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意象的汽车内饰色彩设计研究

2022-05-26 10:22:53邓雅倩林丽
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分析设计应用色彩

邓雅倩 林丽

关键词:感性意象 汽车内饰 色彩 综合分析 设计应用

引言

2019年的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中[1],中国的汽车市场已慢慢向成熟型转化,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成熟与审美水平的提高使其对于汽车的使用感受更加注重。因此汽车内饰设计的重点不应仅仅只在科技成果的应用上,更应该关注使用者本身的诉求[2]。色彩作为重要设计要素[3],可对用户的视觉造成直观的影响,超于其他要素,进而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与感性需求产生影响。为实现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设计,学者们应用多种方法来获取用户的感性信息:曹越[4]应用感性工学获取被试对于汽车内饰色彩的感性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挖掘其背后的真实感性诉求;郭皓月[5]将感性工学方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感性需求与设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初建杰[6]则以飞机客舱座椅色彩与材质作為研究的对象,采用语义差异法对感性信息进行量化研究,进而提出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设计方法。研究中所采用问卷、专家小组等主观测量方法,具有方式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但此类方法仅体现了被试主观意识所控制的外显行为,极易受到文化,认知,环境等因素影响[7],使其结果存在主观性与随机性,为获取更为准确客观的用户感性信息,本文通过市场的汽车内饰色彩调研,基于内隐联想测验思想,以感性意象与色彩样本构建感性认知实验,将非主观意识数据与主观数据综合分析,解析色彩对于汽车内饰的影响,掌握更为准确的用户情感需求,为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一、研究相关概念

在如今市场以满足用户感性需求为重点的今天,汽车稳定的性能与安全性也不再是用户选择购买的唯一标准。“以人为本”的内饰设计理念的提出也说明了这一点[8]。这一趋势促使着汽车企业探索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驾驶体验的途径与方式。在满足身体机能上的舒适度要求前提下,还应顾及到内饰空间给与用户精神上的满足。

(一)汽车内饰色彩汽车内饰空间与用户交互的第一个元素便是色彩。在触碰到实体之前,色彩已经在人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并从中感受到传达出的主题与信息。色彩对于人体影响的机制便体现在色彩联想与色彩感性认知的形成。自然中的光由物体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进入人体视觉器官传递至大脑,经过脑中所储存的信息与经验对色彩信号进行解析评价,从而产生了主观的色彩感知,在这个过程中色彩也被赋予了“意义”[9]。生活中,自然中,产品色彩,植物色彩在被人所接收到后,便让人引发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联想,与之产生共鸣。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色彩已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红色是激情,火热,令人激愤;蓝色是静谧,沉稳,令人安稳。色彩自身已经成为部分情感的代名词,因此若为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色彩出发迎合其感性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二)感性意象感性意象是人对于事物的感知,融合了人对于物的期待感受,深层次的主观情感活动[10]。其产生的过程涉及社会背景、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时代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用户接触到一个产品,从整体外观到色彩、造型、材质等元素的观察得到直观的感受,而后专注观察时开始调动大脑中的资源,产生联想,与自身经历与记忆发生联系,最后总结出来的词汇如“时尚的”来描述联想内容便是感性意象。设计师通过调研收集用户的感性意象,来挖掘背后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减少因与用户的认知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感性意象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量化的方法,把感性的信息具体化与定量化,有利于建立与设计要素的关系,对后期进行设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三)内隐联想测验在对于用户内在真实需求的研究中,存在着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两种方法[11],外显测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人们内在认知是自主无意识的,其加工过程意识不到,且生活大部分是在无意识的内隐认知的主导下进行[12],因此学者通过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内隐测量来进行用户内隐认知的研究,以弥补其不足[13]。其中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是进行内隐测量比较有效的方法,最早是由Greenwald提出[14]。一般的内隐联想测验是以概念词汇与属性词汇作为测验的材料,将两者搭配进行实验,由被试判断两者是否匹配,以对反应时的长短分析来反映被试的内在认知与真实意图,将内在认知外显出来[15]。

因此研究中以感性工学为基础,在一般内隐联想测验中进行变化,将色彩样本与感性意象作为实验的材料构成感性认知实验,通过对反应时与选择率的分析,获取用户更为真实有效的感性认知信息。

