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海浪花到高原雪花的情怀与诗意

2022-05-25 12:40李雪艳
西藏文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杰山海高原

李雪艳,笔名雪雁,1994年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文联。2014年开始文艺评论和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西藏文学》《中国艺术报》《西藏日报》。

一、选择高原选择诗:《山海间》的家国情怀

诗人陈人杰的故乡在钱塘江畔,于藏北援藏七年之后调藏工作。钱塘时光、羌塘岁月,在诗人心中勾沉沧海桑田。祖国西部的“山”和东边的“海”,两者相隔万里之遥,因为诗人自我认知的觉醒和对人生的思索,形成了必然的联系,被赋予了异乎寻常的意义。尽管诗人写道:“何曾想过,从钱塘江/到怒江源/川藏线串来潮声的恍惚”(《山海间》),但诗心、诗情和诗性尤如东海浪花与高原雪花的感应,注定要“寻找神性的源头”。

诗集的序——《故乡之上还有故乡》以故乡言志,是诗人对自我人生经历和感悟的反观和沉淀,从江南水乡到极地高原,诗人走过多少山山水水,就走过多少心路历程,行走山海之间,是身体的跋涉,更是精神的旅行。“此心安处是吾乡”①,诗人最终在雪域高原为精神找到了栖居之所,因为高原够宽广,足以任思想纵马驰骋,高原够厚重,足以承载深沉的诗心和梦想,生命被高原的山水供养,无限欢愉,精神经历了高原的淬炼,羽翼渐丰,诗人“于高冷、孤绝、自省中/一次次拓宽内心的精神疆域”(《山海间》)。“只有西藏被唤作故乡,故乡之上还有故乡”是对原生故乡的情,更是对高原故乡的爱。

从温润灵秀的烟雨江南到雄奇壮阔的雪域高原,从东海浪花到高原雪花,诗人以诗歌之旅对人生体验作了艺术总结,既回眸和反省了心路历程,也实现了情感的跨越和思想的跃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②,《与妻书》《上学路上——给儿子在今》等诗篇也表达了对亲人的爱和牵挂、对故乡的怀念和缱绻,但最终万千情感皆升华为山海间的家国情怀。在诗人裹挟着乡愁的行走中,他看到“冰峰,剥取慈母针线”“紫外线弹拨江南丝竹”。《曲登尼玛》《骷髅墙砌来星光》等诗作则以深刻的哲理叩问灵魂,“疆域有界、明月无界”“天地静谧/我是一/也是萬千丘壑”“多少事/从命里来/到爱里去”……《加玉雪山》则更为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浪漫情怀:“在低处/当自成高远”“胸臆万世/此心悠悠/且把浪花当韵脚/在群星上散步”这种旷达和高远源于思想的解放和灵魂的超脱,而这种解放和超脱源于诗人与西藏的缘。

高远辽阔、圣洁神奇、丰富厚重的山水人文,引发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柔软丰富的情感,感受大地的呼吸和山川的脉搏,带给诗人微妙而深刻的审美体验,也激发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诗是文学的精华,“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③诗歌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意象表达凝炼的思想,抒发深沉绵长的情感,因而最具有抒情美的特质,诚如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诗是生命的表现”④。诗歌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营造美的意境、传递审美感受,对于陈人杰这样一位内心敏感细腻、情感丰富深沉、思想高远深邃的作家而言,无疑是最佳的生命表达形式。

