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禾
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是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去年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是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复杂的宏观环境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全球宏观环境瞬息万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得不堪一击。全球宏观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之复杂,地缘风险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二是经济金融之复杂,一方面“滞胀”格局固化,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全局性通胀持续蔓延,欧美国家都迎来了近几十年来的通胀水平高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美股出现多次熔断,原油、天然气、粮食、金属等大宗商品出现了史诗级暴涨行情;三是自然气候之复杂,异常变化的气候事件接连不断,汤加火山、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
在短期疫情反弹、经济增速放缓、长期全要素生产率恐将下降的背景下,程实认为要向内发力,疏通与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进而实现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要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重视激发产业链微观主体活性,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
程实分析认为,因为供给侧冲击的反传统与不可控的特征,传统宏观视角下的需求侧政策并不能根治产业链、供应链端的断裂。实际上,中国已经意识到在世界“旧疾”与“新病”共同出现的背景下,需要做出改变。通过向内发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向外融入,而承托国内大循环的微观主体中小企业,就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000家,并以近1:10的比例撬动4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工信部通过对1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跟踪调查发现,其营业收入增速与利润总额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因此,激活中国产业链中小企业主体活性,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有望提升中国内部产业链的相对韧性。
发挥优势补链强链
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率先复工复产、走出经济收缩阴霾的国家,但逆全球化浪潮袭来,使得全球性产业链布局向区域性产业链转化。尽管中国产业链具备纵深优势,但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因此,程实认为,针对产业链补链强链进而实现整链提升,在当前宏观不确定性激增的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重发力:
一是强化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专”与“精”的优势,不是简单地巩固产业链,而是更专注于主营业务与精细高效的管理模式,利用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与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增强产品与服务在产业链环节中的优势地位,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是补足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利用“特”的长处,针对特定市场、特定消费群体,利用特色资源,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等,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发挥“新”的动能,持续在产业领域、技术、工艺、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较高技术含量或附加值,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把握新基建契机,加快中小企业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新基建为契机,把握数字技术浪潮,加快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赋能传统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的基础上,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带头作用,利用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由点及面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内的有效协作,增强联合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拓宽企业增长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部署发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各部门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掷地有声:工信部加强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工业领域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国资委将带头落实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立足“链长”企业规模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工信部将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今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重点围绕产业链扶持“专精特新”企業。
此外,财税金融提供“及时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实施力度有关政策,优先支持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等行业。银保监会将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支持国家科技研究,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链接
江苏各地补链强链进行时
南京市
2021年以来,溧水经济开发区加大对龙头项目、“专精特新”企业的引进力度,针对产业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分布,制定产业链招商地图,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优惠政策,促进产业链配套本地化。结合当地实际,立足优势产业,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布局过程中,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等4条重要产业链,实现“龙头带动、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的良好效应。全力强链补链、推动优化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加快溧水区发展的关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溧水经济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分别达到51%和48%。
盐城市
2022年是盐城“科技创新推进年”,该市围绕23条产业链,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推进产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0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40%以上。到2025年,23条产业链力争实现国家级研发平台全覆盖,每条产业链建成一个研究院、一个专业孵化器、一个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重点产业链研发攻关项目100项以上,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滨海港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李晓明表示,园区空间大、条件好,但不是什么产业都干、什么企业都要,主攻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突破装备制造产业,重抓综合能源产业,做大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海洋生物产业。坚持目标导向,培育自己想要的产业;坚持需求导向,打造企业想要的园区。
常州市
疫情冲击之下,新北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期,持续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工作主线,聚力支持比亚迪常州基地、北汽商用车、东风日产乘用车等主机厂尽快投产达效,搭建区内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与区内外知名主机厂开展产能合作对接的平台,引导传统汽摩配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力争“十四五”期间把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位于新北区罗溪镇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实行封闭管理,未影响正常生产,2022年1-3月销售突破18亿元。
徐州市
徐州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工程机械企业已超过1200家,形成了覆盖工程机械20多个产业门类的全产业链条。徐工集团作为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在努力实现“珠峰登顶”的同时,致力构建产业“同盟军”,优化产业链。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表示,大品牌大企业要有带动作用,打造一个“同盟军”,打造一个快速反应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徐工一直在做的,因为一个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需要全社会的配套。据悉,培育优势产业链是徐州打造“6+4+N”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重要战略,也是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徐州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