二、基于ITA的感性认知实验

(一)实验准备Step1市场调研:对于汽车内饰的市场调研主要是从网上购车平台进行。诸如汽车之家,懂车帝等网上购车平台中囊括了中国市场现行的绝大多数汽车品牌,利用其搜索与数据统计的功能,收集整理了以吉利为代表的十个中国汽车品牌旗下近年来畅销车型的内饰图片。经过对近百个车型的内饰色彩方案统计归纳,可知目前内饰色彩的设计中全黑用色依旧是主流,其次为双色配色方案,绝大多数以黑色为底色,搭配以红色、蓝色、黄色、橙色等亮色,打破空间沉闷氛围,凸显设计主题。汽车内饰空间的组成部件众多,因此色彩在空间中的分布方案各有不同,但具有大致的规律。按照空间中主要功能划分,则色彩的应用主要在如中控,仪表板,座椅,车门内饰等区域,如图1所示。

Step 2内饰色彩样本制作:选其市场常用的色彩中8个最为典型的颜色红、橙、黄、棕、绿、蓝、紫、白,如图2所示。为避免不同内饰造型的影响,样本的制作将以同款车型的内饰作为母版,黑色为底色,色彩在空间的布局参考调研中的内饰色彩分布示意图,内饰色彩样本如图3所示,记为S1、S2、S3、S4、S5、S6、S7、S8。

Step 3代表性感性意象的确定:从汽车杂志,购车平台评论,汽车论坛及文献中收集260个与汽车内饰色彩相关的形容词汇。初步处理由专家小组剔除其中同义、不相关、明显具有个人情感偏好的词汇。筛选后的词汇由16名具有设计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相似分组,统计整理为表格输入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Solutions)中。根据系统聚类结果,词汇分为6组时满足减轻实验负担与包含足够感性信息的原则。再进行K-mean聚类获得以6为聚类数目的词汇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词汇以到聚心的距离排序,距离越近的排在前面,所以代表性意象为 “现代的”“经典的”“华丽的”“活泼的”“个性的”“素雅的”。

(二)实验流程Step1实验设备:实验使用4K高清显示屏进行程序的呈现,尽可能地还原样本色彩。

Step2被试:招募26名被试均为在校学生,专业背景各异,平均年龄为24岁,视力条件均达到实验要求标准,对于色彩的识别与认知无障碍与异常,依据实验内容所有被试拥有汽车驾驶经历或是乘坐经历。

Step3实验程序:实验以内饰色彩样本与代表性意象共同构建,由软件Eprime2.0进行实验程序编写与呈现,及实验过程的行为数据采集。

被试在仔细阅读实验指导语后,按任意键进入实验练习。练习结束后可选择进入正式实验,反之练习至熟悉实验操作。正式实验开始出现1000ms“+”,吸引被试集中注意力,之后出现一个意象词汇将持续2000ms。最后呈现一张样本图片,被试需在这时做出意象与样本是否匹配的判断,鼠标左右键分别代表了“是”与“否”,点击鼠标后会跳转至下一个试次。实验总共有6×8=48个试次,时长在5min之内。实验流程如图4所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后台详细记录了被试在做判断时的反应时长与选择“是”或“否”的数量,以此可得到每位被试在不同意象下对应不同样本的反应时与选择率。

Step1选择率:被试在实验中进行匹配判断时,是从自身的经验与认知水平出发,是其主观感受的体现。选择率即为在判断中各样本在不同意象下“是”的数量与判断总数的比例,将所有被试的结果进行平均即为平均选择率。其中选择率数值越大样本与意象匹配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26个被试平均选择率结果如表2所示。

Step2 反应时:从样本图片出现到做出判断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RT),常用于基于心理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中。在人体器官接收到刺激产生的生理信号,并随后作用于大脑,最后由大脑处理信号发布指令,完成动作反馈。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长间接反映了人脑在认知判断过程中消耗的认知资源程度,对于熟悉或是意象十分明确的目标,其反应时间明显要比不熟悉或意象不明确时短[16]。

在实验数据统计的结果中,反应时的变化与意象匹配程度有关,结合上述反应时特性来看,在选择率处在极值时,即极匹配或是极不匹配情况下,反应时相较于其他情况下更短。因此以选择率中值(0.5)作为原点O,将反应时的处理分为两种情况:(1)选择率高于原点O时,反应时T越小则越匹配。(2)选择率低于原点O时,反应时T越大则越匹配。