诗人从藏中腹地写到边境小村,从三江源头写到天边阿里,从藏南谷地写到藏北高原,从山水自然写到地理人文,以高度凝炼的诗化语境回顾个人的人生轨迹,描绘雪域高原独特的人情风物,抒发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也表达对生命群体命运的关切。在长诗《山海间》和《光的谱系》中,诗人把隐忧和责任付诸笔端,“沉甸甸的嘱托里/我是客,又是汉藏之和/唐蕃古道运送家国的重量/铁马冰河穿越血管和史诗……”诗人以反观自我的精神之炬,照向一群人的生命走向,表达了对基层人民生存状况的忧虑和思考,对生命群体命运的隐忧具化为对特定群体的爱,这种发自本心的爱正是诗人家国情怀的表现,这深切的家国情怀使得小小的村庄成为了诗人心中“亲爱的骨肉”,诗人思索村落的未来,写活了面对易地搬迁时,村民们故土难离又向往新生的复杂心境,展示了时代洪流赋予的命运转折带给人们的期许和信心,以及惶恐、期待、不舍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描绘了现代文明叩响封闭之门的回响,也深入思考着在思想激荡,文明冲突之下,时代洪流催生的变革不可避免带来的阵痛。深沉的哲思闪耀于诗行:“忘了冬天的人/不是因为忘了寒冷”。尽管流露出对易地搬迁后人们就业、创业的隐忧,但诗人对于大时代背景下村庄的前景无疑是看好的,他将乡村振兴形容为“青藏高原的再一次崛起”。对于时代的思考提升了关于生命的思索和自我的反观,如果人生是一堂课,时代则使它鲜活丰满,正如诗中道白“又是圆月,所有的残缺都已被修补/生命,就是无法计数的爱又回到一”。

长诗《山海间》所描写的叶巴村是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普照下,广袤神州大地上脱贫攻坚征程中无数个受益村庄中的一个,其历史变迁足以反映伟大的时代,尤其藉于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之笔。叶巴村的苦难已成为过去,越来越多的村庄正翻开崭新的一页,易地搬迁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为他们的命运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诚如诗歌的结尾“我所看见的,皆为可以凭依的家园/古老民族的呐喊激荡远方的云彩”。

细细品读诗集《山海间》,愿将“海”理解为诗人家园的意象,“山”则代表更为辽阔的国的符号,流淌山海之间的家国情怀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需要的。深爱如长风,吹彻故人情。正是这份情怀使诗人毅然决然走向高原,赋予了生命存在以高原的壮阔之美和诗歌的灵性之美。“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⑤,陈人杰以自己的选择和创作实践对诗歌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那便是对美的追求,对真理的崇敬,是情感对于理智所意识到的也许永远不可能到达的闪光点的执着和痴迷。

二、追寻高峰追寻梦:《山海间》的诗意世界

诗人对诗歌创作不停歇的步履和对诗歌新境界无止境的追求,实现了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超越,陈人杰正以不断创新的艺术实践,在世界第三极创造着现代诗歌创作的新高峰。

意象的多元与重构

西藏的山水人文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富矿,“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与诗人不期而遇时仿佛都活了起来,高原的万水千山、生灵草木因丰富深沉的情感和拟人化的描写“化静为动”,被赋予了人间的温度,“桃花也知苦寒来/比江南更解春意的渴望”(《陈塘沟》),而《秘境》几乎全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南迦巴瓦、怒江、白天鹅无不被赋予了鲜活的性格和灵动的姿态。在诗人眼中“云饱蘸善意”(《丁果卡》),沟壑“吊着秦腔,心事渐生辽阔”(《卡若遗址》),山会“醒来”,小草会“搬弄是非”(《冬虫夏草》)。有时以景生情,有时以情生景,高原风物与诗人的内心形成互动,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高山、蓝天、草原、湖泊、冰川、牦牛、飞鸟、唐卡、牧歌……等等地域符号鲜明的意象呼之欲出,构成了情感饱和的意象体系,其中一些意象极富象征意义,比如,诗集中多次写到的“特提斯古海”既是古老历史的回音,也是悠远文明的象征。而多次出现的“羽毛”则象征着美好事物和高洁的理想。诗人如饥似渴捕捉高原万物之影,以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提炼使多元的意象归于一统,因而零碎的意象读来并不感觉凌乱,相同的意象也总有不同的意蕴。

但陈人杰所创造的高原诗意画卷绝不同于摄影家捕捉的影像,不同于画家丹青描绘的图画。“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⑥,绘画和摄影往往寓动于静,而在陈人杰的诗里,多元的意象经由拟人化的描写“化静为动”,“石头在天上吃草”,“草要吃掉石头剩在人间的山脊”,(《石头在吃草》)“星星体悟蛮荒人世”(《约雄冰川》)。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诗人的奇思妙想赋予了意象别样的情趣:“草场”是“神留下的大厅”,(《陈塘沟》)“村庄如星,情歌缥缈/格桑花,如流浪的胎记”(《萨普冰川》)……许多意象经由诗人的生花妙笔得以重构和新生,最为典型的代表如:“世界屋脊的瓦片”,诗人经由“世界屋脊”联想到“瓦片”,引申了对高原的敬畏之心。再如:“月亮邮戳”,代表圣洁、思念、乡愁的“月亮”在诗人的眼中固化为“邮戳”的意象,经过了形象与意义的重构,完成了意象的新生,延伸出刻骨铭心的寓意。这些被重构了的意象经由精妙的诗化表达,营造了高原苍茫、高远、辽阔、雄浑、纯粹的绝美意境,至情至真、幽深绵长。

