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學的基础,语文教师需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题式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结合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案例,对主题式阅读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与现状展开分析,并深入探究提高主题式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措施
作者简介:石蕊(1997—),女,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学生是主题式阅读模式的主体,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探索和研究语文问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还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其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学科素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的目标与主题不清晰
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未能明确阅读目标,阅读主题设置得也不够清晰,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阅读思路,其面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一筹莫展。部分教师虽然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但没有同步转变教学思维,仍选择以相对传统的理念授课,如语文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现,以这种方式使学生加固记忆,缺乏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二)主题内容相关的课外延伸知识较少
语文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中,更在课外,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各种绘声绘色的学生杂志、绘本等书籍热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愿意阅读能拓展知识面、符合其兴趣的文章。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和利用不够科学,将课堂时间全部集中在教材内容讲授上,而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师若仅重视教材中的内容,缺乏对主题内容进行课外延展,不仅不利于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感,导致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义务教育教材中的内容是相对有限的,教师若没有及时拓展教材内容,与学生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期间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持续性学习。
(三)教师没有适时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则需要科学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围绕学生开展教学,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教学,缺少科学的引导,只是机械地执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知识基础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因接受差异而形成一定的学习压力,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若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1]。
二、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应遵循整合性原则。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课堂内容准备,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汇总、分类,并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适当拓展其他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教师要以教学材料为基础。主题式阅读需建立在教学材料和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点进行教学,切忌主观删减知识点和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学习能力与语文基础。学习任务的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丧失学习兴趣,难度过小则可能使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长此以往更会使学生形成懈怠心理。所以,教师在设计阅读主题时,要注重学习兴趣与效率的双重规划。
教师采取科学引导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质量。在应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需提前确定一个主题并对其强调,可以分四个部分梳理教学框架,即主题的明确、合理切入主题、注重理解与感悟、升华主题。在主题模糊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把握阅读方向,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师合理开展并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打下坚实基础[2]。
三、提高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质量的主要措施
教师应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时需要确定一个核心主题,整个课堂规划要在该核心主题上延伸、展开,主题明确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与问题。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质量。
(一)把握阅读主旨,明确阅读目标
在应用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认知模式各个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方式构建完整的阅读模式,并努力发挥该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最大应用效果。首先,教师应充分梳理阅读内容所涉及的主题及其相关知识点,明确把握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与该主题相关的阅读体系。除此之外,教师需将阅读内容与课外材料进行适当融合,并提取一些新颖、重要的知识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其次,教师可根据文本的主题与中心思想,拓展其他具有同种阅读属性的内容,供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在应用时能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做好阅读材料的层次划分工作,充分围绕学生个体的阅读情况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其听课效率。
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巨人的花园》等课文,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珍视自然的情感有重要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感受文字的方式在脑内生成关于大自然的景象,还能将现实世界与课文中世界相联系。以这一课堂主题为基础,教师可选择如《少儿版自然世界百科全书》等书籍作为课外延伸资料,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的奇妙,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少儿版的工具百科书通常会设有大面积的插画,避免阅读枯燥。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围绕课文重点知识内容,切忌本末倒置。结合阅读主题内容拓展知识,能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使其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提高[3]。
(二)做好阅读标记,建立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将课文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详细划分并充分讲解后,应提前整理能够运用到此类知识教学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做好范文的讲解工作。教师要将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内、课外的主题相结合,以阅读的方式充分发挥该模式的真正作用,使学生通过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进而增强其自信心,充分调动其探索未知问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对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其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使学生以更多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容,进而实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主题式阅读教学不仅旨在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理解能力,还要让学生建立科学的阅读思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注重加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还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师科学、积极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阅读能力,并将阅读作为理解文章或生活中其他事物的一种基本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理解能力增强的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会更具有思想性,有效避免其采取过于主观、过于单一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适当地做一些阅读标记,能够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进行标记,这既能促进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积累。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观潮》一课时,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通过标注的方法辅助阅读。这篇课文着重描写潮水来临之前、已经到来、退潮三个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教材投屏至黑板,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三个阶段进行标注,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分配阅读任务,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再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按照涨潮的三个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环节完成后,教师可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率先分享自己在本篇课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或内容。教师简单分析后,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分享,并引导其说明喜欢此句的理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做好充分的阅读延伸指导工作,例如可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比赛,并结合比赛制度建立积分制,鼓励表现良好并坚持阅读的学生,以达到激发全体学生阅读兴趣及爱好的目的,进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4]。
(三)加强交流,形成思维碰撞
主题式阅读的过程应是开放的,阅读后的积极交流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后的交流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应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需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建立在学生主观视角下的好词佳句的分享环节。教师可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具体的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全班人数均衡划分并建立小组,划分原则可围绕学生的阅读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性格等方面建立,确保每个小组的阅读水平相近。同时,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辅助教师进行小组管理。其次,明确各个小组的阅读任务,例如在阅读要求和阅读标注等方面,完成任务并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参与评选“最佳阅读者”。最后,各个小组可通过朗诵、表演的方式进行最终的成果演示。這种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基础交流阶段,学生要表达自身看法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锻炼。例如,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组织圆桌讨论,规范阅读交流。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使其更加规范、认真地展开阅读活动,而不是浪费时间、投机取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容易“溜号”,教师适当增加一些规范讨论的内容,能够改善其学习态度[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充分围绕学生主体,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科学建立高效课堂,在主题式阅读模式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并以课本为主,拓展课外文章,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教师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其对文章内容和思想产生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杨明豪.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1(24):88-89.
刘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8):17-18.
刘倩.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应用分析[J].读写算,2021(18):157-158.
赵海荣.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31-132.
刘楠楠.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4):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