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研究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基于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将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个方面,从能力高低、任务难度、努力程度和行为偏好四个维度分析网络学习的效果。研究认为要提高学生网络学习效果要从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加强校园网络设施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归因理论;网络学习;学习效果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张照片,认为它是好照片的会赞叹“你用的什么牌子的相机?效果这样好!”,而认为它是一张差照片的则会说“这人的拍照水平怎么这么差?”。摄影者会因为他人具有明显倾向性赞赏相机的评价而感到不平“明明是摄影水平好,换个人拥有同款相机根本不能拍出这么好的照片”;摄影者同样也会为别人的批评而感到忿忿“明明是没有好的摄影设备的缘故,只要有了更好的相机,我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那么究竟是相机的问题还是人的拍照水平的问题?归咎于相机的问题,人们会去追求更好参数的相机,归责于己则会在锻炼摄像技术上下功夫。
由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可见,面对同一种结果,人们的归因存在倾向性,通常是潜意识的,但这种归因倾向会强烈影响后续行为。因而从归因理论入手来影响倾向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可行的。本文主要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研究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學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 、归因理论综述及理解
上述“拍照事件”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所谓的内在与外在归因,除此之外还有对他人的归因和对自我的归因之间不易察觉的、潜藏的矛盾和归因偏差。究其原因,应该归结到归因的几个原则上去,将其一一对应会发现其合理性,这里将此现象与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进行对照分析。
一是高度的实体特异性会导致外在或实体的归因。评价者出于与拍照者关系的远近会做出不同的归因。仅从逻辑角度考虑,实际上很难推断到底是何种因素能导致一张好照片。即便美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考虑到美应用于评价时,关系的远近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考量都使其带上相当大的主观性。如果一个人用不同参数的相机都能拍出好照片,评价者将相片的优质归因于相机,很可能出于歆羡或嫉妒的心理;而即便如果一个人只用这个牌子的相机可以拍出好照片,考虑到不同的归因可能招致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草率地做出上例中的归因可能是有害无利的。
二是高度不一致反应导致内在归因。如果某个人和群体中的大部分人使用同一台相机拍出的照片的水平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将原因归结于这个人需要再练习一下摄影技术,这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但考虑到此种归因对后续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是否要如此归因还需多加斟酌。
三是考虑对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的评估。假如这个人的呈现出来的拍照水平是稳定的,那我们就不应该归因于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这个人今天拍出了一张好照片是因为用了一台最贵配置最好的相机。为了做出正确的归因,我们需要对这个拍照者一贯的行为进行统筹分析,观察其水平呈现的曲线是否较为平缓一致,如果一贯性程度低的话,对这位拍照者的水平做出的评价显然可靠性是比较低的。
当然,三种归因理论都有各自成立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满足或者遇到游离于这些普适条件之外的其他情况时,理论就有可能失效。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归因偏差。
二、 归因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
对于上述归因理论及归因偏差的知识,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如今流行的以慕课和各种“云课堂”为代表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如何利用归因理论,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缓解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知识焦虑”。
(一) 自我归因对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
网络学习的效果部分由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网络课程属于自学者自主通过网络媒体介质获取知识的过程,无论学习网络课程的原因是时间、地域的限制,还是对处于学习社群环境中的不自在,或是单纯地作为平常正常听课学习的辅助,学习网络课程都是一种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相对独立的行为。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牵涉到对自我学习效果的归因,包括努力程度、前期能力、任务难度、外部环境这些内部或者外部的归因。
上述归因理论对网络远程学习的指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各因素和自我归因的相关关系
对于上述归因的四种因素,学习网络课程的效果与学生的线上学习努力程度、外部环境、前期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而学生的努力程度又将受到自我归因的强烈影响。如果学生将自己网络学习的效果更多地归因于自身,比如自己有没有及时跟上课程发布的进度,及时下载课程所需文件,自己是否像线下学习一样认真地做笔记,自己能否在慕课学习的时候屏蔽各种电子社交平台的干扰,自己完成线上的作业是否认真用心等等,而非将学习效果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老师的讲课水平,不能及时线下提问,更少地在课堂上和朋辈交流等等,学生的积极性很可能会被更大调度,会更可能获得与线下学习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达到网络课程学习的初衷。
2.注意归因偏差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明确地指出一两条充分解释网络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比如注意力分散、学习网络课程时不能抵抗社交媒体和游戏的诱惑等,很可能会忽略或很少考虑其他的可能性,比如网络质量不佳、现场收音不够完备等问题。况且,当以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存在李·罗斯所言的基本归因错误[1],即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倾向于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性格与态度所造成的影响。即便教师的初始目的是激励学生端正态度,但否定性的暗示未必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内驱力,甚至可能因客观条件的忽略产生更加“佛系”的心态,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根据对结果从三个维度解释的理论,归因包括内部、外部;稳定性、非稳定性;可控、不可控的归因因素。其他几个方面(能力、任务难度、外部环境)对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或许不如努力程度这么明显,显示出的正相关也没有这么强烈,但对这几个因素的归因同样会对之后的网络课程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如果我们归因出稳定的外部督促环境和同伴之间的鼓励效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驱动力,或者任务难度在某个波动区间内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兴趣和挑战欲,或者学生的能力与他们的补习意愿呈负相关关系等等,这些归因得到的结论,尽管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但依旧可以应用到后续的网络课程学习指导中去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具体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统计分析。
