水平(wage)指标。[7]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

(2)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测度。目前衡量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方法较少,国内外学者多采用教育年限,成本法,或多指标方法进行衡量。石庆焱和李伟运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教育年限总和法对人力资本进行测算。[8]一般而言,按教育层次可把未上过学、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就业者归为同质型人力资本,以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衡量异质型人力资本。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局限于数据可得性,一般只使用教育或微观就业数据,而单一指标的测度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区域现状。有鉴于各城市劳动力的构成数据不可得,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异质型人力资本指标进行描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数据支持。综合考虑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内涵、形成过程和表现特征,本文首先尝试对城市异质型人力资本进行测度。参考已有研究,受教育年限的多少反映了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可运用教育发展状况作为估算城市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关键指标。其次,科学与教育事业费用的支出、医疗发展可以看成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中物的投入。投入与产出存在函数关系,可以此估算经济体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总量。再次,科技活动人员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凭借其知识、技能的特殊性和专用性推动研究开发,通过高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创造出数倍乃至数百倍于同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而专利申请作为高科技创新才能的成果,也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体现。最后,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异质型人才对工作经验交流、社会信息沟通尤为重视,因此互联网与电信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者之间的联系程度,即异质型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强度。要全面、客观描述城市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状态需要建立多维度的指标体系。考虑到体系层次合理性,选取指标的代表性,测度过程的简便性,以及相关数据可得性,本指标体系把影响城市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归纳为教育发展、科教卫生投入、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四个维度,具体量化为15个指标,协调、统一解释城市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得出模型表达式如下。

(2)

将指标的标准化结果代入公式,可以计算每个城市相应年份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从公式可知,人均医生人数、人均科学与教育支出与人均床位影响较大,系数超过0.5,表明地区医疗与政府科教投入对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系数是负值的指标为生产事故死亡率与城市行业多样性,反映两者与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存在一定负相关。异质型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见下表1。综合主成分分析模型的计算,可生成广东各市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得分。

表1 异质型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①

(3)城市群功能分工专业化的测度。当城市群内部各地区把产业发展重心集中在更窄的生产或服务领域,大规模生产和服务为高效率的机器设备的运用以及生产、投资方式的革新提供了条件,更有可能实现技术改进与制度创新,促进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增长。因此,功能分工专业化程度是反映功能分工水平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对测度方法的说明。

借鉴赵勇、王猛等的观点[9][10],运用就业数据建立区位指标,把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相对差异作为测度功能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方式,具体计算公式为:

(3)

公式中,Si表示第i个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总人数。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按照职业分类,将统计年鉴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归入生产性服务业,加总得到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就业人数。Mi表示第i个城市中制造业就业总数。选取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采矿业四项归为制造业,加总得到单个城市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再对全省n个城市的数量进行加总,得到全省城市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数。SFD指标是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地区所占比重的差额,再取绝对值。当SFD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这个城市的功能分工专业化程度越高或是功能分工的深度越大。

3.控制变量

表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005年—2019年)

四、实证检验结果

1.分区域对比的GMM结果

表3中,模型(1)、(2)分别呈现以广东全省、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为样本的差分GMM分析结果③,对比观察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区域效应。模型均显示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地区工资的影响显著为正,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的工资效应系数为0.042,正效应低于全省水平。同质型人力资本水平的工资效应系数为-0.483,负效应高于全省水平。可能的原因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发展存在匹配问题,未能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阻碍了居民工资水平的提高。结构性的劳动力数量短缺延缓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虽然已经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但进一步转型升级需要借力异质型人力资本,发挥知识、技能的溢出效应。一般而言,同质型人力资本无论从稀缺性还是价值创造上均弱于异质型人力资本,因此其工资水平也低于异质型人力资本。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使用的数据为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同质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平均工资水平越低,因而系数为负。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市场潜力的回归系数符号为正,促进工资增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干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正。出口贸易的系数为负,这可能与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有关,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且存在恶性竞争,造成拥挤效应。

