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或许因为摄影总是从现实世界抽取瞬间片段,极具偶然性,照片与生活有了距离便显得有了艺术范儿。
摄影于我而言,其实是一种语言方式,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时间的截图,它记录着此时此刻与当下相关联的诸多信息,它定格了一个或真实或迷茫的瞬间。“由思维支配观看”,“思维”是非常综合的体现,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以及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它缺一不可,同时也是平面视觉转化的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我非常认同摄影家李楠的一句话:“摄影是你自己的选择,因为观看必须由观察的起点抵达观念的高度,它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意义。这个意义与你自己有关。所有的观看只有在观念层面独抒性灵,才能生生不息。”影像随心便是如此这般吧!至于用相机或手机,它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每个人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态度迥异,摄影也是一种修行,在拍摄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自己,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陌生,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刷新和提升思维认知,跨过审美和眼界,把用心构图、用情表达所书写的影像日记留给自己,许是留给未来的一封封情书吧!
我认为,所谓影像的温度,就是带着一种尊重、平等和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而非以刻意寻求视觉冲击去着重于非常态的表现,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思考,学会静静地观察世界、交流与表达情感,发自心底地体味幸福。生活中的那种本真常常让我感动,不同环境中的人物、不同民族、不同观念,都是影像之外的思索,这便是温度。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会随时代的推进、科技的发展逐渐消失,今天的正在“进行时”會是将来被替代和更新的“过去时”,如共享经济社会环境下有明显时间节点的一些事物,以一种用摄影这样的语言方式,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并留给后来的人观看与思考,这也是处在这个时代的摄影人的责任与情怀吧!
摄影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深陷在时空光影间,也极其享受摄影带给我的故事性和艺术感……
何亦民
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全国手机摄影人才研修班导师、职业摄影培训讲师、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1988年任职于四川人民出版社摄影编室,在黑白、彩色、反转片冲洗、照片放大以及照片修描和着色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擅长人像以及风光、人文摄影,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省内多次获奖;作品被收入《全国摄影名家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