(二)自我归因倾向降低“知识焦虑”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焦虑”是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现象,人们因为自己掌握的知识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而感到焦虑,一方面,这种焦虑会促使发人们通过一些特定的途径寻求知识,比如慕课课程和其他网络途径。另一方面,人们因为感到自己的知识获取不足够而感到焦虑,又为线上线下学习的效果差异而担忧,同时知识付费APP的涌现给人一种压力“所有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种种因素汇集起来最终形成了一种深深的“知识焦虑”。
根据归因理论,归因会直接影响对未来成功可能性的预期,并能通过学习者对成功或失败的情绪反应间接影响感知价值。当将对于知识储备不充分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时,焦虑的情绪只会愈加严重。而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获取知识可能性的预期,陷入焦虑情绪中对于学习效果并没有增益。因此,在归因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应尽量避免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对于情绪价值尽量向内求而非向外求,保持自我内心的安定,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利用归因原理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
(一)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越强对网络学习效果越有促进作用
在网络学习的时候,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必需任务之外,还能迅速找到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技术手段很快很好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多数人从小就接触电脑,能相对熟练地操作电脑,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能力的大小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所以在课程开设的时候要开设一些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選修课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并用这些技术为其他的网络学习服务,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学校可增加开设知识检索和数据挖掘类课程,帮助大学生们正确迅速学习如何寻找需要的知识。针对领取生活补助的部分学生,学校应开放机房、设置网络费支持等,协助学生完成网络课程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当地移动、电信、联通等公司协调合作,增加对顺畅网络条件的支持力度。
(二) 学生努力程度越高网络学习效果越好
如果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学习,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学习的时候积极性、主动性很高,学习也很努力,那么网络学习的效果就会比较好。如果学生沉迷网络只是为了游戏、聊天、购物或者娱乐消遣,那即便表面上看上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常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信任,相信其经常进行网络学习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料进一步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而对于平时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加引导,向其推荐自制专注类手机软件,培养其使用更合理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和专注度,以期获得更好的网络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努力程度和自制程度越高,网络学习效果就越好。所以要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自觉自律进行网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博闻强记的新时代人才。
(三) 网络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学习偏好也和网络学习效果正相关
学生如果主观上喜欢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学习交流,或者时常利用网络自主搜索和学习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网络学习的主观意愿比较强烈,网络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好。或者和线下教学相较,学生本身因网络学习省去通勤的繁琐、避免抢位的麻烦而更喜欢网络学习,这种正向的倾向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网络学习的意愿,从而提升网络学习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精心准备网络课程学习资料,保证其与线下上课的资料在质量上没有下降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兴趣,通过更加精彩的课程内容、灵活多变的网络授课形式、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自带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长、各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准确率,对网络学习平台显示的学情预警的学生及时予以个性化指导,不同班级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及时分析学情实际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在网络上的提问,应做到及时解答,可适当补充一些自主探索型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合理将线上线下考核方式相结合,吸引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积极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四) 较好的校园网络设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学校应提供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可以利用多种国内平台以及国外高质量课程资源,既能充实教师自身的授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上网环境。较好的校园网络设施能够提升学生网络学习的热情,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学校应积极与平台公司联系沟通,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平台稳定性的问题,为学生的网络学习保驾护航。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是学生网络学习实施的重心,应由学校统一规划,制定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和方案,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方式开发教学资源,建成一批符合职教特色、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的有效的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
(五) 利用归因理论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线下学习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情、听课反应等教师修改课程进度、讲课深度和难度,网络学习则需要更完善的反馈机制。同时,根据我们上面的理论,正向的归因有助于后续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将网络学习效果的暂时欠佳归因于那些可改正的因素,而非人力不可扭转的因素将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有更好的效果。
(六) 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与趣味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青年大学习”活动,在前面数月的“青年大学习”活动的经验中可见,当领学人是大家较为喜爱的主持人或者学习的内容制作得比较引人入胜时,观看的同学会大大增加,甚至不需要强制性的要求。而根据归因理论,将同学们网络学习团课的热情归因于课程内容丰富,将会激励主办方进一步创作优质内容,吸引更多同学认真学习网络团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陈洁(2000— ),女,汉族,江苏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