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老年群体提供了数字融入的新机会,而手机视频编辑剪辑应用凭借即拍、即剪、即发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了基于感知可供性的技术支持。文章指出银发族通过在短视频社交平台进行自我呈现,促进了积极老龄化的进程,以及新媒体社交时代,老年人可以拥有的新身份。
关键词:手机短视频;视频创作;短视频平台;老年人;新媒体社交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逐渐呈现出数字化和老龄化并行的特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占网民整体的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43.2%。在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上,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5%,并且31.3%的老年新网民表示第一次上网是看短视频[1]。同时,社会上离退休人员学习数码摄影已成为一种时尚[2],然而,相较于数码单反的“长枪短炮”和专业视频剪辑软件如Adobe Primiere、Final Cut等,手机具有便携、内存大、参数设置简易等特征,且短视频创作软件的视频编辑页面直观、易上手操作,这为想要拍摄视频记录生活的老年人提供了基于感知可供性的技术支持。手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剪辑软件的简化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从多个方面给予了老年人跳过文字障碍,融入数字社交媒体的新契机。
1 手机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基于感知可供性的技术支持
社媒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影像这一媒介通过大众媒体,塑造了生活日常的审美新形象,影像审美带来的愉悦感也被人们接受与习惯。这种由文字图像转向影像视频的大环境,极大地推动了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的产生与发展。吉布森在《生态学的视觉论》一书中提出了可供性这一概念,吉布森将其解释为在环境中以任何形式存在的物体,都具有诱使主体发出行为的可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的属性[3]。而美国学者诺曼将可供性概念引入了技术与设计领域,他认为在虚拟的技术设计产品中,人们也可以感知到可供性,这种源于使用者内心对技术产品的诠释,并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做出相应使用行为的可供性被其称为感知可供性[4]。基于可供性的需要,如今的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在设计之初,就从用户的体验出发,在易视性和易用性方面大做文章,以达到使用者在用户端可以用自身以往的经验轻易操作的目的。人们常常把老年人定义为“数字贫困者”,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能手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一系列数字包容性社会建设政策的实施,老年群体上网、用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而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的更新迭代,也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树立新身份的可能。
1.1 手机短视频创作语言中的可供性
相较于相机与专业视频编辑软件完全需要使用者主动操作的方式,手机的拍摄、编辑语言采用了一种更为简洁的人机交流策略,从打开手机摄像头的那一刻起,手机便为用户提供了整个详细的导航流程。从拍摄到编辑再到发布,手机将摄影与剪辑这门复杂、神秘的操作语言,编译成了一套具有可供性的人机交互使用手册。使用者只需要按照手机系统编排好的程序预设问题,回答是否进行下一步、如何进行下一步。如果对一段短视频的创作过程进行反推,手机短视频创作的便利性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出来。
一段视频发布需要经历三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拍摄—剪辑与特效制作—发布。以专业的摄像设备与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Adobe Primiere为例,拍摄的视频为了满足发布需求,须使用相机、电脑、手机三个设备,其中涉及视频转码、非线性剪辑、特效素材搜集、格式转换等多个程序。而使用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用户只需要打开软件进行拍摄,套用合适的视频编辑模板,再跳转至平台发布即可。这些方便快捷、没有专业门槛的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使得一部手机便可以实现一条短视频的产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传统影视创作流程的降维创作,对老年群体具有革命性的感知可供性提升。
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机剪辑软件有剪映、美拍、VUE、快影等,以抖音官方推出的剪映为例,其体积小巧,操作简单,支持各种比例的视频格式,能免费提供大量视频剪辑编辑功能和素材,将切割、变速、转场等专业剪辑手法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还可直接添加素材,一键生成视频作品。除此以外,剪映还提供大量视频、照片模板与海量音频、文本、特效、贴纸素材,甚至还有电脑视频剪辑软件不具备的语音识别与智能歌词识别功能[5]。另外,剪映与热门短视频平台抖音关联度极高,剪辑完成后可以直接跳转抖音进行发布,真正实现了零基础上手,对老年群体极为友好。
1.2 短视频创作软件为老年人提供的可供力
