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勇,芦 慧,金安江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生教育需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3]。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与管理以及学生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4]。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拥有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等优点,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与方向性工作,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5]。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的逐渐延伸,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力量,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还与人民群众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研究生党建工作还不能完全契合研究生群体特点,如何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合多年高校基层工作经验,以X学院为例,从优化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与本科生群体相比,研究生这一更高教育层次群体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客观、全面、深刻地剖析这一群体,认识和掌握其特征,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复杂性。研究生整体表现出“高”“大”“快”“多”的突出特点,即学历“高”,理想远“大”,接受事物“快”,接触信息“多”[6]。同时受全球化和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生接触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知识较多,加之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因此看待问题善于从多视角、多层面分析,个体的差异造成动机多样。当面临选择时,他们往往采取多重标准来衡量导致价值观念的复杂性。
2. 学习、科研、生活的分散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分散、独立,形式多样[7],比如有很多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需要外出从事试验研究和交流学习,个体的活动规律差异较大。此外,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少则两年,多则八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观念和意识。
3. 生源、年龄、阅历的多样性。生源上,有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之别;培养类别上,有非定向、自筹经费、委托培养、定向之分;身份上,有本科学历和同等学力人员之异。年龄差距较大,生活阅历多样化,呈现出“老”“中”“青”等不同的面孔[8]。
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和实施未能充分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工作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存在以下“四重四轻”现象:
1. 重业务能力培养,轻政治素养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更多强调专业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党建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的提高,造成研究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政治信仰迷茫、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的理想信念淡薄等[5]。
2. 重本科生党建,轻研究生党建。缺乏适合研究生群体特点的党校,研究生党课学习虽然与本科生党课分开了,但是仍然是“大一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亟待加强研究生党员的再教育和再培养工作。
3. 重活动开展,轻组织建设。多年来,高校研究生党建在实践上已形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研究生生源复杂、成分多样、学习生活分散等新情况的出现,使得原来党支部建在班上的模式出现了一定的弊端[9]。主要问题是研究生党支部人数急剧增加,党支部内党员之间交流甚少,党支部活动相对单调,缺乏吸引力。
4. 重依靠专职队伍、轻发挥导师作用。副书记、辅导员等专职政工队伍是抓好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由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养是紧密结合的,日常工作中更要注重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往往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认同感不强,更多注重抓专业、做课题、发表论文,很少参与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10]。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对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努力减少上述“四重四轻”现象的发生,逐渐建立与健全适应研究生群体特征的党建工作机制。
针对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X学院从研究生党建管理体制、党支部设置模式、党支部活动载体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与完善。
1. 优化研究生党建管理体制,构建“三全育人”的“3+3”党建工作体系
构建符合研究生群体特点的党建协同管理体制,是抓好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1]。近年来,X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全院实行“3+3”研究生党建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学院党委、研究生党建办公室、研究生党支部三级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导师三级责任的党建工作体系,把思想价值引领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所有环节,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在“3+3”党建工作体系中,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按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研究生党建办公室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研究生辅导员牵头,负责全院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参与研究生党支部日常管理事务,将研究生学习表现与思想波动情况及时向研究生党支部反映,与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党委副书记一起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
图1 “3+3”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系示意图
2. 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建立横纵结合的党支部网络
本着方便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结合研究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是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关键。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X学院进行调整优化,将研究生党支部建立在横向专业班级的单一模式,改为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按照学科专业设置横向党支部,硕士研究生二、三年级和博士研究生按照学科专业相近、导师课题组或者实验室设置纵向党支部,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纵结合的党支部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党支部班子成员的稳定连续与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教育培养,而且有利于导师团队作用的发挥。
依托党支部网络,创新性开展了日常党建工作。比如打破原来单一的横向专业党支部的限制,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势,搭建党员之家共享平台,开展线上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课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在共享平台上,某党支部组织开展的教学、培训等活动,根据需要向其他支部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开放,实现共享共建共学的最佳效果。不但克服了线下交流存在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难题,而且能够借助共享平台加强交流学习、互促共进。
图2 横纵结合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示意图
3. 优化研究生党支部活动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党建教育平台
创新和优化党支部活动载体,是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X学院在开展研究生党支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党建教育平台: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平台,突出思想建设的主导地位。在学院党委下成立研究生分党校,开展党支部书记、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三大群体培训;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作用。
(2)创建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平台,助推创新能力提升。打造出了以“前沿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年会”和“党支部师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平台。创办“前沿学术论坛”,邀请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以上层次的科学家做学术报告,平均每月举办一次,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举办“研究生学术年会”,旨在通过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名家讲座、优秀研究生论坛等活动,创建尊师重道和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其学术水平。开展“党支部师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平均每月组织一次,倡导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关注和兴趣话题,以教授特有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帮助青年学生启迪心智、澄清观念、广博知识,在轻松愉悦处收获师者的快乐和实现育人,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打造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育人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研究生党建的有效延伸,而且是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必修环节,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课程教学、科研合作、实习实践等方式联合培养研究生。
