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
(山东警察学院)
有人问,为什么要回顾战争、铭记历史?那是因为战争的历史由人民所书写、由正义力量所推动、由英雄的忠魂所铸就。战士们凭借着铭刻于心、世代传承的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华夏儿女的集体意识,以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忱而沐日杀敌、浴血奋战,涌现出一个个传奇英雄,创造出一个个战斗神话。电影《长津湖》便将这般壮烈与无畏的英雄忠骨再度颂歌、将这般饱含苦难与正义的历史记忆再度重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导演用镜头带着我们重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那段壮志昂扬的岁月,感受那场震撼人心的战役。电影以全景叙事的方式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以革命领袖视角、志愿军战士视角和美军视角并行交织展开叙事,三条叙事线索共同搭建出完整的故事架构,全方位地展现出这段“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其中,革命领袖情节线着力展现“为什么要打这场仗”,聚焦于阐述这场战争非打不可的必要性。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开会商讨是否出兵朝鲜,毛主席给出了一针见血的答复:打!必须打!为了将来国家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要打,为了在世界舞台赢得新中国的尊严和底气也要打。这便交代出了这场战斗的必要性和正义性,这是一场背负着中国军人的光荣使命、子孙后代的安稳生活、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的战争,容不得迟疑、容不得退缩。这般战斗意志不容打倒、这般钢铁部队不容击退、这般正义民族不容侵犯!在国家领导人的正确抉择下,革命领袖叙事线伴随着战事的进程而展开,不断穿插在微观个体叙事中。志愿军战士情节线着力刻画“这场战争是怎么打的”,着墨于再现惨烈而震撼的战争场面。志愿军战士们即使身处于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环境、面对着装备精锐强悍的美军、面临着后勤保障物资严重匮乏的状况,他们仍以血肉之躯抵抗着敌方的枪林弹雨,用钢铁意志对抗自然环境的残酷恶劣,终于攻克艰险取得了宝贵的胜利,一举扭转战争态势,奠定了抗美援朝的坚实基础;而美军情节线则着力凸显“这场战争为什么值得被铭记”。在外部条件上,诸如作战武器、辅助装备、御寒衣物、行军伙食等方面我方远不及敌方,但我们的内部条件,诸如军队的战斗力、谋略力、意志力、集体协作力等方面都远胜敌方。与美方作战指挥的互相谩骂、意见相左不同,我方作战领导同仇敌忾、一致对敌;与美军的军心不稳、士气不坚不同,我军众志成城、军心如铁。宏观叙事中的革命领袖爱国爱民,微观叙事中的志愿军为国为民,两者相交织与敌军叙事情节线形成对比,交代出我军胜利的必然性。
空间孕育万事万物,它是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基底、是个体得以生存延续的根柢、也是文化精神得以培育的起源。正如福柯所认为,当今我们正处在并列共存的空间时代,我们现今的时代焦虑与空间密不可分。我国叙事领域研究学者龙迪勇在《空间叙事研究》中也提到:“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立基之地,人类每天在空间中呼吸、活动、生活,和空间产生互动。任何的个人思考和群体行为都必须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才能得以进行”,他不仅强调空间对于叙事的重要性,也认为空间只有被人意识和使用,才能够真正的鲜活起来,从而具备自身意义和情感价值。这里的空间并不仅仅是现实物理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种族、性别等都会与空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正是在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置换中展现着无穷的魅力,空间叙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创作者的关注。《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河谷》等影史经典便以空间为媒介来探讨社会问题、现实弊病、人性善恶和道德规训。电影《长津湖》也将空间作为重要的叙事手段,分别构建出激烈对抗的战场空间、血脉相连的家庭空间和信仰坚定的精神空间,利用三种空间共同推动叙事,实现了客观画面与主观精神的虚实结合、相融共生。导演一方面借助宣示国家的神话力量和军人的战斗传奇重建空间秩序,使观众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另一方面通过双方战斗的激烈情形、我方伤亡战士的惨烈状况、我军战士的不屈意志,引导观众反思生死场上的人情和人性。