短视频丰富的多媒体接口可以对用户进行多感官的刺激。在数字媒体技术赋能下,其呈现给用户的视觉影像是极其多元且有趣的,且这种数字影像呈现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陌生且新奇的。相较于一成不变、完全复刻现实的专业数码相机,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更具可玩性,能够为老年人带来更符合身心需求的感知可供性。
首先,生理机能的退化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容颜的衰老、活力与生机的日渐下降不可避免地会使老年人产生惆怅、失落等情绪,而剪映等视频制作软件自带美颜效果,老年人通过美颜视频看到年轻漂亮的自己,能得到一定的心理抚慰,从而拥有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正向意义。剪映等手机视频剪辑应用不仅具有人像美化功能,还有虚拟场景代入、风格贴纸等特效,老年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与贴纸特效进行视频拍摄并分享到社交平台,按照自己内心的期待塑造自己的角色模型。这种利用虚拟特效完成形象修辞的影像呈现办法,给老年人提供了自控的形象管理机会,也补偿了老年人现实生活中因為生理、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的行为愿望,满足了老年人向自己的关注者展现自己的心理诉求。
其次,短视频这种感官化的影像传达机制,可以轻易激起受众感知,给予用户强烈的情感触动,使其产生代入感。从感知可供性理论的角度出发,活跃于短视频平台的老年人感知到影像作品的情感传递后,不再满足于做信息的接收者。他们在由关系引导的虚拟互动环境中也乐于用影像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建立与真实世界极为相似的社交圈,从而发展成信息的创造者。而手机短视频创作的可供性,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创作热情,对老年人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能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洪流中拥有一艘自己掌舵的小船。
2 银发族的短视频社交:积极老龄化的新方向
积极老龄化这一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提出的,其被定义为“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追求健康、参与、保障的过程”[6]。积极的社会参与是老年群体迈向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身体衰老、视力等感觉器官功能的下降及个体文化之间的差异,让他们与以抽象图文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平台之间形成了天然壁垒,而短视频平台较低的准入门槛,成了他们为追逐时代潮流不得不搭乘的快车。
2.1 短视频平台:老年人社交的第二场域
手机使用对日常生活的渗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高,老年人的信息获取与社交行为的完成对手机的依赖也在日益增强,网络平台有成为老年人社交第二场域的趋势。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凭借其生活、鲜活的影像化特征,对老年人的吸引力相较于微信等以文字、语音通信为主的社交平台有更大的优势。同市面上别的社交软件一样,短视频平台也具备点赞、评论、转发等功能,老年人可以作为视频观看者,通过主动点赞、评论与他人互动,也可以作为视频的发布者,等待他人与自己进行互动。同时,抖音、剪映等平台还具备剪同款、合拍、使用相同音乐等增强用户互动的功能。例如,抖音可以让老年人在看到感兴趣的作品时,直接点击作品上附带的制作连接,跳转到剪映界面进行视频创作,制作完成之后又可直接分享在抖音短视频的平台。这种便捷的视频产出方式,可以使老年人通过较低的社交成本达到社会互动的目的,并且在制作和发布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会激发老年人的满足感,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再次创作的热情。
另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作为社交平台,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视频信息的传播可以给用户带来多个维度的刺激。在较短的视频时间内,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和故事性的特征,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会让老年人更愿意接受,在不知不觉中促进老年人对知识、娱乐、新闻等信息的吸收。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算法能让同一个社交圈的老年人获取相似的信息,或吸引接收类似信息的老年人组成新的社交圈。这为老年人提供了除了真实生活之外的一个社交场域,并设置好了基于个人兴趣的谈资。这种社交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与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接轨,打开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新事物的感知度与适应性。
2.2 短视频创作:老年人印发的社交货币
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在“社交资本”中提出了社交货币这个概念,他认为“社交货币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真实而又潜在的资源,它来源于社交网络和群体,既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也存在于离线的现实”[7]。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话题、技术、话语表达都有可能成为充当一种在个体之间互动往来的社交货币。
