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公平观视域下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应对

2022-05-21 11:41江世鑫曲建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辅导员

江世鑫 曲建武

摘 要:新时代办好公平而令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更高质量地扮演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本职角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一贯的目标。新教育公平观主张过程公平、对待公平、以人为本,强调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注重提升教育活动内在质量,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相一致。这为辅导员突破多元角色冲突困境,更高质量扮演本职角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教育理论和政策指引。在新教育公平观视域下,应对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对策应包括:辅导员应当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在教育活动中确立反思性思维模式;确立公平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公平育人的教育环境;追求突破常规的育人实践。

关键词:角色冲突;新教育公平观;辅导员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2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2-0159-05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揭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为政府由“提出教育公平”到“促进教育公平”再到“推进教育公平”这一些列重大决策提供了时代依据。[1]新教育公平观首创以“人”为核心评估域的教育公平理念,这对推进微观教育公平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角色即“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2]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辅导员本职角色,这是辅导员角色的社会身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是基本需求,现在人民群众有收入稳定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改善、优美环境和洁净空气等更多层次需求。”[3]这是辅导员角色的社会期待。辅导员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不断注重在教育活动中增进大学生“四个自信”“五个认同”,这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实践要求。本文基于新教育公平观理论思考辅导员角色冲突应对问题,以此推进对“教育公平”战略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研究。

一、新教育公平观的核心观点

新教育公平观强调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扮演“对待性公平”的角色,注重从教育活动内部提升教育质量。程天君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公平的评估域经历了从强调政治需求、经济需求到更侧重人的全面发展转换。[4]新教育公平观为新时代辅导员转变角色,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更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拓了新的视域。

1.主张过程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相比于传统社会公平问题视角下其他民生领域的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关乎人的主观体验和尊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新时代人们对教育发展的期望也会提升。这实际上是要不断提升更多个体人获得感的问题,即人的主观公平感。以往的教育公平观立足于宏观层面,教育公平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个体的教育公平感不受重视。显然,传统教育公平观视域下,“起点公平+结果公平”仍然关注的是公平的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本身的公平,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回应新时代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要呢?这就需要一种创新思维,即一种不仅关注宏观教育公平问题,更关注微观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论。要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强调“从起点公平走向‘教育系统内部’的过程公平”[5]。由于新教育公平观主张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恰恰是其优势所在。因而,在新教育公平观视域下,作为教育主体的人更容易从教育过程中获得公平感。

2.主张对待公平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原则,还需要具体可操作的规则。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体的人,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公平,教育公平才具有现实的意义。以往实现教育公平,多集中讨论教育权利、教育机会等外部的公平。要增进教育公平,就要从外部走向内部。教师要更多关注某类学生的群体特征,甚至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体对待’和‘认真对待’”[6]。如果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平均分配方式,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育不公平感的误解。再比如,操行成绩是高校奖助金评定的依据标准之一。但是,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文体方面特长,在社团活动、竞赛活动、班级建设中难以出彩,这大大限制了参评奖助学金的机会,形成了“有能力者至上”的不公平现象。再比如,大学生之间在性别、语言、民族、传统、能力、家庭阶层等方面会有许多差别,这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获得奖助勤贷补的机会。如果仅仅以简单的资源平均分配代替教育公平,或者制定某些条款加以限制,受益者未必觉得公平,未受益者也未必觉得公平,这就很可能在教育活动中忽视价值引领。

3.主张以人为本

新教育公平观对以政治、经济、社会为核心的评估域进行反思,强调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评估域。在以政治、经济和社会为核心的评估域,教育公平隶属于社会公平;而在以人为核心的评估域,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公平目的,也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尺度。程天君教授指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除了通过发展、改革等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难题外,还应当“确保个体公认的、合理的承认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个体认同”[7]。为此,教育公平是人发展的公平,学生获得的公平感是衡量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因为确立了以人为本的评估域,教育活动更容易激发个体的积极性。正如程天君教授指出,教育公平是“可以激发个人能力、并使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教育公平”[8]。因此,在新教育公平观视域下,教师要注重反思自身的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一直是政府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提出“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2013年)、“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2014年)、“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15年)、“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6年)、“办好公平优质教育”(2017年)、“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19年)、“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20年)、“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21年)、“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2022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和理念。可见,“公平”和“质量”是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改革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教育部积极出台各项教育公平举措,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严查校外培训机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举措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0],而教育质量正是教育公平的内核和灵魂。新教育公平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的,这与新时代“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目标相契合,为深化辅导员队伍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二、基于新教育公平观对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反思

辅导员作为高校联系学生最为紧密的一支教师队伍,身兼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教师,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在于立德树人,扮演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有别于其他教师,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还会扮演更多角色,造成角色冲突。为此,有必要追溯辅导员角色起源,基于新教育公平观对辅导员角色冲突进行反思。

