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润,何勤利,何 瑞,李 静,王文艳
(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它的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但多项研究发现,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影响PCI术预后[1]。有研究发现,冠心病与负性情绪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心理障碍可引起儿茶酚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量分泌,使血压有较大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冠脉狭窄、供血不足[2]。系统性康复是连续、动态对患者实施全面管理的过程,它可使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4]。Nekouei Z K等研究发现,与单纯的内科治疗相比,联合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往往在改善PCI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如抑郁障碍等方面效果显著[5]。本研究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出院后的延续性系统康复,以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正确面对疾病,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9年6月—2020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32~65岁,平均(55.9±8.9)岁。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35~65岁,平均(57.3±6.9)岁。纳入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年龄≤65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意识清楚,沟通顺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意识障碍,沟通不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入院健康教育,包括住院相关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出院指导、随访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康复干预,具体包括:(1)患者入院后给予入院健康宣教,介绍病区、病房环境、餐厅开放时间,科室负责人、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介绍医院、科室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患者口服药发放时间、检查预约提前告知注意事项、择期手术等待期等),治疗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多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拉近与患者的距离。(2)根据医嘱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自身准备、用品准备、饮食准备、用药准备、心理准备及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呼吸训练。(3)将手术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及手术过程、小组成员、麻醉、穿刺点、手术时间等制作成幻灯片,于术前组织患者观看,便于患者及其家属理解记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4)术后返回病房,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术后健康指导,包括现用药物、各种管路、监护的必要性,术肢若为桡动脉止血压板压迫止血,则指导患者行改良版手指操[6]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术肢肿胀、麻木等不适,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5)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摸底,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每天一个专题进行一对一指导,时间约20分钟,内容涉及病因病机、疾病防治、用药、活动、心理、饮食营养、睡眠等。(6)根据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途径、心功能分级,参照陈纪言等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7],为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运动康复与生活活动联合进行,既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又可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管理,转移注意力,不会使患者因患病而丧失信心及生活能力。(7)同伴支持。同伴教育者以口头讲解、现身说法、观看幻灯片、学习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同伴交流等形式介绍传统健康教育知识,包括PCI治疗的意义和目的、术后配合内容、冠心病相关知识、治疗效果等。(8)家庭支持。给予患者家属照护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康复。(9)出院根据患者心肺功能、活动耐力、焦虑、抑郁情况制订详细的出院计划,建立微信群(包括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患者),便于病友之间交流,同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能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并督促患者完成居家康复作业。(10)通过微信平台、电话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指导患者居家康复,嘱咐患者定期门诊随访,门诊随访评估患者康复效果并制订下一个月的康复计划,以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动态管理。
SAS量表是1971年由Zung教授编制,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焦虑主观感受的自评量表[8]。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所有条目采用4级评分,评估症状出现的频率,其中有15个条目采用正向评分(按1~4分计分),5个条目采用反向评分(按4~1分计分),按照公式(标准分=组分×1.25)取整换算为标准分,作为最后分值。分值的高低反映焦虑水平的高低。SAS评分标准如下: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量表语言易理解、效度高、方法简单易于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SDS量表是1965年由Zung教授编制[8]。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并能直观反映被测者的抑郁主观感受。该量表含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包括10个正向评分项目和10个反向评分项目。其评分规则为:正向题按1~4分计分,反向题按4~1分计分。各项分数相加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系数1.25后取整数得标准分。抑郁程度判定标准如下:标准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1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运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术前、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术前、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术前、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s,分)
表1 术前、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s,分)
组别SAS SDS术前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术前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对照组观察组tP 49.45±3.50 49.12±3.10-0.449>0.05 48.53±5.04 44.52±3.63 5.065<0.05 48.32±5.20 45.33±3.78 3.638<0.05 51.56±4.29 51.60±4.45 0.048>0.05 51.37±4.33 43.89±4.74 9.157<0.05 51.13±4.39 44.08±4.89 8.431<0.05
系统性康复是在综合评估患者躯体状况的同时,掌握其心理变化,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动态的、系统的康复指导,从而提升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系统性康复护理能全方位考虑患者躯体和心理因素,通过一系列患者力所能及的项目,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认识疾病,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焦虑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初期的主要负性情绪,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气促、心悸等,这些症状无法用自身的心脏疾病解释,但与疾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抑郁是一种以心境持续低落为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多表现为意志消沉、悲观、厌世、少言寡语、食欲不振,此类患者受疾病影响很容易滋生包括焦虑在内的各种负面情绪,在此情绪影响下,患者越来越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使负面情绪不断积累甚至暴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9]。抑郁情绪障碍在PCI术后患者中有着较高的患病率,不同的研究显示其比例在15%~30%不等[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与以往研究一致[11],这主要与患者担心疾病预后不良、经济负担沉重、后期恢复效果不佳等有关。系统性康复能为患者提供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专业指导,同时联合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促使其正确对待所患疾病,减轻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系统性康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健康状态改变,SAS、SDS评分略有回升,这可能与患者担心疾病预后、用药带来的经济问题和不良反应等有关。
社会支持是冠心病患者抑郁的重要预测因子,因此,医务人员应早期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适应情况。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照护有关知识健康指导,使患者身心得到照护,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卫生保健领域,同伴支持主要通过协助被支持者进行日常健康管理,加强被支持者与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联系以及向被支持者提供社会、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持续互助,达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积极作用[12]。本研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小组管理,既可以为患者提供便利的专业指导又可以增加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利于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依从性,减轻负性情绪,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