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侦查学院,北京 100038)
戒毒人员复吸是指再次吸食毒品的行为,是吸毒人员经过毒瘾戒除后,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再次吸食毒品或具有成瘾性的药品,并形成依赖的行为。毒品问题不仅给吸毒个体和家庭带来严重打击,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无穷隐患。在年度吸毒人数统计中,复吸人群的数量超过了新增吸毒人群的数量。以一年期计算复吸率,鸦片成瘾戒毒者复吸率80%以上,吸、注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率高达90%[1]。吸毒之后会产生强烈的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提高康复成效是禁毒工作中的难题。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戒毒人员复吸的可能性。有学者认为吸毒人员主观的心理因素最为重要,比如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2]。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6.8%的复吸人员是因为很难再次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身份而导致心理空虚,最后在强烈的心瘾作用下选择复吸[3]。据统计,促使戒毒人员再次复吸的因素分别为负性情绪、环境诱发、高感觉寻求、身体症状、社会压力、价值观念。这些因素对复吸的影响效果逐渐递减,但是风险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负性情绪产生中介作用,通过中介作用能影响负性情绪对复吸行为的影响[4]。有学者在研究吸毒成瘾问题时提出规制理论和自我药疗假说,探讨药物成瘾的临床治疗策略[5]。实践中,有不少吸毒人员在经过强制隔离戒毒后,依然会继续吸食类似的毒品或者药物。如何改进现有的治疗模式,或者说如何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法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对复吸行为的研究多从心理学、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研究强制戒毒隔离所管理模式以及相关戒毒人员的治疗策略。针对戒毒人员复吸的影响因素,虽然国内外都有相关的文献研究,但是借助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章较少,国内的研究更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设计调查问卷,所得结论的主观性较大。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运用扎根理论,进一步系统地探究戒毒人员复吸行为的影响因素,注意捕捉新的线索,为降低复吸率、巩固戒毒成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扎根理论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结合原始资料,自下而上构建出理论框架的质性研究方法,其出现是为了解决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矛盾[6]。扎根理论不是对将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和预先推断,而是要求研究者根据实际观察,置身于研究问题的整体环境中去,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概念化和范畴化,在不断比较中对其进行修正,建立联系,形成理论模型。本文采用非结构化访谈法,选取某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复吸人员为研究对象,保证参与访谈的戒毒人员年龄、学历、吸毒种类、个人健康状况等相关因素丰富,访谈结果全面。根据扎根理论的要求收集原始资料,2/3 用于编码分析,1/3 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首先,将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通过归纳分析,提取初始概念、副范畴、主范畴,然后对主范畴进行归纳得到核心范畴,梳理核心范畴与范畴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理论模型。
1.开放性编码。将收集到的访谈资料原始语句导入Nvivo 11 软件中进行混合,通过比较分析,获取初始概念。对于原始语句模糊或者过于简单的回答予以剔除,依据类似性、相关性、因果关系等原则,将初始概念范畴化。经多次整理分析,最终归纳分析得出初始概念和15 个范畴,详见表1。
表1 开放性编码
2.主轴性编码。主轴性编码的目的是发现和建立各个独立范畴之间的联系,对范畴之间潜在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进行查找和确认,进一步归纳出主范畴。主轴性编码过程中将开放性编码归纳分析的15 个范畴作为副范畴进行归类,归纳出5 个主范畴。主轴性编码可以清晰地看出主范畴与副范畴的内在联系以及范畴的具体内涵。主轴性编码形成的主范畴详见表2。
表2 主轴性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提取核心范畴,对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之后,找到核心范畴和其他范畴的联系,并构建出具体的理论模型(图 1)。选择性编码提取的核心范畴是“戒毒人员复吸影响因素”,主范畴中的“内在因素”直接作用于核心范畴,其他四个主范畴对“内在因素”这一主范畴产生影响,最终作用于核心范畴,导致复吸行为的发生。
图1 戒毒人员复吸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为确保本次研究的可信度,将原始资料中的1/3 重新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及范畴节点,证明本次编码形成的理论模型包含的范畴已经足够充分。因此,本次编码对戒毒人员复吸影响因素形成的模型在理论上饱和。
戒毒人员复吸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中的内在因素伴随着经济因素、朋辈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始终,是刺激和维持个体做出某种行为的动力,是导致戒毒人员复吸的根本因素。经济因素、朋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在不同层面作用于内在因素,动摇戒毒人员的戒毒意志,使其发生复吸行为。
内在因素是指戒毒人员自身的原因,具体包括对毒品的错误认知、人格特点、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以及戒毒后产生的生理反应。多数复吸人员的文化素养较低、对毒品危害的认知水平较低,甚至觉得偷偷吸一次不会给身体造成伤害。部分戒毒人员的意志品质薄弱,主张享乐主义,将当下的快感作为主要追求目标。这一类型的戒毒人员离开强制隔离戒毒所后,很快便会再次吸毒。在心理方面,戒毒人员长期与社会脱节,长时间的孤独极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而吸毒会给他们带来快感。在生理方面,毒品的特性导致部分戒毒人员生理上不能完全脱毒,在反跳期间伴随强烈的生理性疼痛,致使他们选择复吸。
高额的利润是戒毒人员参与贩毒活动并最终复吸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普遍经济收入偏低。戒毒人员缺乏生存技能,戒毒回归后收入不理想,产生生活没有希望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变化容易滋生贩毒的想法。第二,戒毒前后生活水平差异较大。许多戒毒人员曾经也是贩毒人员,贩毒带来的暴利提高了生活水平,与戒毒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失衡难以通过合法的收入弥补,导致他们再次从事涉毒活动。在贩毒过程中,戒毒人员长期接触毒品,最终导致其从贩毒走向了复吸。
