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化解策略

2015-07-14 00:24郭雅慧张亚萍尹教建
关键词:大学教师角色冲突教育者

郭雅慧 张亚萍 尹教建

[摘 要] 大学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与此相对应,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是大学教师在职业中最主要的三种角色。理想情况下的大学教师是融教育者、研究者与服务社会者三种角色于一身并且三种角色都很出色的人,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就是顺利实现三种职业角色的有机统一。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大学教师经常出现三种职业角色相矛盾和冲突的现象。化解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需要教师个人以及国家和社会特别是学校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服务社会者;角色冲突;化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3-0100-05

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大学的职能决定大学教师的职责,不同的大学职能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责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大学功能与作用的经典表述①,笔者以此讨论大学教师职业中最主要的三种角色: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作为教育者,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作为研究者,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科学研究,追求真理,钻研学术,创造知识;作为服务社会者,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服务社会,传承文明,为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引领社会正义与公正。[1-2]理想的大学教师三种角色是有机统一的,但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三种角色相矛盾和冲突的现象。[3]笔者从三种角色自身性质与特征出发,分析大学教师在实践中的角色冲突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大学教师的角色分类

(一)教育者角色

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决定了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职责。自1088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设置法学(随后有医学、神学)学科而首开人类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大学的功能都是单一的,教学是大学唯一的职能,大学的任务是组织教学,大学教师的职责是从事教学。后世将此功能称为“人才培养”。在现代大学里,教学也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工作而开展并为教学服务。唐代大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已成为教师职责的经典概括。实际上,教育的本质正是教学,教学的本质即文化传承。大学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人类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下一代的个人素质,并为他们创造新的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类知识的人与人之间的横向传播与向下一代的纵向传递,促成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研究者角色

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建了“现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鲜明地提出了“研究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这标志着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西方大学的发展。大学作为一个自由追求学问、探索真理的场所,其任务不仅仅是教学和传播科学,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肩负起创造知识、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同时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传授创新的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大学是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在校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中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学术勃发的世界”。[4]在中国传统的说法中,科学研究就是做学问,或者叫治学。教师通过研究,掌握科学知识和治学方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可以说,大学的品位就在于它的学术水平,大学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

(三)服务社会者角色

大学教师这一角色的出现,是大学职能历史演进的产物。在19世纪中期以前,大学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责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时期初次显露。1912年,美国人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星理念对20世纪初威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做了总结,并且建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服务体系,把判断教授的标准与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进入到了社会的中心。大学因而获得了既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又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的双重角色。此后,大学走出校园,直接为社会承担工作,发展为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成为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后的又一大社会职能,即大学的第三大社会职能。这一社会职能呼吁大学教师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寻找教学、科研和社会的对接,使教学与研究内容转化为技术,直接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美国硅谷,依托大学形成高新技术公司集群,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三种角色的逻辑关系

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是国家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也是高级人才的摇篮和社会的思想库。与之相对应,大学教师应集研究者、教育者和服务社会者三者特性于一身。作为研究者要成为掌握高深知识的学者和科学家;作为教育者要成为培养人的教育家;作为服务社会者要用已掌握和创造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推广新成果、新工艺、新技术等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对社会的远景做出规划与研究。从历史上看,三种角色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更不是相互隔离、各自独立的关系,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大学教师要按照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的顺序来协调三种角色的关系。教育者角色居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一条主线;研究者角色是带领学生探求真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者角色是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延伸,大学教师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和服务是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角色本质上都是为了育人,这两种角色要围绕或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角色,这是教师角色的根本。

二、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

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大潮对大学教师形成了巨大冲击,大学教师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加之各种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等,使得大学教师在扮演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等角色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协调的状况。理想的大学教师这三种角色应该是统一的,每个角色都是出色的,三者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体系。但现实中,普遍存在大学教师忽视教育者角色、重视研究者角色、推崇服务者角色的情况。三种角色相互冲突,而不是相互支持的统一体。[5]大学教师因同时扮演多种角色而顾此失彼,不断地感受到一种活动需要从另一种活动中抽些时间和精力,出现默顿所谓的“角色分离”。概括来说,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者与研究者角色冲突

