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

2022-05-26 22:37修积鑫王萌萌
设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情感化人性化以人为本

修积鑫 王萌萌

关键词:情感化 景观空间 以人为本 互动体验 人性化

引言

景观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空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仅代表城市形象,也满足居民日常需求,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天人合一”思想,既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内在关系,由此可见景观空间的重要性。如今城市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日趋冷漠,缺乏情感温度,同时大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对情感化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对景观来说,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承载着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具有无法替代的根本性作用,在这种背景的“激发”下,情感化景观的呼声日渐高涨。

一 、情感化设计概念及相关理论

情感化设计最早在西方的工业产品设计中有所体现,人类的情感十分复杂,相对理智来说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力量,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让单一的物质性城市无法满足大众对情感层面的需求,情感化设计应运而生。情感与艺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作品表达各类不同的情感并与受众产生共鸣;情感与设计也如此,以人为本的设计也应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为基础,设计活动过程就是设计师情感思想物化的過程,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是情感的物化载体,因此,情感化设计是能够使之与受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基本概念阐述

情感化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在进行设计活动时融入一定的情感考虑,在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满足情感需求,给设计物赋予人类情感,通过设计的固有语言传达功能性和深刻的文化性。将情感化与设计紧密联系是非常关键的,从产品设计衍生出的情感化设计理念,原本为追求产品与人之间产生精神共鸣,以此达到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情感化设计重视人的心理层面,强调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了解与剖析受众的本性与感受,将其贯穿于设计全过程。情感化设计以设计哲学为理论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人与设计紧密的情感联系,以物化的形式展现,不断丰富情感化设计的实质内容和理论内涵。

(二)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解读

情感化设计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提出,主要目的是缓解工业社会下产品设计过于强调功能性而导致的单调、冷漠,设计师以期寻求人性化方式弥补情感化的缺失,情感化设计以“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重视个人情感定位,从产品设计出发并逐渐扩展到各个设计领域。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他的《情感化设计》中把人脑的活动分为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本能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层次,是自然的法则,本能层次起主导作用的是感官的生理特征,主要体现于设计产品的外在呈现形式;行为与使用有关,外观和原理相对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功能的实现,多从设计产品的使用趣味与利用效率体现;反思是最高级的阶段,涵盖诸多领域,与信息、文化等多方面息息相关,通过设计产品的自在形象、给人的记忆度和满意度等方面呈现。认知赋予事物意义,情感则赋予价值。不论怎样的设计都无法逃避情感,好的设计是设计师与受众的情感互通与共鸣,服务为根本的设计理所应当承担起情感交流的媒介。

二 、情感化景观空间优势

景观空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情感化设计”是营造人性化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演,物质需求已不再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情感层面的需求,城市景观是人们情感传承的纽带,是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情感化设计与城市景观空间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当代城市景观空间与情感化设计相互融合能够促进城市景观空间设计更加关注人类情感,打造功能丰富且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景观,使其更具人性化,更能深入满足大众情感需求,最终整体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景观空间功能丰富

当下,城市景观向心理层面的转变使景观更具有情感因素,设计风格在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情感化设计与景观设计彼此交融,将情感元素与空间秩序融合在一起产生连锁反应,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氛围。情感化景观是景观设计发展的新方向,突破了原有的传统设计思路,使景观空间功能更加丰富,不仅能够满足传统意义上的活动需要,也能够引起大众情感共鸣,增强社会和情感连接。墨西哥的“The Pit”草地雕塑,如图1所示,是一处功能性草坪景观,草坪与周边环境相适应,蜿蜒、流畅的曲线与自然交相呼应,进行娱乐活动的同时能够与自然产生密切联系,相互交谈、玩耍。这个草坪主要为打高尔夫球设计的,不同球坑满足不同级别的高尔夫,可以真正体现高尔夫这项运动的价值,高难度挑战与放松体验兼具,同时也满足聚会、休息等需要,能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人性化景观内涵深刻

以人为本的景观即人性化的景观,更加关注精神内涵。人性化景观是将情感因素融入景观空间,使空间与受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能够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人性化原则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人性化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把握设计方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人性化景观更加注意人的自身价值,尊重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例如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如图2、图3所示,它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极高的区域,原为旧货市场,随着时代的更新已愈发不能满足年轻一代的情感交流需求,本着“以人为本”和“情感化设计”理念,将老旧市场改造为城市休闲空间,是对传统空间的焕活,也是对居民公共生活的激励,寄予废旧空间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在原有场地上更加深刻地融入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性化概念,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空间价值并进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记忆性强,深入满足大众需求