战争是政治的产物,是具有政治属性的行动,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政治经济目的。具体来说,战争是不同种族、民族或集体的物质力量对抗与精神博弈,作用在物理层面则直接表现为作战双方抢占实质性地理空间以宣示国家力量。战争片以战场为主要叙事载体,展现各式精锐先进的武器、无懈可击的作战谋略、纪律严明的军队、无畏生死的战士,辅之以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慷慨激昂的音乐和代入式的人物情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着奇观化的战争场面。从拍摄形式上来说,导演利用大量的慢镜头、跟拍镜头、手持摄影镜头、运动镜头、近景、特写营造出双方激烈对峙、鲜血淋漓的战争场景,再加入动画特效制造出奇观效果,逼真地还原出火力角逐、殊死拼搏的战场,共同构筑起血腥暴力、震撼人心的战场空间;从创作内容上来说,新中国刚成立之际,经济、军事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志愿军相较于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战绩赫赫、物资充裕的美军处于劣势境地,再加上长津湖地区气候严寒、山林茂密、人迹稀少,作战环境极为恶劣,在客观因素方面我军处于作战下风,所以战场中我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战场上美军的歼敌机、战斗机、坦克、装甲机随意投射出一颗炮弹时,我军便伤亡惨重,随处可见遍地尸体、肉骨横飞、血流成河。但是我军拥有上级的正确领导、百姓的衷心拥护、战士们的忠勇坚韧,凭借主观方面我们便可足够与美军相抗衡。纵然我军没有先进的战斗武器,但我们擅长谋略、善于学习。战场上,余从戎利于自己习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优长成功地诱导敌人,为队友赢得一线生机。之后千里欲利用敌人坦克攻击对方,便询问余从戎,在鲁南战役上曾缴获过敌人坦克,是否还记得如何驾驭,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二人迅速攻占了敌军坦克并成功击毁敌军武器,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我军的智勇和谋略。在这个生死无定数、人命如草芥的战场空间内,作战双方作为针锋相对的政治力量,各自拼尽全力征服对方并争夺战地,经过生死搏斗、反复撕扯,最终志愿军战士们成功地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牢牢捍卫住了中国军人的荣誉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管子·权修》中提出:“家者,人之本也”。作为一个实质性空间,家能够塑造和培育个体,它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孕育个体情感道德的重要空间,也是个体走向社会的首个教育地点。电影《长津湖》的开篇是绿水环绕、碧波荡漾的湖州水乡,也是七连连长伍千里的家乡。趁着探亲假期,他把在战场上为救战友而牺牲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送回家,与爹娘弟弟简短交谈后,突然收到紧急集合、立刻归队的命令,转身看到了老母亲满是担忧与不舍的脸,母亲刚刚得知自己失去了一个儿子,深知战场枪弹无眼、生死难料,她不想再经历一次骨肉分离、天人永隔,但却只字未提,只是目送二儿子再度奔赴战场并在心底默默祈祷着他能平安归来。千里走后,万里偷偷跟随着哥哥回归连队,被哥哥数次责备要求遣返后仍坚持留下,哥哥问及原因时,万里解释说,“我想来找你,你是我哥。”随后,正值连队供应不足、粮食紧缺时,兄弟二人各自把自己小心翼翼保存的土豆让给对方,边分享边聊起童年往事,将童年因母亲总将好吃的留给万里,千里心生嫉恨而频频欺负弟弟的嫌隙真正消除,二人的兄弟情在战场上得以维系、得以稳固、得以深化。指导员梅生明明已经退伍,却紧赶着在连队的集合号令中归队。后来他自己回忆道,临走时妻子骑自行车送了一百多华里,边骑边问何时归来,并让他答应下次回来一定教好女儿的算术,借此希望丈夫在行军作战时始终牢记远方的家人正惦念着他的安康、期盼着他的归来。而在战场上,梅生一直小心翼翼地怀揣着女儿的照片,这是他在战场上舍命守护的命根子、是他浴血奋战的情感支柱。战场上的这些战士们不但有战友的相助、更有了亲情力量的支持,强化了他们的战斗力,家庭空间被进一步拓展到了战场上。而作为理想化的空间,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个体小家是社会大家的细胞,家庭的稳定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发展。家是个人生活的避风港,能够提供给人安全感和稳定感,但在政治领域,家作为最基本的组织系统,无法为个体提供完全可靠的庇佑场所使个体免于社会冲突和自然灾害,只有国家这个高层次的组织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个体的生产生活、发展稳定。同样的,国家危难之际,若干个体便自觉成为守疆卫国的战士,齐心守护国家安全、护佑民族安宁。正如影片所表现的作战命令一经下达,上有国家主席之子为了正义为了信仰奔赴一线,下有偏远水乡里渔民家的三子为家为国前后奔赴战场,一个个小家汇聚成偌大的国家,个体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家国情怀得到了高度认同,家庭空间进一步上升至国家空间。
