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2022-05-24 18:16杨远鸿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效率思维数学

杨远鸿

随着教学改革任务的逐步深入,数学教学的地位逐渐增高。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开展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相较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所接触到的知识难度与复杂程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自身的压力也逐渐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逐渐下滑。教师需要跳出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以创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驱动指导,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自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困难的学科。步入初中之后,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之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这就导致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的本质,甚至会对数学学习产生较高的抵触心理以及恐惧心理。随着新课改教学任务的进一步推进,教师需要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法,跳出传统模式的局限,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动力之火,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

一、创建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学生受到兴趣的驱动,自身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增强,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而这一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利用情境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遵循主体性教学原则,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爱好,合理地创建教学情境在强化学生参与感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也需要适当地整合传统教学手段,利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以及归纳总结并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情景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而稳定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创建生活情景。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很多知识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也会有所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创建相对应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与知识的有效交织下转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正数和负数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运用到正负数?”如在表示海拔时会运用到,在表示环境温度时也会运用到。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用负数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而零下的温度则用负数。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了解正负数之间的区别以及其整体的表现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创建游戏情景。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逐渐过渡到青春期,但是自身的思维以及思想仍旧稍显稚嫩,对于游戏也还具有较高的参与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消除学生的抵触感与学习压力,使之在愉悦的环境中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班级中学生的座位,以班级的两个墙边为X轴和Y轴,以学生的座位为坐标轴上的像素点,鼓励学生根据抽象性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适当地介绍自己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以此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含义。当学生初步验证了自己的位置之后,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萝卜蹲的游戏,被点到名的学生需要快速做出反应,报出自己的坐标位置,而后逐渐接龙,回答错误或者超时回答的学生需要接受惩罚,以此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转化学生数学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采取个性手段,激发学生思维

客观分析来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下,当前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对于很多数学知识也无法达到深入理解的状态,甚至很多师生对于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只认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事实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为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稳步提高。数学思维包含的内容相对较为丰富,如抽象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理论思维等等。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化教学手段,以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辅助,切实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循序渐进地增强其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利用个性化教学手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准则,要基于班级授课的基础,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在满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适当采用个性化教学手段,合理调整教学难度及教学范围。例如,对于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教师需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及教学标准,以此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之能够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并处理数学问题,积累学习经验。

个性化教学中数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基于对维果斯金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分析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接受范围,而后在这一范围内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或者提高教学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实”而不是唾手可得。换言之,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以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基于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下,对其加以适当的应用以及创新,在头脑风暴中促进思维的发展,掌握知识并提高效率。运用个性化教学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增强个性思维及目的性思维,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自身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充分保障。除此之外,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评价的方式加以适当优化,评价时不能只关注学生运算的速度或者学习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学习状态以及进步情况,以综合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在综合性评价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而提高个人的能力,有效增强学习效率。以“鸡兔同笼”这一问题为例,客观分析来看,鸡兔同笼是小学阶段学生就会接触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相对简单,只是以图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步入到初中阶段之后,学生会系统化地接受方程,而这一问题的解题方法也出现了进一步的转化,所以教师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思维,以个性化的指导,促使学生尝试利用方程组解决问题。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继续按照小学阶段的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带领学生过渡到方程中,稳扎稳打,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效率,激活思维。

例题:已知鸡、兔总共有50个头,110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解析: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区分学生所处的层次,按照学生能力,将其划分成A、B两层。其中,对于能力较高的A层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利用方程组解题,列出算式x+y=50;2x+4y=110。其中,x代表小鸡,而y代表小兔子。对于能力较差的B层学生,教师则可以先通过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鸡兔之间的区别,并尝试让学生理解方程中每一个算式代表的含义,而后组织学生尝试计算,消除学生抵触心理,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及效率。

三、示范模仿教学,解决学生困惑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后期出现的问题会延伸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甚至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数学语言的本质与内涵,虽然能够正确地解答问题,但并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也无法自主地推导,所以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以示范模仿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沟通,深化学生对于数学与现实的认识,使之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示范模仿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特点,不会使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过高的压力,还能够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促使学生稳定发展。在示范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全面准备工作,要善于推敲,善于把控,掌握叙述类数学语言的关键内容,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为例,在判定过程中明确表示,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在这条定理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两角所对边相等,而后可以进一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将这些关键词转化为等角对等边,以此深化学生的理解,避免不必要的推导以及分析。除此之外,在示范模仿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原型、模型与符号之间的前移变化,让学生能够在模型的辅助下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以立方体为例,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出示一些道具,并要求学生走上讲台,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物体,并尝试画出三视图,以直观的示范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解决学生的困惑,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直观塑造模型,深化学生理解

数形结合是现阶段教育工作中数学教师惯用的一种工具,借助数形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具体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客观分析来看,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同样也是最基础的两大概念。两者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相互对立,但又相互统一。为有效发挥数形结合的教学价值,加强教学效率,教师可巧妙地将其与教学活动相互整合。

在实数与数轴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数轴是一种很典型的数形結合,展现在数轴上的点能够与实数一一对应,所以在讲解与数轴相关的知识时,教师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口头描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而是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一段数轴,并介绍数轴上的各种元素,以直观的形象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题: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3千米,现在A同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停留了20分钟,而后又返回原地。B同学从乙地出发,前往甲地,在甲地停留了30分钟后回到原地。如若二人同时出发,5个小时后在返回路上相遇,已知B同学的速度要比A同学的速度慢3千米每小时,尝试求解A、B两名同学的行驶速度。

除此之外,在函数知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降低教学难度,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五、问题互动引导,完善核心素养

问题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问题,学生可以层层深入,在与教师有效互动的状态下理解知识、把握内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利用问题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与学生做好有效的互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在对学生加以合理点拨的状态下,促使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提高学习效果。以“函数单调性”这一知识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图1,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在图中能够看到哪些信息,能否知道每一个温度所达到的时刻,是否还能举出相类似的例子。在层层递进的状态下,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函数图像的特点,并逐渐过渡到函数的单调性,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是否能够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在技巧性与系统性问题的辅助下,逐步巩固学生所得,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逻辑关系体系,在问题互动引导中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结论

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工作中,教师若想有效增强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是必须要着重开展的一项任务。一方面,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原则,增强教学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情境教学、个性教学、模仿教学、模型教学以及问题教学,全方位地展现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师生有效交融的状态下增强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效率思维数学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跟踪导练(一)2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