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融城小镇交通特征与发展策略探索

2022-05-21 09:54危加能王佑银
智能城市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公交布局

危加能 王佑银

(湖南湘江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成为国家未来城镇化的路径与方向。城市群通过在融合地段建设融城小镇,以边界融城为发力点促进城市群的融合发展。融城小镇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群融城的“先行官”,对强化城市的聚集和扩散、促进区域经济要素流动、加速城市群的融合具有重要作用[1]。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拟在城市群骨干路网“三干两轨”沿线布局相关大型商住区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在三市融合地段打造一批融城小镇,重点展开小城镇交通融城规划研究,使“半小时交通圈”成为“半小时经济圈”,助推长株潭城市群融合发展。本研究以大王山融城小镇规划实践为例,探讨城市群融城小镇的交通特征与发展策略。

1 融城小镇特征与交通需求

1.1 长株潭融城小镇概况

长株潭拟在长沙大王山南片、长沙南部片区牛角塘、长沙黄兴镇、株洲云龙示范区、湘潭九华黄家湾等片区打造融城小镇,作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大王山融城小镇是湖南湘江新区预留的发展空间之一,距湖南省政府19 km,距长沙市区22 km,距湘潭市区20 km,距株洲市区45 km,距湘潭行政边界仅100 m,具有促进长潭融城的区位优势。大王山融城小镇总面积约3.5 km2,规划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优质教育院校、三甲医院、体育中心、大型公园等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

1.2 融城小镇交通特征

(1)需要高效便捷的融城交通联系。

融城小镇一般位于城市群融合地段,多处于城乡发展边界,用地规划时会统筹镇域内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相对职住平衡的“小型城市”[2]。融城小镇受到城市辐射,需要与外部经济大环境保持高效沟通,要求融城小镇与重大交通枢纽、中心城区、临近片区、重要功能节点等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联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流的互动。

(2)追求绿色宜人的交通出行体验。

融城小镇一般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城小镇的交通系统应以绿色、低碳、低噪的交通方式为主,如加强公交服务、引导过境交通在小镇外围疏解、打造无车街区等。融城小镇空间尺度较小,适宜慢行出行,在交通体系中应注重步行体验,营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实现小镇慢生活。

(3)需要充分预留智能交通要素。

融城小镇规模一般为3~5 km2,由3~5个社区模块组成。基于交通出行行为,提供面向出行链的全对象、全过程的智能交通服务成为未来社区交通建设的主要方向。小镇的规划建设应结合智慧交通等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和预留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智慧停车、智慧路灯、智慧路口、无人配送等新交通要素。

2 交通发展策略与规划实践

2.1 支撑区域融合

(1)构建高效的对外骨干道路体系。

高效的对外骨干道路是融城交通的基础和载体。规划布局时主要考虑三方面要素:对外道路一般布局在融城小镇外围,减少过境交通对小镇内部的影响;注重实现融城小镇与区域主要功能节点、邻近联动片区的便捷联系;加强片区的内外衔接,控制预留主要道路节点的交叉形式。大王山融城小镇构建“三横两纵”对外骨干道路体系,能够快速到达重大交通枢纽、城市中心、行政中心、重要功能片区。

融城小镇对外骨干道路网布局如图1所示。

图1 融城小镇对外骨干道路网布局

(2)强化轨道交通与社区的一体化衔接。

融城小镇多布局于城市外围,需要轨道交通支撑中长距离出行,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引导沿线土地开发和城市轴向发展,实现城市群连片融合发展。

用地规划方面,应围绕轨道站点进行综合一体化开发(TOD),强化“轨道+社区”的建设理念,利用大量集散客流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活力中心。交通规划方面,应优化轨道站点的公交、慢行、小汽车接驳,为社区到轨道站点间提供便利、舒适的衔接服务,如结合轨道站点设置公交首末站、P+R停车场,布局独立路权的步行、自行车道等。大王山融城小镇规划布局1条轨道快线,建议与河西快线、轨道3号线、轨道13号线共线运营,基本满足长距离主要需求点的交通联系。在融城小镇内部设置1个轨道站点,站点周边规划高容积率的商业办公用地,结合地块布局兼容性轨道接驳设施,建议商业地块配建2 000 m2公交首末站,或在配建标准的基础上额外建设100个社会公共停车泊位。