表3 分区域对比的GMM结果对比

2.功能分工专业化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的分析

为考察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力资本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分别设立分工专业化(SFD)与同质型人力资本(CHC)、分工专业化(SFD)与异质型人力资本(IHC)的交互项。计量模型修改为以下形式:

wagejt=β0+β1IHCjt+β2CHCjt+β3SFD+β4IHCjt*SFD+CONTROLSjt+uj+εjt

(4)

wagejt=β0+β1IHCjt+β2CHCjt+β3SFD+β4CHCjt*SFD+CONTROLSjt+uj+εjt

(5)

表4是差分GMM模型的估计结果,各个模型的AR(2)检验结果均大于0.1,表明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表4中,列(3)(4)显示以广东全省21个城市为样本的计量模型结果,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同质型人力资本对工资的影响系数在10%水平显著,系数符号与前面实证结论一致,结果具有稳健性。分工专业化(SFD)与同质型人力资本(CHC)、分工专业化(SFD)与异质型人力资本(IHC)的交叉项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这表明了分工专业化与人力资本的结合效应对工资水平具有正向作用,这说明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工资增长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与功能分工专业化相结合。人力资本的技术外溢性需要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功能分工专业化为前提,只有当地区分工专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异质型人力资本才能显著地促进工资增长。

表4中,列(5)与(6)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纳入考虑,分工专业化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交叉项SFD*CHC系数为0.457,SFD*IHC系数为0.199,前者的系数更大,反映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功能分工结合形成的技术外溢性强于同质型人力资本。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城市功能分工专业化条件下,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工资增长效应更强。列(5)与(6)中,两个交互项(SFD*CHC与SFD*IHC)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与全省水平相比,无论是系数大小还是显著程度都更高。这反映分工专业化与人力资本的交叉效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影响力更强。实证结果似乎支持:在较高的产业集聚与产业联系区域,功能分工专业化与人力资本对工资增长的交互效应更大。

表4 考虑功能分工专业化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的计量结果

以上实证结果符合机制分析中的预期,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专业化与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互加强对工资增长形成正向影响。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则通过知识溢出和产出效应提高城市的平均工资,较高的工资增长又会通过自我选择与竞争效应来促进城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群功能分工深化。这对当前如何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所启示:既要实现功能分工专业化中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又要实现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中的分工专业化。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工资差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运用综合指标测度体系对异质型人力资本进行测度,进而估计它们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利用2005年—2019年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群功能分工专业化、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是解释地区工资差异的重要变量,发现在控制市场潜力、同质型人力资本等因素后,城市异质型人力资本能促进区域工资增长。实证结果也验证了功能分工专业化与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互加强对工资增长形成正向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聚力强与产业联系紧密,功能分工专业化与人力资本对工资增长的交互效应更大,但人力资本结构仍有优化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和实施,是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过程。以效率提升带动地区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实现异质型人力资本在地区的有效集聚,提高同质型人力资本的素质,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城市群功能分工。由此,合理规划城市群分工与人才战略,从制度层面建立人才协调与培养机制是直接的政策含义。

广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政策已经较为完善,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尽管产业发达,并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措施和优惠政策,但对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管理缺乏地区协调。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区域溢出效应有待加强。高层次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存在匹配问题,如何吸引到符合城市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让人才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分工充分结合仍需要探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战略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城市间的协同集聚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机遇和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功能分工深化也为人才协调提供了新平台。各湾区城市应着力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有针对性地结合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商务数据分析等新产业分工精准、高效面向全球引智,深度推进粤港澳人才合作及共享,以内部深层次的人才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注释:

①系数为主成分分析结果。

②以信息熵建立行业多样性指标,计算公式为H=-∑i=1n (Pi*lnPi),其中Pi为城市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③AR(2)检验结果大于0.05,反映使用差分GMM模型估计是合理的。

猜你喜欢
异质分工城市群
二维As-SnS2垂直堆叠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异质越野:多伦路——“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系列项目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小蜜蜂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