情感的淬炼与提升

高原的一草一木牵动诗人敏感柔软的心,想象激发了诗人复杂丰富的情感,进而提升为思想,凝结为诗的情趣。在陈人杰的诗意世界里,丰富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诗人懂得把自身的感受与体悟放远了看,仿佛在高处、在远方有另一个自己审视自我、反省人生,用美学的观点来讲,适度拉开了实际人生和艺术的距离,进而才能创造更高级的艺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联想引发了深邃的思想,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了想象的飞跃,高原风物是作家情趣的返照,也是诗人心境的折射,诗人任由敏感、丰富、充沛的情感一泻千里,精神之光如同精灵在诗意世界里尽情采撷甘露,酿造芬芳,以诗歌的情趣赋予了广博的高原意象以精妙的意蕴,比如诗人眼中的草仿佛是潦草人生的写照,“有冰雪、卑微的眷顾”,进而又能反省“我的一生很短,但痛苦更动人”(《草》)。诗集《山海间》的创作过程,是情感淬炼的过程,也是审美创造的过程,例如:“冰雪推敲着那些新栽的树,一次我经过,看见西风中喊疼的树”(《喊疼的树》),诗人以敏感和入微的审美眼光感知一棵树,由此引发了对于生存、理想的思考,实现了思想的提升。不由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那激励人心的话语:“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宝贵的是精神”。

诗人以内心观想,以情思编织,以思想淬炼,营造的意境之美浸润人们的心田,引发人们的情思,“边境线画着同心圆/恍惚中,珠穆朗玛/有一把家的银钥/打开那皎洁、清莹、宁静的欢乐……”(《与妻书》),如此美好的意境对于有过高原生活经历的人们,无疑是会引起情感共鸣的,对于从未来过高原的人们,也能引发深切神奇的阅读体验和无尽的遐想。

唯美的意境在卷三《馈赠与汹涌》中尤为鲜明,在这些清新雅致的小诗里,诗人的情思更加敏感、细腻,日月星辰、雪山湖泊、雪花泉水……因诗人的缱绻情思无不焕发出别样的情趣,牵动和点燃了诗人的无尽想象,激发了更为饱满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例如:“每一朵雪花刻上你的名字/雪花,便会说出你的所在”(《七夕·玉龙雪山》)“没有一朵浪花经得起凝视/我执,你又在何方?/也许如梦泡影,如幻之把握/还原爱的本质/又重构信念于汹涌的瞬息/——聚沙成塔”(《浪漫海岸》)。诗人的审美追求借助高超的拟人手法、超凡的联想得以完美实现——星星如同谷粒,冷月像一道伤口,哈达流淌着雪山净水,路灯像药丸被无边的黑暗服用,浪漫更像是苦海的救赎,雪花是天堂使用的语言……在卷三中,诗人所撷取的意象更加富有象征意义和密切关联性,比如:《西子湖》中“蝴蝶和塔”与“落寞与细语”的对应,《浪漫海岸》中“美人痣”与“山盟海誓”的对应,《出发》中“雅鲁藏布”与“泪水”的对应。诗人以对诗歌的至高审美追求,通过多元艺术手法营造了唯美澄净的意境,并在富于哲理的反省与思索中得到涅槃,“也许你我这朵东海的浪花/只有化身为雪域的羽毛/才能置身绝顶/安顿好肉身的家”(《看望牦牛——赠吴雨初》)“其实我属于庞大的祖国/这山河,哪里不是家”(《中秋》)……高洁的情思和绝美的诗意感动了诗人自己,也让读诗之人沉浸其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诗人产生了高度的思想共鸣和深度的情感契合。