理想的教育和研究过程中,学生能给教师带来科研思想的火花和一些科研选题。这样,研究者与教育者构成相互促进的联合体,研究者角色为教育者角色服务,而教育者角色激活并检验研究者角色,研究是手段,教育是目的,教学促进科研。而当下的现实是研究者与教育者两种角色常常分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悖论关系,研究者角色居第一位,教育者角色位居次席,研究工作并没有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与科研犹如“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教师个人的因素,主要是研究的各种课题与教学的关系不密切,导致教学与科研分离;有大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和社会对大学的评价机制的因素,对大学教师的评聘和评价标准中学术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数额居于核心位置,教学被看作软任务,科研著作与文章作为提职、评奖的直接依据,被看作硬任务,把大学教师等同于研究者。洪堡倡导“研究教学合一”,也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试图把研究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社会和大学的发展,研究在今天已经从大学育人的基本职能中分化出来,成为大学教师相对独立的一项社会职责。如何把教学者与科研者角色统一起来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研究者与服务社会者角色冲突

现代社会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国家迫切需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大学教师在社会服务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不恰当的社会服务也会危害纯正的学术研究。当前,学术的商业化趋势正严重危害着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科学研究具有巨大价值,特别是产业价值,新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开发给大学教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使他们在社会服务上有更强的动机。但现实的利益诱惑会使大学教师的服务者角色发生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错位,淡化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科学研究者的责任,使大学的理念和理想发生异化,使大学及其教师沦落为服务社会者的奴婢。如果科学研究忽视基础研究,带着获取经济利益的功利目的,这不利于科学的持续发展,因为它对学术研究的中心价值观念和理想构成了威胁。社会服务“绑架”并削弱了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教育者与服务社会者角色冲突

随着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性的显现,社会对大学和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大学教师从事社会服务活动,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中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也会发现教学中没遇到或没有解决的问题,把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教学中,从而把教育者与服务社会者角色密切结合起来。但服务社会者的角色在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都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利益诱惑,这导致大学教师都努力地去扮演服务社会者角色而忽视了教育者角色。[6]即使大多数教师没忘记教育者角色,他们在教学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远远少于在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现实中为了社会工作,轻视和松懈教学的倾向时有发生,而大学也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

综上所述,大学教师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用力较大,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者的角色,“教授不教”成为大学遭人诟病的硬伤。角色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三种角色的错误认识以及不合理的评价机制等。

三、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化解

如上所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功能和作用的变化,使得大学教师的角色之间出现严重的冲突,大学中纯学者型的教师已凤毛麟角。[7]知识分子本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知识界应该是社会思想的启蒙者和社会变革的实践者,在社会转型、政治变迁、文化重建中起到建设性作用,但现在的学界媚俗趋利之风日炽。大学教师的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角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教师真正应该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则被置于边缘,如果大学教师变成了政治学家张东荪先生怒斥的“只知苟且;只知规避责任;只知迎合意旨;只知从中取利;只知说假话;只知在夹缝中讨生活”的士阶级模样,这将对大学以及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是由大学的功能决定的,也是大学教师的首要天职。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正确处理角色关系,在履行好教育者角色的基础上,追求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目标,[8]实现三种角色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对此,本文从大学教师自身角度和外部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大学教师自身角度

1.大学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大学教师的崇高使命要求大学教师必须拥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如果大学教师不顾自身形象,为经济利益而损坏社会利益,为吸引眼球而哗众取宠,就丧失了大学教师的本真特性。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指出,大学里主要有两种人: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利禄之徒进入大学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特定利益的需求,而哲学之才则是为了知识的圆满贯通。对这些利禄之徒而言,他们惧怕任何知识创新,而哲学之才则在研究对象当中获得满足与鼓励。席勒的演讲虽然已过去三百多年,但至今仍是金石之言。大学教师面对“象牙塔”外思想的侵蚀,只有拥有了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情操,才能既教授其专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建立起他们的精神信仰,为他们一生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学教师要时刻警醒自己,以哲学之才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智慧才华、仪表举止、人格魅力和学术理念,实现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

2.大学教师必须是有高超的教育艺术的教育者

枯燥的说教激发不起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再好的内容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大学教师要视教育为一门艺术,不断地把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过程中去,把受教育者当作教育的主体,启发和激励受教育者学会自己吸取营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的学习中体验到科学创造的乐趣;要不断追求新的境界,研究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总之,做一个合格教师,这是大学教师的应有之义、基本要求和首要角色。

3.大学教师必须是终身的研究者

现代社会,知识发展迅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就必须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必须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上有所建树。大学教师必须时刻保持积极寻求高深学问的激情,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而优秀的教师一般也是优秀的研究者。研究者把获得的最新鲜的学术知识带到课堂上,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感知真实的求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研究者的循循善诱,科学的本来面目得以呈现,能够引发学生对高深学问的探讨。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也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充当好研究者角色。