1.辅导员角色的起源

辅导员角色最早是学习部队政治工作和中苏教育事业实践经验,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清华大学率先动员一批教师承担思想政治工作职责,作为最早的辅导员。此后,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兼职或专职辅导员制度,主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可见,辅导员最早的角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改革开放以后,辅导员制度得以恢复,并逐渐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单一角色向兼具教师角色的双重角色转变。尤其是近年来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高校事务性工作不断延伸,辅导员的工作范畴也随之拓展,所扮演的角色日趋多元。

目前,關于辅导员角色的看法,学界观点不一。有学者主张4种角色,即教师、管理者、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朱志梅、顾欣荣,2016;耿品、彭庆红,2020);有学者主张3种角色,即教育者、管理者与服务者(王胡英,2017);还有的学者主张2种角色,即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冯培,2019)。尽管学界观点不一,但是辅导员角色多元化已是不争事实。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在政策文件中,辅导员角色也是多元的。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11]角色的区别,不是辅导员自定的,而是取决于社会对辅导员角色的评价域。再比如,一般角色是基于学校视角或者管理视角而言,将工作本身视为评价域核心。而成长视角则紧紧围绕学生实际需求,陪伴成长成才是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学生是辅导员角色评价域核心。两相比较,辅导员扮演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角色,对学生的意义更大,更能够凸显过程公平、对待公平和以人为本。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知心朋友是个人情感的倾听者和学涯之路的亲密伙伴。因而,以新教育公平观为视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辅导员的本职角色。

2.辅导员高质量扮演本职角色的困境

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辅导员的本职角色。也就是说,扮演好这两种角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范畴不断拓展,工作界限不清晰,使得辅导员扮演了许多“兼职”角色,进而导致角色冲突,降低辅导员扮演本职角色质量。

辅导员角色的外部评价域存在冲突。对学校而言,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与大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都是辅导员的职责。这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没有明确边界,大量琐碎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在学生看来,无论辅导员面对多少学生,学生心目中只有一个辅导员,期望辅导员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但是,为了应对繁忙而复杂的工作,辅导员往往不自觉地转变工作重心,忽视了扮演好本职角色。应当优先完成机关部门和领导交办任务,还是多谈心谈话、走访宿舍,这是许多辅导员的困惑。

辅导员承担的育人职责和管理职责存在内部冲突。辅导员一方面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疏导学生情绪、开展心理咨询等育人职责;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奖助勤贷补、医疗保险、宿舍管理等管理职责。这些工作往往难以实现协调有序、兼顾平衡。要在教育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实现育人,两者有时会存在角色内部冲突。比如,学生每年要进行南北向寝室调整,但南向寝室少、北向寝室多,当“优质”资源不均衡时,辅导员往往成为学生抱怨的对象。这十分不利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甚至使得辅导员陷入工作困境。

辅导员所承担的育人职责需要辅导员脱离仲裁者、管理者、分配者等管理身份,成为受学生信任、尊敬、认同的老师。辅导员所承担的管理职责需要辅导员扎根管理、经营业务、着眼大局,成为受信任、能放心、很可靠的干部。面对常态化复杂的学生事务,辅导员要走出角色冲突困境,必须基于一种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进而更高质量地扮演辅导员本职角色。在“教育公平”战略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命题下,新教育公平观为反思辅导员角色冲突、走出辅导员角色困境提供了理论指导。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连结宏观教育公平和微观教育公平的桥梁,把握好主要角色职责要求,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者和受益者,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动者。

三、新教育公平观对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要求

辅导员角色冲突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有的辅导员面对角色冲突,自暴自弃、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失去了工作热情。有的辅导员面对角色冲突,迎难而上、努力解决,逐渐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佼佼者。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如何应对矛盾。辅导员的首要角色是人生导师。作为人生导师,重在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新教育公平观主张过程公平、对待公平、以人为本,是发挥辅导员解决自身工作角色冲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首要的任务就是给青年学生做好人生榜样,站稳政治立场。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引领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素养要求。这对辅导员应对角色冲突,提高辅导员队伍职业素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上述教师素养中,最为根本的在于“政治要强”,也就是提高政治站位。提高辅导员队伍政治站位不仅是辅导员角色的本职要求,也是应对角色冲突的有效途径。辅导员最初的角色就是政治工作者,讲政治在任何时代都不能淡化,这是辅导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要求。同时,坚定的政治信仰,能够使辅导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能够从繁杂的工作中拨云见日,以积极向上的政治觉悟应对角色冲突,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信心和感染力。

