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君,陈玉虎
(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机动化水平提高,我国大中城市均出现了“停车难”这一共性问题,城市停车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停车难问题,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提出坚持公交优先,提倡绿色出行,尽快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等相关要求。2017年2月,我国第一部停车规划规范GB/T 51149—2016《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正式颁布,提出科学合理安排停车设施,构建有序的停车环境,规范城市停车规划,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2年8月,兰州新区批复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兰州新区功能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兰州新区逐步发展成为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随着人口集聚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城市停车问题逐渐凸显。本次停车设施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近期为2020年,人口60万,建设用地80km2;远期至2030年,人口为100万,建设用地约170km2。
1.1.1 供给总量
兰州新区汽车保有量约5万辆,汽车拥有率240辆/千人,经收集规划、建设和交警等主要管理部门的停车资料,结合项目组现场实地踏勘统计,兰州新区核心城区现状共有各类停车泊位75 994个。其中,路侧停车泊位2 500个,路外公共停车泊位1 151个,建筑配建停车泊位72 343个,暂无施划路内临时停车泊位。
1.1.2 供应结构
从现状统计情况来看,供应结构主要占比分别为路侧停车位3.29%、路外公共泊位1.51%、配建车位95.20%。
经过多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在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场附近停车难的问题。但是,随着机动化的进程,现有的停车发展政策已不能适应停车的增长要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缺少总体协调,停车供应结构比例失调,路外公共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路内停车无序停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同时因缺少停车设施规划的指导,停车发展政策缺乏,停车设施建设市场化、产业化的实施动力不足(见图1)。
图1 近期停车设施解决方式及缺口统计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有限性,兰州新区尤其是综合服务组团建成区可用于停车场建设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兰州新区停车设施规划必须坚持通过停车调控促进公交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形成。本次规划以“调控”作为指导思想,从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入手,分析停车发展现状问题和症结,通过停车需求预测,提出停车分区与发展策略,明确不同区域各类停车的供应总量和结构,确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方案和路侧、路内停车位设置标准,优化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提出近期实施计划及典型片区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从现状停车设施供需关系调查入手,以“现代科技与传统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编制过程中除了多次深入现场踏勘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外,还结合地区特点,按照各个层次的编制要求充分听取并采纳了规划、交警、建设、公交、环卫等各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借助百度停车、热力图谱等互联网大数据辅助全新区范围内全面的停车现状调查。
本规划综合考虑兰州新区城市用地特征及交通运行状况,制定了“差别供给、保障基本、高效管理”的城市停车总体战略,从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入手,运用低碳生态导向的交通分区技术,将兰州新区分为3个停车分区,即分别为限制供应区(一类区)、平衡供应区(二类区)和扩大供应区(三类区)(见表1),分区分类型确定停车位配建指标。
表1 停车分区划分
兰州新区城市路网容量有限,公共交通较为发达,应采用适度限制的车位供应策略落实公交优先、低碳生态理念和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兰州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为适应未来机动车发展趋势,本次规划要求充电桩设置必须与停车泊位相结合,不同类型停车设施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充电桩。住宅小区、商业、公建等配建停车场,独立用地公共停车场和交通枢纽,新建充电泊位原则要求按照总停车位的100%预留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充电泊位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配建到位。
普及信息化和推广智能化停车设备,建设停车诱导指示系统,建立智能规范、服务高效的停车管理体系。本规划将通信、电子、控制、网络、GIS等高科技综合应用于兰州新区的停车管理和服务当中,建立完整的三级诱导系统,引导车辆快速准确地进入要到达的区域,减少因寻找停车位巡游而增加的无效车流,大幅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停车设施规划的预测方法为:在停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兰州新区用地规划、交通运行特征和需求预测目标,以兰州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各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采用车辆出行模型进行分区停车需求的分析预测,将不同方式的停车需求预测结果进行相互校核,合理确定各停车分区车位需求。本次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结构,将兰州新区划分为10个交通大区。
3.1.1 基本车位供给
根据各停车分区基本车位需求预测以及分区停车供给系数,充分考虑已建成区居住配建停车位不足的现实约束,适当考虑路外停车位进行补充,确定2020年和2030年各分区基本车位供给总数及基本车位的供给类型(见表2)。
表2 基本车位供给 个
3.1.2 出行车位供给
根据各停车分区调控系数和供应结构,确定2020年和2030年各分区出行车位供给(见表3)。
表3 出行车位供给 个
3.1.3 路外公共停车位供给
路外公共停车位供给目的有两点:一是弥补现状基本车位的不足;二是作为出行车位的补充。基于这两点目的,结合前面的预测,计算得到各个大区的路外基本车位以及路外出行车位,两者的合计用以指导后续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布局方案(见表4)。
表4 路外公共停车位供应预测 个
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在针对不同区域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难度、建设可行性等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采用刚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方便实施和管理于一体的规划布局思路,制订兰州新区停车设施的规划方案。在具体布局方法上,首先是系统梳理现有相关规划,特别是规划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与相关控规用地的衔接和反馈,保障用地的可落实性;其次从各个区域不同的车位供应入手,现状矛盾集中地区布局除考虑缓解基本车位不足外,外围地区以满足出行车位为主,落实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要求;同时因地制宜确定建设形式,节约空间利用,优先考虑小地块的利用。
兰州新区停车设施总体布局方案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实原有规划停车场,适当调整用地及规模。兰州新区停车设施的规模一般应控制在100~200个泊位,服务半径为150~200m。在用地紧张的区域,适当考虑采用停车楼、机械立体停车的形式。停车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兰州新区的发展,尽可能做到近、中、远期结合,并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和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至规划期末,兰州新区共规划布局路外公共停车设施92处,占地面积62.12hm2,提供泊位20 705个。
《兰州新区停车设施规划》自2017年11月批准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兰州新区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兰州新区共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 742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泊位8 589个,路内公共停车泊位2 153个,基本上解决了兰州新区核心区停车无序和停车难等问题。近期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商业公办、住宅小区等区域已经配建相应比例的充电桩,并在其余车位预留了安装条件。该规划对各类用地停车泊位配建指标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新区各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停车泊位配建指标的依据,同时也是《兰州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兰州新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试行)》及《兰州新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