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许定河 黄柳
代表“国家队”的品质、视野与格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麻醉合理用药,以及药学与麻醉的跨界合作中展开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药学学科、麻醉学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和平台科室,同为新时代医疗品质的重要担当。麻醉合理用药,麻醉术前评估、术中监护、术后康复过程中必然离不开精准用药,这其中药学专业人员的融入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两个学科同时面临专业人员短缺的困境,药学与麻醉学科如何融合发力,面临不小的挑战。
如何化解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学科带头人层面达成共识,高屋建瓴,在跨学科合作准则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郑晖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
2019年初,一项向国际标准看齐、堪称前沿的《围术期用药安全专家共识(2018)》正式发布。
作为这一专家共识的参与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郑晖教授介绍道,这份专家共识历时11个月经过多次专家会议讨论,可谓多方细密协作的成果。
“考虑到肿瘤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我们医院的定位,较高比例的肿瘤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都有高危疑难的性质。”郑晖教授指出,这对麻醉学科发挥患者围手术期生命护航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患者术前整体状态以及各器官功能评估,与之相关的合理用药注意事项等,都成为确保围术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麻醉科医生是行走在刀剑上的舞者,非常需要药师和麻醉医师的合作。” 医科院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国辉教授表示,围术期麻醉相关用药与医院其他医疗单元的用药有着明显的区别。“麻醉科所用的药品通常都是高级别管理药品,治疗窗窄,不良反应风险高,如果用药疏失,可能造成潜在或严重的后果。”
而正是基于围术期麻醉用药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学部门已经派出两名专业药学人员常驻麻醉科,参与麻醉科药品使用的日常统筹管理与用药指导,并将培养专业麻醉药师的工作放在了后续工作计划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现有临床药师15名,对应众多的临床学科,药学部向麻醉科派驻药师足见医院对麻醉工作的重视程度。麻醉科的药师应特别关注围术期用药的种类和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这既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更是构筑周密的围手术期安全屏障的现实需要。
“药学专业人员在麻醉科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此前一段时间,嗜铬细胞瘤的手术突然有所增加,由于此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紧急突发情况,麻醉医师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此类情况,在术前须准备多种药物,我们跟药师沟通后,药师特别为麻醉科准备了嗜铬细胞瘤术中抢救专用药盒,让麻醉团队不再为四处找药而烦恼。”郑晖教授还强调,“外科治病、麻醉保命”,为围术期患者生命护航,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作为肿瘤防治“国家队”,他们除了要完成本院疑难危重患者的麻醉和抢救工作外,还肩负着指导下级医院临床工作的责任。他举例道,“一个月前,我们周边的一家医院术中发生了罕见的、致死性的麻醉并发症——‘恶性高热’,抢救的关键就在于一种特效药物,这个药在国内刚刚上市半年,幸运的是我们麻醉科意识到了这个药物在确保麻醉安全中的重要性,提前与药学部门协同做好了该药品的储备,因此经过我院与那家医院的协调和处理,让这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拯救了他的生命安全。”
李国辉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
在李国辉教授看来,培养专业的麻醉临床药师,对于麻醉与药学的融合及医疗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李国辉教授介绍,麻醉科用药既包括麻精药品,又包括手术麻醉用药。其中,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镇痛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等,均为高警示药品,各医院的麻醉科是使用该类药品的主要科室,相关药品的管理及合理使用是重中之重。
但她坦言,目前在大多数医院,药师还没有参与到麻醉科手术室具体药品使用的管理中来,一方面缘于药师数量有限,另一方面,药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临床药师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郑晖教授表示,着眼于手术风险、预防用药、术前用药调整、用药医嘱审核等方面,麻醉术前评估有药师参与是最理想的状态。
药品是麻醉医生手中的必备“武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新药不断出现,国家集采、国谈药品政策的快速推进也给麻醉医师提出更多合理用药的挑战。“药学服务可以更多地融入麻醉的术前评估。医药知识结构的互补,及相互协作,一定能促进合理用药更上新台阶。”李国辉教授列举道,“比如在术前患者有哪些基础疾病,日常服用的降压降糖或抗凝药等在术前术后要不要调整,对患者身体状况是否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用药评估。”
两位教授均表示,希望在院内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来探寻专科药师在围术期的加入对于患者用药安全与康复、医疗质量的提升。
“只有更多的交流才能知道彼此需求,求取共同进步。”郑晖教授如是说道。
麻醉与药学等多学科的高效协作,必然导向患者的快速康复并加速医院的床位周转率,这无疑是新时代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郑晖教授举例道,“例如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就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较好的成效验证。此外,类似减少应激反应的多模式镇痛、液体治疗、急慢性疼痛治疗等等,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中青年麻醉医师的认同与应用。”
围手术期监测技术的日益发达也促进了加速康复的工作,包括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等更精细的监测,构筑起一张牢固的监测网络。
与此同时,麻醉用药理念的更新,麻醉新药不断的研发成功并进入临床,让麻醉更加安全舒适,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加速康复其实已逐渐成为业界的共同理念。郑晖教授表示,“我们在临床各个环节上的创新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加速康复。ERAS理念驱动着大家携手努力、共同前进。”
李国辉教授介绍,该院15名临床药师承担着全院每年近千例的药师会诊工作,药师融入临床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她表示,“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的药物治疗,如在术前有一个MDT的讨论,包含外科、麻醉、药学等多个科室一起加入,患者安全以及加速康复就有了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