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选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2022-05-23 22:26严雪萍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雷雨

摘要:教师需要注重在“单篇阅读”的研讨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从而走向“整本书阅读”。为了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以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雷雨》一文教学为例,探讨从单篇节选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深度对话;《雷雨》节选;整本书阅读

中职语文教材选入大量经典著作的节选,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节选中的这一篇,走向整本书,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剧作,中职语文教材节选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的片段作为学习内容。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单篇精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也有教师把单篇阅读当作整部作品来解读。这两种做法都顾此失彼,不能全面而深度地解读节选文本的内涵,也不能读透整部作品。基于此,笔者认为阅读要走向深处,需要有效处理节选与原著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链接点,有效地解读文本,进行深度思考。以《雷雨》节选为例,探讨从节选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一、注重捕捉闪回,整体建构

经典著作中都会出现许多闪回的地方,也就是重复。比如重复的场景、人物、画面,或者人物典型的动作、语言等等。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节选”中重复的场景,捕捉闪回的部分,从而体悟作者这样设置的目的,深度解读作品的内涵。

在重复的场景中构建整体故事。《雷雨》是一部戏剧作品,教师可以抓住节选部分人物上台时的“舞台”“道具”,让学生进行前后梳理,找出重复的场景,从而解读出作者创作的意图。比如,笔者抓住《雷雨》节选部分中描写周公馆环境的场景,要求学生结合节选完成以下问题:1.从节选文本中找出有关周公馆描写的语句,鉴赏其主要特点;2.找一找整本作品中有关描写周公馆的语段,勾画出周公馆建筑示意图;3.根据所绘制的建筑示意图,结合《雷雨》整部书的内容,概括出具体地点发生的故事。三个任务紧紧地抓住节选部分周公馆的环境,通过理清周公馆的陈设,从而梳理出戏剧的故事情节。学生发现:戏剧除了序幕、尾声以外,《雷雨》的情节起始于早晨,终于当天的半夜。一个小小的周公馆在持续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却展开多重的矛盾冲突,还牵连出了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学生以周公馆的早晨为起点,随着时间不断推进,从而展开故事的梳理和人物关系的构建:1.血缘关系:周萍和鲁大海;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周冲;鲁大海与四凤;鲁大海与周冲;2.主仆关系:周家与鲁贵、鲁侍萍、四凤;3.夫妻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繁漪;鲁贵与鲁侍萍;4.不正当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周萍与四凤;繁漪与周萍。学生在从不断重复的场景中捕捉相同的场景,由此不断地介入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读懂整個故事的情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节选部分写周公馆死气沉沉、充满压抑的环境中思考这些场景、道具的呈现方式所具有的象征意味。

二、注重前后勾连,局部研读

《雷雨》节选文在中职教材中更具独特性,它是整本书中截取的文质兼美的典型片段,在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更具有整本书的特点。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前后语言的勾连,通过局部研读,从而读透一个人、一部书。

首先,注重前后勾连起来阅读,多角度解读。阅读要走向一定的深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已有的节选文本中感知语言,从而开展整本书阅读。在执教《雷雨》节选时,特级教师程翔抓住戏剧对话的内容,要求学生细读节选部分的三组对话,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围绕第一组对话要求学生对“无锡的梅小姐”作出评价;2.围绕第二组对话思考周家为何要赶走无锡的梅小姐;3.围绕第三组对话,思考多年未见周朴园的鲁侍萍为何见到初恋情人有如此多的话语?这三个任务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前后勾连,从节选走向整本书去探究答案。比如,学生围绕问题1,从周朴园和鲁侍萍对“无锡梅小姐”前后称呼的变化,从而读出个性化的内涵:1.周朴园称梅小姐可以看出他对梅小姐的爱恋,他心中的梅小姐是一个贤惠、守规矩能干的人;鲁侍萍称呼梅小姐为不清不白、不贤惠,这是出于她悔恨自己的那一段经历;2.从两人对梅小姐的不同称呼可以看出在经历三十年后,周朴园口中的梅小姐是一个心中的美好化身;而三十年后鲁侍萍想到当年无视封建等级观念、门第观念的存在竟然作出那么不规矩、不贤惠、不守本分的事情。

其次,注重对比阅读,实现文本的多元价值。比较是鉴别能力的开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其语言鉴赏水平。比如,针对上面第二个问题:周家为何要赶走无锡的梅小姐?学生从节选部分得出的结论是:因为鲁侍萍与周朴园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周家怕带来不好的舆论。因此,周家为了门当户对,要迎娶一位有钱的阔小姐(繁漪)。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代入问题,还原原著情境中解读,从而得出深刻的见解。学生会发现:鲁侍萍被赶出周家的大门是在一个新年将近的时候,而且是投河。教师可以引入:大户人家娶妻纳妾是常有的事情,鲁侍萍不能做正房,完全可以成为妾,为何周家会赶她出门?再想想周公馆为了自己的名望会在一个特殊的日子,赶走自己的仆人?如果赶走会带来怎样的声誉呢?一连串问题的出现,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结合第三组对话中鲁侍萍的语言,细细咀嚼她的画外音,从而全面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鲁侍萍):嫁了个人,生了个女儿,境况很不好,她的命很苦,以后还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她生活很不容易。

生1:鲁侍萍的语言中充满了怨气、愤恨。

生2:“都是下等人”可以看出对周朴园的回击,宁愿做下等人的妻,也不愿做上等人的妾。

生3:由此可见,鲁侍萍性格不是软弱、无能,更不是一个怨妇。她是一个有主见、有自尊的女性。选择在一个特殊的日子投河是她自己蓄意的,这是对像周朴园这种名门望族,以地位身份论高低的社会的回击。

三、注重思辨读写,表达训练

阅读需要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经典文本的节选中,教师要有效运用思辨读写,帮助学生建构言语思维。

注重设计从“节选”走向“整本书”的语言表达训练。教师需要从节选的篇目中寻找到可议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考,从而展开整本书的有序读写。比如,学习《雷雨》节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读写任务:1.在《雷雨》中,常与鲁侍萍“同框”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繁漪。请阅读原著,比较二人的异同点,选择其中一人写一段人物评论;2.在传统的解读中,周朴园往往是虚伪、冷酷的代表,请结合节选部分鉴赏其人物的多面性,为其写一段推荐语;3.有人认为《雷雨》是对道德的崇尚,也有人认为《雷雨》是超越道德层面之上,对人性的救赎。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请说明理由。围绕以上思辨读写任务,学生需要从节选文走向整本书,不断地挖掘人物的多面性,深入理解作品的多层内涵,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要走向深入,需要优化节选文阅读的教学路径,以节选课文为切入点,不断地迁移运用,从而让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

作者简介:严雪萍(1979— ),女,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雷雨
僧院雷雨(四)
僧院雷雨(一)
雷雨
《雷雨》中的“雨声”
齐心协力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
“功率”练习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