2.确立反思性思维模式

辅导员是微观教育公平的体验者、实践者。从体验到实践,要大致经历感性认识、理性认同、主动实践的过程,存在着由外而内到由内而外的两次转化。辅导员能否确立反思性思维模式,从表象到实质、从感性到理性把握住问题的根本,是其成长为教育公平实践者的关键。随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反思性思维模式也是辅导员必备素质之一。在工作中,时常有一些处于“不利境遇”的学生,缺少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方式来表达自身的不利状况,进而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作为辅导员,要善于洞察看似平静水面下的波涛,莫将自然而然等同于理所当然。比如在班级推优过程中,有的班级工作开展顺利,有的班级工作一波三折。对于工作顺利的班级要多察、多问、多听,了解具体工作开展情况,而不是草草收工,遗留问题隐患。在这种情境之下,辅导员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自身角色转变,从教育管理者转变为教育体验者。而只有成为教育体验者,才能够了解教育公平的真实情况,克服偏听、偏见,实践教育公平。

3.树立公平育人理念

辅导员高质量扮演好人生导师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名具有社会公正感的教育者,并能够在教育活動中遵照公平的价值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感化学生。这要求辅导员树立公平育人理念。公平育人理念强调言行举止不偏袒、立足长远。比如,多数学生都关注助学金评比,辅导员在助学金评比中应当积极传递公正的观念、坚持以公任事。由于助学金评比不同于奖学金,难以进行量化,需要进行综合评定,这就留给了辅导员或者奖助学金评定小组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如何能够让奖助学金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更广泛的激励效应,不仅取决于教育活动外在的评定结果运用,更取决于教育活动内在的评定过程。而影响评定过程的因素又是极为复杂的,这其中助学金评定标准是相对固定的,但还存在着大学生自述情况、评定者对参评学生情况掌握程度、社会舆论、既往资助历史等诸多变量。正如苑璞院长所强调的,“教师要跳出向外部输送迎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的教育价值观,关注教育本身、关注学生个体。”[13]这要求辅导员不仅重视履职的效率,更要重视履职的效果,注重在教育管理的细节中育人。

4.构建公平育人的教育环境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教育法的通知》,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14]。为公平对待因性别、语言、民族、传统、能力、家庭阶层差异的学生,辅导员要努力构建公平育人环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质是提升教育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社会公平既需要宏观层面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又需要微观层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过程公平、对待公平、以人为本。作为辅导员应当关注现实教育体制引发的不公平感,通过教育引导构建公平育人环境。第一,依靠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有效甄别出处于最不利境地的学生群体,初步分析差异和成因,由无差别的教育转向一对一的教育。第二,辅导员要努力成为问题的解释者。针对已有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通过科学理论教育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做好宏观教育公平与微观教育公平沟通的桥梁。第三,辅导员要努力成为问题的改造者。要善用作为教育活动管理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的角色功能,在奖、助、勤、贷、补等方面,积极构建公平理念、公平环境、公平文化,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加充分地发展,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促进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5.追求突破常规的育人实践

辅导员高质量扮演好双重角色,需要打破常规。辅导员特殊的职业角色,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大学生增进“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正确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大学生群体特点日益多样化,表明看似一致都是大学生,其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尚未捕捉到的差异。辅导员要善于突破常规,不仅要基于经验,更要基于直接对话,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一是要打破“今天工作是昨天工作的重复”的错误认识,自觉克服职业倦怠和习惯行为,经常思考自己如何能更有质量地扮演好双重角色。二是要转变一对多的工作方式,努力建立师生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平台,增进师生信任和包容,构建公平的教育环境。三是要学会经常反思本职角色扮演质量,敢于审视工作、质疑工作,以更高质量扮演好本职角色。

参考文献

[1] 杨跃.新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2]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7.

[4][7] 程天君.以人为核心评估域:新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石——兼论新时期教育公平的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116-123,169-170.

[5] 石艳,崔宇.“新教育公平”观与教师教育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5):110-116.

[6] 王建华.新教育公平的旨趣[J].教育发展研究,2017(2):12-17.

[8] 程天君.新教育公平引论——基于我国教育公平模式变迁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2):1-11.

[9]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EB/OL].(2022-03-12).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12/content_5678750.htm.

[10] 习近平话教育 这三个话题直通民意[EB/OL].(2017-03-13).http://news.cctv.com/2017/03/13/ARTIzYWlWMy7jFM9MKprOqk6170313.shtml.

[11]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1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008/t20200831_483752.html.

[13] 苑璞.探索新教育公平观视域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现代教育科学,2020(1):90-94,99.

[1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教育法的通知[EB/OL].(2021-05-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3/s5933/202105/t20210525_533447.html.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女性辅导员性别角色冲突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化解策略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