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
一、数学章节复习课现状
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目前章节复习课存在以下问题尚得不到很好解决:学生的复习意识较弱,没有科学的复习方法;复习课容量较大且较枯燥,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学习积极性不高,课上学生和老师的思维互动较小,学生主动思维量不够;学生不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能力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不够,迁移能力低,较难提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能力弱。
而“引悟”式教学重视教师“引”和学生“悟”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我校“引悟”式教学实践背景下,研究章节复习课的具体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思路。
二、“引悟”式章节复习课案例
(一)引入悟境(以二次函数上点的表示作为第一台阶引入)
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点A、点B,与 轴交于点C,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
(1)设点P的横坐标为 ,则点P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2)过点P作PH⊥ 轴于点H,设点H的横坐标为 ,则点P的坐标可
表示为;
(3)过点P作PQ∥ 轴交直线BC于点Q,设P点的横坐标为 ,则点Q的坐标可表示为;
(4)设点P的横坐标为 ,将抛物线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P点的对应点P的坐标可表示为;
(5)设点P的横坐标为 ,若点Q与点P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则点Q的坐标可表示为;
(6)如图,若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P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PH⊥ 轴于点H,交线段BC于点Q
①当点Q为线段BC的中点时,则点Q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
②当点Q为线段PH的中点时,则点Q的坐标为;
③当点Q为线段PH的三等分点时,则点Q的坐标为;
(二)引领悟识(通过点来表示线段,作为第二台阶引进)
例2:(1)如图,若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PM⊥BC,交BC于点M,过点M作 轴的平行线EF,交 轴于点F,PE⊥EF,设点P的横坐标为 ,点M的横坐标为 ,则PE的长为,BF的长为,ME的长为,MF的长为.(可用含 、 的式子表示)
(2)如图,已知抛物线 ,若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Q∥ 轴交直线BC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 ,则PQ的长可以用含 的式子表示为;线段PQ的最大值为,此时P点的坐标为.
(三)引导悟技(通过线段来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作为第三台阶)
例3:如图,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点A、点B,与 轴交于点C,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过点P作PH⊥ 轴于点H,交BC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 。ΔPCB面积可以表示为,当ΔPCB面积等于ΔABC面积一半时,P点的坐标为,ΔPCB面积的最大值为.
(四)引申悟道(利用真题对刚刚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练习,作为第四台阶)
1.如图,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点A、点B,与 轴交于点C,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过点P作PH⊥ 轴于点H,交BC于点Q,若过点P作P作PM⊥BC,交BC于点M,求PM的最大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与x轴的交于 , 两点,与y轴交于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如图①,点D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AD,BC交于E,连接BD,记ΔBDE的面积为 ,ΔABE的面积为 ,求 的最大值;
三、教学设计反思
上复习课时需要对所学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从不同角度的分类, 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如果说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则是“点睛”。在进行专题题型复习时,传统的办法,往往是以教师直接评讲,然后学生练习题目这样进行。这种填鸭式的复习其实不利于学生掌握题目中知识点的衔接,也让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其解题方法。但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将解题的思路拆分成一层一层的小题,层层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二次函数中的综合性问题实质就是利用设点坐标,再表示線段长,通过几何方法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式子得到最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