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初探

2022-05-23 09:20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排放量核算园区

赵 丽

(北京益普希环境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在环境管理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管理制 度之一,而规划环评是依据规划方案识别出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预测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具有全局性和宏观的指导性,因此规划环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评价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可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园区特别是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应在规划的基础上,探索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思路、评价程序、评价指标选取、排放强度的估算、减排潜力分析,探讨如何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目前,规划环评尚未全面开展碳排放评价,编者在开展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环评中参考地方发布的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以及相关技术文献,编制了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的相关内容。评价主要从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规模入手,识别主要碳排放行业及企业,调查园区碳排放现状,预测园区规划碳排放强度及排放量,分析园区碳减排潜力,提出规划调整建议与减排路径及措施。本文探索了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的可操作模式,在规划环评中融入碳排放评价,以期达到规划环评指导工业园区按低碳路径发展的目的。

1 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的必要性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履行大 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多次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并于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据此,中央提出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2021年5月31日,《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1〕45号)指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同时指出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环评应增加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潜力分析,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碳排放评价内容纳入环评,有利于限制“两高”行业无序扩张,有必要在全国统一展开。

2021年11月,《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持续强化依法治污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法推进碳减排工作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并将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纳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源与碳排放管理统筹管理,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

2021年12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HJ 131-2021),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要求,增加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碳潜力分析、资源节约与碳减排等相关内容,落实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要求。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导向,促进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导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需要在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工作。

2 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主要内容及流程

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园区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引导园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园区提出切实可行的碳减排路径及行动指导,确保园区按国家及地区要求实现碳减排目标,满足国家及地区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的主要内容为收集园区基础资料,结合国家及地区关于碳排放强度考核、碳市场建设、气候投融资、碳汇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政策措施,开展园区关于碳排放、碳减排方面政策符合性分析;对园区进行现状回顾性评价,摸清园区碳排放现状;对规划的碳排放进行分析;结合政策方向、现状及规划情况,设定园区碳减排目标与指标;预测规划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指标,评价规划碳排放水平以及规划目标的可达性;从规划产业结构、规模、能源利用效率,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及园区规划碳排放的管控对策及措施,推动减污减碳协同共治。规划环评碳排放相关工作可融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相应章节中,也可在规划环评报告中设独立评价专章,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流程

3 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主要内容示例

本文以参与的园区规划修编环评为案例,采用上述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流程及内容进行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内容编制。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园区规划范围分三大块区域,边界核定面积约67.5平方公里。园区为以“两高”行业为主的化工园区,主导产业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和低阶煤综合利用。

3.1 政策符合性分析

在规划分析中,运用资料分析法对规划涉及的国家、区域、行业的碳排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达峰行动方案等进行分析,确保规划的碳排放与国家、区域、行业碳排放目标、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符合。

3.2 碳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

园区主要包括发展历程、规划范围、规划目标、产业定位开发强度等,统计园区已入驻企业项目的运行情况,识别园区企业的主要类型及产业结构。既有工业园区碳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可从企业层面和园区层面分别开展。

3.2.1 企业层面碳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规划的回顾性评价,了解工业园区现有企业运行情况,识别园区主导产业,确定园区涉及的碳排放重点行业。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别及年产值,筛选出重点行业中规 上企业,对碳排放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企业筛选清单见表1。

表1 工业园区重点碳排放企业清单

根据筛选结果,对选中企业进行详细的碳排放现状调查。如企业年度内已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采用其核算成果,如企业未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在本次评价中进行现状调查并核算碳排放量。

现状调查方法为选定评价基准年,收集企业的技术、经济资料,全面分析建设项目二氧化碳产排节点,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源和温室气体种类,根据项目化石燃料、涉碳排放的工业生产原辅料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特性及活动水平数据,计算企业碳排放量,结合项目经济指标、能耗指标,计算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核算方法优先参照对应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无相应行业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时,参照《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进行核算。

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绩效核算结果,与所在区域、行业(产品)进行横向对比,评价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分析碳减排潜力,分析区域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可达性和对区堿碳达峰的影响,提出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2.2 园区层面碳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

工业园区是一个协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单元,同时也是重点碳排放源,其转型和发展对实现国家和地区的低碳战略起到关键作用。选取适宜的方法对园区碳排放量进行核算,是评估园区碳排放现状水平的依据,也是制定有效碳减排路径及措施的基础。园区碳排放现状评价首先应根据园区特点及收集的资料,给出明确核算范围,选取适合的核算方法,计算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等指标,评价园区碳排放现状水平及各行业占比,识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具体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调查内容:可从产值规模、用地规模、能源结构及各种能源消费量(化石能源、电力、热力)等方面对规划已实施情况开展调查,尽量收集近2-3年或者更长时间段资料。调查园区能源结构变化、产业规划变化、产业结构变化。