以情感化设计为导向的城市景观空间,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景观是人最核心的生存空间,每一不同地域的景观空间都需要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征以及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打造独特、鲜明的城市景观。情感化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能够真正成为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纽带,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大众的情感和设计师的情感相互融合,具有强烈的记忆性,能够更深入地满足大众需求。例如,布鲁克林海军公墓公园,如图3、图4所示,新公园是对历史的致敬,通过启发心智、修复心理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蜿蜒的几何木栈道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营造平静、安宁且能够唤起回忆的景观体验,植物的葱郁丰富让人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同时也可以在公园内开展多种活动,比如生态研讨会、瑜伽、蜜蜂养殖等,展现了兼具抚慰和纪念功能的设计美学。

(四)城市景观品质提升,富有归属感

城市归属感是大众的客观需要,也是营造良好景观氛围的关键。融合情感设计的城市景观空间满足设计师和大众的精神需求,起着传承城市文化脉络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有利于推动良好城市形象的建设,反过来又提升了城市的景观品质,情感化景观具备自身独特的精神力量,能够增强人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长沙的湘江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如图5、图6所示,其设计核心就是打造有归属感的城市开放空间,整个设计依托湘江在尊重水脉、强调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赋予场地独特记忆点,设计方案集商业、休闲、文化、运动为一体,是一处丰富的复合型商业旅游景观,利用滨江与商业地块的优势,重新定位滨江新城,采取合理措施,丰富高差变化增进人与水的亲密关系,通过岸线梳理打造长沙国际化都市形象。

三、景观空间情感化现状及问题

景观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景观设计所要追求的终极目的。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最大改变,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又迎来信息文明,这种高速發展变化的社会文明形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深刻影响,人们面对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多,城市疾病愈发严重,一系列景观问题逐渐显现。

(一)景观环境的单调冷漠

导致景观环境的冷漠、缺乏情感关怀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过程的模式化和设计师思维的局限化。社会的快速变革带来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人们通过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改造自然,自然环境成为人类表演的“舞台”不断对自然施加影响,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人为改造后的自然承受着巨大压力,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少地考虑生态性、个性化和多元化,只是刻板对待城市景观用地,缺乏“以人为本”的深层次思考,每个城市的景观都极为相似,城市的“千城一面”也带来景观空间的千篇一律,一味追求景观固有模式而缺乏辨识性,“异城同景”状态愈演愈烈,城市景观无法成为城市形象象征,更不能给大众提供舒适的景观空间来进行各项休闲活动等。

(二)互动体验性亟需加强

城市景观空间的灵魂就是互动参与。可以是社会大众参与到景观中,也可以是景观本身传承一定先进的思想、文化,目的都是实现大众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的沟通交流,互动分为肢体互动和情感互动这两种基本的互动形式,情感互动是更深层次的互动方式。景观空间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形态和国家政策促进景观空间和社会大众之间的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人景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大众对景观空间的情感。但现今绝大多数景观空间都只是沿袭传统,空间功能不够齐全、设计缺乏创新、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等问题明显,很多景观空间不能够与大众实现“你来我往”的互动体验,大众与景观空间的参与性低、体验价值弱,不能够从中得到参与满足感。

(三)景观缺乏情感化内涵

情感在人们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不自觉地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和控制。情感化景观正是基于此不断发展的,核心在于注重对人的情感触动,通过不同景观秩序的巧妙设计营造“场所精神”,激发情感交流,引起情感共鸣,不仅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也是打造氛围和谐、充满能量的情感化空间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氛围等原因导致城市景观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有很大差异,一方面由于过于盲目追求情感化景观,反而导致情感化景观的鱼龙混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情感化导致空间的共情能力弱,所以纵观各城市,情感化景观普遍存在问题。

四、景观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城市景观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场所之一,它的存在对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等各方面打造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日渐兴盛,对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情感化景观设计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大潮流。城市景观需要走向人性化、情感化和多元化,需要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思考,切实迎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通过一系列设计策略真正实现景观空间的情感化设计,创造出令人记忆深刻的景观空间,推动景观设计进一步发展。

