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珠,李 勇,王玉功,安全成,徐 杰,陈迎花,李 雪,张 斌
(1.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 710018;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 710018)
长庆油田经过50年开发,见水油井逐年增多,目前有高含水油井近万口,已成为制约油田长期增产稳产的主要难题之一。这是由于其主力产油油藏为三叠系延长组,具有地层渗透率低,层内渗透率差异大,非均质强的特点。地层在长期的注入水冲刷作用和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后,注入水沿人工裂缝/高渗带单向指进,使得注入水波及不均,易引起部分油井暴性水淹。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堵水酸化和堵水压裂等相关技术成为治理高含水油井的主体技术[1-3]。
油井堵水措施中的主要封堵体系包括石灰、水泥类、无机硅胶、热固性树脂、聚合物强凝胶/冻胶等类型的堵剂[4-5]。该研究所涉及的油井堵水封口剂G521是一种高强度冻胶体系。该堵水剂在地层温度下成胶,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有固定形态,黏弹性好,有一定的吸水膨胀性能,耐酸耐氧化,在油井堵水施工中主要起封口作用。近年来在长庆油田油井控堵水技术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通过对前期试验井施工过程和效果分析总结,G521单井设计量增加了1~2倍,随着设计量的增加,如果封口剂G521沿用固体粉剂料再进行现场配液的模式,会增加现场配液过程中的HSE风险,具体表现在:1)固体粉剂用量大,配液时间长,黄土高原大风天气较多,粉剂易被风吹散污染环境;2)固体粉剂的大量包装袋废弃物属于危废物,回收处理困难或处理费用较高;3)大量固体粉剂配液,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疲劳作业易发生意外;4)固体粉剂在配液时循环不够充分,影响配液质量,进而影响施工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开展了高强度堵水封口剂G521高浓度溶液室内优化研究和现场试验。
1.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主剂:改性淀粉,工业品;稳定剂:实验室自制;黏度调节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量1 800万,北京恒聚公司生产;引发剂:无色溶液,实验室自制;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分析纯,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过硫酸铵,工业品;自来水,现场水,模拟水等。
1.1.2 实验仪器
流变仪:RS6000型,德国HAAKE公司;岩心流动实验系统:DST-2型堵水调剖仪,海安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0~620 g,0.01 g),PL602E/02型,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玻璃瓶,四川蜀玻集团有限公司。
1.2.1 成胶实验
在玻璃瓶中加入称量好的实验用水,依次加入G521 A组分高浓度溶液、黏度调节剂和引发剂,搅拌均匀后,盖好瓶盖保持密封,放置在设定温度的恒温水浴中或烘箱中反应,观察其性能并考察其长期热稳定性能。
1.2.2 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的测定
采用目测代码法评价G521的成胶时间,成胶时间为配好的堵剂溶液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水浴锅至形成D级凝胶所需的时间[6]。堵水剂成胶后,成胶强度(成胶黏度)采用德国HAAKE公司的RS6000型流变仪测定。测定温度设定为30.0 ℃±0.1 ℃。定剪切的剪切速率为1.5 s-1,动态流变行为的测试频率范围是0.01~10.00 Hz。
1.2.3 岩心封堵实验
实验先用岩心流动模拟装置测定岩心的水相或油相渗透率[6-8],方法是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环压比内压高3~4 MPa,把水、煤油和堵水剂体系分别装入①号水储罐、②号煤油储罐和③号实验工作液储罐并连接好管线。然后打开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驱替泵以0.25 mL/min的流量先注水,等驱替压力平稳后,得到注入水时的平衡压力p0。改注堵水剂,注入体积约1Pv的堵水剂,再用0.1Pv水顶替,出口端用水洗干净。关闭岩心夹持器两头阀门,在60 ℃恒温箱中侯凝24 h,再反向以0.25 mL/min的流量注水或煤油驱替,当出口端流出第1滴液体时,记录此时的系统压力p1,实验结束。测定堵水剂的堵水率或堵油率。堵水剂的封堵率=(k1-k2)/k1,其中k1为岩心的初始渗透率,k2为岩心的最终渗透率。
为得到高强度堵水封口剂G521的最佳配方,对主剂A高浓度溶液的浓度进行优选,并考察了高浓度溶液放置时间对成胶性能的影响,黏度调节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堵水体系性能的影响。
2.1.1 主剂A高浓度溶液浓度的优选
主剂浓度是影响G521成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粉剂料用量大,在现场配液时间长,存在配液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在室内将其制备成高浓度溶液,优选出合适的浓度,满足现场配液要求。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主剂A高浓度溶液浓度的优选Table 1 Optimiz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solution of main agent A
