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祥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功”,其有效性的强弱,取决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大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还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过程中,存在职业忠诚与职业发展相冲突、专业背景与职业知识难匹配以及日常工作与职业职责弱关联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优化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和强化辅导员职业职责落实等方面,不断拓宽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007-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而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强弱,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同于辅导员亲和力,辅导员亲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自身的性格,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仅与辅导员自身的性格有关,还与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工作实际有关。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要从多维度综合考量。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现实意蕴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仅对于大学生,还对于辅导员自身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居首位的便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养成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不仅体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高,还能反映出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耐心琢磨“亲和力”这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意义非凡的能力。就此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也正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过程中,还有利于辅导员切身体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助力辅导员拨开现实迷雾,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和大学生主体双方。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从辅导员和大学生两者身上下功夫。从辅导员角度而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则“应运而生”。它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对辅导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能有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大学生角度而言,當代大学生具有性格张扬、追求个性、务实利己的“色彩”,他们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得摸清其“套路”,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使他们信服。他们主张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则可以理解为“亲其师,信其道”,这就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强调的是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殊魅力,是一种吸引力,其作用对象是高校大学生。而“亲和力”是一种隐性的、难以量化的能力,只有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到,也只有大学生在接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感受到这份亲和力,他们才会愿意被感染、被教育,才会心悦诚服地配合辅导员的教育教学,从而不断强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与普及,高职院校不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意识到学生精神境界塑造的重要性,只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够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辅导员的谆谆教诲,这也倒逼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辅导员需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等职业能力特征,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正属于“业务精”的范畴。业务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较为重要的能力,没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辅导员将无法胜任这一岗位,专业化、职业化也就更加无从谈起。若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辅导员的“基本功”,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更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最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强弱,不仅能反映出辅导员自身个人魅力的大小,还能折射出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力的大小,这也正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所必需的。能够开展具有深厚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标志。6E002980-5C70-4F72-9F15-0208810E2270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欠缺的归因分析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主力军,其选聘条件相对较高,无论是学历,还是综合素质。在经过岗前培训、职业指导、研修深造等环节后,辅导员理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究其原因,辅导员工作应然图景与实然状态具有较大分歧。
(一)职业忠诚与职业发展相冲突
职业忠诚度是每个企业对员工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岗位也是如此,辅导员也应具有高度的职业忠诚。然而全国高校普遍存在辅导员流动性大、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可以概述为职业忠诚与职业发展相冲突,即职业发展的可预见性,或职业发展的限制性,一直挑战着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加之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也不高,国家职业认证权威部门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高校辅导员”单独列为一种职业,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在一天天被消磨。这就倒逼辅导员一有机会就选择转岗,离开辅导员岗位,甚至一些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迫于现实压力也不得不选择“离开”。这一冲突的产生势必会中断原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直系”的师生关系不能从入学延续到毕业。而新任的辅导员由于与学生相处时间短,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加上自古以来“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辅导员的工作方式,这将直接削弱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二)专业背景与职业知识难匹配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而其中专业知识又包括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具备上述职业知识也未必就能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辅导员招聘工作中,大部分高校是不设专业限制的,甚至有些高校在招聘辅导员工作中以学院为单位设置岗位类别,各学院只招收具有与本学院专业相关的专业背景的人员。换言之,文理工农医,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能够参与辅导员招考,然而这从侧面也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增加了难度。一方面非思政专业的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必备的理论素养,对于将学生实际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缺乏敏锐性,容易陷入就事论事,或生搬硬套、单纯说教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思政专业的辅导员缺乏所在学院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专业术语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日常工作与职业职责弱关联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具有九大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以及理论和实践研究, 其中最重要的职责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辅导员个人精力有限,所以其日常工作无法囊括工作职责所涵盖的全部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普遍的做法是对辅导员进行分工,各人负责相应的模块工作,从而导致辅导员所履行的工作职责产生主次、轻重之分。加之每一模块工作对应一个部门,每个部门又会对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直接影响整个学院学工条线的名次。因此,辅导员的精力逐渐被事务性工作所占据,而作为辅导员核心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无法量化考核,逐渐边缘化,其他易于量化的工作则越来越受到重视,最终形成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现象。在此情况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想而知。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他与大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好伙伴。通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也将成为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内容,所以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应从多层次、多维度开展。
(一)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了详细界定,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高校却寥寥无几,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专业化、职业化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对职业前景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也就无法保证辅导员会“死心塌地”地做下去,有了“异心”,就不会全力投入,更不会精益求精。因此,教育部门需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政策宣传,督促高职院校严格贯彻落实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倾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专业化、职业化内生动力,从“让你干”转变为“我要干”。只有对岗位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干一行爱一行”,才会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
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常态化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应伴随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始终。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理应包括岗前培训和深造研修等过程。从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已设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承担全国辅导员的培训和研修任务;开展辅导员专项培养计划,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專业博士学位;同时还在各个层面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鼓励辅导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学校层面而言,各个学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情况各异,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积极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从辅导员自身层面而言,“00后”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与以往学生相比空前丰富,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习完成工作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胜任辅导员一职。“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辅导员具备精湛的技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推进辅导员职业职责落实
辅导员工作职责众多,在此主要强调的是深入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职责,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一方面党和国家应该加强引导,发挥调节作用,引导高职院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教育部门应合理指定考核方案,引导辅导员工作由“大杂烩”向思想政治教育转移,保障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权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与其他工作职责的占比,制定出台合理、可量化的评估体系,督促辅导员认真落实岗位职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类比为情感银行,付出或存入的情感越多,资本也就越大,收获的亲和力也就越多。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投入大量情感,付出大量心血,通过不断钻研,其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必然会被大学生所感应,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也必定令人刮目相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21-8-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9)[2021-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3]冯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4-9.
编辑 尹 军6E002980-5C70-4F72-9F15-0208810E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