(一)情感化景观设计原则

1.人与自然平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城市中最重要的两个系统就是人与自然,只有两者实现互惠共生、达到真正平衡,才能维护和建设好良性生态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水文、地貌、地质、地形等方面,把对自然环境的伤害降到最小,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如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写到的,“自然的系统并非指绿色的自然,而是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演变进程发展的自然。”人类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切的建造内容和理论技术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所依托的环境需要具备健康的生态属性,只有两者相互协调,真正做到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维持甚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性景观环境。

2.精神文化内涵原则:城市景观空间从大类上看属于人类的景观,即为了生存(生活)、审美、享受等目的对自然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来不断改造的自然,这类景观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一定区域内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等,也包括一系列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景观承载着人类生活,是我们观赏对象的同时也是我们栖息的场所,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演变历程,也可以了解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活动等,是一个地区自然发展、文化积淀的“成果”,将精神文化内涵融入景观设计,可以提高景观的辨识度,赋予民众共同的身份感和认同感,给予城市居民以归属感,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共情能力,使景观空间更具有亲和力。

3.人景互动原则:人景互动就是将交互设计理念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是交互设计在景观中的运用和延展,也是景观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人景互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融合新的艺术手法和形式,使大众参与到景观空间中,这种原则作为一种双向沟通的媒介,兼具观赏和使用价值,能够最大程度上丰富景观空间类型,使景观空间不再单调,也迎合了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景互动能够调动人的肢体与感官的全面体验,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惊喜和新奇,留下深刻的情感烙印。

(二)情感化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情感化景观空间是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能够在精神层面永葆不朽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有灵魂的作品,未来的景观设计会越来越注重人的情感体验。情感化理论所涵盖的本能、行为、反思这三个层面在景观设计中应该被具体体现,每一层面都有与其相匹配的特定功能,将这三个层次运用在景观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促进人景的沟通互动,不断完善景观设计的情感化。

1.本能层次与城市景观空间:本能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是自然的法则,在景观中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未经改造过的自然。在这一层面,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真正的自然”,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景观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本能层次的设计着重强调生理特征的主导作用,即满足最基本的人的生理需求,也就意味着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文化、种族、地域等各种因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有吸引力的景观。中国的园林自古以来就有“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盛誉,这是对园林景观的高度赞美,也体现了园林景观传达出的怡然的精神氛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独特的设计方法,在做景观时通过采取某些措施如不同季节、花色的植物、独特的构筑物或小品等达到丰富景观空间的目的,同时在建造过程中始终秉持“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通过景观带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多层面体验,营造健康、为人的景观环境。

2.行为层次与城市景观空间:行为层次和使用功能具有很大的关系,在产品中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行为模式等,关注多方面的使用体验带来的愉悦满足。行为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意味着要以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内容为基础,综合各方面因素真正实现功能性的满足,同时又要让景观空间具有吸引人的巨大潜力。城市各处景观空间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价值,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为生活提供便利、增加乐趣,不同的场地性质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所有的设计都经过了包括人类行为、社会活动等一系列的研究,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全方位考量各种因素,突出景观空间的使用功能。

3.反思层次与城市景观空间:反思层次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涵盖包括文化、情感、信息等诸多领域,该环节不仅是设计师思想物化的过程,也是具象的物传承精神文化的过程。反思层次决定人们对设计物的整体印象,具有深刻的记忆点,在回想起来时多种因素会共同作用,能够体验情感与思想的完美交融。因此,优秀的城市景观空间设计应该具有强烈的记忆性,而记忆性又通过人景之间的互动得以实现,不同性质的景观场所要吸取不一样的文化、元素,让景观空间给予社会大众一定的思考,同时引起设计师的反思,通过两者的思维碰撞,将情感与景观相互融合,以情带景,以景促情。

結语

情感化设计在城市景观空间中是一大发展趋势,情感化的设计发展方向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能够营造个性、多元的城市氛围,提升城市魅力。情感化理论与景观设计地融合是两者更深层次的发展,具有进步性,诺曼的情感层次理论强调了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情感化设计在景观中地应用明显不足,有很多改进和上升的空间,我们需要完整的情感化设计理论给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完善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使景观更好地为人服务。

猜你喜欢
情感化人性化以人为本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面向青年“蚁居族”的交互艺术装置情感化设计研究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情感化办公空间
用情感化设计点燃学生设计热情
用户服务门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