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夏俊娜油画与“新闺阁”情结艺术

2022-05-26 02:02贺英
现代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情结艺术家艺术

贺英

賀   英

2006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书画院成员,四川省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

“闺阁”就词意本身而言即指内室,具体来讲就是女孩子的卧室。闺阁艺术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现仍可从我国清代学者们的一些著作中窥见端倪,比如《玉台书史》(厉鹗)和《玉台画史》(汤淑玉) ,这些著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对闺阁及相关艺术记载一二。在我们古代,身为女性一生差不多都被闺阁这个狭小的空间所“幽禁”,在这个有限的小天地中,她们多数从事的是绘画、刺绣以及其他各类女红等。就整个社会的大视角而言,身处闺阁中的古代女性往往很难得到来自精神上的真正愉悦和自由,她们几乎都不可幸免地被男性视为观赏或品鉴的对象。

闺阁情结历来是我国古代女性艺术的特点,时至当代,在女性绘画艺术中,闺阁艺术仍然颇为流行,但当代的“新闺阁”艺术似乎比传统的“闺阁”艺术更加复杂、更具不可言说的性质。这种“新闺阁”情结艺术之中,既有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对于传统女性“闺阁”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还有当代商业化操作的暗潮涌动;与此同时,作为女性艺术家群体的当代“新闺阁”艺术,也受到了来自女性主义的批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新闺阁”一词的隐喻加强了中国女性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性,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究。

众多的“新闺阁”情结女艺术家中,夏俊娜是一位典型代表。台湾的《艺术新闻》杂志曾以“从李铁夫到夏俊娜”为口号来概括百年油画的历史承继性,她不仅在市场层面受到青睐,在学术层面也备受关注,某些画家甚至竞相模仿其画法。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艺术家(特别是年纪稍长者)对其作品抱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夏俊娜现象完全是商业炒作的结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夏俊娜的油画究竟是一种什么风格的艺术?为什么这种艺术形式会受当代人的欢迎又受到当代人的质疑?难道真的仅仅是炒作的结果吗?本文将从“新闺阁”这一角度,透过夏俊娜艺术中蕴藏的审美心理特征及其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探讨深藏在“新闺阁”艺术中的情结意像和发展动向,希望能对当代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的价值、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家身份有所贡献。

一、夏俊娜油画及“新闺阁”情结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

环顾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几乎可以下一论断:唯美是她们共同的追求。“少女情怀总是诗”,我们在观看夏俊娜和其他类似女画家们的作品时,画中的诗情画意、如同桃花源般的意境令人心醉神迷。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小资情调”,一种高于现实法则的浪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它不看重沉重的现实生活,而专心于一种精益求精的精致化的审美生活方式。当代大城市中队伍日益壮大的小资们似乎总是沉浸在种种与老百姓无关的享受之中,她们的关键词是“唯美”。

如果说唯美主义思潮是小资情调产生的文化根源,那么视觉审美兴盛的今天则是其繁荣的最适宜的土壤。当代中国女性绘画中的的唯美色彩是现代都市情绪与古典意象的结合。无怪乎在观众的眼里,夏俊娜等人所创造出的世界既有“印象主义”那种华丽的绚烂美感,不管是鲜果和花卉,到处都流光溢彩且具有强烈的肌肤感;与此同时,她们的绘画中又有着十分浓郁的女性气息。

首先,体现女性艺术家自恋情结,或许是“新闺阁”艺术最重要的审美心理特征。夏俊娜说:“画画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已经成为梳理情绪,摆脱烦恼,甚至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如同人家下棋饮茶”(引自夏俊娜《老生畅谈》)。她画的都是室内或花间的青春少女,带有某种自传色彩。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往往带有自述性。这里的自述性是指画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诸如女性判断、女性选择、女性感受、女性审美及女性性格等因素,通过主题与形象、阐述女性的价值观与艺术观,表现出女性对自身的观照与认识。

弗洛伊德将“把自身,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爱的对象”这种行为与心理定义为“自恋”,把自恋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病态来看待。

画家运用自画像这种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形式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试图通过这种形式更客观地分析自己,评价自己,进而实现肯定自己的愿望。“于是就可以在不同的自我个案中得到了关于伦勃朗的自画像的艺术高峰,得到了那个自画像中的决斗的梵高,‘痉挛的自我’的席勒,以及那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珂勒惠支”。夏俊娜绘画作品中那唯美的、令人沉溺的婉约情调正好适于羸弱而自恋的当代“小资”们。

除开强烈的自恋情结以外,夏俊娜们所描绘的自己的生活其实仍然是一种幻想中的闺阁生活,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完美情景,是她自己的理想——这可能也是为数不少的女性的理想——带有些许诗意的忧伤的少女在花香果味中体会悠然自得的闲情和美好,现实的沉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看书、吟诗、作画、弹琴、享受美丽衣裙、享受温暖阳光……这样的美好是无须多余的文字就能自然地引起女性们的强烈共鸣和热切向往的。于是,夏俊娜就成为她画中的少女,画中的少女就成为每一个喜欢她的画的观者。

