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多佳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办公建筑迅速增加,仅上海一地,截至2020年底,甲级办公楼市场的规模已达1400 余万平方米,生态化、智能化、个性化成了办公建筑设计的关键词。南通中央研究院是上海电气集团唯一的沪外总部办公楼,设计之初,业主感慨于地块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提出设计团队应师法江南园林,将建筑融于周围环境之中。笔者有幸成为该项目的主创设计师与建筑专业负责人,带领团队研究了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古为今鉴,并进行了设计实践。
设计团队研究了苏州园林以精巧见长的代表——网师园,网师园是一处私人府邸,与很多苏州园林一样,采用了东宅西院的设计布局。网师园东南区域是礼仪区,从南向宅门进入,设照壁,随后进入轿厅、万卷堂、撷秀楼。西南区域是宴乐区,是主人为侍奉母亲请人来奏乐而建,西北部是四个书房,东北区域五峰书屋、集虚斋等空间是居住区。不同功能围合着以似隔非隔的水体为主的庭院环绕布置。这一布局,使得园林自然地完成了不同功能的动静分区,整个园区外形方正齐整,而内部因为水池的自由布局,境界各异。与布局气势恢宏,建筑金碧辉煌的北方皇家园林不同,江南园林的建筑布局是自然的,建筑造型是谦逊的。建筑白墙黛瓦,临湖的建筑体小、低、透,将水体以小见大,给了设计团队很多启发。
图1 网师园平面
图2 白墙黛瓦的网师园
图3 千佛阁平面
图4 千佛阁浴池内景
千佛阁,吴哥窟第一层回廊与第二层回廊之间田字格形式的建筑,也是庭院型建筑的优秀代表。
千佛阁是一个边长约40 米的正方形的区域,原为皇家沐浴之处,故外侧以石墙与周边封闭,沿石墙设雕花柱廊,内侧设中央交叉的十字型廊道,将庭院划分为四个露天的水池,池底的地面比廊道低约一米,现不蓄水。中间的十字型廊道宽约3 米,高约4.5 米,设双排方柱,柱上刻满经文,廊顶采用尖卷的形式,以陶瓦盖顶。站在千佛阁中,四周厚重的石材与小巧精致的院落形成了鲜明对比,阳光穿透上方的佛塔射入池中,仿佛具有了神性的光辉。这一处的庭院设计,规模虽小,但处处透着精致,田字格的庭院设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项目地块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占地面积46.6亩,呈南北向俯卧在紫琅湖畔。紫琅湖是一处人工湖泊,从空中俯瞰,整片水域呈宝葫芦状,北侧头部位置南通市大剧院、南通市图书馆与南通市展览中心一字排开,临湖而建。南侧环绕着九块企业总部用地,本项目地块位列其中,处在五点钟方向。该项目拟最终引进相应的高端研发人员不少于4000 人,共同为南通“3+3+N”产业的发展以及南通中央创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和优质配套服务。
作为集团办公总部,建筑主要特点有:①.地标性,能够承载企业文化。本案例中,上海电气集团作为老牌国企,总部建筑需具备成熟、大气的特点。②.功能定制性,整栋楼宇使用者为同一家企业,设计需兼顾企业内部沟通的高效性与各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考虑企业总部对休闲娱乐、大型会议、展览发布的特殊功能需求。③.创新性,研发是大部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筑空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模式,引领企业先锋性。通过趣味性的空间和与环境的融合,提升办公舒适度,激发员工的创意。
我院作为专家,共同参与了南通紫琅湖的环湖规划讨论,确认的策略有:①环湖建筑群向心聚拢,建筑呈放射状设计。同时,规划要求,地块每一百米设置一条垂直于道路的30米宽的视觉通廊,将波光云影辐射到第二、第三层次的建筑群。②方正的建筑形体:考虑到与北面弧形、扇形公共建筑的形态对比,建议办公总部建筑还是以长方形为设计母题,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减少造价。③地块限高40 米:由于是沿湖第一排的建筑,规划严格控制了地块限高。
图5 南通紫琅湖景观核夜景效果图
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的庭院型建筑设计案例,结合总部办公建筑特点,我们提出的设计理念是摒弃中式传统园林的建筑符号,通过空间形态的重现,还原建筑与环境相融的苏州园林神韵。因为地块限高的设置,不可能通过建筑高度寓意上海电气的成就,团队形成了一个共识——把摩天大楼横过来:在湖边形成一个绵延200 多米、横向连续的建筑形态,既能体现国企的沉稳,又能区别于周围单栋出租,布局零散的出租型建筑形体。
要实现这个形态,我们想到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将建筑外形做方正,而在其之中穿插庭院空间。这一做法在现代西方建筑学理论中,与 “多孔建筑形态学”相类似,多孔建筑在史蒂夫霍尔的设计理念论述中被多次提到,它的原型类似生活中常见的海绵,特点是在建筑中插入了很多孔洞,演变成了中庭等有趣的建筑空间。在麻省理工学生宿舍中他将这些垂直的孔洞结构称作“肺”,从外部吸收进自然光线和流动的空气(图6)。