1.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
通过建立“3+3”党建工作体系、横纵结合的党支部网络,X学院党委组织邀请“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做报告交流党建工作经验与做法,在日常党建工作中不断强化“三全育人”理念,努力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成效奠定基础。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防控的关键时刻,X学院研究生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人民的呼唤,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地就近投入学校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研究生党支部召开“云上+”支部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中讲述抗击疫情的体会与见闻,邀请教工党支部书记讲授疫情防控中的优秀党员事迹与先进人物案例,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研究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脑海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2. 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横纵结合的党支部网络建立后,高低不同年级、硕博士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与支部组织生活,党支部日常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更加富有典型性和创新性,建言献策的来源更加广泛,形成日趋完善的组织生活监督制度。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提前参与组织生活的机会,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与政策,有助于提升党员理论知识素养,提高党员培养教育质量。
横纵结合的党支部网络兼顾了纵向党支部利于支部文化传承与积累的特征和横向支部便于同年级沟通的优势。X学院党委依托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载体,根据学科专业纵向联结,多次组织党员教师为同专业不同支部党员讲授专题党课,党员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研究生党员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依照同年级横向联结,充分发挥高年级研究生与优秀校友党员的榜样作用,为各年级研究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研究生科学制定个人成长规划。
3. 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纵结合的党支部网络,利用三位一体的党建教育平台,开展党课培训、学术论坛、实践公益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普通同学的广泛参与,不仅激发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研究生基层组织的活力与战斗力,而且进一步密切了研究生党群之间的联系。
通过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解决研究生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关注特殊困难研究生,帮助其解决困难或者向党支部反映问题,使全体研究生在党组织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彰显了“三全育人”理念。X学院曾有研究生同学说:“我只是将自己遇到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困惑简单地写了下来,没想到党支部书记这么认真对待,并向辅导员进行了反映,学院针对我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我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3]。研究生党建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好系统设计,建立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和研究生党支部三级有效衔接,研究生管理部门、党校、团委、社团和研究生导师等多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研究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14],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格局。
为协同推进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可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研究生党建工作组,或者直接设立研究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纪委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党委组织部、研究生工作部主要负责人担任。党委组织部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牵头负责单位,主要负责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规划的制定,业务指导、综合协调与督办检查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根据部门职责和研究生党建工作任务要求,负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规划、工作计划任务的分解、党建工作的考核等;二级学院党委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关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决议,具体负责研究生党建工作和任务的实施,研究生党支部具体落实。二级学院党委一般配备了分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对于研究生人数较多的学院,可单独配备分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德才素质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专职干部或者专任教师担任;若研究生群体中党员比例较高,可在二级学院党委下成立研究生党总支,由分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兼任研究生党总支书记。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5]。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团结引领广大研究生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
规范合理的研究生党支部结构,有助于促进研究生党建育人功能的发挥。因学科、专业、年级等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既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也要视具体情况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党员管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基于专业课程学习相对集中等因素考虑,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按照同年级同专业设置横向党支部,有利于集中党建资源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生活,促进这些新鲜学术力量尽快成长。硕士研究生二、三年级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是跟随导师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因此,在硕士研究生高年级和博士研究生中按照学科专业相近、导师课题组或者实验室设置纵向党支部,有利于依托课题组和研究团队的内在联系,提升党群之间的凝聚力,同时,每年迎新季和毕业季党员组织关系的调入调出,使党支部处于一种流动平衡状态,不断补充党员新鲜血液,有利于党支部的稳定发展与优良作风的传承发扬[16]。此外,因科研项目攻关的需要,临时抽调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在项目一线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此时可探索设置临时党支部,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党员教育的全覆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3]。研究生党建工作要结合研究生的最现实需求与期待及时提供精准服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研究生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研究生最关心的现实期待是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规划未来就业,因此,研究生党建工作要抓住迎新季与毕业季两个关键窗口期,在迎新季及时辅导新生做好学业研究与职业生涯规划,在毕业季及时提供就业支持与指导。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导学作用,在课程教学和科研指导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筑牢集体意识、凝聚集体力量,带动研究生党支部蓬勃向上发展。鼓励和发挥博士研究生的带动作用,定期开展专业学习、科研分享、就业创业、社会热点等与研究生密切相关的党支部活动,将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创建党建育人品牌[16]。
此外,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也应坚持大数据思维,适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努力推进党建工作走向智慧化[17]。研究生群体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同时学习场所分散,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研究生党支部线上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导师导学、科研诚信教育、就业创业辅导等活动接入互联网平台,研究生党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交流与讨论,极大提升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有效深化了组织育人与学术科研的有机融合。
总之,研究生党建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永恒的重要课题。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是以探索研究生教育内在规律为基础的一项工作,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非一日之功即可完成,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应有不同的优化措施与实践途径,需要从实践出发,不断发展与完善,从而培养出既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