实验进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在反应时进行计算前需将异常数据筛选出并剔除。为减少被试个体差异之间产生的差异,筛选后的数据将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转化为[0,1]的区间中。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为与选择率的数据方向性(数值越大越匹配)保持一致,在(1)情况下的反应时数据需要在归一化后进行方向转换,处理后的反应时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Step3客观与主观数据综合分析:实验数据中选择率为被试的主观测量数据,反应时反映的是被试内在的认知信息,为生理客观数据。在挖掘用户感性需求的过程中,以主观的测量数据为主的测量方式其结果会因为被测者的认知差异而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与局限性。因此,将主观数据与内隐联想测量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以弥补其不足,得到更为准确客观的结果。根据表2与表3的数据,同一意象下的相同样本数据按照公式X=0.5x1+0.5x2进行结合,x1为选择率数据,x2为反应时数据,X为综合判断得分。结果如表4所示。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会有明确的设计定位与设计要求。表4数据代表的是样本与意象之间的量化关系。在明确用户的感性诉求时,可参照表中的数据找到与意象最为匹配的样本,以此作为设计的参考。

色彩样本中应用的色彩依据色调分类可分为暖色调(S1、S2、S3、S4)、冷色调(S5、S6、S7)与无色彩(S8)三类。通过表4的数据,以此分析不同意象与各样本的相关程度,每个样本对应着强相关意象与弱相关意象,如表5所示。

(1)经过对感性认知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表5中可知,暖色调的样本其强相关意象数量多于冷色调样本的强相关意象,表明暖色调相较于冷色调更容易引发被试丰富的感知。

(2)从相关意象出现的频率来看,暖色调样本的强相关意象为现代的、华丽的、个性的、活泼的;弱相关意象为经典的。冷色调样本与无色彩样本的强相关意象为现代的、经典的;弱相关意象为华丽的、素雅的。由此可看出,暖色调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现代感与华丽感,而冷色调与无色彩的使用则会营造出现代经典的氛围。

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对色彩的选择上,可结合设计要求,综合考虑不同色调的内饰色彩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所呈现的不同效果,用以延伸单一色彩样本,为设计提供更多样的思路。

三、设计应用

(一)明确设计定位经过市场调研与相关消费报告的分析,目标用户确定为25-35岁的年轻消费者,处在事业的上升阶段,未来将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本研究以汽车内饰色彩作为设计对象,并以近年来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轿跑型SUV作为设计的载体。

(二)感性诉求及代表性样本邀请9位典型用户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访谈,以市场上的轿跑型SUV作为样本,用户从对轿跑型SUV的熟悉度、对于内饰的要求及期望内饰呈现的风格进行观察评价。经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整理得到其感性诉求从高到低依次是现代的、活泼的、华丽的、素雅的、经典的。

(三)基于感性意象的汽车内饰色彩设计依据对用户调研的结果,其感性诉求最为主要的是“现代的”。

结合上文中对内饰色彩的感性实验结果分析,如表6中,“现代的”的意象下样本S8的综合分数为0.938是得分最高的,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将应用该样本作为设计的参考,如图5所示。

在设计中,以参考样本为原点,在保持原样本的色彩还原度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设计载体的内饰布局,做出灵活的变化。最后设计中的细节效果呈现则需设计者的审美功底与设计经验。

設计以轿跑型SUV荣威RX5 MAX为原型内饰载体。效果图由犀牛软件制作内饰模型,如图6所示。内饰线条流畅简洁,造型大气,结合样本S8的内饰分布规律,以黑色为底,选择在仪表板上部装饰条与底部装饰件、中控装饰件区域、车门内侧把手区域以及座椅进行色彩设计。

经后期渲染与图片处理,效果图片如图7所示。无色彩属性的白色搭配以黑色,通过在主要功能区域色彩的应用,面积分布的均衡展现,让色彩在内饰空间中提升整体主题,打破大面积深色所带来的沉闷感受。在营造现代简约的氛围同时,不影响到用户观察仪表数据的观感体验。体现用户对现代感,高质感内饰的追求。

(四)设计评价设计评价通过5级李克特量表实现。线上发放问卷,邀请被试就该设计方案进行评分,回收问卷24份。统计整理问卷数据,得出设计方案在不同意象下的得分情况,如表7所示。在各意象的评价分数中意象“现代的”的分数最高,通过文中的方法最后获得了符合用户感性诉求的设计方案,证明了设计参考的有效性。

结语

汽车内饰设计的提升是实现用户良好驾驶体验的重要途经。为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设计者必须充分准确地掌握用户的感性需求,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设计指导元素。本研究从汽车内饰色彩出发,通过对汽车市场的调研分析,归纳出典型色彩与内饰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并制作内饰色彩样本,与代表性意象构建以内隐联想测验为基础的感性认知实验。实验所得选择率与反应时数据综合计算出样本在不同意象下的得分,设计者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目标意象下的设计参考方案,以指导辅助设计工作。本研究为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提供了新途径,为设计者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用户感性信息,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综合分析设计应用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企业财务经济分析方式及综合讨论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30:18
浅谈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浅谈疑似命案现场勘查的体会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