语言的丰富与变化

诗人以高超的驾驭能力将情思和意象与诗歌语言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融合,恰如适量的酥油、水和茶,经由最为精到的手法炮制为回味绵长的酥油茶,使情思和意象融成一体,将内容和形式整合一气。《山海间》对意象的精准选择和融合性的准确把握所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技巧,使其语言丰富而富于变化,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成就了陈人杰诗歌独特的艺术之美。

诗人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精髓和养料,从古诗词的意蕴中提炼灵感,如“落叶无边/澜沧江已然深秋”(《横断山脉》),不由令人想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阔和沧凉。在《冬至》中写道:“在最高的高原,莫上高处/最远的天边,莫上云端”,这缕缕乡思、淡淡的愁绪中似曾相识的古典情怀,令人想起“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意境之美道之不尽、况味悠长。

诗人也擅长以大写意的手法勾勒背景与环境,如:“天雨雪,大荒阴沉”(《看望牦牛——赠吴雨初》),“天地共用一山云一张琴/拉萨河像睡梦中醒来的马群”(《晨兴》)。有时则以白描手法出奇制胜,如“一群靠文字取暖的人/像有故事的牦牛/在下过乡三村遇上大雪”(《雪——赠西藏作协赴申扎采风同仁》),再如《流泪的海——吊一郎》:“月下,渔村/我们端起酒杯/畅饮大海”“一早醒,暴雨倾/溅泼的水花落进泥土”……,仅以寥寥数笔交待时间、地点、场景,便将一幅生动画卷铺展开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⑦,陈人杰也善于以富有节奏的韵律渲染情感,如:“我常常在星空间仰望/希望一觉醒来一切都已过去/希望一片叶子落下欢乐的黄金/希望爬上去就到了远方”(《寂静之下》),如同海浪对海岸的反复拍打,强化对气氛的渲染。再如:“西藏的雨,窗玻璃之外的雨/淋湿天空与记忆的雨”(《窗外——给三哥》),对“雨”这个意象的反复强调,强化了对于童年的回忆,营造了浓郁的怀旧氛围。

陈人杰的诗歌语言不拘泥于形式,有时状物也采用散文笔法,如《柏树》“没有什么青可以代替/柏树的青……不知道它的根怎样生活/只能想象里面也亮着灯”,虽然基本属于直述,但仍不失清新意蕴。《雪的吟哦》则以散文笔法娓娓道来,倾诉情感,又不只如散文一泻铺陈,而是低徊往复,章与行之间起伏呼应。在这首极尽清新的诗作中,语言并没有迁就格律的固定形式,但仍然尊重了“寓变化于整齐”的艺术原则。“一朵雪花茫茫雪原/苦难唱着信仰的颂歌”(第九节),“一朵雪花,轻盈的抚摸/犹如爱和自由/来过,白过,以擦肩而过的方式存在过”(第十节),“雪下在祖母的咳嗽里/母亲纳鞋底/父亲未归/雪一下就是半壁江山/一下就是半生/醒来/游子如哽,亲人已眠”这些诗句体现了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对于营造意境的重要性,正是“意不尽于言,而情多见于声”⑧。

诗人以对古今中外经典诗作的兼收并蓄,凭借在艰苦卓绝的创作实践中养成的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的艺术素养,使其对诗歌语言的驾驭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成熟境界,也正是诗人随情境而变化的语言架构使其诗歌既富有音韵之美,又具有变化之妙,大量佳句言在此而意更深,读来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陈人杰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在高原攀登诗歌的艺术至高点,于精神高地追寻灵性和梦想,与我们分享生命的体验和内心的情感,分享高原风物和生活姿态的交感共鸣。万水同源、千河归流,人们对美的感受是共通的,《山海间》让读者与诗人忧则同忧,喜则同喜。感谢陈人杰创造了这亦真亦幻、奇异瑰丽的诗意世界,使无法行千里者也可坐享其成,沉浸在这诗意世界里,领略高原之美,体悟诗歌之美。

责任编辑:赵超

猜你喜欢
人杰山海高原
下一场山海
山海为鉴
Optimized quantum singular valu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hybrid quantum computer
陈人杰的诗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泰国建筑设计专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