图6 史蒂夫霍尔的麻省理工学生宿舍剖面
结合古典园林的布局特点及多孔建筑理论,我们也在原有的建筑体量中穿插进了若干个“气口”,这些“气口”有些与室外联通形成了户外庭院,有些封闭在建筑中形成了中庭,从而将整个建筑体量撑大。与网师园的布局手法相似,建筑从外形来看是个方正规整的空间,但是从建筑群内部行走时,空间丰富,形成移步异景的趣味型建筑空间。在立面上,最初稿的方案我们也希望穿插多个气口,一些形成户外庭院,一些形成阳台,但考虑到国内规范架空空间是计算全面积的,兼顾建筑的经济性、及节能保温问题,我们在最终实施方案仅预留了部分的阳台空间。
图7 本项目多孔性设计研究工作模型
庭院型建筑讲究办公楼宇之间内部庭院的围合感,庭院的尺度比例值得分析与关注。一定程度上,建筑体愈矮,庭院愈大,给人的感受是愈好的,然而考虑到土地利用率,办公用地容积率一般控制在1.5 以上,庭院式建筑如何平衡空间感与建筑体量的关系,成了研究的方向。
本项目中,我们分析了参考案例中庭院宽度与周边建筑高度的比值,网师园的沿湖建筑高度与庭院的宽度比值是1:2 ~1:5,吴哥窟千佛阁的水池周围建筑高度与庭院的宽度比值接近1:1。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考虑到地下停车功能,南通中央研究院项目中采用了8.4mX8.4m 的柱网,天井和中庭的宽度选用16.8m 和25.2m 这两个宽度。因为整个建筑体是向湖跌落的,依据周边建筑高度,布置了天井的范围。例如,在项目西南侧11 米高的二层庭院,我们设置了16.8mX25.2m 的庭院“童趣园”,建筑高度与庭院宽度比值接近1:2。在靠近城市道路侧,建筑高度达到23 米,我们将此处的庭院“山韵庭”尺寸控制在25.2mX25.2m,建筑高度与庭院比值控制在1:1,在这个接近600 m2庭院中我们也布局了水池与休闲座椅,成为了周边门厅延伸的户外大堂吧。 同时在中庭内圈立面,我们通过石材、玻璃幕墙等不同材质的碰撞与拼接,在细节处体现了庭院建筑的精致感。
本项目实践了多层次立体空中花园。至下而上,将地下一层的视觉通廊下方,近1000m2的面积让给了室外下沉庭院,结合庭院布局了总部员工食堂和商业空间,将自然光线带入了地下功能空间。在地面一层,我们布置了五个主题各异的似连非连的室外庭院,并用景观主题区分了商业内庭院和办公内庭院。在规划控制的视觉通廊处,我们在二、三层设置了空中连廊,与周边露台相连接,形成了一个个扩大的面湖观景平台。在建筑的四层、五层布置了面湖的U 形露台,在北侧七层塔楼设置了私密性的户外露台,从上往下看,形成了立体的户外庭院景观。
图8 童趣园效果图
图9 下沉庭院效果图
同时,建筑通过屋面设备的规整、位置的选择,以及提高女儿墙的做法规避了屋面设备对步行视角的影响。但建筑沿湖跌落的体型不可避免的会将裙房的屋面暴露在高层建筑视野下,为此,建筑选择在沿湖的屋面上设置铝格栅百叶,并种植丁香花,计划在两年内通过爬藤植物形成漂亮的第五立面。
室内功能的局部想法来源于苏州园林围绕庭院展开的不同功能空间。本项目在拿地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政策变动,新增20%的商业空间,项目由原有单一的总部办公楼变更为小型的商办综合体。根据地块四周道路属性及城市道路等级,我们将车流量较大的办公塔楼置于地块东侧,通过一个开阔的广场合理布置了集中绿化、办公落客区与出租车临停区,形成了企业总部的入口展示面。将商业设置在沿湖偏步行属性的西侧道路旁,结合城市慢跑道,设置引流的景观、照明及一字排开的商铺,沿西面呼应了城市“慢生活”氛围。东西两侧不同的建筑功能由庭院空间自然分隔。同时这样的布局也使得企业研发总部,摒弃了传统建筑一字型或回字形单项、封闭的空间,形成交融、互动,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工作场所。
在项目的景观设计中,作为项目整体的主创设计师,与景观设计共同探讨,提出了撷苏园灵秀,引山水入园的设计想法。南通山水有其自然天赋,早在北宋时期,王安石《狼山观海》有诗云“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短短数句就写出了南通狼山的气势磅礴与远处长江的烟波浩渺。故设计希望承继江南园林文化,融入南通自然格局。最终在每个庭院的设计中,都融入了南通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例如在“竹韵院”中选取了一部分狼山山体等高线,形成了竹园的地形;在“岛趣园”中选取了紫琅湖周边的岛屿,微缩后,与石桥相连,与周围的白沙滩相呼应。整个项目的景观设计也做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将南通的不凡美景做成了一处处盆景,融在了项目的立体绿化之中,实现了项目之初,设计具有江南园林风韵的现代总部办公建筑理念。
图10 南通中央研究院项目景层平面图
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南通中央研究院项目,从拿地方案到项目竣工,获得了许多心得。项目团队通过学习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手法,研究庭院与周边建筑的围合关系,通过与多孔建筑理论的结合,在一个办公建筑内打造了立体的园林空间,重新定义了新型企业总部办公空间。通过本次设计实践思考,希望能帮助同行获得一些启发,在类似的庭院型案例中做出更精彩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