2.2 优先集约共享

融城小镇生态格局良好,应优先考虑绿色、集约、共享的交通出行方式。

(1)构建多元化公交体系,保障公交发展用地。

融城小镇通常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争取更多的公交线路,在规划阶段需切实保障公交发展用地。

结合融城小镇人口规模规划布局公交场站用地,重点考虑大型人流集散点,大王山融城小镇在轨道站点、综合医院、公园周边规划布局3处公交场站,面积约7 000 m2;次干路及以上道路控制预留港湾式公交站台,结合用地布局局部道路红线展宽3~4 m,避免侵占慢行空间,减少公交车与机动车、慢行的冲突干扰;适当规划中小运量公交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和补充,减少地面私家车的交通量,促进绿色交通发展。

(2)合理规划建设充电设施,促进电动汽车发展。

通过规划建设充电设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促进绿色出行。结合省市相关要求,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提出差异化指引[3]。党政机关及其他公共机构办公场所停车场按照不低于车位数量2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不低于车位数量20%;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交场站充电设施桩车比不低于1∶3。

(3)试点共享停车、共享载运工具。

应充分考虑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打造共享集约的交通出行平台。以社区为单位打造“邻里共享出行平台”,开通动态排班、线路灵活的社区微公交,为社区居民配置优先拼车出行、“社交+出行”等特色功能。统筹社区租售及公共车位资源,创新车位共享管理机制,针对办公商业集聚区,结合周边商住用地(如公寓)设置10%~30%共享停车位,在总图设计阶段考虑连通地下车库出入口,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2.3 塑造品质出行

(1)构建“窄马路密路网”街区结构,提升可达性和稳静化。

采用窄马路、密路网、完整街道的路网布局理念,为慢行、公交提供高密度的街道空间载体,提高人、车、物出行的可达性。规划地块尺度300 m,路网密度约8.50 km/km²,支路网约占60%,通过窄马路的规划设计,限制小镇内部道路运行车速,降低交通噪音、提高交通安全,实现社区内部交通稳静化。

(2)布局带状绿地,构建绿道游憩网、慢行通勤网。

通过打造绿道游憩网、慢行通勤网构建慢行出行网络。绿道游憩网以山水等生态资源为基底,结合部分城市道路,串联主要的公园、景点、水系及开敞空间,满足居民休闲、运动健身、漫步。结合自然资源依山就势布置绿道,建议单侧慢行主廊道宽度不小于6 m;结合城市道路构建的绿道建议道路一侧预留20~30 m带状绿地,在绿地里布局步行道、自行车道、邻里休憩空间等。慢行通勤网以城市道路为基底,实现地块之间的高效衔接,满足中短距离的通勤、购物。在绿道游憩网的基础上,对其他慢行需求较大的道路,可以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规划5~10 m的带状绿地布局慢行道,增加慢行通行空间。

结合道路带状绿地布局绿道如图2所示。

图2 结合道路带状绿地布局绿道

结合道路带状绿地布局通勤慢行道如图3所示。

图3 结合道路带状绿地布局通勤慢行道

2.4 适度超前预留

(1)预留智慧灯杆、传感检测等设施接口。

智慧路段以智慧路灯杆为载体,智慧路灯杆集道路设施设备智能监控、车路协同交互、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感知道路运行状况。智慧路面以传感检测器为载体,传感检测器安装在车道分割线或路肩表面上,实现交通参数检测、行人过街警示、行车安全提示等应用。考虑未来智慧交通设施的管线预留,建议主干路设施带按照2 m控制预留,次支路按照1.5 m控制预留。

(2)推广智慧公交、自动驾驶示范运行道路。

作为未来社区的实践场,融城小镇规划构建全路网协调的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和车路协同系统。结合片区开发时序,融城小镇逐步引入智慧公交线路、建设智慧公交站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结合人流集散点,融城小镇可以规划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停靠点,打造自动驾驶小镇。

(3)搭建智慧物流体系,创新配送手段。

针对“未来社区”的货物配送,应以集成末端配送资源、构建集成配送平台为抓手,实现配送便民化、规模化、精益化和集约化。结合融城小镇社区中心、小区物业布局物流用房,形成街道物流服务中心-社区物流快递储存间-小区智能快递柜三级物流配送系统。结合社区建设,推进智能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新型配送方式试点与应用。

3 结语

在全球城市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作为经济和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群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融城小镇交通体系作为重要的融城基础设施,可以促进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因此,契合融城小镇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对打造边界融城示范样本、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城市群公交布局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等公交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Face++:布局刷脸生态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