其二,运用女性的感觉,不需要理性的参与,或许就是“新闺阁”画家们艺术创作心理中另一个鲜明的审美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闺阁”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女性艺术家们强烈的自我感性。“感性”一词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有关的美感讨论中,通常或指不假概念、判断、推理的直接性(如克罗齐);或指视、听、触、嗅等感官的运用及其相关对象的外部可感性质(如黑格尔);或指一种较低级的认识形式(如鲍姆嘉通);或指某种身体力量与生理感受(如居约、马歇尔、桑塔亚那等)等。

感性对精神的冲撞使审美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者特洛尔奇则认为感性能够使人们 “重新发现并神化此岸世界”。艺术家们将感性的快感与欲望成为艺术创作中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将感性放置在艺术创作中一个较高的地位的时候,说明人们对生理本身的崇拜。

夏俊娜的創作过程就是感性的物化过程,感性是她探知生活的触角。“完全不经意的点、涂、抹,竞使画面魔术般地散射出奇异的光彩”,她的创作不需要草图和参考资料,所绘对象就存在于她的感性之中。她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神秘的臆想的状态,游弋其中,色彩,线条,形象,一切都在感性中呈现。

“我拒绝使用照片或其他图片资料,而且从来不画创作草图,因为这些会妨碍我在幻想和回忆中感受空间和形体,妨碍我流畅准确地表达自我”(引自夏俊娜《老生畅谈》)。夏俊娜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天性和对艺术的悟性,用心灵在绘画。她很少进图书馆翻画册,她很少认真地去研究某家某派。她创作中的一切都是源自自身的精神资源。精神资源实质上是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它使人的内在潜能全方位地有序地释放出来。独立自由的精神是作为某个具体的人的根本标志,人正是由于精神追求的不同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状态。

其三,追求精神上的乌托邦或者桃花源,或许是“新闺阁”女性艺术家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特点。林语堂说:“我们缺少精神上的屋前空地”。他看到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缺失的危险性,于是强调中庸、闲适、快乐, 他在《生活的艺术》中倡导一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协调发展,以消闲、修身、养性为目的的艺术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来获得高层次生活和诗意的幸福。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当代“新闺阁”中国女性画家们所陶醉其中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她们的精神指向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这种生活方式所对应的精神家园或者说这种精神状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在精神生活严重缺失的时代的确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新闺阁”情结艺术发展到目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带来一种高层次生活的范式,应该说有过积极的意义。只是,在这种样式开始有简单重复甚至泛滥趋势的今天,我们担心的是: “这种自身的精神资源有没有枯竭的一天?”“这种精神状态在当下是否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闺阁”情结艺术的价值考量

在消费文化时代里,对物质欲望的追逐已经渗透到都市人的灵魂深处,一旦这种欲求盘踞在人们心中时,就必然导致人们精神的淡化甚而人格尊严的丧失。我们可以看到,那种饱含“救世情怀”的牧师式的宏大叙事作品不再受读者的欢迎,而带有个人直感体验的日常叙事抒情作品则普遍受到大众的青睐。可以认为,“新闺阁”情结艺术是在消费文化时代重新盛行的新富阶层的艺术样式,为观者们提供一幅幅消费文化指导下的中产阶级式的贵族化生活场景,符合消费时代人们普遍的审美理想。

以夏俊娜的 “新闺阁”情结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在当下艺术品消费市场中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也因为她们的成功,使得她们的创作题材、画面意境、甚至绘画技法很自然地成为了当下一大批女性艺术家甚至男性艺术家效仿的对象。

“消费社会越来越强调女性化的审美趣味,它把女性符号装点在各种消费品上,广告的视觉图象主要以女性符号为标志,这导致了消费社会不自觉地认同一种阴柔的、娇媚的美学趣味。几乎所有豪华商场都按照女性的品位装饰,消费导向越来越偏好女性诉求……消费社会已经把所有时尚趣味女性化,创造出来越来越精细的审美感知方式”,“新闺阁”情结艺术以其典型的女性化审美品格给人以感性的精神愉悦,使人暂时忘掉现实人生之重负,轻松地获得感官享受。这种女性化的审美品格正是消费时代的典型气质。

正是由于“新闺阁”情结艺术与当代艺术市场的审美方式不谋而合,女性艺术家们敏感地意识到作为女性的优势,于是接下来的艺术创作中便自觉不自觉的有了强调自己的闺阁女性身份的“标签意识”

