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姐:
你好!坦白說,我上班并没有那么忙,时常“摸鱼”在微信群里跟小伙伴们聊聊天,刷刷手机看看短视频,可一到下班了,总觉得累得要死,回到家就想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盼着周末可以好好休息。可周末休息了两天,还是觉得没有休息够,甚至感觉比上班还累。
什么都没有干却觉得累,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我要如何解决?
凡凡
凡凡:
你好!你所说的现象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排除生理上的疾病,在身体机能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假设这么一个情景:你来到了一座大花园,里面百花齐放。当你看到一朵花,刚要欣赏,又看到了另一朵花,视线在刚才那朵花上停留不到十秒,便迅速转向另一朵花。你想看完所有的花,马不停蹄地来回奔波。一天下来,你终于看完了花园里所有的花,可是若问那些花都有什么特点,你说不上来,好像都看了,好像又都没看——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doing”。这就像你来信中所说的,你每天都在刷剧、看手机、聊天,看起来“做”了不少事,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还感觉累得不行。
再假设另外一个场景:还是在那座百花齐放的大花园,当你发现一朵美丽的花时,便走到那朵花面前,专注地观赏它的形态、感受它的芬芳,你可能花了一两个小时和它在一起,凝视它,欣赏它。你的注意力完全在它身上,不去管别的花。你心中充满了幸福的感觉——我们把这种状态叫作“being”。其实,“being”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流状态”,它是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
《心流》一书的作者米哈里谈到,当我们准备休息时,会想着再去打一场电动游戏,或者看一部剧,或者睡觉。但当我们追完剧之后,感觉更不好,或者睡一觉之后会感到更累。我们有着沉重的负担感、负疚感。
米哈里发现,生活中真正可以让我们体验到轻松、舒展状态的,恰恰是最专注时的状态。
在你刷剧、聊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你的心是飘忽的、浮躁的,久之便会焦虑。你上班时因为工作任务不重,一会儿刷剧,一会儿聊天,一会儿又去忙一下工作。这一切都是你无意识中的反应,并非全身心投入。也就是说,你和当下自己的感受是脱离的。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躺在床上,什么也没干,但你的心也纷扰不断。你感到心累,自然带来了身累,这就是身心交互作用的结果。
当你专注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聚精会神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渐渐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会生出巨大的宁静感,这就产生了“心流”,就是“being”的模式。它既是最有创造力的,又是能够让你最放松的——这样的你,自然不会再感觉到疲累了。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知道应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了吧?我的建议是:
1.确定好你上班的目标和每天需要做的事,这是短期的目标,甚至可以制订稍长些的目标,让短期目标为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服务;
2.上班时,做一件事专注一件事,不要跳来跳去,这样心神不散乱;
3.下班回家,吃饭时就吃饭,聊天时就聊天,尽量让自己保持专注状态。
这些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我们的注意力太容易被牵走,心神太容易涣散。每当你发现自己无法专注时,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在一呼一吸间把注意力再拉回来。慢慢地,你的注意力就越来越能够集中了。
祝你早日体验到“心流”哦!
你的朋友:南林君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南林君,国际正念减压(MBSR)受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命完整疗愈师、国家高级儿童情商师、南京崇正书院前执行院长,著有《静待花开——从中等生到港大才女》《生命完整疗愈》《静待花开——好妈妈学会陪伴》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