在满足现场配液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主剂浓度,减少包装吨桶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30%~40%的浓度均能配制成均匀溶液,当浓度提高到45%时,出现部分主剂A不溶解的现象,影响现场配液效果,因此选择将主剂A配成质量浓度为40%的溶液。
2.1.2 主剂A高浓度溶液放置时间的影响
由于现场施工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主剂A配成高浓度溶液后,常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化学性质的变化,对G521体系成胶性能产生影响。实验中,主剂A配制成质量浓度40%的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稀释成8%的浓度,黏度调节剂浓度为0.2%,引发剂浓度为0.2%,反应温度60 ℃,考察主剂A高浓度溶液放置时间对G521体系成胶的影响,成胶后24 h对冻胶强度进行测定,测定温度与成胶温度一致。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主剂A高浓度溶液放置时间对G521成胶性能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主剂A在常温下放置时间15 d内,随时间的延长,成胶时间约为2.5 h,均能反应形成强冻胶,成胶强度变化不大,能满足现场堵水封口要求,主剂A配制成高浓度溶液对其成胶性能基本无影响。
2.1.3 主剂A浓度的优化
实验中将主剂A高浓度溶液配制成6%~9%的溶液,固定黏度调节剂浓度为0.2%,引发剂浓度为0.2%,自来水配制,反应温度60 ℃,改变主剂A的浓度,考察主剂浓度对体系成胶时间及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主剂A浓度对G521成胶性能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基液黏度主要由黏度调节剂用量决定,随着主剂浓度的增加,基液的初始黏度变化不大,成胶时间缩短,冻胶强度增加,均达到要求,综合考虑基液黏度、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及成本,实验中选取最佳主剂浓度为8%。现场应用可根据实际要求,主剂A浓度设定为7%~8%。
2.1.4 黏度调节剂B浓度的优化
黏度调节剂对堵水剂基液黏度影响大,水泥车或混砂车吸液难度增大,影响堵剂泵注。固定主剂A浓度为8%,引发剂C浓度为0.2%,自来水配制,反应温度60 ℃,改变黏度调节剂B的浓度,考察黏度调节剂浓度对体系成胶时间及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黏度调节剂B浓度对G521成胶性能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viscosity regulator B on G521 gelling performance
可以看出,冻胶的强度随黏度调节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成胶时间随黏度调节剂浓度增大而缩短。当浓度为0.10%时,冻胶成弱冻胶,难以满足封口要求,浓度为0.30%时,成胶时间小于1.2 h,体系成强冻胶,具有很好的粘弹性,但此时基液黏度较大,现场施工对注入要求高。综合各因素考虑,选择黏度调节剂B浓度为0.20%~0.25%,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5 引发剂C浓度的优化
引发剂[9-10]浓度对G521成胶时间和成胶状态影响较大,引发剂用量过小,成胶时间过长或不成胶;用量过大,成胶时间很短,影响施工安全。固定主剂浓度为8%,黏度调节剂浓度为0.2%,自来水配制,反应温度60 ℃,改变引发剂的浓度,考察引发剂浓度对体系成胶时间及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引发剂C浓度对G521成胶性能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 C on G521 gelling performance
可以看出,随着引发剂的增加,G521的成胶时间逐渐减小,成胶强度由中强冻胶变成强冻胶。引发剂浓度为0.10%时,成胶后中等强度,上层有少量液体;引发剂浓度为0.15%~0.30%时,成胶强度大;引发剂浓度大于0.40%后,成胶时间小于1 h。综合强度和成胶时间考虑,选择引发剂C浓度为0.2%~0.30%,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对G521堵水体系配方优选,确定了将主剂A制备成质量浓度为40%的溶液再现场配成所需浓度。G521堵水体系配方为:(7%~8%)主剂A+(0.20%~0.25%)黏度调节剂B+(0.20%~0.30%)引发剂C。
2.2.1 反应温度对G521堵水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选用配方为8%主剂A+0.2%黏度调节剂B+0.2%引发剂C配制G521体系,现场配液用水配制,考察温度对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反应温度对G521成胶性能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G521 gelling performance