在新媒体社交中,人们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分享,热衷于被观众关注、转、赞、评,在人际互动中获得社交层面的认同感,并变现为信任资本。老年人在退休后,身份从社会权利的把控者过渡为社会边缘群体,很多老年人会因为权利的流失而感到失落。而短视频创作给了老年人彰显自身价值的新机会,老年人可以通过创作短视频发布自己的社交货币。老年人人生阅历丰富,审美意趣独特,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验技巧创作短视频。例如,喜好琴棋书画的老年人可以拍摄自己的书画作品,录制自己吟诗弹曲的场景,配合手机视频制作平台提供的丰富素材库,产出富有自身特色的优質视频。
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流量能让更多人看见老年人的产出成果,寻觅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得到转、赞、评等激励型互动反馈后,老年人自我认同感增强,继续创作短视频的信心和兴趣也大大增强。在这种良性循环下,老年人不仅获得了建立于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能带动身边的老年友人学习使用短视频平台,学习手机短视频创作。这种新的老年生活态度,深刻影响着整个老年群体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也符合社会对积极老龄化的追求。
2.3 银发短视频UP主:老年人的社交新身份
在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冲击下,一群“银发网红”率先进入短视频平台,为老年群体如何融入新媒体社交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身份参考。据抖音老年友好项目负责人张笛介绍,截至2021年4月,抖音60岁以上创作者累计创作超过6亿条视频,内容类型包括风采展示、亲子互动、创意特效、美食美景、动植物养护等,累计获赞超过400亿次[5]。
以抖音平台中的“银发网红”为例,“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时尚奶奶团”等粉丝量较大的老年人,在视频内容中展示的形象和生活状态都不同于社会刻板印象,他们输出的一些关于老年人生活态度的观点不仅对老年人有所启发,也让年轻人也耳目一新。而“潘姥姥”“高彩萍和乔老爷”等致力于分享生活经验、贴近百姓生活的账号,也为不少初入社会、缺少生活常识的年轻人带来了便利。除此以外,还有“康康和爷爷”这种祖孙三代互动类的账号,向大家展示了生活观念不同的老年人与年轻人和谐相处的画面,为家庭内部的相处方式提供了参考。
除了作品内容不同,短视频平台上的老年人也有“银发网红”与“银发素人”之分,较大的粉丝量往往需要MCN机构的加持或者专业团队的包装,而身边的爷爷奶奶没有制作精美的视频,但是手机短视频软件提供的特效、配乐等也足以支撑起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自我呈现的需求,且这类老年人的数量十分庞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在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现实背景下,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现实生活中的小天地,他们渴望跟上时代,期待倾听与互动。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与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的可供性,为他们创造了拥有新身份的可能。
3 结语
手机短视频创作软件的可供性给予了老年人追赶新文化潮流的可能,也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展示自己才华与智慧的空间。而这种社交平台上不同角色的扮演,能让老年人在代际互动、社会人际关系上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并且老年人可以通过创作短视频这种方法印发自己的社交货币,从而引导整个社会的老年群体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但是,目前短视频平台对老年人也并非全无坏处,短视频成瘾现象屡屡发生,对部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老年人的短视频创作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包装,会出现内容产出单一的状况。另外,由于老年人的短视频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资本入场过度消费老年人也会让社会对老年人产生信任危机等。因此,如何利用手机短视频创作平台,让老年人以正确的方式融入数字时代,需要社会、政府、企业和家庭等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2-25.
[2] 方金秋.学习数码摄影 提升老年人文化艺术修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6(1):81-84.
[3] 景义新,沈静.新媒体可供性概念的引入与拓展[J].当代传播,2019(1):92-95.
[4] 陈艾媛.浮动的景观:手机摄影的美学实践[J].东南传播,2021(4):31-34.
[5] 冯嘉莉,盘俊春.一个轻而易剪的免费视频剪辑工具:剪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6):68-70.
[6] 谢秋山,岳婷.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9,37(4):10-16.
[7] 王鑫.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J].视听,2021(3):160-161.
作者简介:郭妍(2001—),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