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越坚定、精神动力越充足、行为作风越优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对于中国军人来说,理想信念便是以拼搏的精神、坚韧的毅力、不屈的品质、睿智的谋略来保障人民安康和捍守国家利益。影片《长津湖》中,通过战场搏杀彰显出志愿军战士的宝贵品质进而营建出了深邃恒远的红色精神空间。雷睢生发现敌军投掷的标识弹后,果断扛起标识弹并驱车远离同伴,以误导敌军战斗机进而保护战友。生死面前他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想的是如何保全战友保卫国家,这是他终其短暂而耀眼的一生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他心中最神圣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当然,影片并未将英雄战士的塑造范围仅仅锁定在七连,三连连长杨根思即使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仍毅然扛起炸药包冲出猛烈敌火,与敌军同归于尽。巨大的爆炸声后,战士陨落,只留下了废墟中仍然醒目的奖章和曾写下的座右铭,他至死仍然坚信着哪怕只剩最后一个士兵也不让敌人通过,人在阵地在。这充分表征着中国军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这力量之源便是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导演着力塑造英雄人物个体,无数英雄个体相聚集便成了英雄人物群体,电影对于英雄群体的刻画力度在影片将近尾声时达到巅峰,美军陆战一师向兴南港撤退途中发现志愿军,走进才发现志愿军们的身体早已与雪山融为一体,他们即使被冻成冰雕也保持着时刻准备战斗的姿态,烘托出志愿军的大无畏和忠贞不屈的优良品质。人心齐、泰山移,军心齐、战可胜!我军能打、敢打、擅打,有勇、有谋、有义,这般革命精神、这般战斗意志、这般坚定信念是志愿军们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也是世代流传、吟诵至今的宝贵红色基因。
“为有牺牲多壮志”(《七律·到韶山》),电影《长津湖》在无限靠近历史真实中,写就了一部个体从平凡小人物蜕变为光荣战士的英雄诞生史,绘制出胸怀家国、心系民族的英雄人物群像图谱,以饱含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民族气节连通了战争与情感,唤醒了历史回望时的深厚意蕴——信念传承、忠魂永驻!战场上的战士们无一不是万千家庭的重要成员,国难当头,他们收拾行囊背井离乡、与亲人分隔,远赴战场与敌人厮杀,不是为了建功立业、夺取功勋,只是为了保护家人、保护祖国,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光荣的民族使命足以感染人心、凝聚民心、激励民心。那场苦难艰险的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奋斗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那些自强不息、坚韧不屈的英雄战士们挺立起中华民族的坚实脊梁,那种忠勇报国、一心向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出民族精神的最佳注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伟大的民族英雄永垂不巧、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了解战争不是为了发起战争,而是为了避免战争;铭记历史不是为了纪念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上一代人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而浴血沙场,我们这一代人自当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承担起家国担当和民族使命,为了早日实现民族的宏图伟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