可以看出,在温度为40~9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G521的反应速度加快,成胶时间逐渐减小,成胶强度变化不大,均为强冻胶,经过流变仪测定,该堵剂的成胶强度为(28.0~33.5)×104mPa·s。当温度超过80 ℃时,成胶速度很快,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可通过调整引发剂加入量和添加延缓剂来控制成胶时间。
2.2.2 矿化度对G521堵水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选用配方为8%主剂A+0.2%黏度调节剂B+0.2%引发剂C配制G521体系,用自来水、姬塬油田配液用水和标准盐水配制。固定温度60 ℃,考察矿化度的地层水对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7。
表7 G521在不同地层水条件下的成胶性能Table 7 Gelling performance of G521 in different formation water conditions
从表7可以看出,现场配液用水对G521的成胶时间及成胶强度基本无影响,标准盐水缩短了成胶时间,成胶强度稍有下降,强冻胶状态,说明G521体系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能,利用现场配液用水配制G521体系能够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2.2.3 G521堵水体系成胶后的耐酸、耐油和耐氧化性能
选用配方为8%主剂A+0.2%黏度调节剂B+0.2%引发剂C配制G521体系,自来水配制,固定温度60 ℃,成胶后,将冻胶块浸泡在盐酸、煤油和过硫酸铵溶液中,观察其冻胶状态和冻胶重量变化,考察G521的耐酸、耐油和耐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见表8、表9和表10。
表8 G521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耐酸性能评价Table 8 Evaluation of acid resistance of G521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chloric acid
表9 G521在煤油中的收缩性能评价Table 9 Evaluation of shrinkage of G521 in kerosene
表10 G521在不同浓度APS溶液中的耐氧化性能评价Table 10 Evaluation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G521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PS solution
由表8~表10可知,随着溶液中盐酸浓度和氧化剂浓度增加,G521胶块吸水膨胀,膨胀率降低,因为G521具有成胶后吸水膨胀的特点,盐酸和氧化剂浓度增加,吸水性能下降。说明G521具有较强的耐酸耐氧化性能,G521胶块浸泡在煤油中基本无变化。
2.2.4 G521堵水体系的岩心封堵性能
选用配方为8%主剂A+0.2%黏度调节剂B+0.2%引发剂C配制G521体系,选取气测渗透率大致相同的2块人造岩心,按1.2.3节所述的岩心封堵实验方法,评价其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见表11。
表11 G521对岩心的封堵性能Table 11 Core plugging performance of G521
由表11可以看出,G521对水的封堵能力很强,堵水率在98%以上,对油的封堵堵率为78%,堵水率大于堵油率,具有一定的油水选择性,可以满足现场做为封口剂的要求。
2020年在长庆油田现场共计试验11口井,G521高浓度溶液采用吨桶包装运输,吨桶回收重复利用。现场配液时间由原来4~6 h缩短至1~2 h,现场配液循环更加均匀,堵水剂配液质量和封口强度得到提高。2019年优化之前措施有效率为72.7%,平均日增油0.85 t,优化后的措施有效率为90.9%,平均日增油1.06 t,平均含水从99.37%降到71.64%,降低了27.73%,措施有效率和日增油都得到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控水增产效果。现场应用效果统计见表12。
表12 G521现场应用效果统计
设计思路:该井储层厚,前期产量较高,剩余油富集,且邻井产量较高,根据注采情况分析认为,该井存在高渗流通道沟通水线,且位于注水主方向,属于孔隙-裂缝型见水,导致水淹。综合考虑该井井况,设计采用压裂机组进行大液量复合段塞深部堵水施工,逐级封堵来水通道,恢复油井产能。
该井堵水施工共挤注聚合物微球、PEG凝胶、酚醛树脂凝胶、G521堵水封口剂及顶替液等各类堵剂共计555 m3,其中G521堵水封口剂100 m3,顶替25 m3,施工曲线如图1所示。采用压裂车以0.5~0.8 m3/min挤注,关井候凝7天,抽汲见油后投产,日产液3.77 m3,日产油2.24 t,含水40.58%,表明该井堵水施工封堵住了高渗来水通道,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图1 X71-26井堵水施工曲线Fig.1 Water shutoff construction curve of well X71-26
通过多年来对长庆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油井堵水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开发并优化形成的油井堵水封口剂G521满足现场应用要求。随着水淹老油井治理难度增大以及大量水平井水淹,继续强化在降低堵水封口剂成本、成胶时间和施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拓展其在水平井堵水降漏、堵水酸化/压裂联作等措施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