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美育诉求及实施路径

2022-05-24 17:00崔宗旭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美育

崔宗旭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美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当年新学期伊始,书法教育开始正式进入中小学。对中小学来说,书法教育虽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让书法教育真正产生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其一,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二,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其三,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如果能够完成这三个目标,那中小学书法教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当我们细心去体察这三个目标时就会发现,第一个是最容易操作和实现的。因为实现第一个目标不论是对于师资力量、教学方式,还是课程设计等都不需要太高的要求。然而,中小学书法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个目标上,特别是在当前号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含硬笔和毛笔,本文中的书法教育专指毛笔书法教育。艺术教育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结晶,本身是可以感染人、打动人、升华人的。当艺术教育从贵族精英教育走上大众化教育之路以后,就应该承担起美育的社会责任,从狭隘的培养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目标中跳脱出来,把眼光投向更开阔的地方。而书法教育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一方面,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代表,其中包含着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精神,它与国画、古典文学、传统哲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美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学校和家庭层面,书法教育都是值得推崇的。所以,中小学书法教育应该成为开展美育的主阵地和着力点。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美育诉求

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侧重美育的诉求,并不是忽视技法训练的矫枉过正,而是根据当前书法教育现状以及时代背景提出来的。

(一)书法艺术的本体需要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和绘画、音乐、舞蹈一样,不能完全靠所谓的技法、技巧或者技艺就能有所成就的。从艺术教育或者艺术学习的规律来讲,“审美训练”要先于“技法练习”。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心中没有一个好的标准,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和谐的、什么是不和谐的,那么下笔时,再多的技法训练也是没用的。古代很多书法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欧阳询揣摩古碑》中写道:“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黄庭坚《论书》中写道:“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書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欧阳询观碑三日,黄庭坚观古人书入神,其实都是在通过书法经典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然后再去训练技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或者再退一步来讲,学习书法并不一定要成为书法从业者,即使我们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喜爱书法也可以通过欣赏书法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丰富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特别是对于中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来讲,不能让学生对于书法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层面,而要让学生去认识书法、了解书法。书法艺术中的形式美、情感美、文化美,都是我们在进行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感知的重要方面。

(二)中小学生教育阶段的美育需求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要这么重视美育呢?因为美育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而且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商和情商,使之能够实现德智美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完整的人”。蔡元培在论述美育的本质时曾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所以,对于教育来讲,学习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接受教育时还要接受“人的教育”,而美育就是在塑造人、培育人。正如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的那样:“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这一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小学生处于性格、情感、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塑造可能会影响其整个人生的发展,如果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甚至会影响这个社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

对于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来说,书法本身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其背后承载着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通过书法美育可以让中小学生认识到汉字之美,了解到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内涵,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提高他们辨识美、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能力和水平,为树立健康全面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新媒体环境下书法生态中的乱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多种自媒体形式接踵而至,在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生成者或者信息传播者的时代环境下,由于监管技术和监督策略的滞后,书法领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

近些年,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传播并成为热点事件的“射书”“丑书”“盲书”“身体书法”,其实已经对那些使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的中小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对于书法艺术近乎“颠倒黑白”的演绎,可能会误导中小学生对于书法美、对于“什么是美”的看法和理解。此外,还有一些并非书法专业人士的书法爱好者依靠自己总结的“经验”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授自己的错误经验和认识,这也是对中小学生书法认知的一种误导。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更不应该在审美教育中缺位,因为只有正面地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有效且正确的审美教育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升他们辨别美丑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让他们自觉抵制并远离这种“怪丑恶”的所谓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四)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美育弱化现象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正是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美育弱化的现实下出台的。对于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而言,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本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大学专业院校以及社会艺术教育机构是不同的。高校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完全是职业导向或者具有功利导向;而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则是一种艺术启蒙、艺术认知和审美熏陶。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识字、写字为第一要务,上课就是写字,课后就是布置写字任务。这种书法教育模式完全与我们设置书法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因为书法艺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不仅仅是写出字的笔画和结构,还要把书法作品作为一种艺术美、书法书写的美、书法中凝聚的情感美、书法家的人格美、书法作品背后承载的文化美等等,不了解这些美,不体会这些美,不感受这些美,那书法教育真的为成了为写字而写字了。

(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号召和着力点,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么,继承和弘扬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了解我们的经典和传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此外,这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而书法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呢?从中小学书法教育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书法美育这个窗口,学生可以由浅至深地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更多面,由书法联系到国画篆刻等传统艺术形式,再深入到书法等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学内容、美学内涵、哲学思想等。通过长期的美育熏陶,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美育实施路径

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美育诉求,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如何更好地在實际教学活动中解决这一诉求呢?美育与一般的知识学习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美育教育不能仅仅是知识、观点和看法的灌输。当然,审美的前提是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是知识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我们还要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感受力调动起来,用眼去欣赏、用心去感受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艺术美和文化美。因此,书法教育除了要在学校“第一课堂”进行教育外,还应努力开辟一种沉浸式的“第二课堂”。

