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霞
(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提到:“生活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实际的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支持,使得学生“能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以此提高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任何一项学习内容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实际。因此,评估培智学校学生的生活数学现有能力和基线水平尤为重要。课程本位是以学生在现有课程内容中的持续表现来决定其教学需求的一种非正式评估方式,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
课程本位评估以培智学校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短期目标为基础,将短期目标内容转换成可测量、可评价、可观测的具体测验项目。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后测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此判断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依据。
课程本位评估应以学生现有能力、接受情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而定。教师在课程本位评估基础上应实施个别化差异教学,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潜移默化地提高生活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素养(如表1)。
表1 “数的运算”课程本位周评估表
情境理论认为,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论学习或能力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培智学校学生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大都依赖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也可为学生提供与其学习、生活相关的现实情境。贴近其生活的、实用的虚拟情境和模拟情境,能使学生在“境”中学、在“境”中做,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
生活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于部分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其概念抽象难懂,给他们的生活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故事、可爱的动画形象相结合,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故事中轻松愉快地理解、消化数学知识。
在进行“百以内进位加法”中“14+8=”的竖式计算教学时,理解进位1 的意义,以及准确掌握进位1的写法和位置,是此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创编了“调皮的小兔子”故事,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贯穿在整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尝试计算中,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时(4+8=12),写法五花八门,1 和2 到底应写在哪一位置上?他们争论不休,纷纷向我求助。我启发说:“还是让我们跟随这只可爱的小兔子来找到答案吧。”我边演示课件边描述:“这只小家伙可真淘气,瞧!它把2 踢向了谁(第一脚)?”学生的注意马上集中起来,高兴地回答:“踢给了个位。”“2 应该写在哪一位呢?”“写在个位上。”“大家仔细看,顽皮的他又将十位上的1 踢向了谁呢(第二脚)?”学生回答:“十位,踢给了十位!1应该写在十位上。”有的学生观察得很认真,说:“1 被小兔子踢到了横线上面,变小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加上我的讲演,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知道了进位1的准确写法。
现实情境是将培智学校学生置于常态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生活的家庭、社区、学校等),使其在较少受限制的环境中直接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智学校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对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和迁移较为困难,在进行生活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常态的环境支持,让学生与环境相互交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单元主题教学“春游”一课中,生活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引领学生到超市相应区域找到购物清单商品并读出商品价格。我把学生从学校“小课堂”带到社区“大课堂”,在社区超市选购春游食品。根据提前列出的购物清单,学生分别到相应区域选购商品,并按要求读出价签上价格。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不仅找到并读出了自己选购商品的价格,还饶有兴趣地帮助其他伙伴完成,高效地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
虚拟情境即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的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得用户置身于该环境中,实现用户在该环境中直接进行虚拟的自然交互。其核心是为用户同时提供视、听、触等各种感知交互手段,使得用户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交互手段也应用在了特殊教育领域,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虚拟交互情境教室。教师可根据虚拟交互情境教室提供的虚拟环境,选择与实际教学相关的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教学内容。
在进行主题教学“水果”时,需要在生活数学中教会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1~5,我利用学校的虚拟交互情境教室,以“蟠桃会”为主要情境,以摘果子游戏来开展1~5 各数的点数和按数取物练习。在虚拟交互情境教室中,我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果园”。学生置身于“果园”中“数一数”“找一找”“摘一摘”,亲自尝试,多感官参与,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既定学习任务。虚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生活数学营造了真实氛围。
模拟情境即让学生处在一个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学习,体验知识,习得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常见的模拟情境就是对生活情境(学校、社区、家庭等)的模拟。可结合教学主题和教学资源,为学生设计适合的模拟情境,如模拟超市、模拟蔬菜店、模拟厨房等。
我利用学校模拟情境教室,模拟麦当劳店面,结合“我会点餐”主题,在生活数学课中将学生带入到模拟情境,完成用人民币付款的实际操作。学生在情境中扮演收银员、顾客的角色,按照要求付款、收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教师在操作中还可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需求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直接参与,获得体验。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现实情境,有时会因种种因素的限制(人员配备、时间安排、安全考虑等)很难做到。这时,可用虚拟情境或模拟情境等开展教学,为培智学校学生的学校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社会融合提供支持。
部分培智学校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学习存在兴趣不足、有意注意时间短、需求层次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等问题,这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掌握和应用的效率。为此,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提升其学习生活数学的内在动力,为其生活数学学习提供发展的保障。
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现有能力和教学内容实际,利用现成或自制的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要尊重差异,为部分学生提供计算器或有计算功能的工具,辅助其完成数学计算,降低计算数学题的难度,提高其参与计算的信心和兴趣。在培智学校中,部分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中视觉占主要优势,可根据他们的自身学习特点,为其制作结构化教具,包括课堂程序、讲授内容、训练任务等卡片,让其知晓生活数学课堂即将要做什么、怎么做,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来参与学习。
多媒体技术是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激发兴趣、视听统合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课件、音频、视频、动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以“我喜欢的动画片”为主题的生活数学教学中,学生要进行数字的点数学习。我们精心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叮当猫、孙悟空、歪歪兔等),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精美有趣的课件,使各种动画形象鲜活,再配备一段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动”起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声声入耳、事事入目,对学习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某一项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培智学校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更缺乏求知的欲望和对事物感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在生活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将游戏活动引进生活数学课堂,把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主题为“海底总动员”的生活数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15-8、16-8、17-8”的巩固练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境(“神秘的海底世界”),设计“小海豚游泳比赛”“与海底世界的小动物交朋友”的游戏(将题目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游戏以它的趣味性、活动性、竞赛性,深深吸引着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
在生活数学教学中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游戏活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一味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授,这样会得不偿失;二是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与教学情境相结合,保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三是游戏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学习状况,学生能力不及、甚至通过努力也无法完成的游戏,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出现,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游戏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其兴趣出发,选择受他们喜爱的游戏;五是游戏要全员参与,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学生个体的游戏内容、角色等,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