4.大学教师必须有社会担当和仁爱之心

大学被称为除企业和政府之外影响社会的“第三种势力”,与另外两种势力谋取利润和谋取权力不同,“第三种势力”主要是谋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公民的利益呐喊。大学教师相对一般民众来说拥有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有更多的了解,因而他们的一切言行都得为公众、为社会担当。大学教师以专业知识和社会良知影响公众甚至政府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凸显教育者的精神,是主持社会公平与公正的代表,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积极作用。西方国家,有的大学教师成为政府的科学顾问和各类事务顾问,有的大学教师成为某个领域和班子的思想库,从而担当起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

(二)从外部角度

1.尊重大学的组织特性,遵循大学的发展规律

中国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中心,行政权力过于强势,学术权力明显偏弱,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大学教师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只能强化科研者角色,并通过服务社会者角色获得资源和声誉,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角色方面,教育者角色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师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工具。大学是学术组织,教师应该在学术方面拥有最多的发言权。尊重大学的组织特性,就是肯定和保障教师在大学决策中的地位,保证大学教育、科研等工作不受或少受内、外界各种非学术权力的干扰。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理念的提出,大学自治、教授治学和学术自由成为学校改革的主题。践行这些主题,使大学回归本质,有利于维护大学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有利于大学教师的角色调适。

2.健全大学教师的考核机制

大学的社会责任在不断扩展,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却变得更为狭窄。绩效考核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指标而忽视成果的学术价值,背离学术特性。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见效快、收益大的科研方面,轻视教学,不愿意把精力投放到课堂上,最终导致教师的工作动力是功利的价值取向,工作环境是功利的氛围,[9]大学弥漫着浮躁的情绪,大学发展方向迷失,大学精神被动摇,大学远离了人们对她的美好期待。大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不同水平教师的做法,更不能以市场化和行政管理化的价值取向来评价教师,而应该把规范性和弹性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权重,更加科学地考核教师,引导教师正确地处理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三种角色的关系,履行好社会责任。[10]

3.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他们的角色认知

大学教师三种角色产生冲突也与他们对自身角色认知不清密切相关。从大学教师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经验,尤其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中,面临着很多迷茫。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对教师发展开展专项研究,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与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学教师开发不同的职业发展项目,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平衡好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增强大学教师的角色认知是大学教师发展过程中合理定位三种角色、平衡三种角色关系、发展三种角色行为的根本。[11]

四、结语

作为教育者的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同时扮演着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的角色,而作为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的大学教师也同样具有教育者的气质,这三种角色的有机统一,不论是对教师自身职业的规划,还是对履行大学的职责,都会取得比单独承担一种角色更好的效果。协调三种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大学及其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

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三种角色性质不同、要求迥异,三者的最高境界分别是育人、求真和务实,但三种角色不是完全割裂的,三者的和谐统一有利于三者的相互促进。教育者角色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促进研究向更深层次开展;大学教师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既可以充实教育者的知识,也可以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为其职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研究者角色对教育者和服务社会者角色提供支撑,研究者角色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能丰富教育者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为社会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总之,大学教师把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社会者角色融为一体会给自身和社会发展都带来生机和活力,从而发挥出大学教师独特的社会作用。

注释:

① 也有观点认为大学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文采“三职能”说。

[参考文献]

[1] 胡弼成,陈小伟,李姝辄.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1(2):101-108.

[2] 胡弼成,杨维,李姝辄.论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2(3):24-27.

[3] 李云鹏.论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J].教育学术月刊,2012(4):47-50.

[4] 张翼星.大学教师的天职[J].现代大学教育,2013(3):1-5.

[5] 付八军.论大学教师的社会职责[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4.

[6] 王玲.论现代知识观对大学教师角色的影响[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5-21.

[7] 马万华.新世纪大学教师的职责与任务[J].教学研究,2001,24(3):161-165.

[8] 徐红.回溯与前瞻:大学教师角色的再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1,5(2):67-71.

[9] 付八军,冯晓玲.大学教师评价的双轨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8(6):86-88.

[10] 齐红娟,康钊.我国大学教师评价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24.

[11] 吕素珍.论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内在成因及其解决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7):161-164.

[责任编辑:赵 玲]

Abstract: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are talent culti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generally assume three roles correspondingly, as educator, researcher and public service provider. Under ideal conditions, college teachers are the combinations of these three roles. Meanwhile the teachers should perform remarkably on the three aspects. The goal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 development is to successfully integrate and merge the three profession roles together. However, there is always a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in real life due to the effects of many factors. It is necessary that multiple measures be taken to resolve the role conflic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on the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 society and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ors; researchers; service providers; role conflict;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声音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广电媒体转型中的角色冲突及对策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