大部分吸毒人员是因为朋友的诱惑而走上吸毒道路的。如果在戒毒之后仍与之前所交往的人员来往,那么很可能再次接触到毒品,产生复吸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如果戒毒人员与之前的“毒友”保持联系,其复吸的概率会增加[7]。若再次融入曾经的“毒圈”,从众心理会使戒毒人员放松戒毒意识,产生吸毒是一种潮流趋势的错误想法[8]。除此之外,部分贩毒人员充分掌握了戒毒人员拒毒意志薄弱的心理,主动与其联络,导致戒毒人员因经不住诱惑而再次吸毒。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被社会接纳、丧失就业机会都在不断动摇着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好逸恶劳、体弱多病等问题,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有吸毒史的员工,即使戒毒成功也很难再次被社会接纳。由于对戒毒回归人员的安置尚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也没有明确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导致对戒毒回归人员的安置就业流于形式,让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变得举步维艰。
家庭的变故以及家庭成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9]。一方面,许多戒毒人员因吸毒给家庭带来致命打击。在访谈中发现不少戒毒人员妻离子散,戒毒后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再次选择用毒品麻痹自己。另一方面,戒毒人员的家人对他们的态度十分恶劣,经常谩骂和羞辱。戒毒人员往往最需要家人的帮助和鼓励。家人的恶劣态度会使戒毒人员刚刚构建起来的戒毒信念崩塌,自暴自弃。戒毒人员如果得不到家人的原谅与帮助,与家庭和社会的严重脱节可能导致他们再次吸毒,在吸毒群体中重新寻找亲密关系。
如何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是戒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根据扎根理论归纳出内在因素、经济因素、朋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五个范畴,并根据其相互联系提出相应对策。
戒毒人员的戒毒意志对戒毒工作至关重要,戒毒信念强的戒毒人员复吸的可能性较小。在日常的戒毒教育中,通过引导在戒人员了解意志形成过程,使其有勇气面对戒毒的痛苦,坚定对抗毒瘾的决心,从根本上对复吸行为构建心理屏障,从而筑牢戒毒信念。大多数在戒人员文化素养较低,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戒毒部门要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在戒人员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修正扭曲的价值观。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运用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改良功能,唤醒在戒人员的良知,使在戒人员从内心深处拒绝毒品,降低戒治成功后复吸的风险。
无论是自愿戒毒还是被动戒毒,离开戒毒场所回归社会后,街道、社区、村委和综合治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对戒毒人员进行走访,开展戒毒康复工作。一是细化戒毒康复工作方案,对吸食不同毒品产生不同反应的戒毒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制定个人康复方案,完善日常档案,保证每一位戒毒人员的康复效果。二是提高戒毒康复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夯实戒毒康复工作人员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帮助戒毒人员恢复身心健康提供专业保障,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
戒毒人员戒治结束回归社会,仍有联系其他吸毒人员的风险。净化戒毒人员的社交圈可以有效防止复吸行为的发生。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让戒毒人员真正远离“毒友圈”。一是从戒毒人员自身出发,严格约束自己,从心理上、人际交往上远离“毒友圈”。二是依靠新闻媒体的介入,在全社会范围通过官方媒体、传统新闻媒介和新兴自媒体等渠道加大毒品预防宣传教育,营造拒毒环境。三是家人和社区共同发挥作用,阻绝戒毒人员与“毒友”的联系。家庭成员及时洞察戒毒人员的行踪,让他们始终保持警惕、远离诱惑。社区提高防毒能力,打造“无毒社区”,给戒毒人员提供健康的社区环境,降低在社区内部接触吸毒群体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复吸率。
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是一场持久战,帮助戒毒人员再社会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社会公众对戒毒人员极端戒备心理,提高社会接纳度。二是相关部门联合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服务工作,搭建好服务平台,进一步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戒毒人员工作能力。三是减免接纳戒毒人员企业的部分税收,号召更多用人单位给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转移他们的心瘾,从而远离毒品、提高操守保持率。
家庭的关爱与接纳能够有效缓解戒毒人员内心的痛楚,降低其复吸的风险。在戒治期间,通过工作人员的帮助修复在戒人员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让在戒人员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与鼓励,坚定拒毒决心。戒毒人员回归家庭后,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办亲属学校,定期聘请专业民警、专家教授、邀戒毒成功人士及其家属,有计划地对家庭成员开展培训辅导,让家庭成员充分了解吸毒成瘾的机理、戒毒的完整过程、复吸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劝戒技巧、家庭“后续照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家庭戒治能力,帮助戒毒人员早日回归社会,增强对毒品的抵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10]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戒毒人员复吸的影响因素,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更加合理的、具体的对策建议。将访谈内容作为原始材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概括出戒毒人员复吸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经济因素、朋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五个因素,并从这五个因素入手提出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的相应对策,帮助戒毒人员实现再就业、重新回归社会。为更加全面地掌握戒毒人员复吸的影响因素,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是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扩大访谈对象的地域范围,确保结论更加客观、全面准确,促使戒毒人员保持操守,从根本上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