(一)第一课堂

所谓第一课堂,就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室接受课程的第一现场,也就是传统的课堂授课。对于书法教育而言,或者说对于所有的艺术类教育而言,审美应该放到第一位。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论是欣赏艺术,还是进行艺术创作,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心里要有一个审美的标准。其实这也是艺术要与人发生联系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艺术美,不知道何为好坏,那他就无法真正和艺术产生联系,也无法真正理解艺术,体会到艺术美。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来讲也是一样,我们课程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要让学生能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美。

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汉字之美。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汉字本身的起源、发展以及形态特征和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东西对于学生认识书法之美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书法文本内容的分析也应该成为书法课程的重要内容。历史上那些被封为经典书法的作品,其文本内容同样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而且文本和书法是相映生辉的。此外,书法与情感的关系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方面,没有一种艺术不是表达情感的,书法作品也不例外。正是书法家把自己的情感寓于书写过程之中,我们才能看到毛笔在宣纸上能够有着千万般变化。当然,对于书法艺术文化内涵的关照必不可少,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终极价值,因为书法绝不仅仅是写字,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书法的书写之美。书法教师要多向学生展示书法作品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优美的书法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让学生体会书法写作过程中的动态美。当然,为了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入、更全面,学校可以依托当地的省市级书法协会,定期邀请一些不同书体的书法家进入课堂向学生进行书法展示。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书体、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的书写过程之美。

此外,授课方式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美育不同于知识学习,更多地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去参与到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中去。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填鸭式的灌输,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并设计一些活动,比如将学生分组后对三幅书法经典作品进行打分评比,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评分并陈述理由。用类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欣赏、思考书法作品的美,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认知的目的。

当然,侧重审美教育,并不是排斥写字或者技法练习。相反,提笔写字、练习技法是书法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注重审美教育则是书法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应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书法时就要打牢。

(二)第二课堂

我们这里所说的第二课堂泛指学校教室之外的课堂,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来说,主要指书法展览馆和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优势就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沉浸式学习的空间和环境。沉浸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在活动中完全投入进去,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信息和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状态。沉浸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中,更深刻地感受学习对象的特征和特性。而对于书法教育来讲,这种针对性的环境就是被书法作品所环绕和包围。艺术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看到艺术作品。我们在教室的课堂上更多的是通过书籍或者电脑上的图片来了解书法艺术作品,但是书法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印刷品和电子图片无法完整地呈现其自身的细节美。要想更加真切地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就要看到真正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作品呈现的环境。对书法作品来讲,有古代的书法作品,也有当代的书法作品。二者各有各的特点,欣赏古代书法作品去博物馆,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去书法展。

博物馆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场所。蔡元培百年之前就将博物馆看作是美育的理想场所,还特别强调了博物馆中美术品的价值和作用。我们知道博物馆最大的特征就是用实物展示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博物馆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展”,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陈列在博物馆中的物品。随着人们对于博物馆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实现了从“展”到“教”的转变,一方面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一方面不断优化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同时还在如何更好地实现“展教结合”的方向上不断探索。在博物馆里,你不仅能看到艺术品,还能看到不同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化身。正是这些文物给博物馆的观赏者一种历史时间和空间的感受错觉,进而使人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去感受那些艺术品,了解这些艺术品发展变化背后的文化逻辑。所以,博物馆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理想场所。因此,在欣赏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细心体会图片和作品实物的差异,用心观察每一幅书法艺术品从墨、纸到装裱等细节,进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那些书法作品经历几百上千年之后还能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书法展览现场与博物馆是完全不同的一片天地。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博物馆和当代书法展览馆的区别。一方面,博物馆的陈列是永久性的,一般一个地区的博物馆中的物品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是书法展览馆里面的展品是不定期变化的。另一方面,当代书法展览不仅仅是书法作品的展示,更是一种书法作品和展览装饰环境的美学呼应。这一点是古代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所无法享受的“待遇”。因为随着书法展览活动的不断深入和专业化,书法专业人士和相关策展人越来越重视书法展览的环境设计。二十世纪以来,“展厅时代”的书法创作与书法审美,其参照系已悄然从传统书法以字法、笔法、章法等全方位的“复古”为标准,转换成了一种由传统的古法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学相结合的全新的复合评价体系。这种更多现代性的策划、装饰设计与具有古典美的书法艺术相遇之后,会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盛宴。而这对于中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来说,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场所。所以,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书法展览的时候,不要让学生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书法作品上,还要让学生尝试着去体会身在这个完整的艺术空间中的独特感受,以及古代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空间中的美学体验。如果说在博物馆中能够体会到书法作品的古典艺术美的话,那么在书法展览中能更多地感受到书法艺术古典美与当代艺术空间的现代美之间的碰撞。这种复合的审美感受是学生在“第一课堂”里面无法体会到的。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實现美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其美育的诉求不断显现,过去注重识字写字的书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一方面,教师要去改变原有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课堂现状,把教学内容引入侧重书法审美的层面上来,还要转换一下当前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拓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和书法展览现场去欣赏真正的书法作品,去感受书法作品的古典美及其在当代展览空间中的独特魅力。当然,美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书法艺术本身也是博大精深的,所以通过书法教育达到美育目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唯有不断提高教学认识、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场景,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书法作品选登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美育教师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