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项琳斐,兀晨
2022年4 月26 日,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奖公布其2022 年获奖项目。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设计的伦敦金斯顿大学Town House 获建筑大奖;西班牙建筑事务所Lacol 设计的La Borda 合作住房获得新锐建筑奖(图1)。Town House 作为金斯顿大学朝向泰晤士河畔的门户而设计,并作为多功能教学楼使用,其外立面以重组的石头柱廊形成开放的室外空间,与周边建筑相匹配。获奖公告称,Town House“卓越的环境质量,为学习、舞蹈、集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是首次大学建筑获奖,表明了社会需要这样的公共教育项目,通过教育和团结使人们的生活有尊严,并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教育的可能性”。La Borda 合作住房以基于共享资源和共同所有权的共同管理模式,建设了28 个单元和社区空间,围绕中庭形成了相互联系的自组织住房。据统计,本届密斯奖共有532 个项目参赛,40 个项目入围2 轮评审;7 个项目入围决赛,其中5 个项目为建筑类,2 个项目为新兴建筑类。
第59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于2022 年4 月23 日开幕,本届双年展由高线艺术(High Line Art)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 Alemani)担任总策展人,以“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为主题,于2022 年4 月23 日-11 月27 日在花园展区和军械库展区向公众开放(图2)。美国艺术家西蒙妮·利(Simone Leigh)获得主题展最佳艺术家奖。本届双年展共计79 个国家馆参展,中国馆展览主题为“元境”(Meta-Scap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本届双年展的最佳国家馆由英国馆摘得,此前已公布的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艺术家卡塔琳娜·弗里奇(Katharina Fritsch)与塞西莉亚·维纳(Cecilia Vicuña)。
近日,2022 设计教育奖获奖名单公布,建筑设计类别共有21 个项目获奖,包括年度最佳奖、金银铜奖各1 个、特别嘉许奖2 个以及荣誉提名奖15 个。其中,获奖的中国项目有5 个。建筑设计类别的年度最佳奖是罗宇杰工作室的古劳水乡木桥(图3)。此外,个个世界的个个世界——自然营地、在地计划的梦之家分别获得银奖、铜奖;AOE 事建组的中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之中华馆、香港理工大学的可持续粮食种植社区获得了荣誉提名奖。设计教育奖由拉卡基金会(Laka Foundation)于2018 年创立推出,旨在评估建筑和设计的教育潜力。拉卡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组织,聚焦设计和建筑对社会的影响。设计教育奖一直关注建筑师的教育和成长,一起为建筑设计创造无限可能。
4 月18 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公布2022 年度主题为“遗产与气候”(Heritage and Climate)。当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主办的“遗产与气候”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会上,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已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的安全,如何推进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摆在遗产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围绕“气候变化的国际趋势与国内遗产保护对策”“遗产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管理策略”“新科技手段在保护遗产领域的应用”以及“特定气候条件下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2022 年4 月23-25 日,2022 健康宜居与低碳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园冶杯组委会主席、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主席李秉仁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当下,世界各国都在为减碳目标积极行动,城市规划、建筑、景观等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建设更健康宜居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了建筑如何体现生态理念,助力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是一次深刻的绿色低碳实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以其主持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两个跳台设计为主题发表主旨报告,阐述了设计师严格对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引入人因设计技术等,服务人的生活方式演进,让体育建筑更适应时代需求(图4)。
2022年4 月18 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国家植物园建设启动于2021 年10 月12 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1 年12 月28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此次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经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hm2(图5)。
2022年4 月21 日,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规自委发布了《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对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的整体规划、配套设施、单体设计、室内装修等提出了基本要求。《导则》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3 大类别,分别为供家庭租赁使用的住宅型、有集中管理且供企事业单位等单身职工租赁使用的宿舍型,以及有集中管理运营且供本市各类人才租赁的、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公寓型。《导则》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m2的小户型为主,充分考虑家庭代际及多孩、适老性等新需求。住宅型租赁住房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宿舍型租赁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m2;公寓型租赁住房原则上适用1~2 人居住,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5m2。
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胶囊塔(图6)于2022 年4 月12 日正式拆除。这一新陈代谢派的大楼于1972 年开放,结构由140 个胶囊组成,横跨两座11 层和13 层的相邻塔楼。这些胶囊为带有圆窗的10m2房间,分布于中央支柱的周围。由于维修难度大,胶囊舱的情况逐渐恶化。2007 年,黑川纪章提出了用新胶囊舱替换现有胶囊舱的方案,但由于成本高昂找不到愿意翻新的开发商,翻新计划自此搁置。前田龙之作为塔楼目前众多拥有者的其中一位,解释说将会有一个团队尽量保留部分的胶囊,并将其打造成世界各地的住宿单元和博物馆设施,令其重获新生。
近日,丹麦工作室Schmidt Hammer Lassen 公布了其与瑞士当地的建筑工作室 Cometti Truffer Hodel共同设计的100m 高的Rocket&Tigerli 住宅大楼(图7),建成后将超过目前最高的85.4m 的Mjøstårnet木质住宅塔楼,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这座建筑将建在瑞士苏黎世附近温特图尔市的前工业场地上,拥有建筑公司Implenia 和瑞士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合作开发的大型木材结构核心和承重系统。项目将由4 个不同体量的独立建筑组成(最高为100m),包含住房、学生宿舍、餐厅、零售空间、空中酒吧和酒店等,通过绿色公共广场和小巷连接,且在每个街区建立视觉识别系统,形成具有场地归属感的活力社区。
Architensions 建筑工作室为加州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设计了一系列色彩缤纷的钢架塔(图8),名为游乐场,包括高度在12.8m~17m 的4 座塔楼,由类似天桥的钢格连接,旨在模仿某些城市特征,如广场和拱廊,唤起人们熟悉的城市景观,对音乐节举办城市印第奥(Indio)水平蔓延的郊区景观做出垂直回应。使用二向色膜、镜面膜等调制光线,创造装置的鲜艳色彩,参与互动的游客既是观众又是表演者,设计师希望该项目象征着乐趣。科切拉音乐节过去曾展出著名设计师的装置作品,包括 2022 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在 2019 年以猴面包树为灵感设计的多彩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