(2)核算范围:园区碳排放调查的范围一般比较清晰,即园区的行政边界。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操作性,也可根据园区特点确定调查范围,如园区内无生活区,则可只考虑园区内工业企业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及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三个方面碳排放的调查。

(3)核算方法:园区的碳排放核算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的核算方法。根据资料显示[2],在对各低碳园区试点的调研中发现,园区碳排放核算过程中存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不规范的问题,导致碳排放计算结果不准确,不同园区之间可比性较差,并对园区设定低碳发展目标以及后续实施效果评价产生不利影响。从规划环评指导园区低碳发展角度看,园区温室气体核算应遵循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一致性与可比性、准确性与可核查性等原则。可采用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方法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源强。固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可用燃料消耗量乘以相应排放因子进行计算,见式(1)[3]。

式中:E为碳排放总量;EC为各种能源消费总量;EF为不同燃料的碳排放系数;i为燃料种类;j为活动部门;k为技术类型。

(4)核算结果及评价内容:从园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及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三个方面核算园区碳排放量现状,并分析园区碳排放强度及变化趋势。选取单位用地碳排放量下降率、单位工业生产总产值碳排放量下降率,评价碳排放水平及变化趋势。结合园区重点企业调查结果,识别园区碳排放的主要产业类型、主要排放环节,为后续提出碳减排措施提供基础。

3.3 园区碳排放识别与目标指标确定

3.3.1 碳排放识别

结合规划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情况,从能源活动排放、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重点考虑园区内规上企业中五大重点行业企业及其他主要碳排放企业)三个方面分析识别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主要产生环节和主要类别。

3.3.2 目标指标确定

规划目标的制定主要为了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导园区重点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家、地方相关规划,节能降碳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方案。根据园区特点、规划分析及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温室气体清单中行业碳排放水平、管理目标等,选择性地设定相应的碳排放总量目标、碳排放强度目标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等。

3.4 碳排放预测与评价

3.4.1 预测内容

根据园区规划分析,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根据规划规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人口规模,从能源活动排放、工业生产过程、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三个方面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等。

3.4.2 预测方法

如园区规划产业结构及规模比较明确,可根据重点行业发展规模,结合管控要求设置不同情景对重点行业进行碳排放量预测。预测方法可采用类比法,类比园区现有项目碳排放强度或类比同类项目碳排放强度,计算新增规划项目碳排放量。预测情景可设置碳排放基准情景,即园区按照规划情景进行发展,也可设置低碳绿色发展情景,即园区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替代方案或碳捕集利用等情景发展,进行预测碳排放预测。

3.4.3 预测结论及分析

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不同发展情景下,规划实施后的碳排放强度及碳排放目标的可达性。通过预测分析可获知园区通过调整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等,园区的碳排放水平达到的程度。

3.5 碳减排优化调整建议

将碳减排思想贯穿工业园区规划评价过程中,提出碳减排的替代方案或者采取适合措施应对碳减排。若规划实施后对所在区域的节能减排目标造成了较大压力,具体可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布局和组织方式)等方面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3.5.1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通过严控高耗能行业产能,提高产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实施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低碳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和资源协同利用。通过企业间多级串联循环使用、副产品交换、废料循环利用、生产工业链、物质循环产业链、余热多级利用等合作,提升园区企业间的清洁生产潜力,实现废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

3.5.2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减少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体系清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

3.5.3 节能降耗、能耗双控

加强和改进能耗“双控”工作。强化能耗源头管控,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等标准,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必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和低碳标杆引领计划,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管控,在重点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和碳排放对标活动,推动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鼓励用电企业实施节电技术改造,优化用电方式;全面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

3.5.4 调整运输结构,完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大宗物料运输,应尽量采用铁路或管道等绿色运输方式;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天然气和新能源汽车;提高交通运输工具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

3.6 碳排放管控对策和措施

结合园区碳排放特征,从能源结构与管理、入园准入条件等方面提出碳排放管控对策和措施:(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展厂房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2)强化园区准入要求,以绿色低碳指标作为入园的“门槛”。(3)结合碳强度考核、碳市场交易、碳排放履约等提出相应管理措施。(4)严格执行能源管理制度。推广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新技术,开展能源审计、能效诊断,深入发掘节能潜力。(5)因地制宜推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4 结语

目前,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碳排放评价工作尚未全面开展,本文从规划环评污染源头防控作用及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将碳排放评价纳入规划环评的必要性,本文提出了规划环评碳排放主要评价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现状调查了解园区碳排放现状,并通过政策分析、规划分析等设置园区碳排放目标与指标,预测规划碳排放量,分析园区碳减排潜力,从而提出规划调整意见及减排措施等,为园区低碳发展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排放量核算园区
张掖市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与空间分布特征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