事实上,“新闺阁”情结艺术的兴旺与男性艺术家的鼓励和反串也有密切的联系。这样的鼓励和反串古来有之,如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他的作品婉约动人,具有非常精细化的女性色彩。 温词现存七十一首,内容大抵描写妇女之深闺幽怨,绣阔伤春。他以其敏感、细腻、幽曲、深微的女性化心态进行艺术创造。温庭筠运用大量形容妇女服饰的金玉字面,如“鸳鸯枕”“水精帘”“翡翠裙”“凤凰窗”等都表现出词中女主人的身份,并为她们所处的环境着上绮罗香泽的色调,铺垫出一种闺阁女性的氛围。

现当代男性艺术家中也不乏有闺阁情结者。陈逸飞即是一个典型。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描摹清末民初碧轩幽窗人物,画面圆润柔和清丽朦胧。一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一种复古的闺阁情结在画面中表露无遗。他以西方古典写实画风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娴熟的西方绘画技法将他的画中有着浓厚的脂粉味的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如陈逸飞所说:“美是我的终极目的。美的细节可以让人努力一辈子。” 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男性艺术家的鼓励和反串对”新闺阁”情结艺术的发展和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闺阁”情结艺术展现给观者一幅幅唯美、感性的闺阁图卷,仍然难掩其偏狭的视阈和精神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演变”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少年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而且从80年代到21世纪,这种个人取向的价值观正在由雄心壮志、奋斗进取逐渐向追求自我的舒适与快乐转变。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转型使中国人失去已经习惯了的传统价值观和赖以生存的安全感。在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之际,心理上的真空使人们难以形成自己的信仰。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几经挣扎,找不到自己心灵的寓所。时至当代,经过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开始具体化、务实化、现实化,不再追求虚幻的东西,因此,舒适安逸与快乐幸福成为人们普遍追寻的人生价值。

“新闺阁”情结艺术家中的活跃者基本上以七十年代生人为主。这一代人在社会普遍挫折的氛围中成长,她们的价值观因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多变而变得难以确定。在她们的心中,女性审美心理的非政治历史性根深蒂固。“对我而言,画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从未想过画一张要产生什么样影响的画,或应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我只是不停地画……”(引自夏俊娜《老生畅谈》)。

从艺术风格上来说,凡带有缠绵、温情、感伤、细腻等情调的作品,在审美价值上便被归入“阴柔”之美一类。女性的优雅表象和阴柔气质的心理特征反映到创作上,使其作品柔美、纤丽、具有音乐性和诗的意境,而几乎不涉及政治历史等重大题材。同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不一样,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能书善画、尤擅诗词。如果说前者崇尚阳刚之美,后者则是追求阴柔之美。前者主张统一大业、壮志未酬,后者则是清新婉约、冰清玉洁。

这种审美心理的非政治历史性首先是与女性生理心理特征密不可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苏姗·亨克塞玛认为,女性的生理心理机制使得她们更容易放大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女性更倾向于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她们更容易变得悲观失望”。 喜欢呆在属于自己小天地是女性的天性使然。

其次,传统教育对女性的要求是女性审美心理非政治历史性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特别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尤其是宋明理学提倡的“三从四德”,形成了女性潜在的自卑情绪。社会整体对于性别差异价值的观念影响着社会全体成员,形成一种社会期望。而社会期望能形成社会压力,因此两性中的大多数成员会因为对归属感的追求而对于某一性别的整体特征产生认同,也自觉采取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内化相应的性别价值观念。所以,在传统观念中已经将政治历史军事等“重担”放在男性的肩上,女性艺术家在社会传统所造就的自卑情绪驱使下,对宏大主题的望而却步是可以理解的。于是,相对比复杂的政治、社会、历史,“新闺阁”情结艺术家们更愿意选择温馨的闺阁生活作为她们的描绘对象,沉浸于个人内心世界的咀嚼中。

三、结语

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女性不乏其人。但是,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已经积淀为女性群体的“集体无意识”。知识女性虽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洗礼和熏陶,但是受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巨大惯性影响,潜意识里的“闺阁”女性角色观念依然存在。铺天盖地的传媒作品也常常给予受众这样的暗示: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就是女人永恒的追求。这种暗示助长了女性心理上的惰性和女性的替代成就感。“新闺阁”情结艺术家们制造的新闺阁,目的是为了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女性的独立和女性的自由,但将自己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狭小空间,却对外界的繁华时尚流连忘返,這本身成为一个悖论。

应该说“新闺阁”情结艺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有积极意义,它以一种追求高品质的诗意化生活方式熏陶和引导过刚从计划经济里出来的无所适从的人们,这也是它盛行的原因。由于相同的原因和惯性,“新闺阁”情结艺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盛行。当某种艺术形式成为一种风潮,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一旦商业过分介入,它便开始有了简单重复的不太乐观的趋势。

猜你喜欢
情结艺术家艺术
金正铉的“中国文化情结”
毛绒情结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